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為什麼中文在柬埔寨那麼受歡迎?

華文的輝煌歷史

華人族群雖然在柬埔寨社會所占的人口比例不大[1], 但由於華人深諳經商之道, 因此在柬埔寨經濟發展中的巨大影響遠遠超出其人口占比, 而華文的重要性也就顯得更為突出。

華文在柬埔寨曾經有一段輝煌的歷史。 在法國統治時期, 當時的越南西堤(西貢堤岸)即現在的胡志明市, 是經濟商貿中心, 柬埔寨、寮國與越南有著密切的商務來往關係, 越南的華文直接對柬埔寨和寮國產生深遠影響, 當時柬埔寨尚無中文日報, 每天的報紙都從越南運來。 在經貿往來的帶動下, 越、柬、寮的私人企業普遍都用華文交流,

甚至運輸方面都不用通過政府的郵政局或其它運輸機構, 而是更多的採用私人企業的內河船運、客車貨車的運輸方式, 這些交通工具上面的標識也都是用華文書寫。 到了柬埔寨與越南沒有邦交的時候, 在柬埔寨境內仍然繼續沿用這一套華文體系。

在法國統治時期, 柬埔寨的華人商鋪都是用華文記帳, 即柬越寮三國也都採用此套華文體系。 當時在柬埔寨有很多華文學校, 學生也很踴躍學習華文, 因為有廣泛的需求, 會華文就有很多用武之地, 也可以幫助家裡的生意如記帳等。 日常的交易都是用華文開單據, 商業往來也是用華文書寫。

由於柬埔寨當時的商戶不多, 在跨省貨運過程中,

不需要注明街名、門牌都可準確送達, 例如, 從金邊寄送貨物到桔井(水路運輸), 只需寫明收貨方如“唯一醬園”即可收到;從金邊寄送貨物到馬德望(陸路運輸), 也只需寫明收貨方“盛記洋雜店”或“錦源布莊”即可收到, 而且都是隔天到貨, 效率比國家郵政局還快。 因為內河船運或陸路運輸的老闆都是華人, 每一條商船或每一部貨車都有一個會華文的“車財付”或“船財付(潮語), 專門負責管理行政和賬務, 所有的發票都是用華文開具, 記帳也是華文簿記, 用數位〡二〣〤〥〦〧〨〩〇進行記錄, 以“原收出存”記帳法作為日清帳簿(即現金流水帳)的結果, 並以“天地合圓”規則作為歸元帳簿收支平衡。 可以說, 60年代是華文最盛行、發展最鼎盛的時期(1960-1969),
當時在柬華校和在校學生非常多。

當時除了官方發票(FACTURE)用法文書寫外, 都用華文發票, 但因官方發票要納稅, 所以大多數人都不用, 廣泛使用和認可的仍是華文發票, 就連借據也是華文書寫, 雖然打官司沒有勝算, 但大家日常生意往來都是信譽為本, 也幾乎沒有為了華文發票、借據糾紛而打官司的情況, 所以當時華文很盛行且蓬勃發展。 華文的鼎盛一直延續到朗諾時期(1970-1975), 當時商界仍通行華文這套體系。 後來戰爭開始, 到赤棉之後, 柬埔寨大多數華人罹難或逃到國外, 特別是在赤棉時期, 大部分40歲以上的華人男性幾乎都因饑餓而離世, 當時全柬華人人口至少損失了一半, 從50萬人銳減至20多萬人。 接下來越南統治下的柬埔寨時期,

推行“351”的歧視華人政策, 在柬埔寨的華人更加不敢在公開場合講華文, 甚至改名換姓以保平安, 因此在公開場合也幾乎很少聽到華文了。

至此, 直到1990年底柬埔寨華校複課, 柬埔寨已經20年(1970-1990)沒有華文教育, 15年(1975-1990)沒有華文的通行和應用, 只有極少數有中華情結的華人在家中秘密教授中文, 但也是在驚恐懼怕的情況下進行。

為什麼要推廣華文教育

目前柬埔寨的年輕華人子弟多偏重英文學習而不太重視華文, 但事實上, 華文的很多天然優勢是英文無法相比的。 特別是近年來, 隨著中國對柬埔寨投資的加大、加深, 華文逐漸變成實用性的經濟語言。

柬埔寨本土企業要發展壯大, 就需要外國的技術、資金、設備和市場,

而這些完全可以從與中國的往來中獲得, 更重要的是, 從中國獲得這些資源要比從英語系國家獲得更為便利、快捷。 例如, 在柬埔寨建設一個混凝土攪拌站, 首先需要技術支援、相關設備等, 中國的三一重工擁有這些設備且價格比德國等西方國家便宜很多, 同時三一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柬埔寨人員從零基礎開始培訓, 直至他們完全掌握全部技能, 此外, 由於地緣關係, 中國出口到柬埔寨的設備到貨也很快。 上述這些優勢是西方國家無法相比的。 水力、火力發電廠等大型工程建築, 西方國家更是不具競爭力。

目前, 會華文的柬埔寨政府官員可能不到千分之一, 政府的公文也幾乎全都沒有中文版。 表面上看來, 華文似乎沒有用處, 但實際上華文確是非常實用的經濟語言。

目前在柬埔寨,懂華文的藍領階層的占比較大,主要原因是一些在柬的中資企業、工廠等對藍領用工的需要較大。凡是有中資工廠的地區,華文教育就辦得比較好,學生也比較多,因為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華文翻譯工作等,就業面比較廣,同時薪水也比較高。

因目前官方文字仍以柬文、英文為主,所以白領階層的華文人才仍舊非常稀少。但隨著中國的經濟滲透效應日益明顯,懂華文的白領階層也開始慢慢出現。例如在金融銀行界,會華文的職員薪水相對高一些,至少在柬埔寨的30多家銀行總裁有一半都會講華文,很多駐柬大使和西方高管也都會華文。

如何提高華文教育

目前,柬埔寨華校的老師薪水普遍偏低,教師崗位也沒有什麼吸引力,年輕人大多不願意從教。鑒於此種情況,首先,我們要提高教師薪資,資金來源要靠柬華理事會各位賢達的奉獻,在時機成熟的時候要適當提高華校學費,縮小華文學費與英文學費的差距,最主要的是要提高人們學習華文的積極性和熱情。同時可採取由企業資助學生即“贊助生”(不是免費生)80%的學費,贊助生自籌20%的方式(可通過貸款、親戚朋友借款、勤工儉學的方式自籌),例如每年學費300美元,企業資助240美元,贊助生自籌60美元(每月5美元),相信學生本人或家庭還是可以負擔得起的,最終實現以校養校。

因為目前和未來的華文需求潛力十足,很多中資企業在柬埔寨開展業務並趨向當地語系化,未來的華文人才需求量是很大的,但目前華人子弟多以學習外文課程、管理、會計等專業為主。

我們應重視理工科專業人才的培養,但很多中國的大學與我們接觸後,他們多以經濟效益為前提,很難落實合作。因此,一定要通過柬中國家層面才能更有效的推動,利用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在柬埔寨推廣華文教育,例如在柬埔寨合作開辦理工大學等,由中國政府出錢,指定中國某些院校出師資,柬方出土地硬體等,加上對學生一些適當的學習補貼等,共同推動柬埔寨民眾對華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協助國家吸引更多的中國投資企業來柬發展,為國家引進更多的中國技術、資本和管理經驗,進一步促進柬埔寨經濟的發展。

[1]根據1960年柬埔寨人口統計資料,全柬人口約500萬人,華僑華人約30萬人,占總人口的6%。1973年朗諾時期,全柬人口約800萬人,華僑華人約50萬人,占總人口的6.25%。今天,全柬人口約1500萬人,華僑華人約100萬人,占總人口的6.7%。

但實際上華文確是非常實用的經濟語言。

目前在柬埔寨,懂華文的藍領階層的占比較大,主要原因是一些在柬的中資企業、工廠等對藍領用工的需要較大。凡是有中資工廠的地區,華文教育就辦得比較好,學生也比較多,因為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華文翻譯工作等,就業面比較廣,同時薪水也比較高。

因目前官方文字仍以柬文、英文為主,所以白領階層的華文人才仍舊非常稀少。但隨著中國的經濟滲透效應日益明顯,懂華文的白領階層也開始慢慢出現。例如在金融銀行界,會華文的職員薪水相對高一些,至少在柬埔寨的30多家銀行總裁有一半都會講華文,很多駐柬大使和西方高管也都會華文。

如何提高華文教育

目前,柬埔寨華校的老師薪水普遍偏低,教師崗位也沒有什麼吸引力,年輕人大多不願意從教。鑒於此種情況,首先,我們要提高教師薪資,資金來源要靠柬華理事會各位賢達的奉獻,在時機成熟的時候要適當提高華校學費,縮小華文學費與英文學費的差距,最主要的是要提高人們學習華文的積極性和熱情。同時可採取由企業資助學生即“贊助生”(不是免費生)80%的學費,贊助生自籌20%的方式(可通過貸款、親戚朋友借款、勤工儉學的方式自籌),例如每年學費300美元,企業資助240美元,贊助生自籌60美元(每月5美元),相信學生本人或家庭還是可以負擔得起的,最終實現以校養校。

因為目前和未來的華文需求潛力十足,很多中資企業在柬埔寨開展業務並趨向當地語系化,未來的華文人才需求量是很大的,但目前華人子弟多以學習外文課程、管理、會計等專業為主。

我們應重視理工科專業人才的培養,但很多中國的大學與我們接觸後,他們多以經濟效益為前提,很難落實合作。因此,一定要通過柬中國家層面才能更有效的推動,利用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在柬埔寨推廣華文教育,例如在柬埔寨合作開辦理工大學等,由中國政府出錢,指定中國某些院校出師資,柬方出土地硬體等,加上對學生一些適當的學習補貼等,共同推動柬埔寨民眾對華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協助國家吸引更多的中國投資企業來柬發展,為國家引進更多的中國技術、資本和管理經驗,進一步促進柬埔寨經濟的發展。

[1]根據1960年柬埔寨人口統計資料,全柬人口約500萬人,華僑華人約30萬人,占總人口的6%。1973年朗諾時期,全柬人口約800萬人,華僑華人約50萬人,占總人口的6.25%。今天,全柬人口約1500萬人,華僑華人約100萬人,占總人口的6.7%。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