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連載批魂 九釘八棺,鬼衣夜行3

1抽黃皮

這畜生方才在屋子裡, 嘴裡嚼的原來是這玩意兒, 一截人手指頭!

那年輕人顯然也看見了這物什, 眉頭一皺, 揮手又來一鞭。

只聽“嗷”的一聲撕心裂肺的叫喚, 六百萬在地上打了個滾兒, 便蜷在那裡一動不動了。

劉二嬸忙端起地上的盆來, 把裡面剩下的童子尿整個朝六百萬潑了過去。

“嘩啦!”三伏天的暴雨一般, 六百萬渾身上下登時濕了個透, 一股新鮮的尿臊味彌漫開來。

可縱然如此, 六百萬卻半分未動, 蜷在那裡, 像一隻冬眠的刺蝟。

劉二嬸見狀, 也有了些疑惑, 心想這畜生這麼不經折騰?該不會是溜了吧。 於是趕忙過去蹲下身子瞧去, 這才發現六百萬口吐白沫, 倆眼珠子翻在上面, 早已經不醒人事了。

沒辦法, 二嬸只好招呼那年輕人, 兩人搭手費了好大勁才把他抬進屋裡。

百萬娘從炕上下來, 見六百萬耷拉著腦袋, 臉色跟紙一樣白, 忙問二嬸:“他這是……黃仙兒走了?”

二嬸點點頭, 說:“溜了, 也沒問明白。 不過這畜生也沒多大能耐, 讓我沾童子尿抽打了一頓, 就等於折了道行, 以後也就不敢來了。 ”

“那就好, 那就好。 ”百萬娘終於放下心來, 看著趟床上的六百萬, 突然又想起什麼, 一拍大腿, 道, “你瞅瞅我這記性, 百萬媳婦兒去了這麼久, 咋不知道回來呢?不行, 我得喊她一聲去。 ”

劉二嬸攔住她, 道:“大嫂子, 我讓她在那歇著呢。 剛生完孩子, 身子弱, 怕受了風。 你看百萬這麼壯實一人, 不也撞了黃仙兒了?我這回家去, 就讓她馬上回來。 ”

百萬娘心想也是, 眉梢便有了些笑意, 對她說:“你瞧, 還是他二嬸想的周道, 我這一把老骨頭也就等著收拾收拾埋墳裡了。 ”

劉二嬸沒有再耽擱, 說著話, 便回到家中。

見六百萬媳婦兒還在炕上, 倚著牆閉著眼睛, 應該是睡過去了。

“妮兒, 妮兒?”二嬸輕輕地推了推她, 喚道。

“啊?”百萬媳婦兒咯噔一下, 像是做了個噩夢, “我……二嬸?”

她愣了一小會兒, 臉上一紅, 有些歉意地邊下炕邊說:“二嬸, 你看我, 都睡著了……”

劉二嬸伸手扶著她, 笑著說:“不打緊, 要不你婆婆等你回家, 我還想留你在這陪我說說話兒呢。 ”

百萬媳婦兒說:“等我做完月子, 我就常來二嬸家坐坐……二嬸, 我能看看孩子麼?婆婆說孩子受了風, 在你這養著。 ”

劉二嬸臉上的笑僵在那裡, 真是怕啥來啥, 對她直說孩子死了, 二嬸實在不忍心, 不說, 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圓這個謊。

“是不是, 孩子出事了?”百萬媳婦兒見二嬸的面色不對, 心早就提了起來, 忙問道。

“啊……沒事,

孩子……我昨天連夜送娘家了, 我娘家有人治風治的好, 過幾天吧, 就把孩子健健康康地給你帶回來!”二嬸強笑著謊稱道, 心裡咚咚地敲著小鼓。

“哦, 那就好, 那就好。 ”百萬媳婦兒聽她這麼說, 也就放下心來。 轉身開門往外走去, 路過老槐樹旁邊, 卻停下來, 雙手合十恭恭敬敬地拜了拜。

目送百萬媳婦兒回了家, 劉二嬸這才喘了口粗氣, 心想上輩子遭了什麼孽, 一連出了這麼多晦氣事。 不知怎麼, 她心裡有種莫名其妙的擔心, 倒不是怕孩子沒了的事被百萬娘她們知道, 而是昨天晚上在南老塋遇到的那些人。

她想起那個走在前頭的人的眼神, 渾身就像被電了一下, 微微一顫, 手也開始哆嗦起來, 手心早出了冷汗, 胸口堵地有些喘不過氣。

靠在老槐樹上歇了好一會兒, 才漸漸平靜了下來。

眼瞅著已經晌午了, 二嬸起身去廂房拾掇柴禾, 準備起火做飯。

正這時, 打門口進來一個人, 手裡端了慢慢一碗煮雞蛋。

這人不是旁人, 正是剛才一起抽黃皮子的百萬娘的外甥。 見他笑盈盈地走進來, 道:“舅母說麻煩二嬸子一大早就去驅鬼, 莊戶家沒什麼好東西, 就煮了把雞蛋讓我送來。 ”

二嬸忙拍了拍手上的草屑, 接過來, 客氣道:“應該的應該的, 鄉里鄉親, 這不是見外了嘛。 快坐, 坐。 我一會兒做熟飯, 今中午就在這吃!”

那年輕人也不說話, 只是微微的笑著, 兩隻眼睛微微的眯在一起。

“二嬸, 你這院子挺大的啊。 ”他倒也不客氣, 在院子裡轉著圈打量著, 隨口說道, “門庭前窄後寬, 梁過天水楣過寸三,東氣不來,西氣不接,怕是缺壽斷根的命……”

二嬸往灶膛送柴火的手,停住了。愣了好一會兒,她才尷尬地回過神來,支吾道:“你……你說什麼?”

“你年輕守寡,無兒無女,缺壽斷根的命,雖不是克夫凶相,但最後的下場嘛……我不說你也應該知道……”那年輕人回過頭來,微微一笑,眼神中透著些許玩味。

可就是這個玩味的眼神,卻讓二嬸後背唰的起了一層冷汗,因為他——說的一點沒錯!

“你、你在說什麼,我聽不懂……”二嬸忙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把灶膛裡竄出的火搗進去,說道。

那年輕人也不再接話,只是圍著老槐樹轉了幾圈,伸手敲了敲樹幹,又揭下一塊樹皮來,放在鼻子下面聞了聞,“今晚子時,南崗老塋盤,帶上孩子,我等你!”

放下這句話,那人頭也不回,看也沒看她一眼,便轉身走了。只留下二嬸手裡拿著炊帚,靠在灶間的門旁。

閒話不提,卻說轉眼間日落西山黑了天,家家戶戶把門關。劉二嬸覺得這一天過的是極其漫長,在家裡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心總是懸在半空中,怎麼也踏實不下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半夜,牆上的老掛鐘“當”地敲了響。二嬸這才提了燈籠,背著麻袋關門出來,慢慢地朝南老塋走去。

天有些陰,月亮卻朦朦朧朧,長了毛一般。農村的人管這叫“毛月亮”,這樣的夜晚陰氣最中,也是孤魂野鬼最愛出來的時候。

劉二嬸提著一盞紅燈籠,走在偌長的西道上,腳下沙沙作響。遠遠的,就看見南老塋的土坡上,站了一個人。這半夜三更的,顯得那麼詭異。

“來了,東西帶了?”那人正是今天送雞蛋的年輕人,他一改白天的玩味,卻換成一副沉著嚴肅的樣子。

劉二嬸把手裡的麻袋往地上一扔,也不說話,直直地盯著他的臉。

那人打開麻袋口,低頭瞧了瞧,臉色立馬沉了下來,冷冷地道:“你把它燒死了?”

二嬸心裡一跳,往後退了兩步,有些慌張地說:“不是我燒的……是槐仙兒……”

“嘭!”那人狠狠地一腳跺在地上,踩出一個深深的腳印。“呸!一隻黃皮小耗子,想鬧幾層天?”說罷,便一把奪過二嬸手裡的燈籠來,往塋地裡走去。

二嬸跟在後面,一言不發。見那人走到塋地中間,正是張王兩家祖墳空出來的那一步見方的空地。

他把燈籠插在地上,又從懷裡摸出一座硯臺來,那硯臺方方正正,一指許厚,巴掌大小,上面臥著一隻狗不像狗,狼不像狼的東西。那人一手端著硯臺,另一隻手放在嘴邊輕輕一咬,便滴下血來,正將硯臺裡的墨潤了,便伸出指頭蘸著那暗紅色的血墨,在燈籠上寫了一個大大的“魂”字。

“批魂?!”二嬸心頭一驚,這兩個字,她已經幾十年沒有再見到過了。

她突然覺得,眼前這個年輕人的身影,竟然有種熟悉的感覺,就像是……那個人……

“喝!”正這時,就見那人一聲喝出,快速的移換著步子,圍著地上的紅燈籠轉起圈來。這步子雖然看起來淩亂,可二嬸心裡清楚,這是陰陽陣法當中的一種步法,而這種步法的作用就是……聚魂!

半支煙的功夫,那人走完了整整九九八十一步,這才身體一扭,停了下來。硯臺依舊端在手裡,只是上面的墨,應隨著他的轉圈,灑在了地上。

“先生,你這是要……幹什麼?”二嬸忍不住問他一句。

那人抬起頭來,眼睛冷冷地往她身上一瞥,緩緩說道:“刨祖墳!”

“刨……祖墳?”二嬸愣了,即使是知曉陰陽的她,也輕易不敢做這樣的事,這可是傷天害理的啊!“刨、刨誰的祖墳?”

“它的!”那人甩過麻袋來,裡面咕嚕嚕滾出一團焦黑的東西,正是六百萬燒焦了的孩子的屍體!

二嬸被嚇了一跳,腿一抖,差點癱坐在那裡。她登時覺得自己的渾身都起了一層冷汗,仿佛置身冰窟一般。

這時候也吹起了風,天更加陰沉,月亮毛毛的,透著些許血紅。四周寂靜沉默,只偶爾有夜貓的咕叫,更平添一絲詭異。

若此時從村子裡遠遠望去,南老塋的墳地裡,飄著一盞紅燈籠,一個年輕人,和一個老婦,正在貓腰挖著什麼。

“停!”那年輕人好像看到了什麼,放下手裡的短鍁,趴在地上,臉好像要貼在墳土裡。“終於找到了……”

他伸出手來,小心翼翼地把旁邊的墳土扒掉,露出一個灰布包裹。他輕輕地打開來,裡面的東西,卻讓劉二嬸委實倒吸一口涼氣!

2唱大戲

裡面是一張人臉,活生生的,還會眨眼的臉!

“這、這……”二嬸嚇了一哆嗦,她萬萬沒有想到,會刨出這麼個駭人的東西來!

“怎麼,怕了?”那人斜了她一眼,冷道,“昨天晚上你來的時候,怎麼不怕?”

見二嬸不作話,那人哼了一聲,從懷裡取出一把古銅色的刀子來。那刀子看起來頗有些古怪,彎把蛇刃,冷冷的泛著寒光,刀把末端鑲著一顆暗紅色的珠子,輕輕一碰,便咕嚕嚕的轉起來。

只見那人抽出小刀,迅速的在那張怪臉上劃了一下,一塊寸許大的肉便被整齊的割了下來。奇怪的是,這一刀下去,刀口上竟然沒流一滴血,而那張臉也毫無痛色。

“拿著!”那人把手上的肉扔給二嬸。二嬸伸手一接,那肉啪噠一聲吸在手心上,想揭卻揭不下來,而且還在手裡緩慢的蠕動,像是活的一樣!

這時再低頭看去,剩下的那張臉生生的少了額頭的一塊,眼睛嘴巴卻擠在了一起,皺巴巴地像一塊爛肉。

“天亮以後,它自然會掉下來。”那人見二嬸捂著手十分痛苦的樣子,也軟下心來,說道,“這人面太歲可不是一般人能見到的,須得在極陰之地葬下冤死之人,靠著這股怨氣孕養一個甲子才有可能生出一絲半毫。縱然你偶然得到,如果不曉得刨取之法,也只會得到一塊爛肉罷了。”

這人口中所說的“刨取之法”,也就是方才他所做的那些準備了。

血墨、紅燈籠,以及那看似淩亂的步法,都是刨取這“人面太歲”必不可少的條件,若少了一樣,只會讓它灰飛煙滅,再想得到,只怕是有生之年再無機會了。

只是眼前這個人,年紀輕輕,卻又怎麼知道這些秘術的?難道,他跟那個人……有什麼關係?

二嬸防備地盯著他,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開口問道:“孫長九是你什麼人?”

那人略略一愣,隨即道:“不認識!”說著,兩手迅速的重新把剩下的那塊人面太歲包起來,揣進懷裡。又拿起旁邊的短鍁,蹭蹭幾下把坑挖大,一腳將二嬸帶來的麻袋踢了進去。

“你……!”二嬸見他下腳這麼狠,忍不住喊道,“它好歹是個……孩子……”

“孩子?”那人抬起頭來,冷哼一聲,“你比我更清楚它是什麼!”

重新填上了土,又在上面踩了幾下,夯實了,那人才松了口氣。看著二嬸眼神直直地盯在那裡,也不說話,他便有些無奈地從腰間的口袋裡掏出一個小紙包,塞在二嬸手上。

“明天去我舅母家,就說我有事先走了,把這個東西和成漿子,喂給百萬哥喝,他就沒事了。對了,跟他們說,這孩子不是他家的人,讓他們再養一個吧。”那人扔下這句話,便邁著大步朝南走去,沒走兩步,又突然想起什麼來,轉回身把插在地上的紅燈籠抓在手裡,微微一笑,道,“你這東西不錯,今晚多虧了它。我帶走了,你得了那塊太歲,也不虧,包你活到九十九!還有,奉勸你一句,那棵槐樹你還是離遠點,那不是你能收服的東西!”

最後這句話,讓二嬸涼到後脊樑。她實在想像不出,眼前這個人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她愣在當場,眼睜睜地看著那人提著燈籠,踏著大步順著西道往南走去。

那血紅色的光亮,在黑夜中格外扎眼,飄飄忽忽地,消失在前面的山坡後面。

……

後來的事,姥姥再沒給我講起過,任憑我死皮賴臉地在地上打滾,她也隻字不提,只是跟我說,第二天劉二嬸就按照那人說的話做了,六百萬也果真好了起來,只是什麼事都不記得了,連自己曾有個孩子,也忘得一乾二淨。

二嬸也把孩子死了的事說了,只是沒交待是被自己和六百萬燒死的,更沒說被那人埋在了南老塋。百萬娘因為這事哭昏過好幾次,人老了,身體弱,這麼接二連三的受打擊,就落了病,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硬撐著挨到了臘月,可也沒吃到過年的餃子。

我聽姥姥講這些個事的時候,剛剛六七歲。雖然是小屁孩一個,啥事不懂,可心裡卻端端的害怕。

那時候我跟姥姥住在村子南面的老屋,我父母家是在村子中間。每次晚上起床撒尿的時候,總是要把家裡能開的燈都打開,照的屋子裡亮堂堂的,我這才敢出門上廁所。

農村的廁所基本都在屋子外頭,也不叫廁所,那是城裡人的說法,莊戶人家就叫茅房。我不敢把門關上,就這麼開著門,匆匆忙忙的撒完尿,也顧不上尿沒尿乾淨,就撒丫子往會跑。就這樣,卻還總覺得身後有什麼東西跟著,可也不敢回頭,怕看見那東西,被纏上把小命丟了。

小時候記性好,忘性也大。雖然劉二嬸這件事讓我心裡疙疙瘩瘩的不舒服,但小孩子一旦玩起來,這些事都就忘掉了。

不過,好奇心總是有的。姥姥像是個永遠說不完的故事匣子,什麼“牛郎織女鵲橋會”,什麼“黃仙兒扮成人吃小孩”,等等這樣的故事總會給我講,一是哄我玩,而也是嫌我淘氣,不聽話,用這個來嚇唬我。

所以,那時候姥姥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小牛北,再讓你滑皮,你是皮緊了,等著黃仙兒來抓了你去!”

我原本以為,這些事都會隨著生活煙消雲散,卻沒想到,後來的一件事,卻徹底的改變了我的命運。

那是我八歲那年的一個夏天,我上小學,雖然已經住在自己家,但是每天晚上還是會往姥姥家跑,週末和寒暑假,也都住在姥姥家。

那天早上,我正在賴床,就聽見屋後面噔噔噔地跑過一群人,夾雜著歡聲笑語,一猜就知道是住在一條胡同裡的那些孩子。大家都差不多大,上學也都在一個學校,用我們那裡的話說,叫“班打伴兒”。

我翻了個身,打算繼續睡,卻聽到有人喊道:“唱大戲咯,看戲去咯……”

我一聽這個,那還有精神睡覺?“噌”的一聲就爬起來,衣服都沒穿好就往外跑。剛到灶間,就撞見姥姥從外面進來,差點撞在她身上。

姥姥端著盆,裡面是給小雞崽拌的食料,見我急匆匆地往外跑,便一把拉住我的胳膊,問道:“這麼火急火燎的,往哪去?”

我說:“小王輝說有唱戲的,我要去看。”

姥姥一邊給我整理衣服,一邊說:“今天開集,村裡請了戲班子,唱呂劇,等我喂完了小雞,我領你去。”

我雖然心裡著急,但聽姥姥這麼說,心裡便算起了小九九,便跟姥姥討價道:“那你給我買個寶劍!”

姥姥正在喂雞,也不知聽沒聽清,隨口答應道:“好好。”

前面說過,那時候農村沒什麼大的娛樂活動,雖然我八歲的時候,人們生活已經改善了許多,但畢竟是莊戶人家,談不上那些精神文明。所以說,村裡請個戲班,人們就跟過年似的熱鬧,特別是孩子,更是玩到瘋,因為這時候不僅僅有光景看,還會有一些小商小販來擺個攤,買點糖塊玩具,還有零零碎碎的一堆東西。

當我跟姥姥來到村子中間的空地的時候,老遠就看到搭起來的戲臺子。兩米來高,橫幅彩綢,很有些過節的樣子。

看熱鬧的人也早已經裡三層外三層地圍了起來,更多的人,是站在不遠處的坡上看,更有甚者,爬到了樹上。

村子開集,這也是一件大事,從此以後,也就定了每個月的初五、初十、十五等等,凡是五的倍數天,都趕集。而趕集的地點,就在這片空地上。

要說這裡,是最適合的地方,但也是最不適合的地方,因為劉二嬸的家就在旁邊。

自打八年前的那件事以後,劉二嬸就離開了村子,也不知道去了哪兒。直到如今,她家還鎖著門,只是那棵長在牆上的老槐樹,卻越發粗壯茂盛了。

眼看到了半晌,當當當鑼鼓家什一響,這戲就算開始了。戲班子功夫硬,幾個角兒扮好了相,輪番上臺走一圈,這叫粉墨登場,贏得了場下一片掌聲!

那戲唱完一出,下午再來一出,戲班人晚上就住在村民家裡,第二天就接著演。什麼《井臺會》、《小姑賢》,這樣一連唱了兩天,就在第三天演完那場,就要謝幕封箱的時候,古怪的事,卻就發生了!

那場戲,是聊齋裡的一出,叫做《姊妹易嫁》,我還清楚的記得裡面的唱詞:“敲的什麼鑼鼓,吹的什麼笙,傳的什麼聯啟下的什麼紅……”

臺上的角兒甩開了水袖,剛唱兩句,就聽檯子旁邊“撲通”一聲悶響,緊接著便是一陣撕心裂肺地哭聲。人們被這一聲弄懵了,都看過去,這才發現,原來是一個小孩為了看戲,爬到了老槐樹上,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一不小心,從上面掉了下來,好在這樹杈不高,這一摔頂多磕個包,也傷不到那兒去。

正當人們轉過神兒來要繼續聽戲的時候,就聽有人突然喊道:“小心!槐……”

說時遲,那時快,話還沒喊出口,就聽轟隆一聲巨響,整個戲臺子塌了!

人們哄的亂成一片,幾個靠的近的,也糟了殃。大夥兒起手八腳的上去,把檯子扒拉開,救出人來。

可這樣,也已經來不及了,一個戲班子十幾個人,只剩下剛才在檯子上的那個角兒還活著,其他的人,都沒了氣。

人們把她抬到旁邊的空地上,只聽她斷斷續續地說:“鬼、鬼……”

梁過天水楣過寸三,東氣不來,西氣不接,怕是缺壽斷根的命……”

二嬸往灶膛送柴火的手,停住了。愣了好一會兒,她才尷尬地回過神來,支吾道:“你……你說什麼?”

“你年輕守寡,無兒無女,缺壽斷根的命,雖不是克夫凶相,但最後的下場嘛……我不說你也應該知道……”那年輕人回過頭來,微微一笑,眼神中透著些許玩味。

可就是這個玩味的眼神,卻讓二嬸後背唰的起了一層冷汗,因為他——說的一點沒錯!

“你、你在說什麼,我聽不懂……”二嬸忙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把灶膛裡竄出的火搗進去,說道。

那年輕人也不再接話,只是圍著老槐樹轉了幾圈,伸手敲了敲樹幹,又揭下一塊樹皮來,放在鼻子下面聞了聞,“今晚子時,南崗老塋盤,帶上孩子,我等你!”

放下這句話,那人頭也不回,看也沒看她一眼,便轉身走了。只留下二嬸手裡拿著炊帚,靠在灶間的門旁。

閒話不提,卻說轉眼間日落西山黑了天,家家戶戶把門關。劉二嬸覺得這一天過的是極其漫長,在家裡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心總是懸在半空中,怎麼也踏實不下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半夜,牆上的老掛鐘“當”地敲了響。二嬸這才提了燈籠,背著麻袋關門出來,慢慢地朝南老塋走去。

天有些陰,月亮卻朦朦朧朧,長了毛一般。農村的人管這叫“毛月亮”,這樣的夜晚陰氣最中,也是孤魂野鬼最愛出來的時候。

劉二嬸提著一盞紅燈籠,走在偌長的西道上,腳下沙沙作響。遠遠的,就看見南老塋的土坡上,站了一個人。這半夜三更的,顯得那麼詭異。

“來了,東西帶了?”那人正是今天送雞蛋的年輕人,他一改白天的玩味,卻換成一副沉著嚴肅的樣子。

劉二嬸把手裡的麻袋往地上一扔,也不說話,直直地盯著他的臉。

那人打開麻袋口,低頭瞧了瞧,臉色立馬沉了下來,冷冷地道:“你把它燒死了?”

二嬸心裡一跳,往後退了兩步,有些慌張地說:“不是我燒的……是槐仙兒……”

“嘭!”那人狠狠地一腳跺在地上,踩出一個深深的腳印。“呸!一隻黃皮小耗子,想鬧幾層天?”說罷,便一把奪過二嬸手裡的燈籠來,往塋地裡走去。

二嬸跟在後面,一言不發。見那人走到塋地中間,正是張王兩家祖墳空出來的那一步見方的空地。

他把燈籠插在地上,又從懷裡摸出一座硯臺來,那硯臺方方正正,一指許厚,巴掌大小,上面臥著一隻狗不像狗,狼不像狼的東西。那人一手端著硯臺,另一隻手放在嘴邊輕輕一咬,便滴下血來,正將硯臺裡的墨潤了,便伸出指頭蘸著那暗紅色的血墨,在燈籠上寫了一個大大的“魂”字。

“批魂?!”二嬸心頭一驚,這兩個字,她已經幾十年沒有再見到過了。

她突然覺得,眼前這個年輕人的身影,竟然有種熟悉的感覺,就像是……那個人……

“喝!”正這時,就見那人一聲喝出,快速的移換著步子,圍著地上的紅燈籠轉起圈來。這步子雖然看起來淩亂,可二嬸心裡清楚,這是陰陽陣法當中的一種步法,而這種步法的作用就是……聚魂!

半支煙的功夫,那人走完了整整九九八十一步,這才身體一扭,停了下來。硯臺依舊端在手裡,只是上面的墨,應隨著他的轉圈,灑在了地上。

“先生,你這是要……幹什麼?”二嬸忍不住問他一句。

那人抬起頭來,眼睛冷冷地往她身上一瞥,緩緩說道:“刨祖墳!”

“刨……祖墳?”二嬸愣了,即使是知曉陰陽的她,也輕易不敢做這樣的事,這可是傷天害理的啊!“刨、刨誰的祖墳?”

“它的!”那人甩過麻袋來,裡面咕嚕嚕滾出一團焦黑的東西,正是六百萬燒焦了的孩子的屍體!

二嬸被嚇了一跳,腿一抖,差點癱坐在那裡。她登時覺得自己的渾身都起了一層冷汗,仿佛置身冰窟一般。

這時候也吹起了風,天更加陰沉,月亮毛毛的,透著些許血紅。四周寂靜沉默,只偶爾有夜貓的咕叫,更平添一絲詭異。

若此時從村子裡遠遠望去,南老塋的墳地裡,飄著一盞紅燈籠,一個年輕人,和一個老婦,正在貓腰挖著什麼。

“停!”那年輕人好像看到了什麼,放下手裡的短鍁,趴在地上,臉好像要貼在墳土裡。“終於找到了……”

他伸出手來,小心翼翼地把旁邊的墳土扒掉,露出一個灰布包裹。他輕輕地打開來,裡面的東西,卻讓劉二嬸委實倒吸一口涼氣!

2唱大戲

裡面是一張人臉,活生生的,還會眨眼的臉!

“這、這……”二嬸嚇了一哆嗦,她萬萬沒有想到,會刨出這麼個駭人的東西來!

“怎麼,怕了?”那人斜了她一眼,冷道,“昨天晚上你來的時候,怎麼不怕?”

見二嬸不作話,那人哼了一聲,從懷裡取出一把古銅色的刀子來。那刀子看起來頗有些古怪,彎把蛇刃,冷冷的泛著寒光,刀把末端鑲著一顆暗紅色的珠子,輕輕一碰,便咕嚕嚕的轉起來。

只見那人抽出小刀,迅速的在那張怪臉上劃了一下,一塊寸許大的肉便被整齊的割了下來。奇怪的是,這一刀下去,刀口上竟然沒流一滴血,而那張臉也毫無痛色。

“拿著!”那人把手上的肉扔給二嬸。二嬸伸手一接,那肉啪噠一聲吸在手心上,想揭卻揭不下來,而且還在手裡緩慢的蠕動,像是活的一樣!

這時再低頭看去,剩下的那張臉生生的少了額頭的一塊,眼睛嘴巴卻擠在了一起,皺巴巴地像一塊爛肉。

“天亮以後,它自然會掉下來。”那人見二嬸捂著手十分痛苦的樣子,也軟下心來,說道,“這人面太歲可不是一般人能見到的,須得在極陰之地葬下冤死之人,靠著這股怨氣孕養一個甲子才有可能生出一絲半毫。縱然你偶然得到,如果不曉得刨取之法,也只會得到一塊爛肉罷了。”

這人口中所說的“刨取之法”,也就是方才他所做的那些準備了。

血墨、紅燈籠,以及那看似淩亂的步法,都是刨取這“人面太歲”必不可少的條件,若少了一樣,只會讓它灰飛煙滅,再想得到,只怕是有生之年再無機會了。

只是眼前這個人,年紀輕輕,卻又怎麼知道這些秘術的?難道,他跟那個人……有什麼關係?

二嬸防備地盯著他,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開口問道:“孫長九是你什麼人?”

那人略略一愣,隨即道:“不認識!”說著,兩手迅速的重新把剩下的那塊人面太歲包起來,揣進懷裡。又拿起旁邊的短鍁,蹭蹭幾下把坑挖大,一腳將二嬸帶來的麻袋踢了進去。

“你……!”二嬸見他下腳這麼狠,忍不住喊道,“它好歹是個……孩子……”

“孩子?”那人抬起頭來,冷哼一聲,“你比我更清楚它是什麼!”

重新填上了土,又在上面踩了幾下,夯實了,那人才松了口氣。看著二嬸眼神直直地盯在那裡,也不說話,他便有些無奈地從腰間的口袋裡掏出一個小紙包,塞在二嬸手上。

“明天去我舅母家,就說我有事先走了,把這個東西和成漿子,喂給百萬哥喝,他就沒事了。對了,跟他們說,這孩子不是他家的人,讓他們再養一個吧。”那人扔下這句話,便邁著大步朝南走去,沒走兩步,又突然想起什麼來,轉回身把插在地上的紅燈籠抓在手裡,微微一笑,道,“你這東西不錯,今晚多虧了它。我帶走了,你得了那塊太歲,也不虧,包你活到九十九!還有,奉勸你一句,那棵槐樹你還是離遠點,那不是你能收服的東西!”

最後這句話,讓二嬸涼到後脊樑。她實在想像不出,眼前這個人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她愣在當場,眼睜睜地看著那人提著燈籠,踏著大步順著西道往南走去。

那血紅色的光亮,在黑夜中格外扎眼,飄飄忽忽地,消失在前面的山坡後面。

……

後來的事,姥姥再沒給我講起過,任憑我死皮賴臉地在地上打滾,她也隻字不提,只是跟我說,第二天劉二嬸就按照那人說的話做了,六百萬也果真好了起來,只是什麼事都不記得了,連自己曾有個孩子,也忘得一乾二淨。

二嬸也把孩子死了的事說了,只是沒交待是被自己和六百萬燒死的,更沒說被那人埋在了南老塋。百萬娘因為這事哭昏過好幾次,人老了,身體弱,這麼接二連三的受打擊,就落了病,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硬撐著挨到了臘月,可也沒吃到過年的餃子。

我聽姥姥講這些個事的時候,剛剛六七歲。雖然是小屁孩一個,啥事不懂,可心裡卻端端的害怕。

那時候我跟姥姥住在村子南面的老屋,我父母家是在村子中間。每次晚上起床撒尿的時候,總是要把家裡能開的燈都打開,照的屋子裡亮堂堂的,我這才敢出門上廁所。

農村的廁所基本都在屋子外頭,也不叫廁所,那是城裡人的說法,莊戶人家就叫茅房。我不敢把門關上,就這麼開著門,匆匆忙忙的撒完尿,也顧不上尿沒尿乾淨,就撒丫子往會跑。就這樣,卻還總覺得身後有什麼東西跟著,可也不敢回頭,怕看見那東西,被纏上把小命丟了。

小時候記性好,忘性也大。雖然劉二嬸這件事讓我心裡疙疙瘩瘩的不舒服,但小孩子一旦玩起來,這些事都就忘掉了。

不過,好奇心總是有的。姥姥像是個永遠說不完的故事匣子,什麼“牛郎織女鵲橋會”,什麼“黃仙兒扮成人吃小孩”,等等這樣的故事總會給我講,一是哄我玩,而也是嫌我淘氣,不聽話,用這個來嚇唬我。

所以,那時候姥姥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小牛北,再讓你滑皮,你是皮緊了,等著黃仙兒來抓了你去!”

我原本以為,這些事都會隨著生活煙消雲散,卻沒想到,後來的一件事,卻徹底的改變了我的命運。

那是我八歲那年的一個夏天,我上小學,雖然已經住在自己家,但是每天晚上還是會往姥姥家跑,週末和寒暑假,也都住在姥姥家。

那天早上,我正在賴床,就聽見屋後面噔噔噔地跑過一群人,夾雜著歡聲笑語,一猜就知道是住在一條胡同裡的那些孩子。大家都差不多大,上學也都在一個學校,用我們那裡的話說,叫“班打伴兒”。

我翻了個身,打算繼續睡,卻聽到有人喊道:“唱大戲咯,看戲去咯……”

我一聽這個,那還有精神睡覺?“噌”的一聲就爬起來,衣服都沒穿好就往外跑。剛到灶間,就撞見姥姥從外面進來,差點撞在她身上。

姥姥端著盆,裡面是給小雞崽拌的食料,見我急匆匆地往外跑,便一把拉住我的胳膊,問道:“這麼火急火燎的,往哪去?”

我說:“小王輝說有唱戲的,我要去看。”

姥姥一邊給我整理衣服,一邊說:“今天開集,村裡請了戲班子,唱呂劇,等我喂完了小雞,我領你去。”

我雖然心裡著急,但聽姥姥這麼說,心裡便算起了小九九,便跟姥姥討價道:“那你給我買個寶劍!”

姥姥正在喂雞,也不知聽沒聽清,隨口答應道:“好好。”

前面說過,那時候農村沒什麼大的娛樂活動,雖然我八歲的時候,人們生活已經改善了許多,但畢竟是莊戶人家,談不上那些精神文明。所以說,村裡請個戲班,人們就跟過年似的熱鬧,特別是孩子,更是玩到瘋,因為這時候不僅僅有光景看,還會有一些小商小販來擺個攤,買點糖塊玩具,還有零零碎碎的一堆東西。

當我跟姥姥來到村子中間的空地的時候,老遠就看到搭起來的戲臺子。兩米來高,橫幅彩綢,很有些過節的樣子。

看熱鬧的人也早已經裡三層外三層地圍了起來,更多的人,是站在不遠處的坡上看,更有甚者,爬到了樹上。

村子開集,這也是一件大事,從此以後,也就定了每個月的初五、初十、十五等等,凡是五的倍數天,都趕集。而趕集的地點,就在這片空地上。

要說這裡,是最適合的地方,但也是最不適合的地方,因為劉二嬸的家就在旁邊。

自打八年前的那件事以後,劉二嬸就離開了村子,也不知道去了哪兒。直到如今,她家還鎖著門,只是那棵長在牆上的老槐樹,卻越發粗壯茂盛了。

眼看到了半晌,當當當鑼鼓家什一響,這戲就算開始了。戲班子功夫硬,幾個角兒扮好了相,輪番上臺走一圈,這叫粉墨登場,贏得了場下一片掌聲!

那戲唱完一出,下午再來一出,戲班人晚上就住在村民家裡,第二天就接著演。什麼《井臺會》、《小姑賢》,這樣一連唱了兩天,就在第三天演完那場,就要謝幕封箱的時候,古怪的事,卻就發生了!

那場戲,是聊齋裡的一出,叫做《姊妹易嫁》,我還清楚的記得裡面的唱詞:“敲的什麼鑼鼓,吹的什麼笙,傳的什麼聯啟下的什麼紅……”

臺上的角兒甩開了水袖,剛唱兩句,就聽檯子旁邊“撲通”一聲悶響,緊接著便是一陣撕心裂肺地哭聲。人們被這一聲弄懵了,都看過去,這才發現,原來是一個小孩為了看戲,爬到了老槐樹上,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一不小心,從上面掉了下來,好在這樹杈不高,這一摔頂多磕個包,也傷不到那兒去。

正當人們轉過神兒來要繼續聽戲的時候,就聽有人突然喊道:“小心!槐……”

說時遲,那時快,話還沒喊出口,就聽轟隆一聲巨響,整個戲臺子塌了!

人們哄的亂成一片,幾個靠的近的,也糟了殃。大夥兒起手八腳的上去,把檯子扒拉開,救出人來。

可這樣,也已經來不及了,一個戲班子十幾個人,只剩下剛才在檯子上的那個角兒還活著,其他的人,都沒了氣。

人們把她抬到旁邊的空地上,只聽她斷斷續續地說:“鬼、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