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換成我的戰友,也會這麼做”

5秒鐘, 他用自己的一條腿換了老人的一條命, 是一時衝動, 還是必然選擇?為什麼他說, 所有當過兵的人, 都有一顆紅色的心?

作為他老部隊的戰友, 當我們走近在重慶榮昌火車站因冒死救人失去右腿的退伍兵徐前凱時, 看到的是他退伍不褪色、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兵樣子”。

徐前凱, 1987年12月生, 2005年12月入伍, 2006年7月入黨, 2007年12月退伍, 現為成都鐵路局重慶車務段榮昌火車站車站值班員。

傷後1個月, 醫生說——

“當過兵的人不一樣!”

“八一”過後, 筆者再次與徐前凱視頻通話。 他看上去恢復得不錯, 正用啞鈴做康復訓練。

鏡頭裡,

他穿的不是病號服, 而是一套胸前印有“七七三二五部隊81分隊”字樣的籃球服。 “每次做康復訓練, 他都要換上這套衣服。 ”面對筆者的疑問, 徐前凱本人笑而不語, 身旁的護士葉霞卻快人快語地解釋。

葉霞介紹說, 徐前凱自7月17日開始接受康復訓練。 這些天, 除了醫護人員為他做腿部肌肉按摩外, 他一有空就“折騰自己”:托舉啞鈴、拄拐跳走、屈肘壓腿……

“這套籃球服是2006年在連隊時集體定做的, 當年經常穿著它和戰友們在球場上揮汗如雨。 這次受傷後, 我特意讓家人把它帶到醫院, 穿上就仿佛回到部隊, 感覺有種不一樣的力量。 ”徐前凱終於道出緣由。

7月8日下午, 有地方媒體記者前往徐前凱所在的病房採訪, 看到七八個人圍在一個年輕小夥子的病床前神色輕鬆地聊天,

以為是走錯了病房, 於是道歉退出。 後來確認小夥子就是徐前凱時, 記者十分吃驚, 他很難將眼前面帶笑容的年輕人跟剛做完高位截肢手術的救人英雄聯繫在一起。

“這樣的傷殘, 身體和心理都要承受巨大痛苦, 一般的病人會消極抱怨, 但小徐始終微笑面對, 當過兵的人就是不一樣!”謝金岑是徐前凱的主治醫生, 他對徐前凱始終表現出的樂觀堅強讚歎不已。 他說, 接受治療之余, 徐前凱還經常帶領其他病友一起進行康復訓練。

“小徐年紀輕、傷情重, 但他樂觀開朗、積極向上、樂於助人的那股精神, 比我們強多了, 值得我們學習!”病友老吳說。

服役兩年, 戰友和群眾說——

“他一直是個好兵!”

“前凱還好吧, 他的腿治得怎麼樣了?”7月28日, 筆者陪同成都鐵路局工作人員來到南部戰區陸軍某旅徐前凱當兵時的老連隊, 剛進連隊大門, 就被駐地幾位群眾圍住詢問。 一行人很好奇, 他們怎麼會記得一個已經退伍10年的兵?

“這幾位老鄉曾經都跟徐前凱很熟悉, 前些天還跑來打聽他受傷的情況。 ”連隊現任指導員李騰海介紹, 作為邊防連隊, 徐前凱所在連的官兵在執行任務過程中與駐地群眾打交道比較多, 軍民關係十分融洽。

2005年12月, 徐前凱從重慶永川參軍入伍後, 被分配到雲南邊防一線, 成為一名邊防戰士。

“新兵下連後, 第一課就是學習瞭解駐地民社情, 打牢‘紮根邊防、建設邊防、奉獻邊防’‘視人民為親人, 把駐地當故鄉’的思想基礎。

”“老邊防”劉波濤是徐前凱當兵時的連長, 現任營長, 他回憶, 在當時連隊經常開展的“軍民魚水情、軍地一家親”建言獻策活動中, 徐前凱每次提的意見建議都很實用。

說起徐前凱當兵時就表現出的“熱心腸”, 他的老班長劉軍帥至今記憶猶新。

2006年5月的一個暴雨天, 徐前凱和戰友在巡邏返回途中, 發現有個放牛娃被困在河中央。 他毫不猶豫地縱身跳下水, 救下隨時可能被洪水吞沒的放牛娃。 當得知放牛娃剛上小學二年級, 父親病逝、母親改嫁、與爺爺相依為命時, 徐前凱掏出身上僅有的160元錢給他。 後來, 每月發津貼, 他都會拿出一部分給他們爺兒倆送去。

當兵兩年, 認識徐前凱的鄉親都說:“小徐真是個好兵!”

“在邊防當兵,

讓我真正懂得了‘軍民一家親’的道理。 ”7月16日, 徐前凱從來探望他的老指導員蔡忠貴口中得知, 駐地的鄉親們還惦記著他, 深受感動。

“作為義務兵, 徐前凱服役期間不僅入了黨, 而且被評選為優秀士兵, 在同年兵中是佼佼者。 所以, 得知他救人的事蹟, 我們並不意外, 因為他從來就是一個好兵!”劉軍帥回憶, 2007年11月底, 一場大雨將連隊的魚塘衝垮, 連隊決定重新加深加固魚塘。 由於多年未清理, 魚塘底部的淤泥齊膝、惡臭撲鼻。 作為即將退伍的上等兵, 徐前凱本可以不參加勞動, 但他率先跳進淤泥幹起來, 其他服役期滿的戰友也隨即加入。

5秒鐘的抉擇, 他說——

“用一條腿換一條命, 不虧”

“如果不發生這場意外, 憑前凱的敬業精神與工作能力, 他一定會越幹越出色,成為標杆。”這是徐前凱受傷後,重慶車務段榮昌火車站站長李毅表達的惋惜之情。

2017年7月6日下午3時49分,作為車站值班員,徐前凱代同事進行調車作業。站在列車前端瞭望的他,突然看到前方十幾米遠的地方,一位老人正橫穿鐵軌。徐前凱立即按下緊急停車按鈕,隨即吹哨、鳴笛提醒,但老人仿佛沒聽見似的……

即使緊急刹車,機車仍會以每小時10公里的速度滑行50米才停下。大約距老人5米遠時,徐前凱一邊大聲呼喊,一邊縱身從車上跳下,飛速沖向老人,雙手猛地攔腰抱起她,用全力將她推出鐵軌。然而,他自己來不及撤出的右腿,瞬間被車輪軋斷。

現場監控顯示,從徐前凱跳下車到他將老人救出,只用了5秒鐘時間。同事趕到後,他問的第一句話就是:“老人沒事吧?”事後他得知,被救老人姓蔡,今年68歲,耳背,當時為抄近路橫穿鐵軌。

徐前凱被救護車送往醫院,於當天下午4點45分進入手術室,晚上7點右腿被高位截肢。手術結束清醒後,徐前凱見到守在身邊的母親,說的第一句話是:“媽,對不起!”作為家裡唯一的兒子,徐前凱說自己感到很愧疚。

“徐前凱向來公心重私心少,平時工作兢兢業業,個人生活也很有規律,他雖然退伍快10年了,但他身上軍人的影子依然很清晰。” 徐前凱的同事李勝說,徐前凱平時經常幫乘客提東西、找座位,有次勸架還被誤打,但他依然喜歡“管閒事”。久而久之,很多老乘客都認識他。

2016年3月,徐前凱由成都鐵路局遵義車務段調入重慶車務段榮昌火車站,任車站值班員,後擔任工班長。由於工作成績突出,他2016年被評為季度“四優”黨員,2017年被評為重慶車務段“優秀共產黨員”。

在醫院,徐前凱和父母婉拒了社會各界的捐款。每當有人來探望,為他付出如此大代價救一個陌生人而惋惜時,徐前凱總會說:“那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如果我不救,她的命就沒了。我用一條腿換回一條命,不虧。”

當筆者問救人那一刻他是怎麼想的,徐前凱回答:“就那麼5秒鐘,什麼也沒想,都是下意識的反應。在邊防線上,我是個兵;在鐵路線上,我還是個兵。當兵為人民,是無條件的。我相信,如果換成我的戰友,遇到這樣的情況,也會這麼做。因為我們都有一顆紅色的心!”

8月3日上午,鐵路總工會授予徐前凱“火車頭獎章”,頒獎領導表示,徐前凱是軍地共育的英雄。在雲南河口徵兵現場,徐前凱的事蹟廣為流傳,成為徵兵工作的“活廣告”。在老部隊,徐前凱的事蹟贏得官兵眾多點贊。“退伍不褪色,老班長的人品與精神真了不起,值得我們學習。未來,無論進退走留,我們都會保持姓軍為民的本色!”即將面臨退伍的上等兵李世豪對筆者說。

(照片由作者提供;製圖:牧田)

他一定會越幹越出色,成為標杆。”這是徐前凱受傷後,重慶車務段榮昌火車站站長李毅表達的惋惜之情。

2017年7月6日下午3時49分,作為車站值班員,徐前凱代同事進行調車作業。站在列車前端瞭望的他,突然看到前方十幾米遠的地方,一位老人正橫穿鐵軌。徐前凱立即按下緊急停車按鈕,隨即吹哨、鳴笛提醒,但老人仿佛沒聽見似的……

即使緊急刹車,機車仍會以每小時10公里的速度滑行50米才停下。大約距老人5米遠時,徐前凱一邊大聲呼喊,一邊縱身從車上跳下,飛速沖向老人,雙手猛地攔腰抱起她,用全力將她推出鐵軌。然而,他自己來不及撤出的右腿,瞬間被車輪軋斷。

現場監控顯示,從徐前凱跳下車到他將老人救出,只用了5秒鐘時間。同事趕到後,他問的第一句話就是:“老人沒事吧?”事後他得知,被救老人姓蔡,今年68歲,耳背,當時為抄近路橫穿鐵軌。

徐前凱被救護車送往醫院,於當天下午4點45分進入手術室,晚上7點右腿被高位截肢。手術結束清醒後,徐前凱見到守在身邊的母親,說的第一句話是:“媽,對不起!”作為家裡唯一的兒子,徐前凱說自己感到很愧疚。

“徐前凱向來公心重私心少,平時工作兢兢業業,個人生活也很有規律,他雖然退伍快10年了,但他身上軍人的影子依然很清晰。” 徐前凱的同事李勝說,徐前凱平時經常幫乘客提東西、找座位,有次勸架還被誤打,但他依然喜歡“管閒事”。久而久之,很多老乘客都認識他。

2016年3月,徐前凱由成都鐵路局遵義車務段調入重慶車務段榮昌火車站,任車站值班員,後擔任工班長。由於工作成績突出,他2016年被評為季度“四優”黨員,2017年被評為重慶車務段“優秀共產黨員”。

在醫院,徐前凱和父母婉拒了社會各界的捐款。每當有人來探望,為他付出如此大代價救一個陌生人而惋惜時,徐前凱總會說:“那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如果我不救,她的命就沒了。我用一條腿換回一條命,不虧。”

當筆者問救人那一刻他是怎麼想的,徐前凱回答:“就那麼5秒鐘,什麼也沒想,都是下意識的反應。在邊防線上,我是個兵;在鐵路線上,我還是個兵。當兵為人民,是無條件的。我相信,如果換成我的戰友,遇到這樣的情況,也會這麼做。因為我們都有一顆紅色的心!”

8月3日上午,鐵路總工會授予徐前凱“火車頭獎章”,頒獎領導表示,徐前凱是軍地共育的英雄。在雲南河口徵兵現場,徐前凱的事蹟廣為流傳,成為徵兵工作的“活廣告”。在老部隊,徐前凱的事蹟贏得官兵眾多點贊。“退伍不褪色,老班長的人品與精神真了不起,值得我們學習。未來,無論進退走留,我們都會保持姓軍為民的本色!”即將面臨退伍的上等兵李世豪對筆者說。

(照片由作者提供;製圖:牧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