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臥薪嚐膽近十年,這一產業商機重現!

近日發佈的2017年全球乳業排行榜顯示, 中國乳企伊利、蒙牛雙雙躍居榜單前10強, 再次刷新了中國乳企在全球乳業中的排名成績。

中國乳企的崛起, 標誌著遭遇數年寒冬的中國乳業走進春天, 更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族奶業振興的一個縮影。 那麼, 奶農們在未來的發展機遇在哪裡?

#近年來中國奶業的成績單

在2017年全球乳業排行榜中, 中國乳企伊利位居第八, 蒙牛位居第十。 這份榜單的發佈方是荷蘭合作銀行, 是全球最大的專注農業及食品相關產業的商業銀行。

通過這份榜單我們可以看出, 經過近十年的臥薪嚐膽, 中國乳企正在國際範圍內樹立起積極、健康的正面形象, 市場營業額的增長也說明消費者對中國奶的信任度與日俱增。

上月底, 農業部、中國奶業協會發佈了《中國奶業品質報告(2017)》, 報告顯示, 我國生鮮乳三聚氰胺已連續8年零檢出。

在農業部奶及乳製品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主任 王加啟看來, 國產奶在安全性方面不遜於, 甚至已經優於進口奶。

// 農業部奶及乳製品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主任 王加啟 //

“在2016年, 共有來自19個國家10類154批次進口奶產品不符合我國現行國家標準, 被退貨或銷毀。

進口液態奶有三個特點:

第一保質期長;

第二熱加工的副產物糠氨酸含量顯著高於國產液態奶;

第三β-乳球蛋白等活性蛋白含量顯著低於國產液態奶, 表明進口液態奶的活性物質受到了熱傷害。

按照國際指標衡量, 不屬於優質奶的範疇。 消費者要消費優質奶, 還是要依靠本土奶。 ”

我國奶業近些年的發展成績是有目共睹的。

01 去年, 我國奶類產量為3712萬噸, 僅次於印度和美國, 成為世界第三產奶大國。

02 另外, 農業部連續9年實施全國生鮮乳品質安全監測計畫, 監測範圍覆蓋全國所有生鮮乳收購站和運輸車。 監測顯示, 國產生鮮乳主要品質衛生指標達到發達國家水準, 乳品質量持續提升。

03 截至去年, 我國存欄100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比重達到53%, 同比提高4.7個百分點。 這就意味著, 規模化養殖比例超過半數, 過去“小散亂”的養殖模式已經基本退出歷史舞臺。

// 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 馬有祥//

“2016年我國牛奶和乳製品產量分別達到3602萬噸和2993萬噸。 生產方式上, 規模化率(指100頭以上的奶牛規模養殖比重)首次超過50%, 這是歷史上一個突破。 規模一上來, 生產方式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科學飼喂、基本的設施設備都會裝備上來, 這是一個現代化的標誌。

未來在產量角度, 可能會有略微的增加, 大概一年增加80萬噸左右。 繼續實施生鮮乳品質安全監測計畫和違禁添加物質量安全行動。 對嬰幼兒奶粉奶源基地會加快升級步伐,對奶站和生鮮乳運輸車監管會更加嚴格。”

#中國奶業相對於世界發達國家還有哪些差距

在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後,我們已經做到了對嬰幼兒乳品安全事件的零容忍。可以說,國產奶進步很大,成績有目共睹。但在國內消費市場,進口乳製品仍然是很多消費者的優先選擇。這又是為什麼?

我國奶業仍然“大而不強”,存在生產成本偏高、企業品牌不響亮等問題。另外,我國人均乳品消費低,僅為世界平均水準的1/3,占全國人口一半的農村居民還很少或沒能喝上牛奶。

那麼,和世界乳業發展先進的國家相比,目前我們的差距主要在哪裡呢?

1、“品牌”樹立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認為,主要原因在於:消費者對乳品品牌,特別是嬰幼兒奶粉品牌的認可度還不夠高,品牌引領帶動行業發展的能力還不夠強,國產乳品品牌整體影響力也亟待提高。

// 農業部副部長 于康震 //

“要鼓勵乳品企業兼併、重組、並購,優化資源配置,增加市場份額,贏得更大市場發展空間,提升品牌影響力。鼓勵乳品企業加快海外佈局,積極利用境外資源,開拓國際市場,增強企業生產能力、資源調配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提升中國乳品品牌國際影響力。”

問題的核心就在於“品牌”的樹立。我國農業品牌的短板是全方位的,我們還需要更多像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品牌來代表中國奶業正面、健康的形象。

2、成本控制和產業鏈的競爭力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翟留栓教授曾經親自去美國、紐西蘭的大牧場實地調研,他對此十分有發言權。

//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翟留栓教授//

“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我認為是整個鏈條的核心競爭力,整個鏈條很協同,以紐西蘭為例,養牛的農戶組成合作社,合作社來負責從生產到加工再到銷售的全部環節,利益是協調的,所以各個環節會配合的比較好,這樣終端的標準化就容易逆向的往生產領域推動,這樣整個生產環節都很標準,成本控制和風險控制就容易做到位。”

我國農業的短板,還在於成本控制和產業鏈的競爭力。我國奶農的收益很低——只有10%,加工企業可以占到35%,零售環節利潤是55%。也就是產業鏈很長,農民的收益非常微薄。

紐西蘭由於合作社實現了產供銷一體,大企業負責向小農戶收購,而小農戶是大企業的股東,企業賺錢之後再按照比例分配給每一個養殖戶。這樣一來,既容易實現品質安全層面的標準化,也能夠共同抗拒市場風險。

未來,奶農應該重視補齊生產端的短板,在奶業振興中分享到更多紅利。

#我國乳製品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是全產業鏈的差距

現如今市場上牛奶種類繁多,早餐奶、脫脂奶、舒化奶、高鈣奶等等,而作為普通消費者,對這些奶品種類的瞭解並不多。

例如,腸胃不好的人,就不適合空腹喝純牛奶,更合適飲用早餐奶;舒化奶主要針對乳糖吸收不好的人群;而高鈣奶並不是說鈣含量較高,因為在牛奶中添加鈣元素十分有技術難度,添加太多,就更難保證吸收效果。所以,高鈣奶很可能是商家炒作的一個噱頭。

這些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國奶業,從奶源到乳製品,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荷蘭的超市,所有牛奶都有嚴格且清晰的奶源、配方、功效等介紹,有非常明確的說明。

雖然我國奶業的整體發展和自己比已經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在整條產業鏈和商品、服務的規範程度上,我們與發達國家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對於這種差距,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也有清醒的認識。

// 農業部部長 韓長斌 //

“現在有很多牛奶的蛋白含量都說是3.2、3.4,有的甚至說已經達到了3.6克每百毫升,我們國家的標準是蛋白含量每百毫升2.8克,現在看來已經很高了。所以今後我們要加強奶源基地建設,另外要加強奶粉管理,現在我們的嬰幼兒奶粉按照國務院的要求,跟藥物一樣來嚴格管理。同時我們要選育優良品種,種好草,養好牛,產好奶,當然,還要加工好奶粉。要提品質、保安全、打品牌,要恢復國人對國產乳業的信心,所以我們在搞奶業D20,就是全國最大的20家乳品企業,大家聯起手來共同承諾,提高品質,確保安全。”

#十三五時期,奶業發展有何機遇?

韓長賦部長的這番話,既是對乳品企業提出的要求,也為農民朋友透露出了一些商機。

【種養結合】

首先,我國正積極推進養殖設施化、生產規範化,同時大力推進青貯專用玉米生產和糧改飼試點,加快養殖社區改造升級。力爭2020年,全國優質苜蓿產量達到300萬噸,100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超過60%。

這就意味著,農民也可以在“糧改飼”背景下,適時調整自己的生產種植結構。特別是鐮刀彎地區,我們要把玉米地,變為“糧倉、肉庫和奶瓶子”。也就是說,選擇種養結合,從畜牧業中攫取商機,或許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接受收編】

其次,我國各大乳企都在各地建設標準化養殖社區,構建一條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的全產業鏈。這就意味著,如果奶農已經具備一定的養殖規模和技術,就一定要抓住機會,主動與乳企合作。

建立了這樣的合作,不僅組織化程度提升了,奶農也可以成為乳企的一個小股東,就不需要自己去面對市場價格波動和品質難以統一的經營風險。

【觀光休閒】

但還有一個問題:我國目前還存在為數不少的小散戶,他們該怎麼辦?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翟留栓教授認為,他們該考慮退出市場。

//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翟留栓教授 //

“如果作為小規模農戶,讓我們發自內心給他提建議的話,從主動的角度來說,養殖戶還是要看清楚大形勢,那就是紐西蘭、澳大利亞養奶牛具有天然的優勢,因為他們都散養,散養的話成本特別低,而且品質都有保障,大規模的運輸,費用很少。結合這個背景的話,我們的散養農戶沒有什麼優勢,作為農戶要麼轉行,要麼你特別喜歡養牛的話,可以以家庭農場的形式,養幾頭奶牛,保證品質,然後把旅遊、觀光,或者加工成小乳酪的方式結合起來,我不去追求產量,我搞一些小加工,這樣也是可以的。”

大家要找准自身發展特色,差異化發展。發展自己的“比較優勢”。

現代畜牧業要獲得發展,就要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有的人憑藉比較優勢在競爭中佔據市場,有的人就要慢慢退出市場,轉而去做那些自己擅長的事,而不是坐等國家補貼。這也是未來農民務必要調整的一條思路。

實習編輯:田夢

編輯:張程

責任編輯:張磊

《致富青年幫》廣播節目收聽: 中波收聽:AM720(華北、華東部分地區)

網上收聽:央廣網(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幫,助您

打開財富之門,點亮人生夢想!

對嬰幼兒奶粉奶源基地會加快升級步伐,對奶站和生鮮乳運輸車監管會更加嚴格。”

#中國奶業相對於世界發達國家還有哪些差距

在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後,我們已經做到了對嬰幼兒乳品安全事件的零容忍。可以說,國產奶進步很大,成績有目共睹。但在國內消費市場,進口乳製品仍然是很多消費者的優先選擇。這又是為什麼?

我國奶業仍然“大而不強”,存在生產成本偏高、企業品牌不響亮等問題。另外,我國人均乳品消費低,僅為世界平均水準的1/3,占全國人口一半的農村居民還很少或沒能喝上牛奶。

那麼,和世界乳業發展先進的國家相比,目前我們的差距主要在哪裡呢?

1、“品牌”樹立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認為,主要原因在於:消費者對乳品品牌,特別是嬰幼兒奶粉品牌的認可度還不夠高,品牌引領帶動行業發展的能力還不夠強,國產乳品品牌整體影響力也亟待提高。

// 農業部副部長 于康震 //

“要鼓勵乳品企業兼併、重組、並購,優化資源配置,增加市場份額,贏得更大市場發展空間,提升品牌影響力。鼓勵乳品企業加快海外佈局,積極利用境外資源,開拓國際市場,增強企業生產能力、資源調配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提升中國乳品品牌國際影響力。”

問題的核心就在於“品牌”的樹立。我國農業品牌的短板是全方位的,我們還需要更多像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品牌來代表中國奶業正面、健康的形象。

2、成本控制和產業鏈的競爭力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翟留栓教授曾經親自去美國、紐西蘭的大牧場實地調研,他對此十分有發言權。

//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翟留栓教授//

“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我認為是整個鏈條的核心競爭力,整個鏈條很協同,以紐西蘭為例,養牛的農戶組成合作社,合作社來負責從生產到加工再到銷售的全部環節,利益是協調的,所以各個環節會配合的比較好,這樣終端的標準化就容易逆向的往生產領域推動,這樣整個生產環節都很標準,成本控制和風險控制就容易做到位。”

我國農業的短板,還在於成本控制和產業鏈的競爭力。我國奶農的收益很低——只有10%,加工企業可以占到35%,零售環節利潤是55%。也就是產業鏈很長,農民的收益非常微薄。

紐西蘭由於合作社實現了產供銷一體,大企業負責向小農戶收購,而小農戶是大企業的股東,企業賺錢之後再按照比例分配給每一個養殖戶。這樣一來,既容易實現品質安全層面的標準化,也能夠共同抗拒市場風險。

未來,奶農應該重視補齊生產端的短板,在奶業振興中分享到更多紅利。

#我國乳製品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是全產業鏈的差距

現如今市場上牛奶種類繁多,早餐奶、脫脂奶、舒化奶、高鈣奶等等,而作為普通消費者,對這些奶品種類的瞭解並不多。

例如,腸胃不好的人,就不適合空腹喝純牛奶,更合適飲用早餐奶;舒化奶主要針對乳糖吸收不好的人群;而高鈣奶並不是說鈣含量較高,因為在牛奶中添加鈣元素十分有技術難度,添加太多,就更難保證吸收效果。所以,高鈣奶很可能是商家炒作的一個噱頭。

這些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國奶業,從奶源到乳製品,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荷蘭的超市,所有牛奶都有嚴格且清晰的奶源、配方、功效等介紹,有非常明確的說明。

雖然我國奶業的整體發展和自己比已經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在整條產業鏈和商品、服務的規範程度上,我們與發達國家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對於這種差距,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也有清醒的認識。

// 農業部部長 韓長斌 //

“現在有很多牛奶的蛋白含量都說是3.2、3.4,有的甚至說已經達到了3.6克每百毫升,我們國家的標準是蛋白含量每百毫升2.8克,現在看來已經很高了。所以今後我們要加強奶源基地建設,另外要加強奶粉管理,現在我們的嬰幼兒奶粉按照國務院的要求,跟藥物一樣來嚴格管理。同時我們要選育優良品種,種好草,養好牛,產好奶,當然,還要加工好奶粉。要提品質、保安全、打品牌,要恢復國人對國產乳業的信心,所以我們在搞奶業D20,就是全國最大的20家乳品企業,大家聯起手來共同承諾,提高品質,確保安全。”

#十三五時期,奶業發展有何機遇?

韓長賦部長的這番話,既是對乳品企業提出的要求,也為農民朋友透露出了一些商機。

【種養結合】

首先,我國正積極推進養殖設施化、生產規範化,同時大力推進青貯專用玉米生產和糧改飼試點,加快養殖社區改造升級。力爭2020年,全國優質苜蓿產量達到300萬噸,100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超過60%。

這就意味著,農民也可以在“糧改飼”背景下,適時調整自己的生產種植結構。特別是鐮刀彎地區,我們要把玉米地,變為“糧倉、肉庫和奶瓶子”。也就是說,選擇種養結合,從畜牧業中攫取商機,或許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接受收編】

其次,我國各大乳企都在各地建設標準化養殖社區,構建一條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的全產業鏈。這就意味著,如果奶農已經具備一定的養殖規模和技術,就一定要抓住機會,主動與乳企合作。

建立了這樣的合作,不僅組織化程度提升了,奶農也可以成為乳企的一個小股東,就不需要自己去面對市場價格波動和品質難以統一的經營風險。

【觀光休閒】

但還有一個問題:我國目前還存在為數不少的小散戶,他們該怎麼辦?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翟留栓教授認為,他們該考慮退出市場。

//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翟留栓教授 //

“如果作為小規模農戶,讓我們發自內心給他提建議的話,從主動的角度來說,養殖戶還是要看清楚大形勢,那就是紐西蘭、澳大利亞養奶牛具有天然的優勢,因為他們都散養,散養的話成本特別低,而且品質都有保障,大規模的運輸,費用很少。結合這個背景的話,我們的散養農戶沒有什麼優勢,作為農戶要麼轉行,要麼你特別喜歡養牛的話,可以以家庭農場的形式,養幾頭奶牛,保證品質,然後把旅遊、觀光,或者加工成小乳酪的方式結合起來,我不去追求產量,我搞一些小加工,這樣也是可以的。”

大家要找准自身發展特色,差異化發展。發展自己的“比較優勢”。

現代畜牧業要獲得發展,就要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有的人憑藉比較優勢在競爭中佔據市場,有的人就要慢慢退出市場,轉而去做那些自己擅長的事,而不是坐等國家補貼。這也是未來農民務必要調整的一條思路。

實習編輯:田夢

編輯:張程

責任編輯:張磊

《致富青年幫》廣播節目收聽: 中波收聽:AM720(華北、華東部分地區)

網上收聽:央廣網(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幫,助您

打開財富之門,點亮人生夢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