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籃球就是個拼進球的比賽,進攻永遠是王道

如今的NBA聯盟, 似乎“小球體系”又有了逆襲的苗頭, 你且看如今火箭的進攻, 和當年費尼克斯太陽何其相像, 抓下籃板之後直推前場, 兩翼V字跑位, 哈登單擋之後迅速出球, 外線誰有機會誰出手, 三分絕不猶豫。

落陣地太慢, 個人單打太墨蹟, 中距離跳投效率低, 對抗徒然消耗體力, 不如風風火火跑起來, 三分球扔起來, 空切跑位走起來, 輕輕鬆松解決一個回合的戰鬥, 省時省力效率高, 還能多打幾個回合, 何樂而不為?這就是老尼爾森-德安東尼一脈相承的進攻哲學。

在他們眼裡, 籃球就是個拼進球的運動,

你管我防的住防不住, 我打得進就行, 我進球比你多, 那麼我就贏了比賽。

曾經有句老話, 叫做:“進攻贏得票房, 防守贏得總冠軍”, 但這已經是十多年前的老黃曆了, 當年太陽沒有做到的事情, 2014年的馬刺、2015年的金州勇士, 都做到了。 他們憑著快速的空位三分, 靠著團隊的空切跑位, 行雲流水一樣擊敗了強大的對手, 誰說進攻不能贏得總冠軍?既便是2015-2016賽季的克利夫蘭騎士, 也是在泰隆-盧教練上任之後果斷加快了球隊進攻的節奏, 加強了三分球, 還記得去年季後賽嗎?克利夫蘭騎士同樣是三分如雨, 一路靠著快節奏和三分球轟進了總決賽,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拿下了總冠軍。

如今小球戰術體系的進化, 是當下這個三雙時代的根基,

從熱火三巨頭時代到馬刺勇士奪冠, 再到火箭提速, 開放式的進攻時代為三雙的誕生提供了土壤, 最直觀的現象就是, 進攻回合更多了, 不去慢慢磨陣地, 而是借重擋拆和高位策應, 把空手跑位和三分發揮到極致, 無論波波維奇2014年的“進攻藝術”、還是勇士的“死亡五小”, 還是火箭的“魔球理論”, 本質上都在發揮快節奏、多跑位、投三分的作用。 在這樣的體系下, 全能型掌控型的巨星的資料, 會得到大幅度的爆炸。

其實大家可以回想一下, 並不是小球拿不到總冠軍, 而是當年的小球戰術缺陷太大, 當年太陽隊號稱可以放棄進攻籃板, 快速回防, 號稱可以放棄蓋帽去搶防守籃板, 以求多打一次進攻。 2005年馬刺和太陽季後賽大戰的時候,

波波維奇甚至惡趣味和太陽拼進攻, 馬刺場均得分120+, 輕鬆擊敗了聯盟進攻第一的太陽。 當年的弱點和漏洞太多了, 以至於根本限制不住對手的進攻。

而新的小球時代, 打快速籃球的幾隻球隊, 更加注重多層次的防守, 更加注重防守籃板和快攻反擊的品質, 從而不全了漏洞, 和當年不可同日而語。 在這個時代, 除了童心大發倒行逆施又去玩“內線強打慢節奏”的波波維奇, 除了一萬年不變的灰熊, 其他球隊, 其實打的都是快節奏的“小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