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銀行業裁員已是大勢所趨,機器人上位禍福難料

驅動中國2017年3月26日消息, 人工智慧的興起已然是大勢所趨, 無論是穀歌的AlphaGo, 還是百度的小度都代表了人工智慧領域的一大進步。 同時在物流、銀行業等服務行業的應用、富士康等製造業的流行, 可以看到人工智慧正在一步步向全行業滲透。

欲戴皇冠, 必承其重!人類在享受人工智慧所帶來的高效便捷生活的同時, 也不得不接受負面影響, 人工智慧導致人類失業首當其衝, 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銀行業裁員潮。

毫無疑問, 銀行業因此陷入了大舉裁員的徵兆。 在2014年銀行離櫃業務替代率超過50%的銀行僅有33家,

而在2016年, 離櫃業務替代率超過70%的銀行就有34家。

在具體銀行方面, 已經有15家銀行的離櫃業務率超過了90%, 其中民生銀行離櫃業務率99.27%排名第一, 廣發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浙商銀行、農業銀行、廣大銀行的離櫃業務率也均超過了95%。

三年時間, 銀行業改變天翻地覆, 裁員已經步入常態化。 截至2016年末, 銀行業協會資料顯示, 工商銀行共減少櫃員14090人, 農業銀行減少10843人, 建設銀行減少30007人, 中國銀行則未披露資料。 以三年披露資料較全的建設銀行為例, 其在2014年較少櫃員2851人, 2015年較少櫃員4881人, 2016年則驟減了30007人。 農業銀行在2015年還增加了6909名櫃員, 而在2016年一口氣較少了10843名櫃員。

巴克萊前CEO詹金斯曾表示, 未來10年全球銀行業需要裁剪半數員工和分支機搆,

才能在洶湧的科技變革中求得生存。

機器人客服的業務能力絕對“秒殺”人工客服, 所以從銀行業提升服務以及節省成本的角度來講, 人工客服遭遇裁員也是意料之中。

大資料風控取代人類風控。 伴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更新反覆運算銀行業也開始將人工智慧從金融業前端引入後端, 之前相對棘手的資訊安全、風控反欺詐、資產管理等方面, 尤其是卻是央行資料支撐的客戶評估方面開始試水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本質上依靠的還是計算能力的增強, 進而在大資料基礎之上在特定的領域獲得飛躍, 最終實現一定的商業應用的落地, 智慧服務真正的效果仍有待和商業場景緊密結合。

那麼銀行業就真的不需要櫃員了嗎?答案肯定不是這樣的!

在筆者看來, 在機器人大舉顛覆人類櫃員之前一定要具兩種思維:

第一, 不可替代的思維, 銀行櫃員數量的較少是合情合理, 互聯網金融、電子機具再牛叉也不可能完全替代櫃員, 就如同自動駕駛不能替代司機駕駛一樣, 畢竟人類是帶有情感服務是冰冷的機器所不能取締的, 同時一些複雜的業務仍舊 不能完全用互聯網來替代, 需要實體櫃員和銷售人員來處理。

第二, 具備業務全能思維, 作為櫃員應該培養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在資訊爆炸的今天, 櫃員應該不斷的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 加強多領域學習。 開拓多維度視野、吐故納新, 深度挖掘自身潛力, 要學會從銀行櫃員走向大堂,

成為集“櫃面、理財、行銷”於一身的的全能人才。

因此, 人工智慧帶來的所謂“禍福難料”更多的是針對沒有戰略眼光、居安思危的狹隘一方。

(好朋友結婚, 不能前去, 只能在這裡碼字, 愧對周東慧)

(驅動中國 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