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熱的天,這部紀錄片看得我渾身都涼

海洋公園一直是很喜歡的一個地方。

因為海底世界總是奇幻又瑰麗。

尤其是那些形態各異, 色彩斑斕的珊瑚, 簡直美翻了好嗎。

所以找到這部獲得了聖丹斯電影節觀眾選擇大獎的紀錄片, 毫不猶豫就看了——

《追逐珊瑚》

Chasing Coral

Netflix出品, 製作絕對是一流的。

用穀歌繪製街道圖的方式記錄珊瑚礁, 每三秒鐘就拍一張360度全景照片。

整個團隊為了記錄珊瑚走過了21個國家。

加上4K技術, 簡直達到了裸眼3D的效果。

《追逐珊瑚》聽上去很像是關於海底風光的又一次展示。

就像小時候看CCTV, 節目與節目之間, 往往會墊播一段《請您欣賞》。

畫面精美絢麗, 音樂輕鬆舒緩。

所謂“追逐”, 可能就是地球上哪裡有漂亮珊瑚, 攝製團隊就去哪裡拍下來。

把人們見過的, 沒見過的珊瑚都一一呈現於人前。

很容易就能贏來驚歎——

“看啊, 珊瑚多麼美。 ”

但是!

正因為這部紀錄片的拍攝團隊真的是一群熱愛珊瑚的人, 才讓他們無法甘於拍攝一部討好觀眾的平庸之作。

甚至有一種衝動在驅使他們對觀眾大聲疾呼, 說出多年潛水告訴他們的事實——

“珊瑚非常美。 可是珊瑚正在大量死亡。 ”

在發現珊瑚死亡之前,沒有人想過它也是會死的。

珊瑚體內生活著數以百萬計的藻類,我們看到的珊瑚的顏色,就是這些藻類的顏色。

這些藻類的光合作用為珊瑚蟲提供食物。

只要環境適宜,珊瑚幾乎可以永生。

當珊瑚受到威脅,就驅趕體內的藻類,藻類離開之後,珊瑚蟲也會慢慢死去,留下水底一片慘白的屍骨。

這就是珊瑚的白化現象。

潛水夫們剛發現珊瑚白化死亡的時候,並不知道為什麼。

經過反復試驗,發現可能和海水溫度升高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水溫升高,珊瑚就白化。

海洋調節著地球的溫度。溫室效應而產生的大部分熱量,其實都已經被海洋吸收了。

吸收了如此巨大的熱量,讓海水的溫度升高了1℃到2℃,正是這一點點的變化殺死了珊瑚。

有人可能會問,是不是珊瑚太脆弱了?我在零下的雪地裡打過滾,40℃的戶外跑過步,不是照樣活得好好的?

並不能這樣比較。這1℃到2℃,對珊瑚來說,並不是水溫,而是它的體溫。

就像人一樣,氣溫劇烈變化並不會直接致命,但是體溫升高個1℃到2℃,就是發燒。

持續不斷地發燒,無疑是會死人的。

珊瑚自身也佐證了這一猜測。

珊瑚和樹木有點像,身體裡也有類似年輪的生長痕跡。

科學家們剖開珊瑚分析它的年輪,發現白化現象正是從1998年左右出現。

1997到1998年,人們觀測到第一次全球珊瑚白化。

12年以後的2010年,第二次全球珊瑚白化。

這兩次大規模白化都和地球溫度息息相關。

發現珊瑚白化現象之後,團隊決定進行跟拍,觀察以大堡礁為代表的的珊瑚礁當前情況。

結果非常嚴峻!2016年一年的時間,大堡礁就消失了近三分之一。

同一個地點,六個月的時間裡就發生了徹底的改變,海底珊瑚幾乎全部死亡。

看著珊瑚從色彩繽紛一點點變得慘白,這片海域從生機盎然變成一片荒漠。

心愛的一切慢慢死去,而自己無能為力。

無法想像潛水夫心中經受了多麼巨大的折磨。

所幸這樣的無力感並沒有打倒這個團隊。

反而促使他們行動起來,向全世界發出號召。

說明自己正在研究珊瑚白化現象,希望世界各地的潛水夫們提供各自熟悉的水域的情況。

而這些來自全球各地的潛水夫的講述再次證實,珊瑚白化不僅僅發生在某一處海域,

全球的海域都在經歷這令人心痛的過程。

億萬年前,珊瑚就出現在地球上,層層疊疊的珊瑚形成珊瑚礁。被稱為海底的“熱帶雨林”。

因為在珊瑚礁裡生活著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

可以說,珊瑚礁就是一個生態系統。

珊瑚的死亡,就是這個生態系統崩潰的開始。

以現在的速度,30年內,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珊瑚礁都會不復存在。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失去了珊瑚礁,以綱為單位的大量物種將會滅絕。

生物鏈會徹底失去平衡。

這個團隊裡,有從事廣告業十年的海洋愛好者,有研究珊瑚的博士教授,有專業水下攝影師。

為了喚醒人們關注珊瑚白化現象,他們一起做了很多事情。在國際珊瑚礁研討會上公佈了觀測到的情況。

號召使用清潔能源。

為了把環保觀念帶給下一代,他們開始各地巡迴,向小朋友們介紹海洋。

他們還發起了一項企劃,名為“50座珊瑚礁”。

旨在尋找和保護可以成為未來種子的珊瑚礁。如果珊瑚礁一直大量死亡,這些種子會成為恢復生態的最後一絲希望。

看到這裡,讓人不由感歎:紀錄片標題《追逐珊瑚》裡的“追逐”,是真真正正地在和時間賽跑。

他們也是真真正正地,在試圖挽救一些什麼。

能夠實實在在做一些事情的人,是非常讓人敬佩的。

不由得想起小李子。

2016年終於拿到了奧斯卡最佳男主,人人都想知道他會說些什麼感言。

結果在這個全世界聽他自由發揮的時刻,他放棄了展示自己,把時間都用來呼籲人們關注氣候變暖問題。

還有前段時間被大家驚呼“怎麼殘成這樣了”的木村拓哉。

江湖傳言他膚色很深又老得厲害是因為熱愛海上衝浪,卻不肯塗防曬霜。

還留下了金句:“塗防曬霜是對海洋的不尊重”。

雖然不知道不塗防曬是不是他外貌變化的真正原因,

但的確一直以來有研究說,防曬霜的化學物質極其穩定,以至於無法被海水自然分解,會嚴重破壞海洋生態。

兩個月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美國退出規定各國共同對抗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

還宣稱“氣候變化是一個騙局,捏造這個騙局的人是為了打擊美國的製造業”。

相信很多人都寧可他的騙局假說是真的。

我能做的,大概就是把這樣一部紀錄片推薦給你們。

也許知道的人多了,產生蝴蝶效應,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改變。

就像紀錄片裡最年長的一位成員,解釋他為什麼在晚年還要參與這個又辛苦又艱難的工作。

只要我還能影響人們,我就會去做

因為我們必須這麼做,我們別無選擇不然等你老了,你不會喜歡自己

希望等我們老了,都很喜歡自己。

在發現珊瑚死亡之前,沒有人想過它也是會死的。

珊瑚體內生活著數以百萬計的藻類,我們看到的珊瑚的顏色,就是這些藻類的顏色。

這些藻類的光合作用為珊瑚蟲提供食物。

只要環境適宜,珊瑚幾乎可以永生。

當珊瑚受到威脅,就驅趕體內的藻類,藻類離開之後,珊瑚蟲也會慢慢死去,留下水底一片慘白的屍骨。

這就是珊瑚的白化現象。

潛水夫們剛發現珊瑚白化死亡的時候,並不知道為什麼。

經過反復試驗,發現可能和海水溫度升高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水溫升高,珊瑚就白化。

海洋調節著地球的溫度。溫室效應而產生的大部分熱量,其實都已經被海洋吸收了。

吸收了如此巨大的熱量,讓海水的溫度升高了1℃到2℃,正是這一點點的變化殺死了珊瑚。

有人可能會問,是不是珊瑚太脆弱了?我在零下的雪地裡打過滾,40℃的戶外跑過步,不是照樣活得好好的?

並不能這樣比較。這1℃到2℃,對珊瑚來說,並不是水溫,而是它的體溫。

就像人一樣,氣溫劇烈變化並不會直接致命,但是體溫升高個1℃到2℃,就是發燒。

持續不斷地發燒,無疑是會死人的。

珊瑚自身也佐證了這一猜測。

珊瑚和樹木有點像,身體裡也有類似年輪的生長痕跡。

科學家們剖開珊瑚分析它的年輪,發現白化現象正是從1998年左右出現。

1997到1998年,人們觀測到第一次全球珊瑚白化。

12年以後的2010年,第二次全球珊瑚白化。

這兩次大規模白化都和地球溫度息息相關。

發現珊瑚白化現象之後,團隊決定進行跟拍,觀察以大堡礁為代表的的珊瑚礁當前情況。

結果非常嚴峻!2016年一年的時間,大堡礁就消失了近三分之一。

同一個地點,六個月的時間裡就發生了徹底的改變,海底珊瑚幾乎全部死亡。

看著珊瑚從色彩繽紛一點點變得慘白,這片海域從生機盎然變成一片荒漠。

心愛的一切慢慢死去,而自己無能為力。

無法想像潛水夫心中經受了多麼巨大的折磨。

所幸這樣的無力感並沒有打倒這個團隊。

反而促使他們行動起來,向全世界發出號召。

說明自己正在研究珊瑚白化現象,希望世界各地的潛水夫們提供各自熟悉的水域的情況。

而這些來自全球各地的潛水夫的講述再次證實,珊瑚白化不僅僅發生在某一處海域,

全球的海域都在經歷這令人心痛的過程。

億萬年前,珊瑚就出現在地球上,層層疊疊的珊瑚形成珊瑚礁。被稱為海底的“熱帶雨林”。

因為在珊瑚礁裡生活著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

可以說,珊瑚礁就是一個生態系統。

珊瑚的死亡,就是這個生態系統崩潰的開始。

以現在的速度,30年內,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珊瑚礁都會不復存在。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失去了珊瑚礁,以綱為單位的大量物種將會滅絕。

生物鏈會徹底失去平衡。

這個團隊裡,有從事廣告業十年的海洋愛好者,有研究珊瑚的博士教授,有專業水下攝影師。

為了喚醒人們關注珊瑚白化現象,他們一起做了很多事情。在國際珊瑚礁研討會上公佈了觀測到的情況。

號召使用清潔能源。

為了把環保觀念帶給下一代,他們開始各地巡迴,向小朋友們介紹海洋。

他們還發起了一項企劃,名為“50座珊瑚礁”。

旨在尋找和保護可以成為未來種子的珊瑚礁。如果珊瑚礁一直大量死亡,這些種子會成為恢復生態的最後一絲希望。

看到這裡,讓人不由感歎:紀錄片標題《追逐珊瑚》裡的“追逐”,是真真正正地在和時間賽跑。

他們也是真真正正地,在試圖挽救一些什麼。

能夠實實在在做一些事情的人,是非常讓人敬佩的。

不由得想起小李子。

2016年終於拿到了奧斯卡最佳男主,人人都想知道他會說些什麼感言。

結果在這個全世界聽他自由發揮的時刻,他放棄了展示自己,把時間都用來呼籲人們關注氣候變暖問題。

還有前段時間被大家驚呼“怎麼殘成這樣了”的木村拓哉。

江湖傳言他膚色很深又老得厲害是因為熱愛海上衝浪,卻不肯塗防曬霜。

還留下了金句:“塗防曬霜是對海洋的不尊重”。

雖然不知道不塗防曬是不是他外貌變化的真正原因,

但的確一直以來有研究說,防曬霜的化學物質極其穩定,以至於無法被海水自然分解,會嚴重破壞海洋生態。

兩個月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美國退出規定各國共同對抗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

還宣稱“氣候變化是一個騙局,捏造這個騙局的人是為了打擊美國的製造業”。

相信很多人都寧可他的騙局假說是真的。

我能做的,大概就是把這樣一部紀錄片推薦給你們。

也許知道的人多了,產生蝴蝶效應,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改變。

就像紀錄片裡最年長的一位成員,解釋他為什麼在晚年還要參與這個又辛苦又艱難的工作。

只要我還能影響人們,我就會去做

因為我們必須這麼做,我們別無選擇不然等你老了,你不會喜歡自己

希望等我們老了,都很喜歡自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