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驚!這種高度接近3米的大百合,你見過麼?

(專家:孫海, 植物科普作者、《花卉》雜誌社編委, 喵喵植物控作者, 科普中國微平臺原創首發)

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圖片來自喵喵植物控)

曾引起轟動的大百合是怎樣被發現的?

1824年, 一位外科醫生從印度前往尼泊爾, 出身於丹麥的納薩尼爾·瓦立池(Nathaniel Wallich)的職業除了是一名外科醫師, 也是植物學者和探險家。 這年七月, 他在尼泊爾喜瑪拉雅山脈南麓加德滿都谷地的謝奧普雷Sheopore首次見到了一種高大的百合科植物。

這種開著白色巨大花朵的百合科植物, 莖幹高大挺立, 矩圓心形的葉片青翠, 成片開放, 花朵在山谷中散發出隱隱幽香,

納薩尼爾·瓦立池對這種植物進行了科學描述, 並將它命名為Lilium giganteum, 即大百合。 大百合的拉丁種加詞giganteum意思是巨大的, 可以想像, 這種高大碩壯的大百合在它的發現者心裡留下的那種震撼。

不久以後, 出生于奧地利的貴族軍官、探險家和植物學家休格爾男爵Baron Hugel 在喜馬拉雅地區印度的旁遮爾Peel Punjal 、喀什米爾等地也相繼發現了這種大百合。 很快, 大百合被引進了歐洲的花園, 1850年, 英國園藝學家對大百合進行了商業化的生產開發, 在英國花展的首次登場亮相就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在歐洲庭院裡栽培的大百合, 因其植株高大、花大優美、芳香怡人, 於是得到了“百合王子”的美譽。

1852年, 達爾文的朋友, 著名的植物學家胡克(Joseph Dalton Hooker)在國際權威的《植物學雜誌》(The Botanical Magazine)上對該物種作了詳細的植物學性狀描述。

在此之後, 除了喜瑪拉雅山脈一帶, 在中國的橫斷山脈和中國南方的山地溝穀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大百合種群, 大百合陸續被引種到世界各國, 在澳大利亞還培育出了開黃花的大百合新品種, 被引種到紐西蘭的大百合, 在當地適宜的條件下, 甚至成為了那裡的入侵植物。

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 ) 英國植物學家、昆蟲學家、百合屬植物研究專家Henry John Elwes繪製(圖片來自網路)

大百合不在“百合屬”中

我國大百合主要分佈在西南各省區, 尤其是在中國西南高山地帶溝穀、草甸、和密林中自然生長的大百合種群, 華西雨屏帶獨特的氣候條件和特有地理環境為大百合的生長繁衍提供了最適宜的環境 , 這裡也是我國大百合分佈最密集的地方。

每年5月中旬到6月端午的初夏, 成片生長的大百合在山野中開放, 此起彼伏、蔚為壯觀。

成片生長的大百合在山野中開放(圖片來自喵喵植物控)

顧名思義, 大百合的中文名也是“大的百合”的意思。 大百合有百合之名, 許多人也將它當作百合的一種。 在納薩尼爾·瓦立池首次在尼泊爾發現並命名大百合後的很長時間裡, 大百合也的確在百合屬Lilium之中, 以至還有“百合王子”的美譽。 直至20世紀初, 因為這種具有網狀脈的心形葉片且植株巨大的百合科植物有顯著區別于百合屬其它植物的特徵, 同時大百合同百合屬的其它物種存在生殖隔離, 於是, 植物學者將大百合從自百合屬中劃分出 , 成立了大百合屬Cardiocrinum。

整個大百合屬只有三個種, 在種下還有不多的幾個變種, 其中中國有兩個種, 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蕎麥葉大百合 Cardiocrinum cathayanum, 另外還有分佈在日本的日本大百合Cardiocrinum cordatum。 大百合屬的拉丁屬名Cardiocrinum源于希臘文kardia心臟和krinon百合組成, 是指它有別于百合屬植物披針形或條形的卵狀心形葉片。 儘管成員不多的大百合屬早已從百合屬中獨立出來, 不過研究表明它同百合屬的關係仍然非常接近。

蕎麥葉大百合 Cardiocrinum cathayanum分佈於我國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 和沒有苞片的大百合相比, 蕎麥葉大百合花有一枚苞片, 總狀花序的花量更少, 只有3-5朵, 植株也小, 高不足1米。 (圖片來自喵喵植物控)

日本大百合Cardiocrinum cordatum花綠白色, 原產於日本和俄羅斯鄂霍次克海的一些島嶼(庫頁島、北方四島)(圖片來自網路)

日本大百合的多花變種大姥百合Cardiocrinum cordatum var. glehnii(圖片來自喵喵植物控)

大百合平滑的莖幹直立, 高度可以接近3米, 顯得極為粗壯高大, 莖幹綠色圓筒狀, 中空。 莖幹的中上部往往帶有紅紫色, 頂端漸漸變窄。 大百合的葉是互生的, 向四面散生, 葉有柄, 莖幹下部的葉片寬卵圓形, 基部心形, 先端漸尖。 莖幹中、上部葉片漸呈卵圓形, 葉的面積也漸漸變小, 到莖幹最上面時葉柄也消失了。 大百合的葉有非常明顯的中脈和網狀脈 , 葉片上表面光亮深綠色, 下面色較淺。 春發的基生葉碧綠油亮, 寬卵圓形心形, 葉脈呈現紫色。 在高大的花序長出前, 葉柄基部會膨大形成鱗莖, 大鱗莖可抽出高大的莖, 但在花序長出後隨即凋萎。

大百合春發的基生葉(圖片來自喵喵植物控)

三月,在四川華西雨屏帶林下新發出的大百合,伴生植物是大葉碎米薺。(圖片來自喵喵植物控)

盛花期時是一場視覺與味覺的盛宴

大百合頂生總狀花序有花10-16朵,每年五月下旬至六月下旬大百合進入到盛花期。每當上百株大百合在山野森林間同時開放的時候,風起香飄,數裡可聞,真是一道極為壯觀的視覺和味覺的盛宴。

大百合白色的花被片狹喇叭形,每一瓣花被片呈條狀倒披針形,內面是大百合標誌似的淡紫紅色條紋。大百合有雄蕊 6 枚,外面3 枚較長。花絲頂端與花藥背面的一點相連,整個雄蕊猶如“丁”字形,易於搖動,花粉呈現醒目的黃色,看起來頗有點顫巍巍的感覺。這種花藥著生方式稱為丁字藥(versatile anther),這也是百合科植物的典型特點。雌蕊末端膨大成扁形柱頭,微微3裂。

大百合頂生總狀花序有花10-16朵(圖片來自喵喵植物控)

花期過後,大百合會結出近球形的蒴果,蒴果的頂端有一個小小的尖突,基部有粗短果柄,果實在秋季成熟後呈紅褐色,最後會開裂為3瓣,每一瓣裡面都藏著數百枚極輕的種子,種子呈扁鈍三角形,紅棕色,周圍有淡紅棕色半透明的膜質翅。當秋風吹起時,這些帶著翅膀的小小種子就會隨風飛舞,離開它們的小屋,隨風四散,開始了生命的新旅程。大百合的種子具較寬的翅,可隨重力和風力散播,非常有利於它們居群的擴散。不過,在自然狀態下,大百合從種子萌芽到再次開花結果,會經歷長達五至六年的時間。

大百合近球形的蒴果(圖片來自喵喵植物控)

大百合成熟的蒴果開裂為3瓣,裡面藏著極輕的帶膜質翅種子(圖片來自喵喵植物控)

居然能被作為山野菜?

大百合屬的幾位成員的鱗莖都富含澱粉和多種營養成分,生活在北海道的阿伊努人打磨大姥百合的鱗莖獲取澱粉食用。大百合嫩葉也可以食用,在日本,直到今天,日本大百合還常常被作為山野菜出售。大百合屬的鱗莖還富含粗纖維和礦質元素,屬於高纖維且營養全面的野生食用蔬菜,具有很大開發潛力。

隨著大百合果實的成熟,它們的葉柄開始慢慢枯黃,寬大的葉片也慢慢萎焉,高大挺立的花莖也開始枯黃,最終,植株地上高大的莖幹全部枯萎消亡。和百合屬的植物的鱗莖不同,大百合屬的地下鱗莖在它抽出花莖後也開始慢慢走向消亡,但大百合植株的地下鱗莖會從母鱗莖不斷萌發出新的小鱗莖,經過冬季的休眠,隨著春天氣溫的回升,小鱗莖萌動出芽生長,長出了新的植株幼苗,地下鱗莖也完成了新老更替,大百合又開始了生命輪回。當又一年的春風再次吹過山野,蘇醒的大百合會在同一片山谷林間生長,抽出高高的花莖,初夏季節,濃蔭深處,昔日的謦香依然如故。

枯死的老株莖幹邊,從新鱗莖萌發出的大百合依然盛放。(圖片來自喵喵植物控)

編輯:姚迪

但在花序長出後隨即凋萎。

大百合春發的基生葉(圖片來自喵喵植物控)

三月,在四川華西雨屏帶林下新發出的大百合,伴生植物是大葉碎米薺。(圖片來自喵喵植物控)

盛花期時是一場視覺與味覺的盛宴

大百合頂生總狀花序有花10-16朵,每年五月下旬至六月下旬大百合進入到盛花期。每當上百株大百合在山野森林間同時開放的時候,風起香飄,數裡可聞,真是一道極為壯觀的視覺和味覺的盛宴。

大百合白色的花被片狹喇叭形,每一瓣花被片呈條狀倒披針形,內面是大百合標誌似的淡紫紅色條紋。大百合有雄蕊 6 枚,外面3 枚較長。花絲頂端與花藥背面的一點相連,整個雄蕊猶如“丁”字形,易於搖動,花粉呈現醒目的黃色,看起來頗有點顫巍巍的感覺。這種花藥著生方式稱為丁字藥(versatile anther),這也是百合科植物的典型特點。雌蕊末端膨大成扁形柱頭,微微3裂。

大百合頂生總狀花序有花10-16朵(圖片來自喵喵植物控)

花期過後,大百合會結出近球形的蒴果,蒴果的頂端有一個小小的尖突,基部有粗短果柄,果實在秋季成熟後呈紅褐色,最後會開裂為3瓣,每一瓣裡面都藏著數百枚極輕的種子,種子呈扁鈍三角形,紅棕色,周圍有淡紅棕色半透明的膜質翅。當秋風吹起時,這些帶著翅膀的小小種子就會隨風飛舞,離開它們的小屋,隨風四散,開始了生命的新旅程。大百合的種子具較寬的翅,可隨重力和風力散播,非常有利於它們居群的擴散。不過,在自然狀態下,大百合從種子萌芽到再次開花結果,會經歷長達五至六年的時間。

大百合近球形的蒴果(圖片來自喵喵植物控)

大百合成熟的蒴果開裂為3瓣,裡面藏著極輕的帶膜質翅種子(圖片來自喵喵植物控)

居然能被作為山野菜?

大百合屬的幾位成員的鱗莖都富含澱粉和多種營養成分,生活在北海道的阿伊努人打磨大姥百合的鱗莖獲取澱粉食用。大百合嫩葉也可以食用,在日本,直到今天,日本大百合還常常被作為山野菜出售。大百合屬的鱗莖還富含粗纖維和礦質元素,屬於高纖維且營養全面的野生食用蔬菜,具有很大開發潛力。

隨著大百合果實的成熟,它們的葉柄開始慢慢枯黃,寬大的葉片也慢慢萎焉,高大挺立的花莖也開始枯黃,最終,植株地上高大的莖幹全部枯萎消亡。和百合屬的植物的鱗莖不同,大百合屬的地下鱗莖在它抽出花莖後也開始慢慢走向消亡,但大百合植株的地下鱗莖會從母鱗莖不斷萌發出新的小鱗莖,經過冬季的休眠,隨著春天氣溫的回升,小鱗莖萌動出芽生長,長出了新的植株幼苗,地下鱗莖也完成了新老更替,大百合又開始了生命輪回。當又一年的春風再次吹過山野,蘇醒的大百合會在同一片山谷林間生長,抽出高高的花莖,初夏季節,濃蔭深處,昔日的謦香依然如故。

枯死的老株莖幹邊,從新鱗莖萌發出的大百合依然盛放。(圖片來自喵喵植物控)

編輯:姚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