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麥赤黴病最全解答!

小麥赤黴病別名麥穗枯、爛麥頭、紅麥頭, 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 小麥赤黴病在全世界普遍發生, 主要分佈於潮濕和半潮濕區域, 尤其氣候濕潤多雨的溫帶地區受害嚴重。 從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 主要引起苗枯、莖基腐、稈腐和穗腐, 其中為害最嚴重的是穗腐。

典型症狀

枯穗症狀由頂部向下發展

病菌分離【培養】

稻樁、玉米杆上赤黴病菌子囊殼

淮安市農科院種植的淮南片99個國家區試品種病穗率都在80%以上

當前, 在農業部獲得防治麥類及小麥赤黴病登記的藥劑共299個(截止2017年3月)。

農藥名稱登記證件個數備註多菌靈165個其中93個登記證為多菌靈單劑;35個登記證為多·酮,
剩餘為多菌靈與其它製劑的混配登記證甲基硫菌靈72個其中55個登記證為甲基硫菌靈單劑, 剩餘為甲基硫菌靈混劑登記證福美雙37個福美雙單劑登記證

從表中可以看出:登記數量最多的是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福美雙, 以及相關的複配證件, 占到了總登記證數量的91.6%。 登記防治藥劑涉及到十幾種成分, 分別為:多菌靈、甲基硫菌靈、低聚糖素、福美雙、三唑酮、硫磺、己唑醇、烯肟菌酯、烯唑醇、戊唑醇、井岡黴素、蠟芽菌、咪鮮胺、氟環唑、氨基寡糖素、氰烯菌酯。

防治赤黴病要掌握好防治時期, 若抽穗期遇到連陰雨, 有流行可能時, 噴藥時間寧早勿晚, 在10%小麥抽穗至揚花初期進行第一次噴藥,

間隔5-7天, 進行第二次用藥。 噴藥時要重點對準小麥穗部均勻噴霧, 如遇噴藥後下雨, 則需雨後補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