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夕陽下盛開“康乃馨” 廣漢市志願者服務溫暖老人心

四川線上消息(孔季虹 記者 張漁)8月8日, 64歲的退休老人王勇來到廣漢市康乃馨志願者協會承接服務的雒城鎮金雁、三北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 辦理了一張“養老(助殘)社區服務卡”。 “有了這張卡, 今後我來這裡接受照料、就餐, 以及預約上門打掃衛生、藥品代購什麼的, 都方便多了。 ”王大爺高興地說。

廣漢市康乃馨志願者協會成立於2015年6月, 其服務物件主要是老年人、殘疾人和生活困難人員, 兩年多來多次組織和參與各項社會公益活動, 廣受好評。 “養老(助殘)社區服務卡”便是該志願者協會的服務創新舉措之一,

旨在為老年人和殘疾人提供白天照料和臨時托養、水電維修、法律和心理諮詢、洗衣理髮、上門陪護等多元化的服務。

走進金雁、三北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 裡面有閱覽室、健身室、茶室、理療室、棋牌室、餐廳等, 總面積570平方米。 “我們共投入改造資金125萬元, 從今年1月投入使用至今, 每天都有300多位老人在這裡享受日托、就餐、理髮、就醫、知識講座、舞蹈培訓等10多項服務。 ”廣漢市康乃馨志願者協會會長邱富容介紹, 日間照料中心紮根社區, 距離近便、環境熟悉、費用低廉, 這一養老模式倍受老人青睞。

家住廣漢市金雁社區的周賢佐老人今年69歲, 因為老伴走得早, 子女又在外地工作, 成了空巢老人。 從今年初開始, 周大爺有了好去處,

就是這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 “家裡面只有我一個人, 但是我喜歡熱鬧。 在這裡, 大家可以一起聊天、一起下棋、一起健身, 生活有了樂趣, 比在家裡舒服多了。 ”

老人們終於找到離家最近的活動交際場所, 不僅能解決基本的生活需求, 還能滿足鍛煉身體、培養業餘愛好和結交朋友的需要。 今年70多歲的劉松森大爺曾經患有偏癱, 從年初開始每天堅持來日間照料中心進行康復訓練, 並接受按摩師的按摩理療, 現在身體慢慢恢復, 已經可以自己拄著拐杖行走。

與傳統養老模式不同, 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管理中引入了協力廠商服務機構, 以家庭為基點、社區為依託、專業機構服務為支撐, 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因此又被稱為社區的“無牆養老院”。

從8月1日開始, 為了方便社區老年人的生活, 金雁、三北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除了提供午餐服務, 又新開設了晚餐服務, 只要花上6元到10元不等的錢, 就可以吃上一頓可口的飯菜。 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 中心還提供送餐上門服務。 家住南街的湯大爺和老伴都是80多歲高齡, 兒女都在外地工作, 老兩口出門買菜都感覺吃力。 從今年初開始, 湯大爺只要打個電話, 中心的志願者就會按時給他們送去熱乎乎的飯菜, 湯大爺和老伴非常感動。

除了為社區老人提供貼心服務, 廣漢市康乃馨志願者協會還會定期到廣漢市向陽鎮、西高鎮、高坪鎮、金魚鎮、連山鎮等鄉鎮開展走訪慰問活動。

北外鄉桅杆村的李賢林年近七旬, 年輕時遭遇意外雙腿高位截癱, 一直未婚, 多年來與母親相依為命, 家庭生活困難, 一輛出門代步用的三輪車因年久而破爛不堪。 志願者協會瞭解到這一情況後, 立即組織志願者們捐款, 並在廣漢市殘聯的幫助下, 為李大爺提供了一輛嶄新的電動三輪車, 讓李大爺不用再為出門犯愁。

金魚鎮白鶴村的史名模老人, 也因為志願者的幫扶, 生活發生了極大地改變。 3年前, 史大爺的兒子因故去世, 傷心不已的史大爺出現了眼疾, 漸漸失明, 史大爺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志願者們針對史大爺的具體情況, 經常來找他談心, 給他做心理輔導, 並結合史大爺喜歡樂器的特點, 安排專門的志願者教史大爺拉二胡,

終於説明史大爺走出了陰影。 今年端午節, 史大爺特意為前來看望他的志願者拉了幾首二胡曲目, 表達他的感激之情。

去年底, 廣漢市康乃馨志願者協會又成立了呼叫指揮中心, 老年人在呼叫指揮中心登記信息後, 在家中有什麼需要, 都可以通過手機或者座機, 一鍵與呼叫指揮中心取得聯繫。 邱富容告訴我們, “此舉除了為老年人提供更多便利, 還可以使他們在發生意外時, 及時聯繫到我們, 我們就會第一時間提供幫助。 ”

“我認為做一次好事容易, 做一輩子好事難;一個人做好事容易, 發動眾人做好事難。 ”邱富容說。 正是在這個理念的指引下, 邱富容成立了廣漢市康乃馨志願者協會, 為社會中有愛心的人搭建一個平臺, 為有需要的老人做點實事。協會成立近一年來,會員從最初的幾人增加到現在的80餘人,已經開展了多次公益活動,數百名老人從中受益。

“受助的老人給我們寫來感謝信,退休的老幹部主動給我們當顧問,寒暑假回家的大學生及廣漢市各中學的學生利用放假的時間,到活動中心來參加社會實踐,我們的志願者人數越來越多。”邱富容說,“養老這個社會問題已經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關注,今後我還想把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會養老等模式綜合起來,發展新的融合式養老,讓不同需求的老年人都能得到滿足,讓他們真正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為有需要的老人做點實事。協會成立近一年來,會員從最初的幾人增加到現在的80餘人,已經開展了多次公益活動,數百名老人從中受益。

“受助的老人給我們寫來感謝信,退休的老幹部主動給我們當顧問,寒暑假回家的大學生及廣漢市各中學的學生利用放假的時間,到活動中心來參加社會實踐,我們的志願者人數越來越多。”邱富容說,“養老這個社會問題已經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關注,今後我還想把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會養老等模式綜合起來,發展新的融合式養老,讓不同需求的老年人都能得到滿足,讓他們真正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