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一張照片蘊含著濟南700多年歷史,5個典故,一個城市希望

七百年來誰著史?

驢友書蟲近日溜達到黃河邊, 登高望遠, 境極清曠, 手機隨手拍了一張全景照片。 拍完後自賞, 感覺這張照片越琢磨越有意思。 小編隨手拍的這張照片裡, 竟然蘊含著濟南700多年歷史, 5個歷史典故, 還有一個城市未來希望!(驢友書蟲原創,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先賣個關子, 各位網友能看出幾個?

一、鵲華煙雨, 夢裡畫卷

鵲山

“遙望齊州九點煙, 一泓海水杯中瀉”, 照片中這座小山, 就是“齊煙九點”中大名鼎鼎的鵲山。 鵲華煙雨是濟南八景之一。 鵲、華兩山, 在濟南市城北, 山勢俊秀, 景色迷人。 鵲山華山之間, 原為鵲山湖, 湖光浩渺, 碧波萬頃, "飛鴻翔鶴, 遠勢盤空"。

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曾為官濟南, 離開濟南後懷念濟南美景, 於1295年回到故鄉浙江時, 憑記憶畫出了傳世名作《鵲華秋色圖》。

鵲華秋色圖, 乾隆的心愛之物

二、濟水之南, 清源流長

黃河下游河道變遷圖

小編照片中(或者說流經濟南)的這段黃河, 原來叫大清河, 1855年, 黃河改道奪大清河入海。 民國《齊河縣誌》載:“大清河, 濟水也, 在縣城東半裡。 ”大清河, 就是古濟水。 《爾雅》中提到的四瀆:江、河、淮、濟, 就是古代四條獨流入海的河流, “濟”指的就是濟水。

濟南之名的來源, 就是濟水之南。 濟甯、濟陽、濟源等城市命名皆從濟水而來。

三、鐵橋流金, 崢嶸歲月

照片中的這座鐵橋, 叫濼口黃河鐵路大橋, 始建於1909年7月, 1912年11月16日大橋竣工, 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 大橋的設計、構造、用材在當時都堪稱先進, 並採用了當時最為先進的氣壓沉箱等技術, 建成伊始就成了舊中國最具現代化的建築物之一。 大橋屬下承式鋼桁梁橋, 其中高懸於主流之上的第9、10和11孔採用三聯懸臂梁, 極具特色。 其中大橋第10孔跨度為164.7米, 是全國孔徑最大的鐵路橋梁, 在當時世界橋樑中也是少見的。

濼口黃河鐵路大橋

大橋位置特殊, 是兵家必爭之地, 因此, 在命運多舛的苦難歲月裡, 多次遭到人為的破壞, 破壞較為嚴重的就有4次。 目前濼口黃河鐵路大橋仍在正常使用中, 但已被列為第七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1937年11月15日, 韓複榘炸毀濼口黃河鐵橋

四、懸河浮橋, 時代印痕

照片中的濼口浮橋正在進行升級改造,改造完成後限重能從45噸提升到70噸,這是濼口浮橋搭建以來的第四次提升改造。

1990年10月20日,濟南濼口浮橋正式通車,這是濟南的第一座黃河浮橋。簡易易拆解、方便快捷,浮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黃河兩岸的交通難題,推動了黃河兩岸的經濟交流。然而,這之後的25年裡,濟南183公里長的黃河河道上,從平陰的薑溝浮橋算起到章丘的濟章浮橋,竟建起了20多座浮橋。濟南,也因此成為浮橋最密集的城市。

浮橋的建設雖然一定程度上便利了黃河兩岸的通行,但其建設標準低、經營粗放、超載橫行、安全隱患大,屢次出現的事故更是日漸顯現出浮橋的作用正由利大於弊向弊大於利的轉換。(by 驢友書蟲)

五、一橋飛架,輝煌篇章

照片中影影綽綽的兩個高大建築,是1982年7月建成通車的濟南黃河大橋。大橋建成時是當時亞洲跨徑最大的橋樑,在當時世界十大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中排行第8位。大橋的建成,大大方便了濟南與濟陽、商河等北部區縣及其他地市的溝通交流,正式開啟了濟南的“北跨”篇章。

然而,“北跨”之重,一橋難載,一座濟南黃河大橋根本無法滿足黃河兩岸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

城市希冀:攜河北跨,泉城涅槃

在濼口浮橋的下方,一條交通動脈將貫河而過,它將正式開啟“三橋一隧”的建設步伐,打通濟南城市跨越發展的“任督二脈”。

在2017年度市級重點預備專案安排中,濟濼路穿黃隧道(道路加地鐵)專案在列。根據計畫,該專案建設地點在天橋區沿線,線路全長4.5公里,建設道路隧道和地鐵隧道,總投資35億元。該項目在2015年時曾發佈過預可行性研究報告招標公告顯示,專案位於濟南市天橋區內,北起309國道,下穿龍湖規劃水域、黃河、環城高速公路、二環北路,南端與濟濼路相接。

濟濼路穿黃隧道效果圖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

期待大美泉城的洪濤噴薄,鳳凰涅槃!

END.故紙堆裡探幽,山水之間縱情。怡然自樂,悅有涯之生。——歡迎關注“驢友書蟲”

時代印痕

照片中的濼口浮橋正在進行升級改造,改造完成後限重能從45噸提升到70噸,這是濼口浮橋搭建以來的第四次提升改造。

1990年10月20日,濟南濼口浮橋正式通車,這是濟南的第一座黃河浮橋。簡易易拆解、方便快捷,浮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黃河兩岸的交通難題,推動了黃河兩岸的經濟交流。然而,這之後的25年裡,濟南183公里長的黃河河道上,從平陰的薑溝浮橋算起到章丘的濟章浮橋,竟建起了20多座浮橋。濟南,也因此成為浮橋最密集的城市。

浮橋的建設雖然一定程度上便利了黃河兩岸的通行,但其建設標準低、經營粗放、超載橫行、安全隱患大,屢次出現的事故更是日漸顯現出浮橋的作用正由利大於弊向弊大於利的轉換。(by 驢友書蟲)

五、一橋飛架,輝煌篇章

照片中影影綽綽的兩個高大建築,是1982年7月建成通車的濟南黃河大橋。大橋建成時是當時亞洲跨徑最大的橋樑,在當時世界十大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中排行第8位。大橋的建成,大大方便了濟南與濟陽、商河等北部區縣及其他地市的溝通交流,正式開啟了濟南的“北跨”篇章。

然而,“北跨”之重,一橋難載,一座濟南黃河大橋根本無法滿足黃河兩岸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

城市希冀:攜河北跨,泉城涅槃

在濼口浮橋的下方,一條交通動脈將貫河而過,它將正式開啟“三橋一隧”的建設步伐,打通濟南城市跨越發展的“任督二脈”。

在2017年度市級重點預備專案安排中,濟濼路穿黃隧道(道路加地鐵)專案在列。根據計畫,該專案建設地點在天橋區沿線,線路全長4.5公里,建設道路隧道和地鐵隧道,總投資35億元。該項目在2015年時曾發佈過預可行性研究報告招標公告顯示,專案位於濟南市天橋區內,北起309國道,下穿龍湖規劃水域、黃河、環城高速公路、二環北路,南端與濟濼路相接。

濟濼路穿黃隧道效果圖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

期待大美泉城的洪濤噴薄,鳳凰涅槃!

END.故紙堆裡探幽,山水之間縱情。怡然自樂,悅有涯之生。——歡迎關注“驢友書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