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清水紅堡鎮 蔬菜種植業致富“三劍客”

天天天水網記者 張文都

對清水農民來說, 種蔬菜無疑是脫貧致富最輕車熟路的途徑。 清水縣紅堡鎮, 就有三位聲名遠播的蔬菜種植能手,

村民們親切地把他們稱為“蔬菜大王”, 是名副其實引領村民趟出幸福路的領頭雁。

近日, 記者冒著驕陽似火的烈日, 走進清水縣紅堡鎮, 探訪有著傳奇色彩的三位蔬菜種植大戶, 感受他們在蔬菜種植業裡的酸甜苦辣。

八月的清水, 滿目蒼翠, 綠野芳菲, 廣袤的大地一幅盎然春色。

記者在紅堡鎮安坪村農業科技園區看到, 一座座蔬菜大棚在夏日的驕陽裡熠熠生輝, 大棚內種植的番茄、辣椒、菠菜、黃瓜正在拔節瘋長。

三位蔬菜種植“土專家”正在田間地頭侍弄蔬菜, 他們是紅堡鎮安坪村的景勤學、安錦峰和紅堡村的張愛學。 雖然時至晌午, 熱浪逼人, 但他們一點也不敢懈怠, 他們要趕著時令蔬菜紮堆上市的大好時節, 把這些從土地裡刨出的“金蛋蛋”換成人民幣, 揣在懷裡才能踏實。

三位蔬菜種植能人年齡相仿, 都是50多歲飽經歲月洗禮的漢子。 他們的相貌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黑裡透紅的臉龐, 皸裂佈滿老繭的大手, 說起話來透著農民的厚道與樸實。

“我種的西瓜瓤砂味甜, 你們先解解渴, 品嘗一下我的西瓜。 ”景勤學摘下一個田裡的西瓜, 信心滿滿, “自賣自誇”。

說起從傳統務作農作物向經濟作物種植的轉型, 他們三個人算得上是紅堡鎮有著超前眼光和敢於嘗試吃“螃蟹”帶頭人。 早在2005年, 同在安坪村的景勤學和安錦峰摒棄了住在高海拔乾旱山區靠天吃飯的貧瘠村子, 他們選中了農業科技園區這一風水寶地, 這片平坦的川道土地肥沃, 水源充足, 日照充沛, 交通便利, 種植蔬菜有得天獨厚的先決條件。

“多年和土地打交道, 我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 ”景勤學說,

啥時候種植什麼, 怎麼管護以及病蟲害防治等技術, 他都熟稔於心, 得心應手。

景勤學告訴記者, 他現在種植的13個大棚, 每天起早貪黑, 忙碌得一點不能停歇, 但看到從土地裡刨出的巨大收益, 讓他感覺很欣慰。

景勤學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他通過技術改良種植的番茄, 一棚番茄產量8000多斤, 能賣6000多元, 一棚黃瓜收入也在5000元以上, 一年下來, 收益相當可觀。

聽到景勤學算起了生意經,坐在一邊的安錦峰坐不住了。他插話說:“我務作的16個大棚,今年光一棚草莓收入9000元上呢。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摽起了勁。這時,張愛學又搭上了話:“我種的30個大棚,今年毛收入也有十七八萬了!”

田間地頭,三位土專家算的經濟賬,一方面說出了蔬菜種植收穫的良好收成,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農民只要有開闊的頭腦,順應市場需求,就能獲得盆滿缽滿的經濟效益。正如張愛學所說,侍弄莊稼,就要像呵護孩子一樣,你給土地給臉,土地也會給你漲臉,艱辛的付出,總會有收穫,土地不會虧待你!

聽到景勤學算起了生意經,坐在一邊的安錦峰坐不住了。他插話說:“我務作的16個大棚,今年光一棚草莓收入9000元上呢。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摽起了勁。這時,張愛學又搭上了話:“我種的30個大棚,今年毛收入也有十七八萬了!”

田間地頭,三位土專家算的經濟賬,一方面說出了蔬菜種植收穫的良好收成,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農民只要有開闊的頭腦,順應市場需求,就能獲得盆滿缽滿的經濟效益。正如張愛學所說,侍弄莊稼,就要像呵護孩子一樣,你給土地給臉,土地也會給你漲臉,艱辛的付出,總會有收穫,土地不會虧待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