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勇敢者的傳奇——尼亞加拉瀑布大冒險

站在尼亞加拉大瀑布前, 望著傾瀉而下的水柱, 聽著轟鳴的巨響, 有多少人卻步不前?然而自19世紀以來, 無數挑戰者來到這瀑布前, 或乘坐木桶, 或踩著淩空而過的繩索, 以非凡的勇氣和無畏的信念征服自然界的奇觀, 留給歷史以敬仰和慨歎。

本文選取最具代表性的十位勇士, 講述他們和大瀑布之間的緣分與經歷。

美編:Preechaa

1

卡萊爾·格雷厄姆

最初的勇士

姓名:卡萊爾·D· 格雷厄姆(Carlisle D. Graham)

出生地:英國

職業:箍桶匠

事蹟:1890年前後, 他多次成功通過尼亞加拉大峽谷的激流和漩渦, 但並沒有挑戰大瀑布

裝置:橡木桶

作為一個專業的箍桶匠,

格雷厄姆憑藉自製的木桶, 在尼亞加拉大瀑布的歷史上留下了很多耀眼的記錄。

1886年, 生於英國的格雷厄姆移民至美國費城, 那時他就精心準備了一個鐵和橡木製成的木桶, 計畫去挑戰尼亞加拉大峽谷的激流和漩渦。

當年7月11日, 格雷厄姆開啟了他系列精彩表演的第一幕。 一米八多的男子蜷縮在木桶中, 雙手緊緊握住桶內的把手, 就這樣順著尼亞加拉河而下, 全程共計半小時。 初次冒險的他非常幸運, 除了些微眩暈之外並無他恙。

很快, 他又再次來到尼亞加拉河進行探險, 並且宣佈這次他將會把腦袋露出桶外。 過程雖然驚險刺激, 但並沒有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 格雷厄姆再次成功, 然而卻因水流衝擊而不幸損傷了聽力。

隨後的幾年中, 格雷厄姆為探險活動設計了新的木桶, 並且乘坐它完成了第三次和第四次探險。

儘管他並沒有嘗試從大瀑布上一躍而下, 但四次穿越激流的紀錄已經十分了得。 他的行為本身, 就已經足夠讓人們萌生敬意。 在他之後, 安妮·泰勒、波比·林奇等人才開始了對大瀑布的挑戰, 如果稱卡萊爾·格雷厄姆為尼亞加拉大瀑布歷史上的先驅, 恐怕沒人會有異議。

2

安妮·泰勒

不老的冒險者

姓名: 安妮·艾德森·泰勒(Annie Edson Taylor)

出生地:貝城, 密西根州

年齡:63(挑戰時)

職業:教師

事蹟:1901年10月4日, 她和她的寵物貓乘坐一隻木桶從尼亞加拉大瀑布頂端一躍而下, 並且幾乎毫髮無損。 這是最早的挑戰記錄。

裝置:木桶

安妮·泰勒,

一位63歲的老人, 雄心勃勃。 在同齡人已經垂垂老矣、安享晚年的時候, 她卻做出了驚人的決定。

那時泛美博覽會正在離大瀑布不遠的紐約州布法羅舉辦, 遊者甚眾, 媒體無數。 她想要借此良機一跳成名, 然後盡享隨之而來的名譽和財富, 這也算是那個年代裡為搏出位而想出的別致辦法。

1901年10月4日的下午, 征服大瀑布的時刻到來了。 在眾人的屏息以待中, 她坐在齊人高的木桶裡一躍而下, 隨即被洶湧湍急的水流淹沒。 一分鐘後, 還沒等旁觀者緩過神來, 那神奇的木桶又從瀑布的底端驟然浮現, 將人們高懸著的心臟拉回原位。

泰勒成功了!而且幾乎毫髮無損。 她隨身帶著的寵物貓也從水裡掙扎出來, 好像還沒搞清楚發生了什麼。

作為第一個成功挑戰尼亞加拉大瀑布的勇士, 她的名字被牢牢鐫刻在尼亞加拉大瀑布博物館裡。 一個不老的冒險者, 擁有一顆勇者的心。

然而天不遂人願, 她渴望的財富仍然遙不可及, 同時隨著時間的流轉, 她的名字也漸漸被人遺忘。 等到她在1921年去世時, 處境已經非常淒涼, 幾乎身無分文。 她那無畏的精神只能在博物館裡貯存著, 供遊客驚歎和讚揚。

3

波比·林奇

冒險路上多波折

姓名: 波比·林奇(Bobby Leach)

出生地:康沃爾, 英國

年齡:49

職業:玲玲馬戲團(美國知名馬戲團)的表演者

事蹟:1911年7月25日, 在久經波折之後, 林奇從大瀑布挑戰中倖存下來

裝置:結實的鋼架木桶

在波比·林奇之前, 第一也是唯一一名成功挑戰了尼亞加拉大瀑布的勇士是安妮·埃德森·泰勒。

當波比·林奇想要加入勇者的行列時, 人們非常不看好他, 安妮·泰勒甚至說“我對他不抱有任何信心”。

在質疑環繞的情況下, 他的冒險經歷從一開始就磨難重重。 先是加拿大警方禁止他的冒險嘗試, 後來當他轉移到美國一邊時風力又過強, 於是1911年7月23日的探險被迫取消, 岸邊早已等候多時的觀眾大為掃興, 聞聲而來的紀錄片拍攝者也只能失望而去。 7月25日, 儘管大瀑布地區的風力依然很大, 他還是下定決心要完成自己的目標。

在他墜落的過程中, 木桶甚至狠狠地撞上岩石, 以至於桶蓋幾乎破碎。 幸運的是, 在二十分鐘之後, 他的木桶在大瀑布下游露出了水面, 被救起來之後, 他幾驚魂未定地問, “誰能給我一口杜松子酒?”。而他對於整個過程的描述,則是“這段時間就好像一個小時一樣漫長。”

隨後波比·林奇因為傷勢過重,而不得不在醫院休養了六個月,直到他受傷的膝蓋和下頜漸漸痊癒。

不過遺憾的是,作為第二個成功的冒險者,波比·林奇同他的前輩安妮·泰勒一樣,並沒有從這艱難的挑戰中獲得令人滿意的金錢收益。

4

查理斯·史蒂芬斯

隕落在光榮之地

姓名: 查理斯·史蒂芬斯(Charles Stephens)

出生地:布里斯托爾,英國

年齡:58

職業:理髮師

事蹟:1920年7月11日,在挑戰尼亞加拉大瀑布時死亡。他是大瀑布歷史上第三位勇士,也是第一位喪生的挑戰者。

裝置:橡木桶

刺激和榮譽向來是人們前來挑戰尼亞加拉大瀑布的主要原因,而對於查理斯·史蒂芬斯來說也不例外。

1920年的夏天,這位58歲的老理髮匠踏上了美國的土地,希望能憑此役揚名立萬。然而他實在過於心急,在裝備尚未完備時就希望開始冒險,並且固執地拒絕了經驗豐富的前輩波比·林奇的建議。出於多方面的擔憂,林奇一度找來另一位著名挑戰者大威廉·希爾(見後文),希望兩人能夠一起勸服史蒂芬斯。

然而任何勸說都沒有效果,7月11日,史蒂芬斯乘坐他簡易的橡木桶從尼亞加拉大瀑布順流而下,隨後重重地撞擊在瀑布底端。等到木桶被發現時,只有他的一條手臂被卡在其中,而他的軀體再未被發現。

史蒂芬斯確實獲得了關注,但卻是以他從未想過的方式。大瀑布挑戰者的悲劇在於,當一部分人活下來享受榮譽時,另一部分不幸的人們永遠地失去了這個世界。史蒂芬斯留下他的妻子和11個孩子,如此突然地去世了,難以想像他的家庭將面臨何等的崩潰和絕望。

5

約瑟夫·盧西爾

幸運的冒險家

姓名: 約瑟夫·阿爾伯特·盧西爾(Joseph Albert Lussier)

出生地:康科特,美國新罕布什爾州

年齡:36

職業:前食雜店售貨員

事蹟:1928年7月4日,從大瀑布挑戰中倖存

裝置:直徑9英尺的橡膠球

約瑟夫·盧西爾是個精瘦的法裔加拿大人,在尼亞加拉大瀑布歷史上是第四位挑戰者。在他之前,安妮·泰勒和波比·林奇成功地完成了他們的探險,但查理斯·史蒂芬斯卻不幸地在激流中喪生。後者乘坐的木桶被人們發現時,只有一條鮮血淋漓的胳膊殘留在其中。

盧西爾沒有被先前的慘劇嚇倒,反而興致勃勃地準備開啟他的個人傳奇。

有報導說,盧西爾是因為目睹了波比·林奇的表演而萌生出親身嘗試的念頭;也有報導記錄了盧西爾的說法,稱他是為了像波比·林奇一樣靠冒險經歷賺錢。

不論初衷如何,他和他的獨特橡膠球贏得了觀眾的目光。

儘管沒有得到確切的冒險時間,仍有大約20萬名圍觀者見證了他的墜落。“橡膠球看起來脆弱不堪;所有的觀眾都長久地屏住呼吸,覺得它很可能在下降的過程中被湍流撕個粉碎”。等到盧西爾活著登上岸邊,大量的人群圍著這個瘦小的勇士歡呼。

從那以後,盧西爾在大瀑布附近得到幾份工作,並取得了可觀的報酬。作為炫耀和謀生手段,他還曾簽售自己的傳記和明信片,向遊客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的冒險故事,甚至將他乘坐的橡膠球切成小塊,當作紀念品兜售。

如果在他之前的幾位勇士看到他這副心想事成的幸運模樣,應該會心存嫉妒吧?

6

喬治·斯泰薩基斯

悲情的探險家

姓名: 喬治·L·斯泰薩基斯(George L. Stathakis)

出生地:希臘

年齡:36

職業:廚師

事蹟:1930年7月5日,試圖乘木桶跨越馬蹄瀑布,但不幸被悶死在木桶中

裝置:精心設計的橡木桶

喬治· 斯泰薩基斯的木桶不可謂不結實——用鋼條箍住的兩層橡木板,內裡再加上一層軟木,木桶兩端各用十六個螺栓固定了鋼鐵填充物。

所有人,包括他自己在內,都覺得這次挑戰將會順順利利地通過。然而由於固執己見,斯泰薩基斯只在木桶中儲備了一箱氧氣,導致他被意外困住時缺氧而死。

1930年7月5日,斯泰薩基斯在下午2:30出現在瀑布頂端,然而直到黃昏降臨,河邊的觀眾也沒能看到他在下游浮出水面。

第二天清晨,受雇於喬治·斯泰薩基斯的大威廉·希爾(見後文)才將他找到,並把卡在觀景橋邊的木桶推到岸邊。那堅實的木桶幾乎沒有損傷,然而打開蓋子之後,人們悲傷地發現斯泰薩基斯已經成為一具冰冷的屍體。

據製造木桶的工人說,一箱氧氣可以維持三小時呼吸,而木桶中的空間足夠十箱左右的氧氣。他們原本建議斯泰薩基斯在木桶中多儲存一些氧氣,然而這一建議被他否定了。

在尼亞加拉大瀑布博物館的記載中,斯泰薩基斯並不是第一個因挑戰大瀑布而犧牲的勇士,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但每每見到這樣悲劇性的挑戰者,觀眾總會悵然惋惜。如果他不是那麼頑固和堅持己見,也許他可以撐到被人救出的那一刻。

7

大威廉·希爾

偉大的普通人

姓名: 大威廉·瑞德·希爾

出生地:安大略省,尼亞加拉大瀑布

年齡:31

職業:尼亞加拉河導遊和救生員

事蹟:1950年8月6日,乘船經過尼亞加拉河激流漩渦(Whirlpool Rapids)並成功挑戰尼亞加拉大瀑布

裝置:不銹鋼小船

大威廉·希爾生長在尼亞加拉大瀑布地區,他對這裡的一切都非常著迷。他在上學時,便經常蹺課去尼亞加拉河邊,在那裡觀察水的流動、水上枯枝的浮沉,在他小小的心靈中,再沒有比這更有趣的事情了。

與其他有明確目的而來的挑戰者不同,他並不追求榮譽或者金錢,事實上,他的第一次探險只不過是受到了另一位勇士的啟發——1911年,波比·林奇乘坐圓桶從尼亞加拉的湍流中急墜而下,成為又一個倖存者。

希爾將他從圓桶中拉出後,突發奇想,自己坐了進去,完成了在尼亞加拉大瀑布的第一次挑戰。受到激勵之後,他決心自己再進行一次,並且如願獲得成功。

他樂於幫助別人,在八歲時就因沖進火場救人而獲得了第一枚勇氣勳章。隨後的人生中,他總共在大瀑布邊發現了177名陷入危險或意圖自殺的人。其他幾位大瀑布的挑戰者,如查理斯·史蒂芬斯、斯泰薩基斯等都曾聘請他為救生員或諮詢顧問。事實上,大瀑布的十勇士之間有許多交集,他們互相幫助、互相激勵,成為尼亞加拉大瀑布歷史上的一道奇觀。

很多人可能從未聽過大威廉·希爾的名字,他的事蹟與戰爭英雄的傳奇相比黯然許多,但是他的平凡之中閃耀著光輝,他的一生足夠勇敢和善良。在我們崇拜英雄的同時,也為這些高尚的普通人喝彩。

8

威廉·菲茨傑拉德

神秘的挑戰者

姓名: 威廉·菲茨傑拉德(William Fitzgerald)

出生地:紐約

年齡:30

職業:傳聞為IBM維修人員,在挑戰大瀑布之後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

事蹟:1961年7月15日乘橡膠桶穿越馬蹄瀑布,成為第一位挑戰大瀑布並倖存的非裔美國人

裝置:鋼架橡膠桶

通常來講,大瀑布的挑戰者是為了追求聲望或利益,但威廉·菲茨傑拉德為何選擇從尼亞加拉大瀑布縱身躍下的理由始終無人知曉,甚至一度連他的姓名和身份都顯得撲朔迷離。

在7月15日完成挑戰之後,他因未獲得挑戰許可而被加拿大警方逮捕,開庭受審時,他聲稱自己名為“南森·博亞(Nathan Boya)”,然而不久之後,IBM的發言人稱其真名為“威廉·菲茨傑拉德”,是IBM的維修人員。對於他身份的質疑越來越多,卻始終沒有定論。

在庭審後,菲茨傑拉德聲稱要乘飛機回到紐約,但他最初的口徑是將要在兩周以內返回尼亞加拉大瀑布,揭曉他參加挑戰的真正原因。“我不是一個勇敢的人”,他承認,“我不相信世上真的有勇者,他們只是強裝無畏。”

1985年以後,他漸漸淡出公眾視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對其他的挑戰者似乎很有好感,一直與卡雷爾·賽蘇克保持書信聯繫。在賽蘇克去世後,菲茨傑拉德甚至攙扶著賽蘇克的母親參加他的葬禮,以一種惺惺相惜的姿態將賽蘇克稱為“逝去的同志”。

9

卡雷爾·蘇塞克

“瘋狂的卡雷爾”

姓名:卡雷爾·蘇塞克(Karel Soucek)

出生地:漢密爾頓,安大略省

年齡:37

職業:職業特技演員,摩托車越野賽冠軍

事蹟:1984年7月2日,成功乘木桶穿越馬蹄瀑布

裝置:精心繪製、裝備精良的圓桶

在卡雷爾·蘇塞克縱身從馬蹄瀑布躍下之前,他曾信誓旦旦地說,如果在他之後仍有人成功完成了挑戰,那麼他將會重返此地,再次捍衛自己“挑戰者”榮耀。

但他那時沒有想到,在他之後,勇敢的挑戰者蜂擁而來,一個個都在瀑布的洗禮後完成加冕;他那時也沒有想到,就在七個月後,他竟然意外死於一場事先準備充分的特技表演,永遠無法再回到為他帶來榮譽和讚賞的馬蹄瀑布。

蘇塞克一生都與高危的極限運動有關,先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參加摩托車越野賽,完成過許多驚人的摩托車特技動作,後來又做過飛機駕駛員和特技演員。可以說他永遠追求翻騰的腎上腺素和緊張刺激的生活。在媒體報導中,他被稱為“瘋狂的卡雷爾”。

7月2日的上午,蘇塞克帶著他精心裝飾的木桶來到了大瀑布上方。那個紅底白字的圓桶上寫著自信滿滿的話語:“卡雷爾·蘇塞克——尼亞加拉大瀑布最後的勇者”。

在扣人心弦的下落之後,蘇塞克幸運地浮出水面,只有前額和手腕受了些輕傷。然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雖成功征服馬蹄瀑布,卻因非法進行特技表演而被安大略省法院處以500美元的罰款。

10

約翰·大衛·穆迪

愈挫愈勇,無盡的執念

姓名: 約翰·大衛·穆迪(John David Munday)

出生地:Calstor Centre,安大略省,加拿大

年齡:48-57

職業:柴油機技工,前特技跳傘教練

事蹟:1985年10月成功挑戰尼亞加拉大瀑布的分支馬蹄瀑布

裝置:塑膠和鋁製成的圓桶

作為一個特技跳傘教練和固定翼飛機駕駛員,約翰·大衛·穆迪對極限運動從不陌生。

他成長在安大略省西南地區的一個農場,童年時候他的父親就帶著全家到馬蹄瀑布遠足,從那時起他就已經對大瀑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過些時候,他在加拿大國家博覽會上偶然遇到了梅傑·勞埃德·希爾——一位在大瀑布屢做嘗試的探險者,從那以後,他堅定了要親身征服大瀑布的決心。

從1985年到1993年,約翰·穆迪總共四次試圖征服這自然界的奇觀,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但他對大瀑布的執著精神從未褪色。

1985年7月28日,約翰·穆迪做出了第一次嘗試,然而還未接近大瀑布上游,便被在附近巡邏的員警發現,並通知了安大略水電公司。後者在三分鐘內將水位下降了五英尺,於是約翰·穆迪的探險裝置擱淺,只能鎩羽而歸。同年10月,不肯放棄的他憑藉更為隱蔽的行動躲過了員警的法眼,迅速乘圓桶從馬蹄瀑布墜下,成功完成了挑戰,至於一點擦傷則根本不被他放在眼裡。

此後,約翰·穆迪每隔幾年便要再臨大瀑布,但他的再次挑戰也並未一帆風順,其裝備甚至因水位過低而被卡在瀑布邊緣無法動彈。直到1993年,他再次挑戰了心心念念的大瀑布,這次他雖然成功,但因下落過程中的劇烈撞擊而短暫昏迷。

無論如何,約翰·大衛·穆迪對尼亞加拉大瀑布的執念簡直無人能比,而他的堅韌頑強和渴望挑戰的精神也被尼亞加拉博物館記載下來。

大瀑布的獵奇瞬間

1:一雙牛仔靴和一條綠領帶

你能想像嗎,1989年9月27日,當24歲的傑佛瑞·佩特科維奇(Jeffrey Petkovich)和他的小夥伴皮特·德貝爾納迪(Peter DeBernardi)乘木桶挑戰大瀑布時,他的身上只有這兩樣東西,並且用這兩件物品他們創造了大瀑布歷史上第一個雙人成功挑戰的記錄。

2:一只有文身的右臂

1920年7月11日,當58歲的挑戰者查理斯·史蒂芬斯(Charles G. Stephens)乘坐的木桶被人發現時,木桶裡唯一發現的就只有他身體的一部分。人們認為他在從瀑布落下的過程中被甩出木桶並被肢解了。

3:一聲巨響

39歲的羅伯特·奧弗拉克(Robert Overacker)從大瀑布上端的水上摩托車上躍下,然而他的降落傘卻沒有成功展開。那是1995年10月1日,“嘭”的一聲巨響成為他最後留在世界上的聲音,這位不幸的挑戰者當場死亡。

冷眼奢華觀察站| Luxureport

唯物質主義的精神家園,中國第一個用穀歌眼鏡採訪的自媒體

iLuxureport,與主頁君一起冷眼奢華

“誰能給我一口杜松子酒?”。而他對於整個過程的描述,則是“這段時間就好像一個小時一樣漫長。”

隨後波比·林奇因為傷勢過重,而不得不在醫院休養了六個月,直到他受傷的膝蓋和下頜漸漸痊癒。

不過遺憾的是,作為第二個成功的冒險者,波比·林奇同他的前輩安妮·泰勒一樣,並沒有從這艱難的挑戰中獲得令人滿意的金錢收益。

4

查理斯·史蒂芬斯

隕落在光榮之地

姓名: 查理斯·史蒂芬斯(Charles Stephens)

出生地:布里斯托爾,英國

年齡:58

職業:理髮師

事蹟:1920年7月11日,在挑戰尼亞加拉大瀑布時死亡。他是大瀑布歷史上第三位勇士,也是第一位喪生的挑戰者。

裝置:橡木桶

刺激和榮譽向來是人們前來挑戰尼亞加拉大瀑布的主要原因,而對於查理斯·史蒂芬斯來說也不例外。

1920年的夏天,這位58歲的老理髮匠踏上了美國的土地,希望能憑此役揚名立萬。然而他實在過於心急,在裝備尚未完備時就希望開始冒險,並且固執地拒絕了經驗豐富的前輩波比·林奇的建議。出於多方面的擔憂,林奇一度找來另一位著名挑戰者大威廉·希爾(見後文),希望兩人能夠一起勸服史蒂芬斯。

然而任何勸說都沒有效果,7月11日,史蒂芬斯乘坐他簡易的橡木桶從尼亞加拉大瀑布順流而下,隨後重重地撞擊在瀑布底端。等到木桶被發現時,只有他的一條手臂被卡在其中,而他的軀體再未被發現。

史蒂芬斯確實獲得了關注,但卻是以他從未想過的方式。大瀑布挑戰者的悲劇在於,當一部分人活下來享受榮譽時,另一部分不幸的人們永遠地失去了這個世界。史蒂芬斯留下他的妻子和11個孩子,如此突然地去世了,難以想像他的家庭將面臨何等的崩潰和絕望。

5

約瑟夫·盧西爾

幸運的冒險家

姓名: 約瑟夫·阿爾伯特·盧西爾(Joseph Albert Lussier)

出生地:康科特,美國新罕布什爾州

年齡:36

職業:前食雜店售貨員

事蹟:1928年7月4日,從大瀑布挑戰中倖存

裝置:直徑9英尺的橡膠球

約瑟夫·盧西爾是個精瘦的法裔加拿大人,在尼亞加拉大瀑布歷史上是第四位挑戰者。在他之前,安妮·泰勒和波比·林奇成功地完成了他們的探險,但查理斯·史蒂芬斯卻不幸地在激流中喪生。後者乘坐的木桶被人們發現時,只有一條鮮血淋漓的胳膊殘留在其中。

盧西爾沒有被先前的慘劇嚇倒,反而興致勃勃地準備開啟他的個人傳奇。

有報導說,盧西爾是因為目睹了波比·林奇的表演而萌生出親身嘗試的念頭;也有報導記錄了盧西爾的說法,稱他是為了像波比·林奇一樣靠冒險經歷賺錢。

不論初衷如何,他和他的獨特橡膠球贏得了觀眾的目光。

儘管沒有得到確切的冒險時間,仍有大約20萬名圍觀者見證了他的墜落。“橡膠球看起來脆弱不堪;所有的觀眾都長久地屏住呼吸,覺得它很可能在下降的過程中被湍流撕個粉碎”。等到盧西爾活著登上岸邊,大量的人群圍著這個瘦小的勇士歡呼。

從那以後,盧西爾在大瀑布附近得到幾份工作,並取得了可觀的報酬。作為炫耀和謀生手段,他還曾簽售自己的傳記和明信片,向遊客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的冒險故事,甚至將他乘坐的橡膠球切成小塊,當作紀念品兜售。

如果在他之前的幾位勇士看到他這副心想事成的幸運模樣,應該會心存嫉妒吧?

6

喬治·斯泰薩基斯

悲情的探險家

姓名: 喬治·L·斯泰薩基斯(George L. Stathakis)

出生地:希臘

年齡:36

職業:廚師

事蹟:1930年7月5日,試圖乘木桶跨越馬蹄瀑布,但不幸被悶死在木桶中

裝置:精心設計的橡木桶

喬治· 斯泰薩基斯的木桶不可謂不結實——用鋼條箍住的兩層橡木板,內裡再加上一層軟木,木桶兩端各用十六個螺栓固定了鋼鐵填充物。

所有人,包括他自己在內,都覺得這次挑戰將會順順利利地通過。然而由於固執己見,斯泰薩基斯只在木桶中儲備了一箱氧氣,導致他被意外困住時缺氧而死。

1930年7月5日,斯泰薩基斯在下午2:30出現在瀑布頂端,然而直到黃昏降臨,河邊的觀眾也沒能看到他在下游浮出水面。

第二天清晨,受雇於喬治·斯泰薩基斯的大威廉·希爾(見後文)才將他找到,並把卡在觀景橋邊的木桶推到岸邊。那堅實的木桶幾乎沒有損傷,然而打開蓋子之後,人們悲傷地發現斯泰薩基斯已經成為一具冰冷的屍體。

據製造木桶的工人說,一箱氧氣可以維持三小時呼吸,而木桶中的空間足夠十箱左右的氧氣。他們原本建議斯泰薩基斯在木桶中多儲存一些氧氣,然而這一建議被他否定了。

在尼亞加拉大瀑布博物館的記載中,斯泰薩基斯並不是第一個因挑戰大瀑布而犧牲的勇士,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但每每見到這樣悲劇性的挑戰者,觀眾總會悵然惋惜。如果他不是那麼頑固和堅持己見,也許他可以撐到被人救出的那一刻。

7

大威廉·希爾

偉大的普通人

姓名: 大威廉·瑞德·希爾

出生地:安大略省,尼亞加拉大瀑布

年齡:31

職業:尼亞加拉河導遊和救生員

事蹟:1950年8月6日,乘船經過尼亞加拉河激流漩渦(Whirlpool Rapids)並成功挑戰尼亞加拉大瀑布

裝置:不銹鋼小船

大威廉·希爾生長在尼亞加拉大瀑布地區,他對這裡的一切都非常著迷。他在上學時,便經常蹺課去尼亞加拉河邊,在那裡觀察水的流動、水上枯枝的浮沉,在他小小的心靈中,再沒有比這更有趣的事情了。

與其他有明確目的而來的挑戰者不同,他並不追求榮譽或者金錢,事實上,他的第一次探險只不過是受到了另一位勇士的啟發——1911年,波比·林奇乘坐圓桶從尼亞加拉的湍流中急墜而下,成為又一個倖存者。

希爾將他從圓桶中拉出後,突發奇想,自己坐了進去,完成了在尼亞加拉大瀑布的第一次挑戰。受到激勵之後,他決心自己再進行一次,並且如願獲得成功。

他樂於幫助別人,在八歲時就因沖進火場救人而獲得了第一枚勇氣勳章。隨後的人生中,他總共在大瀑布邊發現了177名陷入危險或意圖自殺的人。其他幾位大瀑布的挑戰者,如查理斯·史蒂芬斯、斯泰薩基斯等都曾聘請他為救生員或諮詢顧問。事實上,大瀑布的十勇士之間有許多交集,他們互相幫助、互相激勵,成為尼亞加拉大瀑布歷史上的一道奇觀。

很多人可能從未聽過大威廉·希爾的名字,他的事蹟與戰爭英雄的傳奇相比黯然許多,但是他的平凡之中閃耀著光輝,他的一生足夠勇敢和善良。在我們崇拜英雄的同時,也為這些高尚的普通人喝彩。

8

威廉·菲茨傑拉德

神秘的挑戰者

姓名: 威廉·菲茨傑拉德(William Fitzgerald)

出生地:紐約

年齡:30

職業:傳聞為IBM維修人員,在挑戰大瀑布之後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

事蹟:1961年7月15日乘橡膠桶穿越馬蹄瀑布,成為第一位挑戰大瀑布並倖存的非裔美國人

裝置:鋼架橡膠桶

通常來講,大瀑布的挑戰者是為了追求聲望或利益,但威廉·菲茨傑拉德為何選擇從尼亞加拉大瀑布縱身躍下的理由始終無人知曉,甚至一度連他的姓名和身份都顯得撲朔迷離。

在7月15日完成挑戰之後,他因未獲得挑戰許可而被加拿大警方逮捕,開庭受審時,他聲稱自己名為“南森·博亞(Nathan Boya)”,然而不久之後,IBM的發言人稱其真名為“威廉·菲茨傑拉德”,是IBM的維修人員。對於他身份的質疑越來越多,卻始終沒有定論。

在庭審後,菲茨傑拉德聲稱要乘飛機回到紐約,但他最初的口徑是將要在兩周以內返回尼亞加拉大瀑布,揭曉他參加挑戰的真正原因。“我不是一個勇敢的人”,他承認,“我不相信世上真的有勇者,他們只是強裝無畏。”

1985年以後,他漸漸淡出公眾視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對其他的挑戰者似乎很有好感,一直與卡雷爾·賽蘇克保持書信聯繫。在賽蘇克去世後,菲茨傑拉德甚至攙扶著賽蘇克的母親參加他的葬禮,以一種惺惺相惜的姿態將賽蘇克稱為“逝去的同志”。

9

卡雷爾·蘇塞克

“瘋狂的卡雷爾”

姓名:卡雷爾·蘇塞克(Karel Soucek)

出生地:漢密爾頓,安大略省

年齡:37

職業:職業特技演員,摩托車越野賽冠軍

事蹟:1984年7月2日,成功乘木桶穿越馬蹄瀑布

裝置:精心繪製、裝備精良的圓桶

在卡雷爾·蘇塞克縱身從馬蹄瀑布躍下之前,他曾信誓旦旦地說,如果在他之後仍有人成功完成了挑戰,那麼他將會重返此地,再次捍衛自己“挑戰者”榮耀。

但他那時沒有想到,在他之後,勇敢的挑戰者蜂擁而來,一個個都在瀑布的洗禮後完成加冕;他那時也沒有想到,就在七個月後,他竟然意外死於一場事先準備充分的特技表演,永遠無法再回到為他帶來榮譽和讚賞的馬蹄瀑布。

蘇塞克一生都與高危的極限運動有關,先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參加摩托車越野賽,完成過許多驚人的摩托車特技動作,後來又做過飛機駕駛員和特技演員。可以說他永遠追求翻騰的腎上腺素和緊張刺激的生活。在媒體報導中,他被稱為“瘋狂的卡雷爾”。

7月2日的上午,蘇塞克帶著他精心裝飾的木桶來到了大瀑布上方。那個紅底白字的圓桶上寫著自信滿滿的話語:“卡雷爾·蘇塞克——尼亞加拉大瀑布最後的勇者”。

在扣人心弦的下落之後,蘇塞克幸運地浮出水面,只有前額和手腕受了些輕傷。然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雖成功征服馬蹄瀑布,卻因非法進行特技表演而被安大略省法院處以500美元的罰款。

10

約翰·大衛·穆迪

愈挫愈勇,無盡的執念

姓名: 約翰·大衛·穆迪(John David Munday)

出生地:Calstor Centre,安大略省,加拿大

年齡:48-57

職業:柴油機技工,前特技跳傘教練

事蹟:1985年10月成功挑戰尼亞加拉大瀑布的分支馬蹄瀑布

裝置:塑膠和鋁製成的圓桶

作為一個特技跳傘教練和固定翼飛機駕駛員,約翰·大衛·穆迪對極限運動從不陌生。

他成長在安大略省西南地區的一個農場,童年時候他的父親就帶著全家到馬蹄瀑布遠足,從那時起他就已經對大瀑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過些時候,他在加拿大國家博覽會上偶然遇到了梅傑·勞埃德·希爾——一位在大瀑布屢做嘗試的探險者,從那以後,他堅定了要親身征服大瀑布的決心。

從1985年到1993年,約翰·穆迪總共四次試圖征服這自然界的奇觀,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但他對大瀑布的執著精神從未褪色。

1985年7月28日,約翰·穆迪做出了第一次嘗試,然而還未接近大瀑布上游,便被在附近巡邏的員警發現,並通知了安大略水電公司。後者在三分鐘內將水位下降了五英尺,於是約翰·穆迪的探險裝置擱淺,只能鎩羽而歸。同年10月,不肯放棄的他憑藉更為隱蔽的行動躲過了員警的法眼,迅速乘圓桶從馬蹄瀑布墜下,成功完成了挑戰,至於一點擦傷則根本不被他放在眼裡。

此後,約翰·穆迪每隔幾年便要再臨大瀑布,但他的再次挑戰也並未一帆風順,其裝備甚至因水位過低而被卡在瀑布邊緣無法動彈。直到1993年,他再次挑戰了心心念念的大瀑布,這次他雖然成功,但因下落過程中的劇烈撞擊而短暫昏迷。

無論如何,約翰·大衛·穆迪對尼亞加拉大瀑布的執念簡直無人能比,而他的堅韌頑強和渴望挑戰的精神也被尼亞加拉博物館記載下來。

大瀑布的獵奇瞬間

1:一雙牛仔靴和一條綠領帶

你能想像嗎,1989年9月27日,當24歲的傑佛瑞·佩特科維奇(Jeffrey Petkovich)和他的小夥伴皮特·德貝爾納迪(Peter DeBernardi)乘木桶挑戰大瀑布時,他的身上只有這兩樣東西,並且用這兩件物品他們創造了大瀑布歷史上第一個雙人成功挑戰的記錄。

2:一只有文身的右臂

1920年7月11日,當58歲的挑戰者查理斯·史蒂芬斯(Charles G. Stephens)乘坐的木桶被人發現時,木桶裡唯一發現的就只有他身體的一部分。人們認為他在從瀑布落下的過程中被甩出木桶並被肢解了。

3:一聲巨響

39歲的羅伯特·奧弗拉克(Robert Overacker)從大瀑布上端的水上摩托車上躍下,然而他的降落傘卻沒有成功展開。那是1995年10月1日,“嘭”的一聲巨響成為他最後留在世界上的聲音,這位不幸的挑戰者當場死亡。

冷眼奢華觀察站| Luxureport

唯物質主義的精神家園,中國第一個用穀歌眼鏡採訪的自媒體

iLuxureport,與主頁君一起冷眼奢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