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小兒睡覺時經常出汗,二子散外敷效果極好!

江蘇省儀征市中醫院 時樂 高軍 整理

組成及用法:五味子、五倍子各等分, 共研細末備用。 每晚於臨睡前取10 克, 加溫開水調拌, 捏成圓形藥餅, 緊貼臍窩, 上覆潔淨保鮮膜一塊(較藥餅稍大), 外用紗布繃帶裹腹, 以免藥餅滑脫。 次日清晨待小兒起身後去繃帶及藥餅, 當晚再如法, 連敷3 次為1 療程。

功用:斂肺止汗。

主治:小兒汗證(多汗)。

方解:孫浩指出, 小兒肌膚常表現為柔軟濕潤, 身有微汗, 稱“養身汗”。 本散所治之汗, 系指自汗、盜汗與多汗。 多汗指小兒寐時出汗, 汗出如珠, 以頭面、頸項、胸背為多, 臨床無明顯氣虛、陰虛之象, 與盜汗、自汗不同, 與“養身汗”亦異。

本散中五倍子味酸、鹹, 性寒, 入肺、腎、大腸經。 《本草綱目》雲:“其味酸寒, 能斂肺止血, 化痰止咳收汗;其氣寒, 能散熱毒瘡腫;其性收, 能除瀉痢濕爛。 ”五味子味酸, 性溫, 入肺、腎經。 《醫宗必讀》謂:“其滋腎經不足之水, 強陰澀精, 除熱解渴,

收肺氣耗散之金, 療咳定喘, 斂汗固腸。 ”二藥均入肺、腎二經, 其味皆酸。 《傷寒論注》雲:“肺欲收, 急食酸以收之, 以酸補之。 ”故孫浩將二者用於肺虛出汗極為有效。 用五倍子止汗, 見於《本草求真》。 該書謂:“常出自汗, 睡中出為盜汗, 用五倍子研末, 津調填臍中, 縛定, 一夜即止也。 ”今將二藥合用乃受朱丹溪“黃昏嗽方”(五倍子、五味子二藥組成, 功擅收肺保腎)之啟發, 認為二藥合用有金水相生、母子同補之義, 其功效倍于單味藥。 藥性寒溫相濟, 其性和平, 對皮膚無刺激、過敏等反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