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墓地圍城”南京推進生態葬尷尬不小

交匯點訊 早在2007年, 南京市就公開表示, 南京經營性公墓用地最多可用10年。 然而10年過去了, 南京市公墓用地告急, 有的墓園面臨“閉園”的危險。 近日, 交匯點記者調查發現, 面對“墓地圍城”, 南京推進生態葬依然尷尬不小。

告急

南京多家公墓用地吃緊

2007年南京市通過公開檔表示, 南京此前規劃的近3000畝經營性公墓用地, 僅剩下1000畝左右, 根據當時的公墓銷售市場情況, 這些公墓用地最多可用10年。 然而10年過去了, 如今南京市經營性公墓用地真的開始告急了。

位於南京浦口的龍王山陵園可供墓葬用地告急, 面臨著“閉園”的危險。

龍王山陵園是南京九大公墓陵園之一。 之前每年平均入園安葬的人數在兩三千人。 儘管比起普覺寺陵園、雨花功德園這樣的大園, 龍王山陵園的規模不算太大, 但由於墓葬用地本身就少, 墓葬用地吃緊。

據瞭解, 目前南京兩百多個公墓中, 經營性公墓有18個, 面臨龍王山這樣困境的不止一個, 甚至是南京最大的公墓普覺寺陵園也面臨墓葬用地緊張現狀, “如果按目前墓穴狀況發展下去, 普覺寺陵園現有用地, 不會超過2年。 ”南京市陵園管理中心主任張明躍說。

現狀

推進生態葬依然尷尬不小

“生如夏花般絢爛, 死如秋葉之靜美。 ”這是一個生態葬墓園宣傳廣告裡的一句話, 它在向客戶詮釋生命的真諦的同時,

也傳達著生態葬之自然美的精神理念。

生態葬在百度詞條裡的解釋是:人的遺體火化後, 通過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處理骨灰, 具有環保、節能和成本低等特點, 目前的主要方式有樹葬、草坪葬、花葬、江葬等。

然而,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生態葬, 儘管生態葬在中國古時就有先賢的表率, 近年來又經政府的推動, 但現實的情況, 在南京卻依然是一個尷尬狀態。

南京最早的生態葬可以追溯到1998年的樹葬, 其後也有陵園開闢出草坪葬、花壇葬, 甚至現在的壁葬及江葬。 生態葬推行20多年, “叫好不叫座”。 近年來, 南京市每年去世約3.5萬人。 據瞭解, 選擇生態葬的, 2016年只占全體火化人口的12.6%左右。

為鼓勵生態葬, 從2012年11月起, 殯葬部門在全市8個經營性公墓分別推出“不留灰、不留碑、不留名”的樹葬和花壇葬,

費用全免。 遺憾的是, 每年領取1000元獎勵的逝者家屬較少。 另外20多年來骨灰撒江, 雖然總數從零開始, 每年總數在上升, 但如今剛剛突破萬人以上。

走訪

推進生態葬全市墓園冷熱不均

據瞭解, 南京市在推進生態葬中, 在全國是走在前列。 但交匯點記者走訪發現, 推進生態葬全市墓園冷熱不均。

3月28日是82歲市民陳大爺下葬的日子, 家人這兩天一直在做這方面的準備。 幾天前, 陳大爺因病去世。 去世前, 老人立下遺囑:死後火化, 將骨灰進行樹葬。 陳大爺病逝後, 他的家人遵照他的遺願這幾天正在辦理喪事。 但對於如何安葬他, 家人卻起了爭議。 “我的一些長輩說, 老人必須土葬,

否則對不起老人。 ”陳大爺的大兒子說。 一番爭論後, 陳大爺的兒女和幾個長輩達成一致意見:不搞樹葬, 在一墓園花上5萬元價格, 買下一墓穴準備將老人的骨灰放入。 “入土為安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 很難一下子打破, 如果我們不考慮這些傳統, 可能會背負不孝的駡名。 ”陳大爺的大兒子說。

“普通的墓穴要賣到4至5萬元, 銷售還非常好, 而免費甚至獎勵的生態葬, 不管殯葬部門如何推銷和宣傳, 多數市民依然興趣不大。 ”南京市陵園管理中心主任張明躍說, 百姓傳統的“入土為安”的思想依然較為嚴重, 哪怕是一些收入不高的困難人群, 也會咬牙選擇前者。

在普覺寺墓園, 逝者選擇生態葬的也僅僅占墓園總墓穴的10%。

而在南京城東一家具有兩萬個墓穴的墓園內, 逝者選擇生態葬的就八例。 更令人尷尬的是, 在南京江寧一墓園內, 幾萬個墓穴中, 僅有一人是生態葬。 在南京郊區墓園內, 選擇生態葬最為尷尬, 幾乎沒有一人。

不過, 也令人感到欣慰的是, 目前, 南京雨花功德園不僅是我省最大的生態葬區, 南京全市有九成生態葬逝者選擇功德園。

調查

推進生態葬幾個因素不可小看

走訪中, 交匯點記者發現, 南京推進生態葬尷尬, 除了百姓傳統的“入土為安”的思想依然較為嚴重外, 其他幾個因素也不可小看。

部分生態葬墓地較寒酸, 服務單一。 一位業內人士說, 其實選擇綠色生態節地葬法, 並不就是“草率地把逝者的骨灰隨便埋一個地方”。 在堅持節約用地的前提下,陵園同樣可以提供多種個性化服務。恰恰這一點,國內絕大多數陵園沒有意識到。在南京城東一家墓園內,生態葬墓地竟然安排在一個邊邊角角很不起眼的地方,不少受訪市民認為,原來綠色生態節地葬法,是經濟條件不好的人才會選擇的安葬方式,難以得到很好的殯葬服務。

事實上,設施簡陋、服務簡單等因素確實是阻礙綠色葬法推廣的重要原因之一。南京部分陵園的生態葬區多選擇在該墓區較為偏遠的犄角旮旯地,周圍綠化也一般,逝者親屬進行祭奠也不方便,選擇的人自然更少。

“傳統的生態葬服務已不能充分滿足各層次人們的需求。”雨花功德園負責人阮鋒說,選擇生態葬的人文化素質都較高,觀念也開放。這類人群並不缺錢,他們看中的是一種環保的理念,服務提升很重要。

在阮鋒看來,之所以全市有九成生態葬逝者選擇功德園,就是看中這裡的環境和服務。

另外推行生態葬中,糾紛成顧慮。南京市殯葬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對交匯點記者說,在生態葬的推行過程中,也發生不少糾紛成為推廣過程中的顧慮,尤其是樹葬、花壇葬,安葬形式往往是將亡者的骨灰直接撒入樹根或花壇內。有人認為,骨灰是植物的肥料,更多的家屬則認為安葬先人的樹或花的長勢對家族後代有影響。甚至有家屬因為樹死還找陵園索賠。

除了家屬與陵園經營主間的糾紛,葬在同一區域的花壇葬家屬間也會起爭執。往往葬在前面的家屬不允許後面有其他人的骨灰葬進來。

破局

推廣生態葬南京仍在加大力度

在國外,綠色生態葬法起步較早。據瞭解,有著76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的澳大利亞,人口只有2200萬,卻是全球推行生態葬法最早的國家,生態節地葬法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而我國有十幾億人口,這使得我們不得不推行生態葬。

據悉,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每年死亡人口將逐漸增大,對墓葬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然而,如果所有人都選擇墓葬,南京每年至少要消耗60畝公墓用地,按照這樣的開發速度,一人一墓,幾年後,可能無墓可售。宣導綠色殯葬,第二次殯葬改革漸行漸近,現在亟需進行第二次殯葬改革,提倡少占地或不占地的綠色殯葬,即實現從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轉變。

一些市民在接受採訪中還表示,政府可以利用經濟杠杆,加大對生態環保葬法的推進力度,這種獎勵可以延伸到針對墓園的層面。

其實在幾前年,南京市先以市屬8家陵園為試點,推行生態葬獎勵,採取“不留名、不留碑、不留灰”生態安葬形式的,除了免除所有安葬服務費,還贈送一個千元以內的可降解骨灰盒,同時一次性給予每戶1000元的獎勵。之後,在2015年全市範圍內經營性陵園推廣。“下一步,我們在推廣生態葬方面還將加大力度,不僅在經營性陵園進行獎勵,還將在全市公益性公墓進行推廣,目前已在棲霞區試點。”南京市殯葬管理處裴雲峰處長對交匯點記者強調說。

交匯點記者 盧斌

在堅持節約用地的前提下,陵園同樣可以提供多種個性化服務。恰恰這一點,國內絕大多數陵園沒有意識到。在南京城東一家墓園內,生態葬墓地竟然安排在一個邊邊角角很不起眼的地方,不少受訪市民認為,原來綠色生態節地葬法,是經濟條件不好的人才會選擇的安葬方式,難以得到很好的殯葬服務。

事實上,設施簡陋、服務簡單等因素確實是阻礙綠色葬法推廣的重要原因之一。南京部分陵園的生態葬區多選擇在該墓區較為偏遠的犄角旮旯地,周圍綠化也一般,逝者親屬進行祭奠也不方便,選擇的人自然更少。

“傳統的生態葬服務已不能充分滿足各層次人們的需求。”雨花功德園負責人阮鋒說,選擇生態葬的人文化素質都較高,觀念也開放。這類人群並不缺錢,他們看中的是一種環保的理念,服務提升很重要。

在阮鋒看來,之所以全市有九成生態葬逝者選擇功德園,就是看中這裡的環境和服務。

另外推行生態葬中,糾紛成顧慮。南京市殯葬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對交匯點記者說,在生態葬的推行過程中,也發生不少糾紛成為推廣過程中的顧慮,尤其是樹葬、花壇葬,安葬形式往往是將亡者的骨灰直接撒入樹根或花壇內。有人認為,骨灰是植物的肥料,更多的家屬則認為安葬先人的樹或花的長勢對家族後代有影響。甚至有家屬因為樹死還找陵園索賠。

除了家屬與陵園經營主間的糾紛,葬在同一區域的花壇葬家屬間也會起爭執。往往葬在前面的家屬不允許後面有其他人的骨灰葬進來。

破局

推廣生態葬南京仍在加大力度

在國外,綠色生態葬法起步較早。據瞭解,有著76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的澳大利亞,人口只有2200萬,卻是全球推行生態葬法最早的國家,生態節地葬法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而我國有十幾億人口,這使得我們不得不推行生態葬。

據悉,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每年死亡人口將逐漸增大,對墓葬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然而,如果所有人都選擇墓葬,南京每年至少要消耗60畝公墓用地,按照這樣的開發速度,一人一墓,幾年後,可能無墓可售。宣導綠色殯葬,第二次殯葬改革漸行漸近,現在亟需進行第二次殯葬改革,提倡少占地或不占地的綠色殯葬,即實現從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轉變。

一些市民在接受採訪中還表示,政府可以利用經濟杠杆,加大對生態環保葬法的推進力度,這種獎勵可以延伸到針對墓園的層面。

其實在幾前年,南京市先以市屬8家陵園為試點,推行生態葬獎勵,採取“不留名、不留碑、不留灰”生態安葬形式的,除了免除所有安葬服務費,還贈送一個千元以內的可降解骨灰盒,同時一次性給予每戶1000元的獎勵。之後,在2015年全市範圍內經營性陵園推廣。“下一步,我們在推廣生態葬方面還將加大力度,不僅在經營性陵園進行獎勵,還將在全市公益性公墓進行推廣,目前已在棲霞區試點。”南京市殯葬管理處裴雲峰處長對交匯點記者強調說。

交匯點記者 盧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