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校32年沒物業,校園衛生全由學生打掃這是好的德育嗎

不論冬夏, 也不論寒暑, 每天清晨7點, 在濟南第三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校園裡, 總會響起一片齊刷刷的掃地聲。 從1985年建校至今, 由學生自己包攬校園衛生已成為這所中職學校的一道風景, 這也意味著建校32年間, 該校從未聘請過物業。 “剛開始, 有些孩子不會更不願打掃廁所, 老師們就手把手地教。 ”校長呂淩雲回憶, 從建校起, 她就在這裡工作, 見證了這一傳統的延續, 如今, 小到校園裡每一處邊邊角角, 無一不被學生們清掃得乾淨整潔。 (中國青年報8月13日)

對於這所中職學校, 把打掃學校衛生, 作為德育教育內容, 輿論有不同看法, 有人稱這是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與愛校教育;也有人反對, 稱這是學校以德育為名, 讓學生幹物業應該幹的活, 省下了學校應該支付的物業費, 也侵犯學生的合法權利。 這究竟是德育的好做法, 還是侵犯學生的權利?需要從現代學校角度來分析。

事實上, 讓學生打掃校園衛生, 包括廁所, 並非新鮮事, 我國有個別高校就把這作為創新做法, 還要對學生打掃的情況進行評分, 和學生評優掛鉤。 但高校的創新做法卻遭遇學生反對, 認為這是學校強制學生勞動, 而打掃衛生、廁所, 這是學校應該請物業完成的事。

從教育和學校管理角度看, 學生作為受教育者, 主要任務是完成學業, 學校可以按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完成規定的學業任務, 如果勞動教育是學校的必修課, 那學生必須完成勞動教育課。 但作為必修課的勞動教育課, 首先要納入必修課體系, 其次要對勞動課的內容進行科學設計, 再次要對勞動教育課的效果進行評估。

而觀察大學和中職(高中)學校,

都只是行政領導把打掃校園衛生、廁所, 作為對學生的一項任務, 而缺乏將其作為必修課的科學論證和系統教育、管理。 更重要的是, 這種由行政領導要求學生打掃校園的做法, 存在兩個需要向學生交代清楚的問題。 其一, 學校用於聘請物業打掃校園的經費去了哪裡?如果學生代替物業打掃校園, 這筆費用是不是應該給參與勞動的學生?不論是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 都應該有這筆開支(含在生均公用經費之中), 學校要求學生免費勞動, 這筆費用去了哪裡?如果是政府部門(公辦學校的舉辦者)因學生打掃而沒撥付, 這是政府沒有保障學校投入, 如果是舉辦者撥付了, 可學校卻“節省下來”, 這是學校在違規使用學生這一免費勞動力。
需要交代清楚, 這筆費用去了哪裡。

其二, 學生每天打掃校園, 這會給學生怎樣的教育?真是如學校所說的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嗎?如果如此, 我國大中小學是不是都該取消物業, 由學生包乾完成清潔任務呢?那我國大學、中學還要物業管理幹什麼?對於學生來說, 打掃自己教室、宿舍的衛生, 是學生的責任範疇內的任務, 而公共區域的衛生打掃, 隨著現代學校的建設, 已經交給物業, 以前在辦學經費緊張, 學校實行粗放管理的情況下, 是由學生打掃公共區域的衛生的, 但現在還繼續這樣的做法的學校已經少之又少。

學校如果想通過由學生自己勞動來打掃校園衛生, 那應該基於“權責對等”來推進。

首先, 學校可把聘請物業打掃校園的費用, 作為勤工助學費用, 設立勤工社崗, 開放給學生, 由學生自主應聘, 學校按照勤工助學規定, 給予打掃衛生的學生一定報酬, 這既實現對學生的自立自強教育, 也保障學生的權利。

目前, 有一些大中學校, 以學生獲得國家助學金(包括中職助學金)為由, 要求學生必須打掃校園, 清潔廁所, 這也是超越學校的權力的。 因為國家發放國家助學金(中職助學金)是沒有設置必須參加勞動的前提條件的, 學校這樣做, 並沒有遵守國家助學金有關政策, 把勤工助學與國家助學金混為一談。

其次, 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規則教育, 學校依法治教, 維護學生的權利, 是最重要的德育教育, 讓學生有維護自身權利的意識。設立勤工助學崗由學生打掃校園,這樣的學校德育,就不再是強制、灌輸、說教,而變為引導,學生通過勞動獲得報酬,也培養學生勞動光榮的意識。除此之外,學校還可鼓勵學生成立公益性社團,進行公益服務,把公益服務的表現,作為求學期間的綜合素質表現。這是更適合培養現代優秀人才的教育與管理方式。

讓學生有維護自身權利的意識。設立勤工助學崗由學生打掃校園,這樣的學校德育,就不再是強制、灌輸、說教,而變為引導,學生通過勞動獲得報酬,也培養學生勞動光榮的意識。除此之外,學校還可鼓勵學生成立公益性社團,進行公益服務,把公益服務的表現,作為求學期間的綜合素質表現。這是更適合培養現代優秀人才的教育與管理方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