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防沉迷措施會是“網癮”的終點嗎?

就在這幾天, 面對著眾多“官方媒體”對《王者榮耀》的聲討, 騰訊緊急推出了新一輪的防沉迷措施。

新的措施被稱為“三板斧”, 簡而言之,

在新的措施下, 小學生將每天只能玩1小時, 中學生將每天只能玩2小時。

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板斧:未成年人限制每天登陸時長

第二板斧:綁定硬體設備實現一鍵禁玩

第三板斧:強化實名認證體系

同伴壓力

網路遊戲利用互聯網作為媒介, 玩家們具有極強的互動性,

也是傳播研究中的一個物件。 不過很多學者將其視為一種新媒介, 跟傳統意義上的大眾媒體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在《青少年網路遊戲行為的心理需求研究》中, 研究者認為青少年進行網路遊戲的動機來自現實情感的補償與發洩、人際交往與團隊歸屬感以及成就體驗。

Peer pressure(同伴壓力)是一個惱人一生的話題。 俗語說, 一個籬笆三個樁, 一個好漢三個幫。 正是由於同伴壓力的影響, 許多人在進行選擇和決策時, 同伴就成了首要的“參照群體”(reference group), 從而表現出了較強的從眾特徵。 當個人與參照群體能夠保持一致, 或者歸屬于某一個同伴群體, 自己的“小我”依附於群體的“大我”, 內心就會有強大的感覺, 從而有效地對抗壓力。 有的研究發現, 年齡越小的孩子, 玩遊戲的原因越傾向於“大家都在玩”這一點。 大部分學生沉迷于《王者榮耀》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但防沉迷措施會是“網癮”的終點嗎?

“網癮”究竟是什麼?

所謂的網癮多發於青少年時期(網癮並非一種疾病, 這裡為了方便表述, 暫且那它當做一種類似於症狀的現象), 經常與青春期的性發育同步。

從家庭發展的角度來看, 青春期的人會產生離開原生家庭的衝動, 他們特別願意和同伴在一起, 不願意跟爹媽在一起。 同時, 青少年的建立自尊心、價值感、歸屬感等良好感受的管道,

也慢慢的由家庭轉移到同伴中。 這種現象實際上有它的積極意義, 它能夠幫助一個人更快的進入和適應社會, 離開父母的庇護。

但與此同時, 父母會感覺到深切的失控感, 因為孩子在情感層面已經越來越獨立, 父母便會本能的重新奪回這種控制感。 在二者的拉扯之中,就一定會出現一隻“替罪羊”來承擔張力。恰好網遊在青少年的社交和個人情感中佔據了重要位置,於是網游就成為了罪魁禍首。

如何解決?

如果針對青少年的話,我會讓他們思考或模仿,如何能夠既滿足自己需求,又滿足他人期待。

針對父母的話,需要讓他們逐漸看到孩子的變化,給青少年足夠的折騰空間,並不斷放大這個空間的體積。這裡需要養成兩點:1.允許孩子跟自己想像中的不一樣;2.學習自己和愛人如何重新過上二人世界。

手機遊戲《王者榮耀》一下子被推上輿論之尖,千夫所指。

“都是這款遊戲害了人!”

“一定要禁止!”

“沒良心的手游廠商!就知道掙錢”

杭州一位高中老師寫文章懟《王者榮耀》:

“在全世界時間最不值錢的國家裡,

遊戲是最暢銷的。如果中國孩子都玩遊戲,

中國就沒有前途可言了。”

十幾年前,互聯網剛剛進入中國不久,

網吧如雨後春筍一般呼啦而起,

在大城小鎮遍地開花。

許多中小學生著了迷一樣翻牆蹺課,

通宵上網打遊戲。

那時候的家長更是大驚小怪;

“網路遊戲將會毀了中國,

會毀了我們孩子的未來。”

十幾年過後,那一代孩子長大,

網路遊戲沒有毀了中國,

也沒有毀了你的孩子。

網吧熱不再,孩子們開始沉迷手機,

人們的罵戰也隨之轉移至手機遊戲。

看到這些言論,很是感慨,卻並不意外,

感慨的是,十幾年過去了,中國社會觀念還是沒有進化。

不意外是因為,這一如中國人的特性,

把責任推給那些掙了錢的商人。

蘇格拉底說:“優秀是一種習慣。”

反之亦然,“不幸也是一種習慣。”

優秀者的背後一定有良好的自控力,

不幸者的背後一定沒有任何可以稱之為自控力的東西。

放在沉迷網遊上也一樣。

每一個沉迷網游的孩子背後,都有不幸的父母。

·你總是工作很忙,

天天加班到淩晨,

和孩子沒有交流。

孩子無聊孤獨,找不到玩伴,

於是玩手遊,玩《王者榮耀》,

結果沉迷其中,

你卻指責《王者榮耀》是毒品?

·你懶得認真教孩子,

每次碰到孩子找你玩,

你就把手機或者是平板電腦扔過去,

讓孩子自己玩。

結果,孩子沉迷其中,

玩手遊,玩《王者榮耀》,

你卻指責《王者榮耀》是毒品?

·你自己一天到晚捧著手機玩,

孩子學你,也拿手機玩,

沉迷手遊,

你卻指責《王者榮耀》是毒品?

·你溺愛孩子,像被孩子打都不敢呵斥的那位媽媽一樣,

事事都順著孩子來,

不敢打罵,視之如寶,

看到孩子迷上手游,

不敢果決制止,

卻放任自流,讓孩子更進一步沉迷其中,

你卻指責《王者榮耀》是毒品?

有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

未成年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

成年後,自己是自己的第一責任人。

你為人父母,卻不負責任,

不和孩子玩,不和他們交流。

他們只能玩手機,沉迷網遊。

孩子廢了,即使沒有《王者榮耀》,

也會有其它各種各樣的誘惑。

永遠都無法指望這樣的孩子符合你的期望,好好學習。

即使不沉迷于網遊,也會沉迷於電視,沉迷於網路小說。

這個世界上最無恥的甩鍋俠心態就是:

“我無須對自己負責,

我無須對我自己的孩子負責,

一旦我沉迷於某種誘惑,

一旦我的孩子沉迷于某種誘惑,

這不是我的錯,是社會的錯。

皆怪罪於這個社會充滿了誘惑。”

孩子沉迷遊戲,

許多家長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錯在遊戲,

封了它。

試問,一個沒有自製力的孩子,

封了遊戲,還有電視,

你能把電視封了嗎?

封了電視,還有網路小說,

你能把網路小說封了嗎?

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明白,

對於孩子玩遊戲這件事情,

錯不在遊戲,

更大的錯,在於父母。

因為世界總是充滿誘惑的。

自己管不住孩子還要罵遊戲,

即使沒有王者榮耀,小學生就會放下手機嗎?

難道家長和教育就沒有問題嗎?

遊戲製作者會花時間去揣摩怎麼樣才能吸引人,

為什麼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不能花點時間想想,

怎麼樣才能吸引自己的孩子不打遊戲呢?

那些不負責任的父母,

他們的孩子會因沉迷于《王者榮耀》而耽誤大好少年,

這正好給那些負責任的父母,

給他們的孩子騰出未來向上突破的更多的機會,

因為,孩子出息,是對父母負責任,

最好的犒賞。

在二者的拉扯之中,就一定會出現一隻“替罪羊”來承擔張力。恰好網遊在青少年的社交和個人情感中佔據了重要位置,於是網游就成為了罪魁禍首。

如何解決?

如果針對青少年的話,我會讓他們思考或模仿,如何能夠既滿足自己需求,又滿足他人期待。

針對父母的話,需要讓他們逐漸看到孩子的變化,給青少年足夠的折騰空間,並不斷放大這個空間的體積。這裡需要養成兩點:1.允許孩子跟自己想像中的不一樣;2.學習自己和愛人如何重新過上二人世界。

手機遊戲《王者榮耀》一下子被推上輿論之尖,千夫所指。

“都是這款遊戲害了人!”

“一定要禁止!”

“沒良心的手游廠商!就知道掙錢”

杭州一位高中老師寫文章懟《王者榮耀》:

“在全世界時間最不值錢的國家裡,

遊戲是最暢銷的。如果中國孩子都玩遊戲,

中國就沒有前途可言了。”

十幾年前,互聯網剛剛進入中國不久,

網吧如雨後春筍一般呼啦而起,

在大城小鎮遍地開花。

許多中小學生著了迷一樣翻牆蹺課,

通宵上網打遊戲。

那時候的家長更是大驚小怪;

“網路遊戲將會毀了中國,

會毀了我們孩子的未來。”

十幾年過後,那一代孩子長大,

網路遊戲沒有毀了中國,

也沒有毀了你的孩子。

網吧熱不再,孩子們開始沉迷手機,

人們的罵戰也隨之轉移至手機遊戲。

看到這些言論,很是感慨,卻並不意外,

感慨的是,十幾年過去了,中國社會觀念還是沒有進化。

不意外是因為,這一如中國人的特性,

把責任推給那些掙了錢的商人。

蘇格拉底說:“優秀是一種習慣。”

反之亦然,“不幸也是一種習慣。”

優秀者的背後一定有良好的自控力,

不幸者的背後一定沒有任何可以稱之為自控力的東西。

放在沉迷網遊上也一樣。

每一個沉迷網游的孩子背後,都有不幸的父母。

·你總是工作很忙,

天天加班到淩晨,

和孩子沒有交流。

孩子無聊孤獨,找不到玩伴,

於是玩手遊,玩《王者榮耀》,

結果沉迷其中,

你卻指責《王者榮耀》是毒品?

·你懶得認真教孩子,

每次碰到孩子找你玩,

你就把手機或者是平板電腦扔過去,

讓孩子自己玩。

結果,孩子沉迷其中,

玩手遊,玩《王者榮耀》,

你卻指責《王者榮耀》是毒品?

·你自己一天到晚捧著手機玩,

孩子學你,也拿手機玩,

沉迷手遊,

你卻指責《王者榮耀》是毒品?

·你溺愛孩子,像被孩子打都不敢呵斥的那位媽媽一樣,

事事都順著孩子來,

不敢打罵,視之如寶,

看到孩子迷上手游,

不敢果決制止,

卻放任自流,讓孩子更進一步沉迷其中,

你卻指責《王者榮耀》是毒品?

有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

未成年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

成年後,自己是自己的第一責任人。

你為人父母,卻不負責任,

不和孩子玩,不和他們交流。

他們只能玩手機,沉迷網遊。

孩子廢了,即使沒有《王者榮耀》,

也會有其它各種各樣的誘惑。

永遠都無法指望這樣的孩子符合你的期望,好好學習。

即使不沉迷于網遊,也會沉迷於電視,沉迷於網路小說。

這個世界上最無恥的甩鍋俠心態就是:

“我無須對自己負責,

我無須對我自己的孩子負責,

一旦我沉迷於某種誘惑,

一旦我的孩子沉迷于某種誘惑,

這不是我的錯,是社會的錯。

皆怪罪於這個社會充滿了誘惑。”

孩子沉迷遊戲,

許多家長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錯在遊戲,

封了它。

試問,一個沒有自製力的孩子,

封了遊戲,還有電視,

你能把電視封了嗎?

封了電視,還有網路小說,

你能把網路小說封了嗎?

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明白,

對於孩子玩遊戲這件事情,

錯不在遊戲,

更大的錯,在於父母。

因為世界總是充滿誘惑的。

自己管不住孩子還要罵遊戲,

即使沒有王者榮耀,小學生就會放下手機嗎?

難道家長和教育就沒有問題嗎?

遊戲製作者會花時間去揣摩怎麼樣才能吸引人,

為什麼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不能花點時間想想,

怎麼樣才能吸引自己的孩子不打遊戲呢?

那些不負責任的父母,

他們的孩子會因沉迷于《王者榮耀》而耽誤大好少年,

這正好給那些負責任的父母,

給他們的孩子騰出未來向上突破的更多的機會,

因為,孩子出息,是對父母負責任,

最好的犒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