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要聞」陳一新:讓典型引路帶領農民創富增收

作為大都市的武漢, 如何做好“三農”工作?

昨日, 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陳一新提出: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大武漢必須要重視大農村、大農業的發展, 重視農民收入的提升, “只有‘三農’工作抓好了, 武漢才能真正實現現代化”。

結合當日和前期調研走訪, 陳一新部署做好武漢“三農”工作新思路:要重視典型引領, 實施“能人回鄉工程”, 真正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 帶領廣大農民增收創富。

實施“能人回鄉工程”

鼓勵“市民下鄉村民進城”

黃陂祁家灣趙發所、蔡甸星光村左少平、江夏怡山灣胡濤、新洲周埠村左文勇、大學生胡丹……這些回鄉創業能人的名字,

是陳一新曾多次提及的典型。

昨日, 陳一新專程來到黃陂木蘭草原、武漢永旺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項目, 實地調研大學生回鄉創業先鋒聶權、胡丹二人創業項目。 時值週末, 聶權經營的木蘭草原景區遊客如織;在胡丹的合作社機耕、育秧現場, 她介紹去年企業銷售額已過億。

此前的武漢市“兩會”上, 陳一新曾為兩位青年市人大代表“點贊”, 稱讚他們是“三農”發展的標兵, 鼓勵他們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為大學生們做榜樣, 還承諾:一定要去你們的創業項目看一看。

在黃陂姚家集街木蘭花鄉景區, 陳一新再次看到回鄉創業能人給村莊帶來的實在變化——木蘭花香董事長葛天才,

通過集體土地流轉, 將原來的村莊打造成為旅遊基地, 成為美麗鄉村建設典範, 村民也通過入股分紅獲得營收。

此前在江夏小朱灣調研時, 陳一新曾提出“市民下鄉、村民進城”的新農村發展路徑。 昨日, 他再次創新思索:新農村建設光靠農民自身、靠政府投入的力量是有限的, 必須要發揮全社會的作用, 尤其是一批政治素質好、有事業心、有責任感的“能人”的帶動引領。

陳一新指出, 要實施“能人回鄉工程”, 鼓勵支援有理想有抱負有情懷的工商企業家、新知識階層、在外成功人士積極投身投資農業農村建設, 重點引導本鄉能人回鄉創業, 帶動農業農村發展。

陳一新說, 無論是發展現代農業, 還是新農村建設, 都需要先進典型示範帶動。

每個新城區都要善於總結典型、發現典型、宣傳典型, 培育樹立一批回鄉創業能人和大學生下鄉創業先鋒, 帶領當地村民共同致富。 他同時要求相關區為回鄉創業大學生做好“保姆”服務, 打造大學生創業公寓, 營造良好創業氛圍和條件。

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真正把農民財產變成財產性收入

做好“三農”工作, 陳一新提出堅持“富民導向”“問題導向”“改革導向”“綠色導向”“典型導向”。 其中, 富民是“三農”工作的根本目的, 是做好“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昨日在木蘭草原景區外, 陳一新主動走進一家餐飲店, 詢問村民經營狀況、收入情況, 得知這一家通過土地流轉盤活利用, 餐飲生意去年營業額將近80萬元時, 他不住點頭。

結合趙發所、葛天才、聶權等回鄉創業能人的事例, 陳一新提出: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是農村富民可行路徑之一。

他要求, 要深化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三權分置”, 推進農民權益充分保障與農村土地有序流轉相統一;在控制農村建設用地總量、不佔用永久基本農田前提下, 加大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力度;加大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制改造力度, 保障農民集體資產權利;探索農村集體組織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空閒農房及宅基地, 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產業扶貧要把好“精准”關

避免只“輸血”不“造血”

“產業投入多少?何時能有產出?”昨日在黃陂某村, 陳一新與當地扶貧幹部一起算起了產業扶貧項目的“經濟賬”。

他要求產業扶貧專案上馬前, 要把好“精准”關, 謹慎論證, 要根據扶貧物件不同資源條件, 遵循市場規律, 把握市場需求, 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宜林則林。

陳一新說, 不能讓今天的“造血”專案, 變成明天的“失血”項目。 同時, 要著力提升貧困村集體經濟自身“造血”功能, 避免“輸血”速度趕不上“失血”速度的低效扶貧專案, 避免只“輸血”不“造血”的虛假扶貧專案。

隨機調研找問題

“三農”工作還有薄弱短板

“總結經驗靠彙報, 發現問題靠暗訪。 ”昨日調研途中, 陳一新隨機調研黃陂區前川街某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 考察基層黨組織建設情況。

時值中午12時許, 陳一新實地走訪黨群中心內活動室、圖書室、村支書辦公室等場所, 向聞訊趕來的村支書“出題”,詢問該村精准扶貧工作落實情況。

陳一新強調,必須認識到,我市“三農”工作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和短板,主要表現為一些地方村級集體經濟薄弱、農副產品品質安全得不到保障、農村面源污染嚴重、村莊建設無序、精神家園缺失、基層組織軟弱渙散等,這些問題制約著農業現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需要加大力度加以解決。

“新青年下鄉”不是志願者活動

而應成為國情社情民情的教育課

“同學們一周來幾次?身邊的同學們是不是都下來了?現在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昨日,在黃陂區姚家集街雙河村新青年工作室,劉雅楠等6名來自江漢大學的大學生正在給村裡的孩子們教授繪畫。陳一新走進教室,與大學生們親切交談,感謝他們來到農村奉獻自己的知識和力量,詢問有關“新青年下鄉”的實際進展,鼓勵大學生們多深入農村,走入農戶家中,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從中學有所獲。

陳一新說,開展“新青年下鄉”,目的在於引導大學生將新思想、新文化、新理念帶到農村去,用所學知識幫助農民,解決農村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加強大學生的社情、國情、民情教育,引領大學生親近武漢、心儀武漢,同時激發愛國熱情。

陳一新要求,相關部門要加強引領,將“新青年下鄉”作為大學生的一堂重要思想政治教育課,探索以班級為單位,對口聯繫;積極開展理論育農、科技支農、文化樂農、愛心助農、生態興農五大行動,讓大學生群體成為“三農”工作的一支新生力量。

謀劃黃陂“三農”發展

全域景觀化 景觀生態化 生態產業化 產業集群化 集群園區化

結合實際調研,陳一新昨日為黃陂“三農”建設謀劃出新路徑:將全域景觀化、景觀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產業集群化、集群園區化作為發展方向,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他要求儘快暢達武漢中心城區到黃陂的交通樞紐,打造出一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陳一新舉例,黃陂區可推進農業生產、農村建設與鄉村休閒游融合發展,豐富鄉村旅遊業態和產品,打造各類主題鄉村旅遊目的地和精品線路,發展富有鄉村特色的民宿和養老基地;強化鄉鎮及村落文化功能,注重農耕文化、民俗風情的挖掘展示和傳承保護,讓這些地方留得住市民、看得見民俗、“記得住鄉愁”。(長江日報)

向聞訊趕來的村支書“出題”,詢問該村精准扶貧工作落實情況。

陳一新強調,必須認識到,我市“三農”工作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和短板,主要表現為一些地方村級集體經濟薄弱、農副產品品質安全得不到保障、農村面源污染嚴重、村莊建設無序、精神家園缺失、基層組織軟弱渙散等,這些問題制約著農業現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需要加大力度加以解決。

“新青年下鄉”不是志願者活動

而應成為國情社情民情的教育課

“同學們一周來幾次?身邊的同學們是不是都下來了?現在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昨日,在黃陂區姚家集街雙河村新青年工作室,劉雅楠等6名來自江漢大學的大學生正在給村裡的孩子們教授繪畫。陳一新走進教室,與大學生們親切交談,感謝他們來到農村奉獻自己的知識和力量,詢問有關“新青年下鄉”的實際進展,鼓勵大學生們多深入農村,走入農戶家中,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從中學有所獲。

陳一新說,開展“新青年下鄉”,目的在於引導大學生將新思想、新文化、新理念帶到農村去,用所學知識幫助農民,解決農村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加強大學生的社情、國情、民情教育,引領大學生親近武漢、心儀武漢,同時激發愛國熱情。

陳一新要求,相關部門要加強引領,將“新青年下鄉”作為大學生的一堂重要思想政治教育課,探索以班級為單位,對口聯繫;積極開展理論育農、科技支農、文化樂農、愛心助農、生態興農五大行動,讓大學生群體成為“三農”工作的一支新生力量。

謀劃黃陂“三農”發展

全域景觀化 景觀生態化 生態產業化 產業集群化 集群園區化

結合實際調研,陳一新昨日為黃陂“三農”建設謀劃出新路徑:將全域景觀化、景觀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產業集群化、集群園區化作為發展方向,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他要求儘快暢達武漢中心城區到黃陂的交通樞紐,打造出一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陳一新舉例,黃陂區可推進農業生產、農村建設與鄉村休閒游融合發展,豐富鄉村旅遊業態和產品,打造各類主題鄉村旅遊目的地和精品線路,發展富有鄉村特色的民宿和養老基地;強化鄉鎮及村落文化功能,注重農耕文化、民俗風情的挖掘展示和傳承保護,讓這些地方留得住市民、看得見民俗、“記得住鄉愁”。(長江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