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追女孩,不要裝逼!

這種現象和“期望值管理”有關, 和“拜金

”“撒謊”無關

為了更好地解釋這個道理, 讓我來設定以下兩個情景

情景一:一個女孩追一個男孩,

女孩一開始告訴男孩:“我不是處女, 還墮過胎, 但那都是年少輕狂的往事了, 現在的我已經悔改, 況且我是真心喜歡你的, 你能夠接受我嗎?”男孩艱難地想了想, 最後還是咬牙答應了;男孩和女孩純潔地交往了幾個月, 最後快領證的時候, 女孩子說:“我從前騙了你, 其實我到現在還是個處女, 我之所以選擇說謊是因為想觀察你到底喜歡的是我的人還是我的那層膜”, 男孩熱淚盈眶, 緊緊抱住女孩;他兩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情景二:一個女孩追一個男孩, 男孩從一開始就對女孩子動手動腳的, 女孩子都不答應:”討厭, 人家還是處女呢!"男孩慶倖自己遇到了難得的好姑娘, 從此倍加珍惜女孩, 直到結婚前, 都不曾再嘗試碰這個女孩。

他兩後來結婚, 洞房花燭夜, 男孩發現女孩根本不是處女。 “好卑鄙的女人, 裝純裝到家了”, 這段感情最後以離婚收場

你看, 這兩個情景是不是和題主舉的窮人富人追女孩的事例很相似呢?

情景一當中的女孩從一開始就給了男孩非常低的內心期望, 在他們此後的交往中, 女孩通過自己的表現逐步抬高男孩對自己的印象, 到最後結婚的時候, 說出自己是處女的這個事實, 造成巨大的轉變效應, 使男孩對自己的印象從低到高最後達到頂點,

情景二中的女孩從一開始就給了男孩非常高的心理期望, 而後在男孩的內心, 女孩子無論做什麼都很難再提高男孩的內心期望, 到最後結婚的時候, 說出自己不是處女這個事實,

讓男孩對自己的印象從高到低最後達到冰點,

聰明人總是傾向於在事物的發端階段給人以相對較低的期望從而降低對方的內心閾值, 而後“不經意地“逐步顯示出越來越多的閃光點;而普通人則正好相反, 他們總是傾向於給人塑造非常高大上的第一印象, 然後在此後的交往中越發暴露出自己的弱點, 最後疲于應付, 換來一句“原來你也是個普通人/原來你並不是我所期望的那種人”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生活中有些各方面條件看起來都不錯的男生還是找不到物件, 為什麼很多高學歷的人卻反而久久不能得到升遷等等這些現象的原因

大抵如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