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貴州威寧草海:中國西南最大候鳥越冬地

貴州威寧草海景象。 楊雲 攝

中新網威寧3月26日電 (鐘雲 鐘興)貴州威寧草海是長江上游、烏蒙山區重要的生態屏障, 是海內外極其少見的擁有1900多種物種的高原濕地生態系統, 是全球瀕危保護物種黑頸鶴最大的越冬地, 每年到草海越冬的黑頸鶴等候鳥多達230種10萬餘隻, 草海被譽為“世界最佳濕地觀鳥區”之一。

作為中國首批國家級生態文明試驗區, 貴州正加強草海的保護。 《貴州草海高原喀斯特湖泊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規劃》早在2015年11月獲國家發改委批復, 貴州計畫投入人民幣100億元保護草海。

如今,

草海形成水草豐茂、生態良好的濕地生態系統, 成為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候鳥越冬地。 官方資料顯示, 2016年, 黑頸鶴、大麻鳽、彩鹮等230種珍稀鳥類、10萬餘隻鳥類雲集草海棲息繁殖及過冬。 候鳥總數占中國六分之一以上。

黑頸鶴一般在每年的10月至11月飛抵威寧草海, 直到第二年的3月至4月才逐漸回遷。 黑頸鶴是高原濕地的旗艦物種, 同時也是中國一級保護鳥類。

貴州威寧草海景象。 楊雲 攝

目前, 草海過冬的黑頸鶴數量由1992年的400余隻增加至2016年的2300只左右, 24年來黑頸鶴數量增加近6倍。

威寧官方安排專人觀測並對受傷黑頸鶴及其他珍稀鳥類進行救治, 保障這些珍稀鳥類棲息回遷。 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員劉廣惠管護著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劉家巷黑頸鶴棲息地裡的250多隻黑頸鶴,

以及其他在此棲息越冬的鳥類。 “鳥兒就像是自己的孩子, 每年看到它們來過冬, 就像是在外的孩子回了家。 ”

2017年3月草海氣溫比往年同期略高, 在此越冬的黑頸鶴回遷時間比往年提前了兩三天。 “成年黑頸鶴要帶幼年黑頸鶴練飛1個多月才能啟程, 黑頸鶴回遷會消耗大量體力, 因此在黑頸鶴返程期間的投食量是平時的兩三倍。 ”劉廣惠說。

隨著黑頸鶴的離開, 觀鳥地草海邊胡葉林逐漸安靜下來。 跟拍黑頸鶴的攝影師楊銘稱, 這是他今春最後一次來拍攝黑頸鶴了, 再想拍攝只能等到冬天。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