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越大越叛逆,跟父母教育息息相關,這些你知道嗎?

經常會聽到家長抱怨說“孩子越大越難管, 成績直線下滑, 在學校還惹是生非。 ”

其實, 孩子教育出現問題, 大部分原因出在家長身上, 並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是愛, 也不是“再窮不能窮孩子”就是最佳的教育模式。 蒲柏曾說:“智慧屬於成人, 單純屬於兒童”,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 怎麼添彩還在於家長。

01

要啥有啥, 並不是孩子上進的籌碼

堂弟是個官二代, 又是獨生子女, 從小到大都是家裡的掌中寶。 伯父常年忙碌于各種會議、應酬, 但從未因為工作繁忙而忽略對兒子的關心, 也總是竭力為堂弟提供最好的物質基礎和最佳的成長環境。

但早戀、蹺課、泡網吧、打架等, 一切伯父不敢想像的事情, 全都不約而同的發生在堂弟身上, 堂弟的教育問題也成了一家人的心病。 伯父為此放棄遠調升遷的機會, 伯母也做起了家庭主婦, 但堂弟叛逆期好像並未因此而結束。

初中複讀、高中陪讀、普高高價轉重點高中, 來來回回折騰幾年, 最終還是走了普專, 又撤學送部隊, 退伍後依舊閒散在家, 無所事事。

總能聽到伯父、伯母說:“你現在條件比我們小時候好很多, 要啥有啥, 為什麼就不學好, 不上進, 越大越叛逆?”這是他們的一直以來的困惑, 我想, 他們是真正的想不明白。

當然, 也是大多數家長的困惑, 物質條件好了, 孩子卻越來越叛逆, 除了不學好, 其他樣樣行。 但家長們卻忽略了一個事實:“並不是‘要啥有啥’就是孩子聽話、懂事、上進的籌碼, 也不是‘上補習班、進最好的學校’就萬事大吉, 從此進入學霸行列。 ”

孩子剛出生宛如一張白紙, 從第一筆就需要父母用心規劃。 有一定的物質基礎,

能達到“要啥有啥”固然是錦上添花, 但最重要的是需要家長懂得如何指引孩子正確的方向, 引導他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02

全知全能, 只會讓孩子喪失自主權

堂子的爸爸是名商人, 在堂子出生之前媽媽是名公務員, 後來為了更好的照顧堂子生活起居,

辭職做了家庭主婦。

而堂子也格外爭氣, 從小到大各種獎項拿到手軟, 高二便被清華提前錄取, 本碩連讀, 典型的“學霸”、“別人家的孩子”。

去年, 堂子一畢業, 就順利簽了當地一家知名的國企, 也與相戀2年的女友領證結婚了, 外人看起來簡直就是“愛情、學業、事業三豐收”, 人生贏家。 但前不久卻聽說堂子離婚了, 人也得了抑鬱症, 在家休假調養。

堂子從小到大一切決定都是堂媽媽安排, 雖然成績優秀, 卻是典型的“媽寶男”。 堂子結婚後, 堂媽媽仍舊喜歡替兒子做決定, 很快引起媳婦的反感, 婆媳矛盾越來越突出。 堂子又對媽媽順從慣了, 在一次爭吵中為了維護媽媽, 打了媳婦一巴掌, 也因此讓這段婚姻畫上了句號。

婚姻不順, 工作也遇瓶頸期,

堂子下一子從雲端跌入穀底, 整個人鬱鬱寡歡。 醫生說堂子有抑鬱症的症狀, 需要及時治療。

在社會上, 有很多男生無論是家境還是自身條件, 都很優越, 唯一的缺陷就是“媽寶男”, 堂子不幸就是其一。 前25年過的順風順水, 事事如意, 他想不通為什麼聽媽媽的話卻成為家庭幸福和睦的障礙。

從小到大, 堂媽媽都扮演著全知全能的角色, 認為自己的一切規劃都是對兒子最好的安排。 卻不知在這個過程中, 堂子失去了原本的決策能力和獨立自主能力。 待在象牙塔時, 除了學習, 並不需要處理其他事情, 而當就業、結婚, 需要對自己、對妻子負責時, 卻舉手無措, 陷入閉環。 所以全知全能, 只會讓孩子喪失自主權, 在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同時, 父母最重要的是學會適當讓步,培養孩子自己事情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

03

適當放手,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的理念

我出生在普通的家庭,爸媽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文化水準有限,但在對我的教育方面卻很開明,懂得適當放手。

記得初二寒假,爸爸計畫重慶-成都自駕遊,我很興奮。但爸爸說所有的路線、飲食、景點、住宿都需要我提前做好攻略。我向媽媽求助,媽媽說相信我的判斷,讓我大膽去選擇。雖然那次我們去的也是熱門景點,吃的當地普通飯菜,住的更是很大眾的酒店,但我卻格外享受旅途中的每一分鐘,更成為我向同學炫耀的資本。

而從此,“去吧,只要你覺得對自己負責,爸媽都會支援你。”也成為爸媽教育我的名言,從興趣班、到高考選學校、專業、考研、就業、成家,每一次當我站在十字路口,想爸媽求助時,得到的永遠只有這句簡單的話。

有過委屈、埋怨和不解,為什麼爸媽不能像別的家長那樣幫我做決定,為什麼不能用他們的經驗指導我,從而少走彎路。但現在回頭看,我卻對他們充滿感激,他們從未沒有因為我決定中一些不理智、不成熟的成分而表現出不屑或者不滿,而是適當引導,但決定權還在於我自己,以此來鍛煉我對事物的判斷力,培養我對自己負責的理念。

兒童教育學家多蘿茜·洛·諾爾特說:“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每個孩子都會長大,都需要擁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所以對於孩子來說,家長學會適當放手,肯定孩子的進步,培養孩子的自信,讓孩子養成“對自己人生負責”的理念,才是精明之道。

父母最重要的是學會適當讓步,培養孩子自己事情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

03

適當放手,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的理念

我出生在普通的家庭,爸媽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文化水準有限,但在對我的教育方面卻很開明,懂得適當放手。

記得初二寒假,爸爸計畫重慶-成都自駕遊,我很興奮。但爸爸說所有的路線、飲食、景點、住宿都需要我提前做好攻略。我向媽媽求助,媽媽說相信我的判斷,讓我大膽去選擇。雖然那次我們去的也是熱門景點,吃的當地普通飯菜,住的更是很大眾的酒店,但我卻格外享受旅途中的每一分鐘,更成為我向同學炫耀的資本。

而從此,“去吧,只要你覺得對自己負責,爸媽都會支援你。”也成為爸媽教育我的名言,從興趣班、到高考選學校、專業、考研、就業、成家,每一次當我站在十字路口,想爸媽求助時,得到的永遠只有這句簡單的話。

有過委屈、埋怨和不解,為什麼爸媽不能像別的家長那樣幫我做決定,為什麼不能用他們的經驗指導我,從而少走彎路。但現在回頭看,我卻對他們充滿感激,他們從未沒有因為我決定中一些不理智、不成熟的成分而表現出不屑或者不滿,而是適當引導,但決定權還在於我自己,以此來鍛煉我對事物的判斷力,培養我對自己負責的理念。

兒童教育學家多蘿茜·洛·諾爾特說:“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每個孩子都會長大,都需要擁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所以對於孩子來說,家長學會適當放手,肯定孩子的進步,培養孩子的自信,讓孩子養成“對自己人生負責”的理念,才是精明之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