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戰鬥部454公斤射程800公里 美軍新反艦導彈真能射這麼遠?

在反艦導彈領域, 究竟是超音速反艦導彈好, 還是亞音速反艦導彈更勝一籌?國內外關於二者的爭論從未停止, 有的人認為在提高己方生存力的基礎上進行反艦攻擊, 反艦導彈就必須具備較遠的射程, 以盡可能在敵方的防空圈外發射導彈, 因此飛行所需燃料較少的亞音速反艦導彈更有優勢;另一些人則認為, 防區外打擊能力固然重要, 但水面艦艇編隊畢竟不是固定靶子, 密集的防空火力要求反艦導彈必須具備強大的突防能力, 而超音速反艦導彈留給防禦方的反應時間更少, 不被攔截的概率更大。

圖注:LRASM對艦攻擊模擬圖

與之相反, 中國的反艦導彈走的是超音速飛行的路子, 並且是與俄羅斯相仿的將亞音速、超音速飛行相結合的反艦導彈。 例如, 中國的鷹擊-18反艦導彈在發射之初以0.8倍音速的速度飛行180千米, 燃料費盡之後分離出一個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推動的“子導彈”, 飛行速度可達2.5-3.0倍音速, 射程達40千米左右。 鷹擊-18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超音速反艦導彈和亞音速反艦導彈的矛盾之處, 二者相結合令其既擁有了亞音速的遠射程又擁有了超音速的突防能力, 在保證自身生存能力的基礎上增大了突防概率和命中率。

據悉, 鷹擊-18的射程可達300公里, 雖然它在突防能力方面要優於美國的LRASM, 但在隱身方面卻沒有太大建樹, 被探測和識別到的幾率較高。 如果無法進一步提升隱身能力, 那麼鷹擊-18等反艦導彈亞超結合的意義就會下降不少。

圖注:鷹擊-18反艦導彈央視曝光畫面截圖

總之, LRASM和鷹擊18兩款反艦導彈的攻擊方式和側重點不同, 在實戰中擔任的角色也不盡相同。 如何解決超音速飛行和亞音速飛行的矛盾點, 是當下反艦導彈領域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