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香港首位女特首林鄭月娥:政治背後,我只是個小女人

對於批評的聲音, 林鄭月娥說, 她會以許冠傑的《沉默是金》作為勉勵, 要求自己平常心對待, 並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3月26日, 林鄭月娥在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中勝出。 圖片來自新華社

文|新京報記者張維 編輯|蘇曉明

本文全文共3290字, 閱讀全文約需6分鐘

► 今天上午, 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1194名選舉委員為730萬香港人選出下一屆行政長官。

下午1時18分, 選舉主任正式公佈點票結果, 在1163張有效選票中, 林鄭月娥以777票, 擊敗曾俊華和胡國興, 當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人選, 經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後成為候任行政長官,

將在2017年7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

即將年滿60周歲的林鄭月娥, 將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特首, 也是香港史上首位女特首。

在當選後的記者會上, 林鄭月娥一襲素色套裝, 和丈夫林兆波、長子林節思一同出席。 在發言中, 她說:“香港, 我們共同的家。 今日存在頗嚴重的撕裂和積累了很多鬱結。 我的首要工作就是去修補撕裂和解開鬱結, 團結大家向前看。 對我來說, 團結是要實實在在、一步一步建立起來。 ”

香港鐵娘子

林鄭月娥早已是香港政壇老面孔。 現年59歲的她, 已經在香港特區政府度過了36年——這幾乎相當於她人生五分之三的時光。

在董建華麾下, 她擔任社會福利署署長。 在曾蔭權任內, 她由公務員轉為問責官員,

擔任發展局局長。 2012年, 林鄭月娥在時任特首梁振英的提名下, 被任命為政務司司長, 成為香港的“第二號人物”。

她因為敢於處理棘手和爭議問題、立場堅決果斷, 被媒體形容為“好打得”。 她在地政規劃、房屋建設、社會保障等多個崗位上, 都展現出強硬作風。

2007年7月1日, 林鄭月娥被委任為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 履新伊始, 就遭遇了皇后碼頭拆遷事件。 皇后碼頭拆遷是香港特區政府中區政府填海工程的專案。 項目一公佈就遭到香港年輕人的反對——為什麼要把一個有集體回憶的碼頭拆掉用來做基建?

香港民間團體組織策劃了一系列靜坐和絕食活動, 直到政府承諾保留皇后碼頭。 林鄭月娥隨即身著俐落的白色襯衫,

單槍匹馬到皇后碼頭與上百名示威群眾對話。 她解釋, 學術意見認為皇后碼頭“未達到一個大的歷史價值”, 又誠懇表示, “往後我們如果要繼續香港的繁榮穩定, 我們必須再前行一步, 不遷不拆, 我做不到。 ”

經溝通, 皇后碼頭拆遷難題得到解決。

在2011年檢查市容和清理違建問題時, 她發現, 時任特首曾蔭權的住房存在著違建情況。 為了擴大房屋的使用面積, 曾蔭權的家用玻璃嵌板圍封了客廳外廊。 林鄭月娥詢問身邊的工作人員, 得知這一建築並未申報相關手續, 她直接上樓, 遞給曾蔭權一封勸喻信:“您家外廊的玻璃嵌板圍封沒有申報相關審批手續, 屬擅自搭建, 限您30天之內必須予以拆除, 否則, 將按照有關法律條款,

依法處罰。 ”

香港大學2012年4月曾做過一項民意調查, 受訪民眾對林鄭月娥的支持率達73.8%。 攜這樣的名望, 林鄭月娥加入梁振英班底, 出任政務司司長, 統領全港公務員。

在當年, 香港特區政府推行德育和國民教育科時備受爭議, 林鄭月娥在接受香港有線電視採訪時, 一向剛強幹練的女強人首次在螢屏上落淚。 她說, 她加入梁振英政府, 將自己的公信力和民望押在政府上, 個人受批評不重要, 重要的是5年後香港社會變得更好。

選舉現場。 圖片來自網路

唐樓子弟

林鄭月娥祖籍浙江寧波, 1957年5月出生在香港的一個基層家庭, 有兄妹五人, 自己排行老四。 2013年, 林鄭月娥在香港電臺《訴心事家庭》節目中分享成長經歷, 提到她兒時就住在灣仔的唐樓板間房,

只能以床作為桌子做功課。 她曾開玩笑稱, 現在只要晚上回家洗澡時打開花灑能有熱水出來, 就覺得好幸福。

媒體認為, 因為林鄭月娥的家庭背景, 讓其想要努力改善的不僅是自己的命運, 還有香港730萬居民的福祉。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 她曾承認, 受到生活環境的影響, 她從小就喜歡幫助別人。 讀中學時, 就曾想到將來要做一份服務社會的工作。 中學時, 她擔任學校總領袖生, 曾問訓導主任怎樣管好同學, 老師跟她說, 要“以身作則, 感染他人”。 這成了她的座右銘。

後來, 她如願考上香港大學社工系。 “我最喜歡的工作是出任社會福利署署長, 可以有機會直接接觸到人群, 也可運用酌情權、特事特辦, 作出人性化的決定。 ”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在社會福利署署長任上,她經常去街道上和露宿的人交流,聆聽底層的故事,後來就推行了“露宿者試驗服務計畫”;為了幫助智障運動員,她申請撥款,成立了“香港展能精英運動員基金”;2003年“非典”期間,連同好友成立“護幼教育基金”。3個月內籌得款項8000萬元,支持因“非典”失去父母的兒童,直到他們大學畢業。

兒時居住的屋邨唐樓給林鄭月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沒有電梯、沒有沖廁、極度擁擠、消防隱患大,這幾乎是當時香港屋邨面臨的共同問題。在她出任政務司司長時,香港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就向政府報告,全港還有171.3萬人居住在類似的環境裡,這個人口規模相當於香港總人口的兩成還多。

近幾年,作為香港政改方案三人小組成員,三人小組推行的政改方案未能獲得立法會通過,導致香港特首選舉辦法原地踏步,加之近幾年陸續爆發的“占中”事件、香港公共屋邨飲用水含鉛量超標事件等,讓林鄭月娥的民望一度下降。

對於批評的聲音,林鄭月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她會以許冠傑的《沉默是金》作為勉勵,要求自己平常心對待,並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儘管在今年3月23日港大民意研究進行的民調中,林鄭月娥的得分並不高,但在最終的特首選戰中,她仍然獲得了超過半數以上選委的青睞——還比她前任梁振英當年多獲得了88票。

年輕時的林鄭月娥。

愛穿旗袍的小女人

在政治人物的背面,林鄭月娥和很多女人一樣,扮演著她在家庭中的角色——妻子、兩個兒子的母親,以及愛穿旗袍的小女人。

在政務司司長的職位上,林鄭月娥曾說,她也有軟弱的時候,這就會要求丈夫能多從英國回香港,讓她有個肩膀可以依靠。

1980年代,林鄭月娥在劍橋大學深造時,認識了丈夫林兆波,兩人於1984年12月19日結婚,當年她27歲。隨後,兩個兒子陸續出生。

兩個兒子出生後,林鄭月娥事必躬親,不假他人。“童年時,他擔憂我們的成長,照顧我們都親力親為,從沒聘請用人。她為了爭取多陪伴我們,那段事件甚至沒有和父親去看過一場電影”。長子林節思說。

林節思回憶,中學時期,母親曾在政府出任高職,算是半個公眾人物,偶爾會見報,他會因此受到同學的嘲笑和攻擊,進而無心學習。因為擔心兒子的情緒,2004年前後,林鄭月娥作出重大決定,攜全家到倫敦生活。

在當時,林鄭月娥已經升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位處D8首長級;但為了兒子,主動申請降級調任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職位降到D6級。據媒體報導,這是香港回歸以來首位自願減薪且不升級的官員。2006年,在丈夫支持下,她又隻身返港,加入曾蔭權的政府班子。

2012年,原本她打算卸任發展局局長後,舉家在英國小鎮過上隱居生活。但最終被丈夫說服,回港出任政務司司長。“事實上,我每一次的決定都會問他,其實我也只是個小女人。”

這兩年,林鄭月娥迷上了旗袍。媒體統計,在2015年特區政府授勳儀式上,她分別換了兩套旗袍,早上一襲白色旗袍配黑色高跟鞋,下午換上橙色旗袍,腳踏香檳色高跟鞋,在典禮中非常突出。2016年6月訪美,也是幾乎每出席一個活動,就換一次裝扮。去年年初更是換掉了以前的橢圓形金絲框眼鏡,戴上了更潮的紅框眼鏡。

香港媒體報導稱,她曾是中環一間旗袍店的熟客,每年平均要做七八套旗袍。後來旗袍師傅退休,但仍會在家中接她的訂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林鄭月娥曾說,她覺得旗袍最能表現出東方女性的美。

在前不久的競選分享會上,林鄭月娥派發的宣傳冊中,收錄了長子林節思以“母親的擔憂”為題的文章。他寫道:“我的弟弟已然獨立,她實在毋需再為我們擔憂;我知道她除了熱愛家庭,也深愛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

在今天下午的記者會上,林節思和父親林兆波身著西裝站在林鄭月娥左右兩側。林鄭月娥在發言的最後說:“展望未來五年,工作確實不少,要克服困難也不容易。我懷著一直以來都無變的初心,多加一份謙卑,期盼與各位同行,以關心、聆聽、行動,建設一個更美好的香港”。

(本文綜合《人民日報》、《大公報》、《明報》等媒體)

剝洋蔥話題

你覺得林鄭月娥會給香港帶來什麼變化?

”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在社會福利署署長任上,她經常去街道上和露宿的人交流,聆聽底層的故事,後來就推行了“露宿者試驗服務計畫”;為了幫助智障運動員,她申請撥款,成立了“香港展能精英運動員基金”;2003年“非典”期間,連同好友成立“護幼教育基金”。3個月內籌得款項8000萬元,支持因“非典”失去父母的兒童,直到他們大學畢業。

兒時居住的屋邨唐樓給林鄭月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沒有電梯、沒有沖廁、極度擁擠、消防隱患大,這幾乎是當時香港屋邨面臨的共同問題。在她出任政務司司長時,香港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就向政府報告,全港還有171.3萬人居住在類似的環境裡,這個人口規模相當於香港總人口的兩成還多。

近幾年,作為香港政改方案三人小組成員,三人小組推行的政改方案未能獲得立法會通過,導致香港特首選舉辦法原地踏步,加之近幾年陸續爆發的“占中”事件、香港公共屋邨飲用水含鉛量超標事件等,讓林鄭月娥的民望一度下降。

對於批評的聲音,林鄭月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她會以許冠傑的《沉默是金》作為勉勵,要求自己平常心對待,並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儘管在今年3月23日港大民意研究進行的民調中,林鄭月娥的得分並不高,但在最終的特首選戰中,她仍然獲得了超過半數以上選委的青睞——還比她前任梁振英當年多獲得了88票。

年輕時的林鄭月娥。

愛穿旗袍的小女人

在政治人物的背面,林鄭月娥和很多女人一樣,扮演著她在家庭中的角色——妻子、兩個兒子的母親,以及愛穿旗袍的小女人。

在政務司司長的職位上,林鄭月娥曾說,她也有軟弱的時候,這就會要求丈夫能多從英國回香港,讓她有個肩膀可以依靠。

1980年代,林鄭月娥在劍橋大學深造時,認識了丈夫林兆波,兩人於1984年12月19日結婚,當年她27歲。隨後,兩個兒子陸續出生。

兩個兒子出生後,林鄭月娥事必躬親,不假他人。“童年時,他擔憂我們的成長,照顧我們都親力親為,從沒聘請用人。她為了爭取多陪伴我們,那段事件甚至沒有和父親去看過一場電影”。長子林節思說。

林節思回憶,中學時期,母親曾在政府出任高職,算是半個公眾人物,偶爾會見報,他會因此受到同學的嘲笑和攻擊,進而無心學習。因為擔心兒子的情緒,2004年前後,林鄭月娥作出重大決定,攜全家到倫敦生活。

在當時,林鄭月娥已經升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位處D8首長級;但為了兒子,主動申請降級調任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職位降到D6級。據媒體報導,這是香港回歸以來首位自願減薪且不升級的官員。2006年,在丈夫支持下,她又隻身返港,加入曾蔭權的政府班子。

2012年,原本她打算卸任發展局局長後,舉家在英國小鎮過上隱居生活。但最終被丈夫說服,回港出任政務司司長。“事實上,我每一次的決定都會問他,其實我也只是個小女人。”

這兩年,林鄭月娥迷上了旗袍。媒體統計,在2015年特區政府授勳儀式上,她分別換了兩套旗袍,早上一襲白色旗袍配黑色高跟鞋,下午換上橙色旗袍,腳踏香檳色高跟鞋,在典禮中非常突出。2016年6月訪美,也是幾乎每出席一個活動,就換一次裝扮。去年年初更是換掉了以前的橢圓形金絲框眼鏡,戴上了更潮的紅框眼鏡。

香港媒體報導稱,她曾是中環一間旗袍店的熟客,每年平均要做七八套旗袍。後來旗袍師傅退休,但仍會在家中接她的訂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林鄭月娥曾說,她覺得旗袍最能表現出東方女性的美。

在前不久的競選分享會上,林鄭月娥派發的宣傳冊中,收錄了長子林節思以“母親的擔憂”為題的文章。他寫道:“我的弟弟已然獨立,她實在毋需再為我們擔憂;我知道她除了熱愛家庭,也深愛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

在今天下午的記者會上,林節思和父親林兆波身著西裝站在林鄭月娥左右兩側。林鄭月娥在發言的最後說:“展望未來五年,工作確實不少,要克服困難也不容易。我懷著一直以來都無變的初心,多加一份謙卑,期盼與各位同行,以關心、聆聽、行動,建設一個更美好的香港”。

(本文綜合《人民日報》、《大公報》、《明報》等媒體)

剝洋蔥話題

你覺得林鄭月娥會給香港帶來什麼變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