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消失的舊時光,我在外灘按快門

二零一二年, 我背著行囊來到上海。 由於工作還沒找到, 加之第一次來上海人生地不熟, 便尋思著先找家青年旅舍臨時住下來。 沒來過上海, 不知應當住在何處, 唯“外灘”二字似曾相識, 便在附近住了下來。

青旅的生活很充實, 每天我都會捧著筆記型電腦去一樓大廳上網找工作。 覺得累了就隨便刷刷網頁, 聽周圍的人搭訕吹牛。 晚上時不時地去頂樓的小酒吧, 點杯可樂, 前景是推杯換盞、歡聲笑語的各國人, 背景是黃浦江和陸家嘴的霓虹閃耀。 我會借著出門吃飯的機會順便在附近逛逛, 外灘附近的建築很有特色,

中山路往西是很大一片建築群, 高聳的大樓、莊嚴的大門、黑灰的色調, 當時的我還只在教科書和老師的PPT裡見過這種建築。

時光荏苒, 當我再次漫步外灘, 已是步入職場兩年。 耳機中播放的是《刺客信條-黑旗》的原聲, 放慢腳步, 抬頭望去, 仿佛置身海外, 又似穿越到了遊戲中, 隨著主角在樓頂攀爬奔跑。 我拿著我當時的iPhone 4s邊走邊拍, 想記錄下我眼前所看和心中所想。

世界太大, 我們在人們看不到的地方, 向前走

前陣子在 Instagram 上關注了位攝影師 katirlin, 喜歡她拍照的風格。 曾無數次去她的網站感受她鏡頭下的紐約城。 不同於以往對於紐約的認知, 她鏡頭中的城市是那樣安靜、古老、性感, 而又陌生。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這座我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上海。

於是便拿起相機, 約上朋友, 再次記錄這個讓人們又愛又恨的魔力之都。

在拍照前溫習了一部很喜歡的電影《Begin Again》, 同樣是發生在紐約的故事, 試圖從中找找靈感。

從熱鬧的南京東路站下車, 東拐西拐便走入了這片建築群。 其實大多數人只把外灘和南京東路當做景點, 在巷子裡的人並不多。 找了個長椅收拾行囊打點裝備, 摘下鏡頭蓋, 就意味著拍照的開始。

沒有急於拍照, 我先帶著吳同學在附近大致逛了逛, 讓她大概瞭解一下附近的風格, 也有助於她的發揮。

背影一直是我喜歡的主題。 曾經看到過一則螞蟻金服的廣告片《背影》, 看後很感動, 覺得背影可以講述故事。 文章前面的那句飲用, 就是來自這部廣告片。

建築雖好看, 但基本上一樓都是些商戶的中文牌匾燈箱, 加上過往的行人車輛以及隨處可見的 ofo、摩拜單車, 不禁使畫面違和, 這不是我想要的。 所以很多時候, 我都是蹲在地上仰拍, 儘量去避免跟主題不符的因素進入畫面。

現場重播的時候突然覺得這感覺有點像《神奇動物在哪裡》。

室外拍照的樂趣就在於, 你無法預知即將發生的事情。 當我們走在街上時, 看到很多人從建築裡推門出來。 好奇心作祟, 我便拉開大門, 招呼吳同學進來。 踏入室內的一瞬間我們驚呆了, 就仿佛穿越到了另一個時代, 拼花的馬賽克、雕木的樓梯扶手、實木搭建的臺階、一人高的窗戶、老舊的自行車、積滿灰塵的一個個廢棄郵箱……我們躡手躡腳,

生怕打擾了樓裡的居民。

出來時已時日暮黃昏, 我說這是一天裡拍照的最佳時候。 夕陽的餘暉映在暗紅色的磚牆, 很美。 最後一張我自己很喜歡, 夕陽剛好打在臉上, 一切都剛剛好。

外灘附近的圓明園路, 很多做淘寶的電商在這裡拍攝。 沿街很多老建築, 不過翻修過後顯得很新很突兀, 我們便也沒過多停留, 便結束了拍攝。

外灘是每個接觸過上海的人的記憶。 在歷史的長河中, 這群建築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我相信隨著我能力的提升, 將來還是會再次來到這樓宇之間, 與歷史對話, 可能下次還會有不同的感受吧。

謝謝觀看, 我們下次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