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網路招聘如何防“拐、騙、坑、蒙”

網路招聘的出現, 為許多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提供了便利。 當前正值暑期求職高峰, 然而關於因求職而誤入“招聘陷阱”的報導不時見諸報端。 招聘陷阱如何防範應對?記者對此進行了梳理盤點和採訪調查。

陷阱一:“拐”進傳銷漩渦

“2009年即將大學畢業的時候, 我在招聘網站上投過簡歷。 後來廣東東莞一家企業給我打電話, 自稱是愛迪達在大陸的分公司, 讓我過去面試。 ”反傳銷網創辦人淩雲說, 因為沒有往這家企業投過簡歷, 所以本身比較警惕, 後來向愛迪達官網求證得知他們並未發佈招聘通知。

民間反傳銷人士李旭表示,

傳銷組織冒充知名企業以招工名義誘騙大學生的手段, 十幾年前就出現在了廣東東莞等地, 後被各地的傳銷組織“學習”。 傳銷組織對於企業招工的流程非常熟悉, 電話面試問的問題也很專業, 因此很多大學生信以為真。

“‘拉人頭’是部分傳銷組織的主要任務。 ”李旭說, 起初傳銷人員主要靠“殺熟”即依託親戚、朋友、同學、戰友拉攏組建傳銷網路, 然而隨著公眾防範意識的提升, 傳銷人員將目標轉向以大學生為主的年輕人, 並試圖借用網路平臺達到目的。

淩雲認為, 對於網路招聘, 求職者要加強防範意識, 比如查看營業執照, 上網搜索單位網站與招聘資訊中的電話、位址是否一致等。 識破誘騙伎倆其實很簡單,

一個特徵是“繳納入門費”, 另一個特徵是“拉人頭”。

“如果接你去公司的中間人, 不是把你接到寫字樓或者辦公樓, 而是接到破舊的居民樓、城中村甚至偏遠農村, 那麼就該及時收住腳, 不然十有八九陷入傳銷組織。 ”李旭說, 去外地應聘的時候, 最好是結伴同行。

相關法律界人士表示, 網路平臺也應當肩負起監測排除違法資訊的責任和義務。

陷阱二:巧列名目“騙”錢

微信網友“彩”向記者反映, 身邊有同學在做“淘寶”刷單, 加入這份兼職需要交入會費300元, 然後以獎勵形式返回, 工資日結, 有望日入千元。 之後發生的事實證明, 同學不僅沒有日入千元, 還搭進去了300元入會費。

李旭告訴記者, 這是暑期比較頻發的詐騙案例, 詐騙分子以日結工資或者高薪回報為誘餌,

然後再引導“上鉤者”繼續發展其他會員, 或者乾脆消失不見。

青海省西寧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廣大群眾應提高自身防騙意識, 不要輕信所謂一夜暴富、不勞而獲、在家就能賺大錢、在消費中賺錢等謊言。

此外, 有媒體報導反映, 有的公司要求求職者先繳納報名費、登記費、資料費、推薦費、註冊費、資訊費、保險費、服裝費、培訓費等各種名目費用才可入職或實習, 過一段時間再找理由“辭掉”求職者。

西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副教授李紅提醒求職者, 要提高安全意識, 保護好個人資料, 提防“黑仲介”。 通過正規的招聘管道找工作, 無論對方提出什麼理由, 不要輕易給對方匯款。

陷阱三:超期試用“坑”人

據媒體報導, 甘肅蘭州警方此前總結出8種求職詐騙的陷阱, 其中一種是“超期試用, 莫名辭退”。 現在一般企業的試用期為1個月到3個月, 可是有時候, 應聘時說好試用期1個月, 但工作了3個月, 用人單位卻仍不提轉正的事。

蘭州警方提醒, 此時應聘者就要小心, 因為試用期薪資低, 企業超期試用是把你當作廉價甚至免費勞力。 當你忍無可忍提出轉正時, 企業再以各種莫須有的理由將你辭退。

此外有媒體反映稱, 有的企業以招聘為名, 要求求職者提供程式設計、廣告創意、策劃文案、文章翻譯等, 然後無償佔用求職者的勞動成果。

記者在相關勞動仲裁網站諮詢獲知, 所謂試用期, 是指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為相互瞭解、選擇而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不超過6個月的考察期。

目的是讓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相互考察, 以決定是否建立勞動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21條規定, 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 試用期最長不超過6個月。

陷阱四:木馬連結“蒙”弊

陳福強是福建省安溪縣人, 2016年2月, 陳福強在網上發佈招聘網路兼職的資訊, 聲稱工作內容是為某購物網站的賣家“刷單”增加銷量, 刷單結束後可以退還本金, 並每單返還5%至10%的回報。

對上鉤的應聘者, 陳福強向其發送虛假網店連結, 這些連結實為木馬病毒。 2016年2月至4月, 陳福強先後詐騙金額共計2.9萬元。 2016年11月, 陳福強被警方抓獲。

另有媒體調查發現, 有的詐騙公司會以印刷廠、廣告公司等單位的名義, 在網路上發佈新媒體應聘資訊,招募手機聊天打字員,讓應聘者點擊已植入病毒的木馬連結,直至騙到錢為止。

青海省西寧市公安局提醒,求職者在使用短信、聊天軟體或電子郵箱時,千萬不要隨意點擊來路不明的連結或下載網址。因為這些連結很可能是木馬病毒,不法分子誘導使用者點擊,將木馬病毒植入手機或電腦系統,從而盜取銀行卡帳戶、支付寶郵箱等敏感資訊。此外,信用卡客戶最好開通短信通知服務,一旦收到異常的消費短信,應立即聯繫銀行凍結款項,並向公安機關報案。

在網路上發佈新媒體應聘資訊,招募手機聊天打字員,讓應聘者點擊已植入病毒的木馬連結,直至騙到錢為止。

青海省西寧市公安局提醒,求職者在使用短信、聊天軟體或電子郵箱時,千萬不要隨意點擊來路不明的連結或下載網址。因為這些連結很可能是木馬病毒,不法分子誘導使用者點擊,將木馬病毒植入手機或電腦系統,從而盜取銀行卡帳戶、支付寶郵箱等敏感資訊。此外,信用卡客戶最好開通短信通知服務,一旦收到異常的消費短信,應立即聯繫銀行凍結款項,並向公安機關報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