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都一高校暑假開放41間共用宿舍 首位入住者18天花425元

幾乎每天都有人造訪成都這所高校的共用宿舍。

富有特色的共用宿舍。

今年6月, 成都雙流率先啟動“空港旅遊共用之旅”, 以“高校+雙創+旅遊”的模式“聯姻”, 整合和利用區域各類閒置資源。

8月11日, 河北小夥宋欣榮與西南民大117號房揮揮手, 坐上了回家的火車。

117號房, 對他來說, 相當於他在成都的家, 從7月24日起, 他在這間房裡度過了18個夜晚。

宋欣榮是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大四學生, 暑假來中國民用航空西南地區空中交通管理局實習。

一不小心, 他成了我國首個入住“共用宿舍”的旅客。

在成都住了18天, 第一天免費, 以後每天25元, 在成都實習期間, 他的住宿費僅花費425元。 可以說初到成都的他, 收穫了一個巨大的驚喜。

感受成都味道

寧夏大學生住進共用宿舍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你會挽著我的衣袖, 我會把手揣進褲兜, 走到玉林路的盡頭, 坐在小酒館的門口……”

趙雷的一首《成都》, 唱醉了千里之外的寧夏姑娘楊玲。

大四開學前的暑假, 在寧夏大學學英語師範專業的她, 買了一張火車票, 翻山越嶺要來品味一下成都這座城市的味道。

8月11日, 楊玲抵達成都後, 拖著行李箱來到了高校的共用宿舍。

入住時, 她被要求刷身份證。

“程式上, 與住旅館或者賓館一樣。 ”楊玲交了100元押金, 領到了一張校園一卡通, 住進了101房間。 她的房間不大, 兩側各擺放著兩架高低床, 整整齊齊, 地面鋪陳了一小塊四四方方的民族風地毯, 就連潔白的被子上也繡上了民族風的花紋。

“我喜歡這股民族風!”楊玲說, 她來之前, 一個朋友向她推薦了這裡的共用宿舍。 來成都, 她除了想去看看玉林路的小酒館, 逛逛寬窄巷子、杜甫草堂等景點外, 還想體驗一下西南地區不同的高校風情。 聽說成都高校有共用宿舍後, 她便決定去體驗下這個新鮮事物。

住在校園裡, 楊玲感到特別親切, 也特別有安全感。 “第一天晚上, 我洗了澡倒頭就睡,

睡得特別踏實, 感覺特別好!”她說, 由於是在學校, 她甚至都沒有問住一晚要多少錢。 在成都的高校, 她還用一卡通逛了圖書館, 吃了早餐, 就與在寧夏學校裡一樣。 一句話, 各種放心和舒心。

13日, 楊玲另外兩個小夥伴也要從寧夏趕過來, 她說:“在我的力薦之下, 我們會一起住在共用宿舍裡。 ”

盤活閒置資源

高校開放宿舍、體育場館

遠行, 入住高校宿舍的新鮮事兒, 楊玲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早在今年7月24日, 來自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的大學生宋欣榮就成了首個入住共用宿舍的旅客。 當時, 他到成都實習, 入住的是117號房間, 直至楊玲入住那天才離開四川。

在這個暑假, 幾乎每天都有人造訪成都這所高校的共用宿舍, 每天都有人入住。

到目前為止, 已經有411名旅客體驗了這個新玩意兒, 還有470人到現場參觀。

事實上, 這幾年的共用經濟正蓬勃地展, 有共用自行車、共用汽車、共用雨傘等, 作為一種新經濟形態, 共用經濟正逐步滲透到經濟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今年6月23日, 雙流在四川省率先啟動“空港旅遊共用之旅”, 以高校為切入點, 盤活優勢資源、實施多方共治, 改變了遊客旅行體驗的同時, 也推動了區域文化旅遊產業和創新創業發展升級。

如何盤活這些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資源?雙流以高校的宿舍切入, 以“高校+雙創+旅遊”的模式“聯姻”, 達到整合和利用區域各類閒置資源的目的。

學校一位元副校長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他們樂於將高校的資源向社會開放。 本次拿出41間閒置的宿舍,在暑期對外開放為“共用宿舍”。不僅如此,學校還開放了文史館、食堂和體育場館,為了加強管理,學校加派了人手,確保學生們的安全。

專家看法/

成都市旅遊協會會長溫儒傑:能吸引更多全球創新人才到成都

成都市旅遊協會會長溫儒傑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說,共用高校宿舍在國內屬首創,這對盤活高校閒置資源有好處,對於成都落實開展2017中外大學生四川感知行活動來說,是一個頗具吸引力的亮點,能吸引更多全球創新人才到成都。

在他看來,高校開放資源對社會各方面都能帶來積極影響。同時,他認為,高校資源很豐富,能對外共用的,除了宿舍和食堂外,更重要的是圖書館、實驗室的設備、會議室和教室等資源,如果這些資源能對外共用與開放,取得的社會效益將更大。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鄧智團:呼籲更多高校對外開放資源

“高校的宿舍共用,開了一個高校資源對外開放的好頭!”上海社科院研究員鄧智團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說,對於高校來說,能主動對外開放資源最重要的是表明了一種態度:我們高校不是一個封閉的社會,而是與社會和當地融合在一起的。因此,他呼籲更多高校開放更多資源,讓資源達到最高程度的利用,造福社會。

當然,他也冷靜地看到,開放高校資源不能心急。如何兼顧高校資源開放的公益性與可持續性?他認為,高校可以嘗試有償開放。比如,在市區的高校,可以將食堂向社會人士開放,可以方便很多上班族解決就餐問題。在菜價方面,可以對學生和社會人士進行區別對待。

同時,要加強管理力度,以防止開放資源後給校園帶來不安全因素。

封面新聞記者 席秦嶺 見習記者 羅田怡

本次拿出41間閒置的宿舍,在暑期對外開放為“共用宿舍”。不僅如此,學校還開放了文史館、食堂和體育場館,為了加強管理,學校加派了人手,確保學生們的安全。

專家看法/

成都市旅遊協會會長溫儒傑:能吸引更多全球創新人才到成都

成都市旅遊協會會長溫儒傑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說,共用高校宿舍在國內屬首創,這對盤活高校閒置資源有好處,對於成都落實開展2017中外大學生四川感知行活動來說,是一個頗具吸引力的亮點,能吸引更多全球創新人才到成都。

在他看來,高校開放資源對社會各方面都能帶來積極影響。同時,他認為,高校資源很豐富,能對外共用的,除了宿舍和食堂外,更重要的是圖書館、實驗室的設備、會議室和教室等資源,如果這些資源能對外共用與開放,取得的社會效益將更大。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鄧智團:呼籲更多高校對外開放資源

“高校的宿舍共用,開了一個高校資源對外開放的好頭!”上海社科院研究員鄧智團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說,對於高校來說,能主動對外開放資源最重要的是表明了一種態度:我們高校不是一個封閉的社會,而是與社會和當地融合在一起的。因此,他呼籲更多高校開放更多資源,讓資源達到最高程度的利用,造福社會。

當然,他也冷靜地看到,開放高校資源不能心急。如何兼顧高校資源開放的公益性與可持續性?他認為,高校可以嘗試有償開放。比如,在市區的高校,可以將食堂向社會人士開放,可以方便很多上班族解決就餐問題。在菜價方面,可以對學生和社會人士進行區別對待。

同時,要加強管理力度,以防止開放資源後給校園帶來不安全因素。

封面新聞記者 席秦嶺 見習記者 羅田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