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你才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洪山公園

洪山公園是個存在感稀薄, 一個不小心就被人們忽略掉的地方。

@思泉

即便腳下有24餘條線路公交外加地鐵二號線經過, 匆忙趕路的學生党和爭分奪秒換乘的上班族連續一萬零一次與它擦肩而過後,

依舊沒有一聲問候。

外人向來不解它的風情, 唯有常住周邊的人懂得它的好處。 雖然和解放公園, 中山公園有些距離, 但在很多人眼裡, 古跡加持的洪山公園有它自己的故事和味道。

身處鬧市, 又毗鄰佛塔, 冬天在繁華處取暖, 夏天又能於佛法中乘涼。 鬧中兼有幽靜的情趣。

“龍脈”上的風水好地

洪山公園不在洪山區, 而屬於武昌區。 小洪山與龜山, 蛇山以及珞珈山連綴於同一條山脈, 若你對風水感興趣, 寶通寺門口的算命先生絕對會神叨叨地告訴你:這條山脈是武漢的“龍脈”所在。

可能因為風水太好, 公園腳下變成了單位大院紮堆的地方, 省裡的, 部隊的, 國企的都有。 隨手一數, 廣州軍區總醫院, 中科院武漢分院, 省農業廳, 人才市場……等都在這, 旁邊還有武大等高校毗鄰。

除了各種單位外, 新新舊舊的住宅社區也不少, 逢週末, 洪山公園就成了周邊人遛彎下棋的好去處。

這裡交通便利, 地鐵公交無數, 人流如織的中南路商圈,寶通寺商圈還有街道口商圈散落腳下。公園就這樣隱於市井,在喧囂中為遊人提供一片清淨。

越變越小的洪山公園

乘坐地鐵2號線到寶通寺站,出來就能看到寺廟背後的小洪山,洪山公園就隱沒在小山裡。

洪山公園是個不斷變小越來越不起眼的“苦命”公園。武漢人口中,流傳著兩個版本的洪山公園:一個是曾經寺園合一的老洪山公園,另一個則是現在的烈士陵園旁邊的洪山公園。

@思泉

年長些的人記憶裡的洪山公園跟我們現在看到的不一樣。那時候的洪山公園與寶通寺是寺園合一的一體化公園,幾乎整座小洪山都是它的“領地”。

@圖片來自網路

後來洪山公園裡修建起圍牆,把寶通寺和洪山公園分了開來,兩者開始各立門戶。以前山上的圍牆上尚存相互通行的門洞,現在早就被封死了。

洪山主峰段的圍牆沿山脊而建,將山切成了兩半,很多人長這麼大,卻從沒見過洪山全貌,想想也是蠻遺憾的。

以前武昌相對漢口還沒那麼多好玩的,稍微有點意思的就是洪山寶塔。那時不知道是誰開的頭,謠傳幾月幾日的幾點鐘,寶塔尖的影子下,埋有大量的黃金。為了挖金子,還真去了很多次,每次影子都被樹遮蓋,導致一直沒挖成。

@漢網社區

小時候隨學校去洪山公園春遊,是從寶通寺的大門進去,從洪山公園大門出來。公園裡的古樹比現在多很多,登上洪山寶塔能看到南湖機場的飛機起飛。寶塔下面的樹林裡能撿到好些橡子果,可帶回學校刻字玩兒。

寶通寺越變越胖,山上駐紮的單位越來越多,山腳修的房子越來越密,倒是洪山公園越來越憋屈,前些年的時候連原來的老公園門都丟了。

如今僅存小小一塊地方,瑟縮在施洋烈士陵園旁,不仔細看,還不大好找。

公園裡面有三寶:

泳池,陵園,相親角。

洪山公園和烈士陵園相互交融難分彼此,兩者界限模糊,所幸把它們當做一體看待。

烈士陵是散步的好地方,參天古木投下巨大的樹蔭,陰陰涼的一片看著就舒服。閑來無事的爹爹婆婆們會在廣場樹蔭下鍛煉身體,或者在景觀亭子裡咵天下棋。午後瞌睡來了,還可躺在長椅上眯一會兒。

傍晚的時候,跳舞的大媽們佔領了廣場,伴著《粉紅色的回憶》跳起了雙人探戈。一開始覺得對烈士不尊重,後來想開了,想必烈士看到這種歌舞昇平,其樂融融的景象,應該覺得欣慰吧。

在洪山周邊上學的人小時候沒少去烈士陵。每逢清明,學校總會組織學生們去到施洋烈士陵園敬獻花圈和掃墓。

“紀念碑旁邊原來有棵粗壯的松樹,小時候常和小夥伴們在那玩啊爬的,也不知道磨壞了多少條褲子,樹幹都被我們盤得油光噌亮。現在那棵樹已經沒有了,很懷念那些在樹上玩樂的日子。”

公園的遊樂設施裡,最喜歡游泳池。泳池是露天的,不大,夏天的時候上空會拉一張遮陽的網子。這一帶泳池不多,夏天幸得還有這麼個地方。

儲物室和更衣室略微有些陳舊,泳池的水還算乾淨。價格便宜,白日裡人不多,到了晚上才熱鬧起來,遇上週末則直接變成集體下餃子。

最懂洪山公園好處的,要數那些為孩子張羅婚事的爸爸媽媽爹爹婆婆們。武漢的相親聖地裡,漢口有中山公園,而武昌則有洪山公園裡的無影塔相親角。

相親角成形於2007年,最初是一群著急孩子婚事的爸媽們靈機一動頭腦風暴出來的產物,如今的規模已經發展到覆蓋整個無影塔片區。

@圖片來自網路

逢週末,父母為兒女精心炮製的“資料宣傳片”遍佈塔上傘上,他們像資深的HR一般,老練地搜尋著理想中的“簡歷”。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是最早收工的幸運兒,但每個人又格外小心翼翼。

@圖片來自網路

除了相親角這件“當代裝置藝術作品”,無影塔本身也是件正兒八經的宋代古董,仿木質建築實心兒石塔,造型古樸,很值得品味。

公園裡可看的還有唐代書法家、著名文人李北海故居遺址,以及傳說中的嶽飛松。只是松樹這麼多,倒很難分清楚哪棵才是“正品”。

從今天起,做一個吃素的人

周邊除了逛的去處多,吃的也很有特色。石牌嶺美食一條街自不必說,有專文詳述,倒是這裡的素菜最值得一試。(石牌嶺美食傳送門:致傳說中的石牌嶺)

來洪山公園這一帶,一定要去吃一次寶通寺素菜館。很多人一聽是素菜館,以為裡面淨是清湯寡水風格的飯菜,實際上素菜也能做得鮮美豐富,餘味無窮。

裡面的“肉菜”基本上都是用豆製品、菌菇做成肉的樣子,而且都能做出肉的味道來,和真的葷菜的味道幾乎相同,還是蠻見功夫的。

@木子的木非

素菜館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賣相好,基本每樣菜都做得細緻美觀,擺盤上也很下功夫,色香味兼有。菜品方面推薦蔬菜拼盤,珍珠圓子以及素牛肉和素鴨,若是沒吃過素菜館的菜,大可一一嘗試。

@一顆星96

傳說中賣出天價還沒上市就預訂一空的洪山菜薹也是這一帶的名產。

@圖片來自網路

關於洪山菜薹的傳言簡直神乎其神,說是什麼“金殿禦菜”,慈禧最愛,僧人古法耕種……

有人說:在日落西山的時候,夕陽照在寶塔影子下的那一片地上,也就是所謂的“塔影田”,種出來的菜薹才是正宗的洪山菜薹。

@圖片來自網路

洪山寶塔下圍起來的一小片塔影地掛著洪山菜薹的牌子,而負責這片田的卻是某個農業發展公司,私心以為,如今的洪山菜苔更像是一種商業包裝下的“傳說中的蔬菜“吧。

@圖片來自網路

傳說一多,作為吃貨,反倒想嘗嘗這洪山菜薹是不是真如傳說那般有味了。

朋友說,每次聽到“下一站,寶通寺!”的報站聲,第一反應就是:還有一站就到中南路,我就可以2號線轉4號線啦!

很多人就是這樣無數次與寶通寺洪山公園擦肩而過,永遠聽說,從未走近。

每次去洪山公園,遍尋古跡,總是被它的寧和靜謐所感染。

無論多麼匆忙,願你在無數次的擦肩而過後,也能為它駐足。

人流如織的中南路商圈,寶通寺商圈還有街道口商圈散落腳下。公園就這樣隱於市井,在喧囂中為遊人提供一片清淨。

越變越小的洪山公園

乘坐地鐵2號線到寶通寺站,出來就能看到寺廟背後的小洪山,洪山公園就隱沒在小山裡。

洪山公園是個不斷變小越來越不起眼的“苦命”公園。武漢人口中,流傳著兩個版本的洪山公園:一個是曾經寺園合一的老洪山公園,另一個則是現在的烈士陵園旁邊的洪山公園。

@思泉

年長些的人記憶裡的洪山公園跟我們現在看到的不一樣。那時候的洪山公園與寶通寺是寺園合一的一體化公園,幾乎整座小洪山都是它的“領地”。

@圖片來自網路

後來洪山公園裡修建起圍牆,把寶通寺和洪山公園分了開來,兩者開始各立門戶。以前山上的圍牆上尚存相互通行的門洞,現在早就被封死了。

洪山主峰段的圍牆沿山脊而建,將山切成了兩半,很多人長這麼大,卻從沒見過洪山全貌,想想也是蠻遺憾的。

以前武昌相對漢口還沒那麼多好玩的,稍微有點意思的就是洪山寶塔。那時不知道是誰開的頭,謠傳幾月幾日的幾點鐘,寶塔尖的影子下,埋有大量的黃金。為了挖金子,還真去了很多次,每次影子都被樹遮蓋,導致一直沒挖成。

@漢網社區

小時候隨學校去洪山公園春遊,是從寶通寺的大門進去,從洪山公園大門出來。公園裡的古樹比現在多很多,登上洪山寶塔能看到南湖機場的飛機起飛。寶塔下面的樹林裡能撿到好些橡子果,可帶回學校刻字玩兒。

寶通寺越變越胖,山上駐紮的單位越來越多,山腳修的房子越來越密,倒是洪山公園越來越憋屈,前些年的時候連原來的老公園門都丟了。

如今僅存小小一塊地方,瑟縮在施洋烈士陵園旁,不仔細看,還不大好找。

公園裡面有三寶:

泳池,陵園,相親角。

洪山公園和烈士陵園相互交融難分彼此,兩者界限模糊,所幸把它們當做一體看待。

烈士陵是散步的好地方,參天古木投下巨大的樹蔭,陰陰涼的一片看著就舒服。閑來無事的爹爹婆婆們會在廣場樹蔭下鍛煉身體,或者在景觀亭子裡咵天下棋。午後瞌睡來了,還可躺在長椅上眯一會兒。

傍晚的時候,跳舞的大媽們佔領了廣場,伴著《粉紅色的回憶》跳起了雙人探戈。一開始覺得對烈士不尊重,後來想開了,想必烈士看到這種歌舞昇平,其樂融融的景象,應該覺得欣慰吧。

在洪山周邊上學的人小時候沒少去烈士陵。每逢清明,學校總會組織學生們去到施洋烈士陵園敬獻花圈和掃墓。

“紀念碑旁邊原來有棵粗壯的松樹,小時候常和小夥伴們在那玩啊爬的,也不知道磨壞了多少條褲子,樹幹都被我們盤得油光噌亮。現在那棵樹已經沒有了,很懷念那些在樹上玩樂的日子。”

公園的遊樂設施裡,最喜歡游泳池。泳池是露天的,不大,夏天的時候上空會拉一張遮陽的網子。這一帶泳池不多,夏天幸得還有這麼個地方。

儲物室和更衣室略微有些陳舊,泳池的水還算乾淨。價格便宜,白日裡人不多,到了晚上才熱鬧起來,遇上週末則直接變成集體下餃子。

最懂洪山公園好處的,要數那些為孩子張羅婚事的爸爸媽媽爹爹婆婆們。武漢的相親聖地裡,漢口有中山公園,而武昌則有洪山公園裡的無影塔相親角。

相親角成形於2007年,最初是一群著急孩子婚事的爸媽們靈機一動頭腦風暴出來的產物,如今的規模已經發展到覆蓋整個無影塔片區。

@圖片來自網路

逢週末,父母為兒女精心炮製的“資料宣傳片”遍佈塔上傘上,他們像資深的HR一般,老練地搜尋著理想中的“簡歷”。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是最早收工的幸運兒,但每個人又格外小心翼翼。

@圖片來自網路

除了相親角這件“當代裝置藝術作品”,無影塔本身也是件正兒八經的宋代古董,仿木質建築實心兒石塔,造型古樸,很值得品味。

公園裡可看的還有唐代書法家、著名文人李北海故居遺址,以及傳說中的嶽飛松。只是松樹這麼多,倒很難分清楚哪棵才是“正品”。

從今天起,做一個吃素的人

周邊除了逛的去處多,吃的也很有特色。石牌嶺美食一條街自不必說,有專文詳述,倒是這裡的素菜最值得一試。(石牌嶺美食傳送門:致傳說中的石牌嶺)

來洪山公園這一帶,一定要去吃一次寶通寺素菜館。很多人一聽是素菜館,以為裡面淨是清湯寡水風格的飯菜,實際上素菜也能做得鮮美豐富,餘味無窮。

裡面的“肉菜”基本上都是用豆製品、菌菇做成肉的樣子,而且都能做出肉的味道來,和真的葷菜的味道幾乎相同,還是蠻見功夫的。

@木子的木非

素菜館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賣相好,基本每樣菜都做得細緻美觀,擺盤上也很下功夫,色香味兼有。菜品方面推薦蔬菜拼盤,珍珠圓子以及素牛肉和素鴨,若是沒吃過素菜館的菜,大可一一嘗試。

@一顆星96

傳說中賣出天價還沒上市就預訂一空的洪山菜薹也是這一帶的名產。

@圖片來自網路

關於洪山菜薹的傳言簡直神乎其神,說是什麼“金殿禦菜”,慈禧最愛,僧人古法耕種……

有人說:在日落西山的時候,夕陽照在寶塔影子下的那一片地上,也就是所謂的“塔影田”,種出來的菜薹才是正宗的洪山菜薹。

@圖片來自網路

洪山寶塔下圍起來的一小片塔影地掛著洪山菜薹的牌子,而負責這片田的卻是某個農業發展公司,私心以為,如今的洪山菜苔更像是一種商業包裝下的“傳說中的蔬菜“吧。

@圖片來自網路

傳說一多,作為吃貨,反倒想嘗嘗這洪山菜薹是不是真如傳說那般有味了。

朋友說,每次聽到“下一站,寶通寺!”的報站聲,第一反應就是:還有一站就到中南路,我就可以2號線轉4號線啦!

很多人就是這樣無數次與寶通寺洪山公園擦肩而過,永遠聽說,從未走近。

每次去洪山公園,遍尋古跡,總是被它的寧和靜謐所感染。

無論多麼匆忙,願你在無數次的擦肩而過後,也能為它駐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