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環境污染致海蛇變色

本報訊研究人員在調查棲息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珊瑚礁中的鼇頭海蛇時發現, 這些蛇的色彩形狀十分與眾不同:棲息在珊瑚礁更原始區域的海蛇身上通常有黑白相間的條紋或斑點。

而棲息在受人類活動影響更嚴重的區域(靠近城市或軍事區)的海蛇是黑色的。

研究人員在8月10日出版的《當代生物學》期刊上報告稱, 這些顏色差異可能與海蛇在污染物中暴露程度不同有關。 城市海蛇的黑色皮膚能使其在每次蛻皮時更有效地凝固和去除身體上的污染物, 例如砷和鋅等。 該發現也將海蛇列入工業黑化名單。

“這些動物讓我感到驚訝。 我認為值得注意的是, 工業黑化現象在不同的生物體中是不同的。 ”參與該研究的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Rick Shine說。

該研究負責人、拉克斯—考勒—科爾多納大學的Claire Goiran瞭解到棲息在巴黎的白鴿羽毛顏色較深是因為與淺色羽毛同伴相比,

其羽毛中“存儲”了更多的鋅, 她想到海蛇更黑也可能與污染暴露有關。

為了找到答案, Goiran團隊和合作者研究了海蛇蛻皮中的微量元素。 這些海蛇顏色有深有淺, 有棲息在城市工業區附近的, 也有遠離人類的。 結果顯示, 顏色更深的蛇蛻中包含的微量元素濃度也更高。

研究人員還發現, 顏色較深的蛇蛻皮更頻繁。 而面對污染物, 這些深色蛇似乎比淺色同伴更有優勢。

Shine表示, 這些發現是動物快速適應性進化的另一個例證。 這也暗示即便在似乎是原始珊瑚礁的區域, 人類活動也對棲息在那裡的動物產生了嚴重影響。 (唐一塵)

《中國科學報》 (2017-08-14 第2版 國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