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藍領創客”堅守搶修一線 業務扎實被稱“活地圖”

天津網訊 城市快報記者陳欣 圖片由市電力公司提供 今年7月20日, 濱海地區降下大暴雨, 正在巡線的張黎明接到海洋421線路故障巡線的指令, 帶領隊員火速趕往新北泵站。 僅用10分鐘, 發電車就給泵站送上了臨時電。 險情剛一排除, 村25線路故障巡線的指令又到了, 他來不及擦乾頭髮, 立即奔向下一個搶修地點, 一干就是20多個小時……作為國網天津濱海公司運檢部配電運檢室黨支部副書記兼配電搶修一班班長, 30年來, 這樣緊張忙碌的場景就是他的工作常態, “讓60多萬企業客戶和260萬居民想用電時就有電”是他質樸的夢想。

巡線8萬公里人稱“活地圖”

30年來, 張黎明始終沒有離開條件艱苦的配電搶修一線。 要想做好故障搶修, 技術要精, 地理更要熟。 沒有任務的時候, 他總是隨身帶著筆記本, 記下所轄線路的全部位置和周邊環境, 繪製成線路圖, 並弄清配電線路所帶的用戶和用電性質。 多年來, 他巡線8萬多公里, 繪製線路圖1500余張, 對所轄線路的參數指標、安全狀況、沿線環境和使用者特點等情況了然於胸, 並練就了一手“事故診斷”的絕活:憑藉線路保護動作情況、設備健康狀況、故障周圍環境, 就能迅速準確地判斷出事故的基本性質和位置, 被同事們稱為“活地圖”。

建立微基金義務“送光明”

多年來, 張黎明從未關過手機, 為的就是第一時間接到電話、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第一時間解答疑難。

今年,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濱海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迎來10歲生日。 作為濱海公司的一張名片, 10年間服務隊風雨無阻地堅守在一線, 以最快的速度、最專業的技術進行電力故障搶修。

今年5月, 張黎明和隊員們利用捐款建立了“黎明善小微基金”, 義務給老舊樓道安裝聲光控制的LED節能燈, 截至目前, 已換裝500多層老舊樓道, 近2000余戶居民受益。 參加工作以來, 張黎明個人義務奉獻1萬多小時, 完成故障搶修、倒閘操作等作業近2萬次, 從未發生安全事故, 也從未收到服務投訴。 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 他帶領隊員先後與11個社區、150餘戶老弱孤殘住戶確立幫扶關係, 建立服務檔案;走訪慰問軍烈屬、殘疾人、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結對幫扶失學兒童,

累計開展志願服務1200餘次。

成立工作室技術革新300余項

工作至今, 張黎明立足崗位、創新攻關, 獲得24項國家專利, 成為堅守搶修一線的“藍領創客”。

以他名字命名的“張黎明創新工作室”成立6年以來, 誕生了大量創新成果。 其中, “可摘取式低壓刀閘”的推廣應用, 將恢復送電時間由45分鐘縮短至8分鐘, 每年減少停電損失超過300萬元;“AAEA搶修管理模式”, 將故障平均處理時間由3小時縮短至1小時。 工作室實現技術革新300余項, 130余項獲得國家專利, 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近10億元。 在張黎明的帶動下, 很多青年員工成為了創新項目的合夥人, 一批高素質人才也從這裡湧現, 151人提升了技能等級,

“張黎明創新工作室”被評為天津市“十大勞模創新工作室示範單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