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活水公園升級為 海綿型公園“能喝水”“會呼吸”

成都錦江河畔的活水公園, 建成於1998年, 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保護為主題的城市生態環境公園, 今年活水公園迎來了改造。 此次改造注入了“海綿城市”新理念, 保持原活水公園水自然淨化系統和植物生態系統不變, 還完善了活水公園尾水回用設施等。 改造後的活水公園, 小雨天不濕腳, 中雨不積水。 水順著道路斜坡緩緩流下, 不到一分鐘, 就消失在鋪滿砂礫的地面上, 如被海綿吸收一樣。

相關連結

海綿城市: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 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 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 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 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 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淨化, 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 應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 協調給水、排水等水迴圈利用各環節, 並考慮其複雜性和長期性。

公園變身科研實驗基地

支援海綿城市研究

成都活水園, 占地24000多平方米, 坐落于成都市中心府南河畔, 是一個具國際知名度的環境治理的成功案例。 曾經活水公園主要是對府河河水進行淨化, 府河水依次流經厭氧池、流水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養魚塘等水淨化系統, 龐大的水處理工程, 大大改善了府南河的水質, 也因此讓市民親眼目睹水由汙變清的自然進程並為之驕傲。 生態水淨化的過程刺激好奇的人們去探究科學和自然環境的奧秘。 雕塑、溪泉和其它設計項目激起審美的情趣。

林蔭道、茂密的樹, 清澈的水、碧綠的草坪, 令市民盡情呼吸新鮮甜美的空氣, 享受大自然的惠澤。 ?

芳齡19歲的活水公園, 今年又被賦予了新功能, 變身為了一個海綿型公園。 這也是活水公園完成的第一次大改造。

因為升級為海綿型公園, 它也將作為“海綿城市”科研實驗基地。

外面豔陽高照, 而在活水公園一塊20平米左右的小廣場內卻“電閃雷鳴, 暴雨如注”。 伴隨著類比的閃電和雷聲, 人工形成的雨水在地上濺起水花, 這一場景引來公園裡不少市民前來圍觀。 令人驚奇的是, 流下的雨水沒有在地面形成積水, 而是通過滲透道路很快流走。 這個名為“海綿城市試驗平臺”的小廣場是成都活水公園海綿城市改造的一部分。 試驗平臺由雨水淨化系統、雨水調蓄池、類比降雨系統等構成。 該類比降雨系統可根據需求類比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等強度的降水。 試驗平臺為海綿城市產品提供實驗、試驗、研究和展示等功能。

設計方介紹, “公園把海綿的六字要素“滲、滯、蓄、淨、用、排”碎片化地展現出來。

當然, 海綿城市的建設並不是說完全照搬整個設計系統, 而是將其中的板塊或者元素因地制宜地應用。 作為海綿城市試驗平臺, 除了為海綿城市產品提供實驗或研究, 活水公園也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資料和經驗支援。 ”

控制雨水徑流

實現雨水過濾和再利用

升級後活水公園已經能夠同時對雨水和河水進行過濾淨化, 同時也成為了成都呼吸最暢快的公園。 行走在海綿設計道路上, 會比在外感覺更涼快一點。 這也是因為路面透氣, 上下空氣有流通, 讓道路可以呼吸。 據瞭解, 活水公園此次改造保持了原活水公園水自然淨化系統和植物生態系統不變, 增加了活水公園尾水回用設施, 將淨化後的水用於公園的日常灌溉。在公園內的建築屋頂,加入雨水收集系統,再引入收集、淨化系統,使收集來的雨水能夠通過淨化系統,滿足公園內的基本用水,而污水部分也能滲掉或排走。同時,加強了公園環境監測設施建設,目前,公園的監測系統包含環境監測、氣象監測、海綿監測,監測參數共計30余項。賦予了活水公園更多的科研、試驗、科普、展示、教育、宣傳等功能,促進海綿城市建設。

公園路面採用滲透鋪裝,路面的構成從上到下分別為滲透磚、粗沙、土工布、碎石以及自然地面結構,同時,設置雨水導流管道,小雨時雨水將自然下滲、中雨時則通過導流管將雨水導流至市政管道。通過自然滲透的方式處理雨水,通過滲透鋪裝,使廣場達到小雨不濕腳、中雨不積水的海綿效果。正在納涼的市民何大爺指著公園門口的小廣場告訴筆者:“以前這裡是青石板鋪的,一下大雨,水全部積在路上,走路都不方便。”而如今,這段海綿道路讓市民們在下雨天也不再濕腳。

由滲透廣場、滲透道路、淨化溪流、下凹式綠地、垂直綠化和雨水調蓄等設施組成的雨水自然處理系統是這次改造的亮點。通過自然滲透、自然調蓄和自然淨化將活水公園85%的雨水徑流進行控制,並對雨水進行過濾以及再利用。

據悉,此次活水公園雨水淨化系統的改造是為建設“海綿城市”進行的一次探索。改造後的活水公園將作為“海綿城市”科研實驗基地,為相關研究提供資料以及實驗場地的支援。活水公園通過生態的方式處理污水是一個資源整合的良好案例,下一步將同更多的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為建設“海綿城市”打好基礎。

(陳玉婷/文 謝平揚 譙茜芸/圖)

編輯:王旋力

將淨化後的水用於公園的日常灌溉。在公園內的建築屋頂,加入雨水收集系統,再引入收集、淨化系統,使收集來的雨水能夠通過淨化系統,滿足公園內的基本用水,而污水部分也能滲掉或排走。同時,加強了公園環境監測設施建設,目前,公園的監測系統包含環境監測、氣象監測、海綿監測,監測參數共計30余項。賦予了活水公園更多的科研、試驗、科普、展示、教育、宣傳等功能,促進海綿城市建設。

公園路面採用滲透鋪裝,路面的構成從上到下分別為滲透磚、粗沙、土工布、碎石以及自然地面結構,同時,設置雨水導流管道,小雨時雨水將自然下滲、中雨時則通過導流管將雨水導流至市政管道。通過自然滲透的方式處理雨水,通過滲透鋪裝,使廣場達到小雨不濕腳、中雨不積水的海綿效果。正在納涼的市民何大爺指著公園門口的小廣場告訴筆者:“以前這裡是青石板鋪的,一下大雨,水全部積在路上,走路都不方便。”而如今,這段海綿道路讓市民們在下雨天也不再濕腳。

由滲透廣場、滲透道路、淨化溪流、下凹式綠地、垂直綠化和雨水調蓄等設施組成的雨水自然處理系統是這次改造的亮點。通過自然滲透、自然調蓄和自然淨化將活水公園85%的雨水徑流進行控制,並對雨水進行過濾以及再利用。

據悉,此次活水公園雨水淨化系統的改造是為建設“海綿城市”進行的一次探索。改造後的活水公園將作為“海綿城市”科研實驗基地,為相關研究提供資料以及實驗場地的支援。活水公園通過生態的方式處理污水是一個資源整合的良好案例,下一步將同更多的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為建設“海綿城市”打好基礎。

(陳玉婷/文 謝平揚 譙茜芸/圖)

編輯:王旋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