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共用馬紮”驚現北京,一天丟一半!網友:哈哈哈,承包了我的笑點,不掃碼會紮屁股?

最近幾天, 相信大家的朋友圈都被“共用寶馬”給刷屏了!

的確, 每公里只要1.5元、不要油錢、不要停車費、還帶WiFi, 關鍵還是大家傳統認知中的名牌車, 這樣的共用汽車足以衝擊到我們的眼球。

不過, 就在昨天, 共用家族又悄悄迎來了一個新成員, 比起“共用寶馬”, 這個新成員才真的是來刷新大家對共用新認知的。

因為這一次共用的竟是小馬紮, 一種可折疊、易於攜帶的小板凳!

北京晨報記者在東三環長虹橋北公交站看到, “共用馬紮”與普通馬紮無異, 僅多了一個二維碼。 但不到一天時間, 擺放的十多個馬紮只剩下4個。 公司客服表示, 已料到馬紮會丟失, 但該行為算是公司專案的前期推廣。

專家表示, “共用馬紮”並不算“共用經濟”, 掃碼後顯示的內容也應該有相關部門的審核。

有等車的人使用“共用馬紮”。 首席攝影記者吳甯/攝

一大半“共用馬紮”不翼而飛

馬紮是非常方便的一種生活用品, 因其具有可折疊的特點, 所以易於攜帶, 散步的老人、旅行者、乘車者有很多都喜歡自帶馬紮, 供休息時用。

川之 《晚霞似錦的時候》詩:“宿舍門前, 有人坐著馬紮, 手拿新報看得聚精會神。 ”足以證明, 馬紮是一種那麼獨特且便利的中國傳統工藝製品。

據北京晨報, “共用馬紮”看起來與普通馬紮無異, 僅在布面印了一個巨大的二維碼, 旁邊有“共用馬紮”的字樣。 掃碼後即進入一家公司的微信公眾號, 除“共用馬紮”外, 還有幾個其他項目的介紹和推廣。

據介紹, 馬紮只需掃碼便可使用, 並不需要註冊和押金, “共用馬紮已經在北京各大人流聚集的地方實驗性投放, 解決人們最後10分鐘的休息等待問題”。

該公號還特地出了一個“共用馬紮產品使用說明書”。 文中稱, 調查顯示北京人均公共座位只有0.05座, 源於共用的堅持, 他們推出了“共用馬紮”的服務。

為滿足對審美的不同需求, “共用馬紮1.0共推出五種顏色:中國紅、科技藍、共用黃、原諒綠、高級黑。 五種顏色代表著五種不同的情感, 坐上去會有許多不同的感受。 ”

共用馬紮呈現出比較質樸天成的狀態, 完全無視了其他共用產品所強調的智慧、定位、電子鎖與機械鎖之爭。 赤條條將自己裸露在天地間, 頭頂二維碼, 仰面長“笑”, 居然有點被這公益精神所感動。

“共用馬紮”並非共用經濟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 “共用馬紮”嚴格來講並不算“共用經濟”, 而是把馬紮作為一個載體, 實現推廣和廣告的目的。

朱巍介紹, 通常來說, 共用經濟包含兩種類型, 一種是點對點的分享經濟, 如滴滴專車。 另一種是範圍更廣的共用經濟, 平臺有可能生產一些產品或服務,如OFO、摩拜這些共用單車。

在朱巍看來,現在“共用氾濫”的原因是,商家喜歡打著“共用”的噱頭,把一些落後產業變成先進產業,可能是出於宣傳目的或是收取押金的目的。“但其基礎必須是商業法制經濟,必須有相關資質”。

“共用馬紮”雖不算共用經濟,但其實質也是一個商業行為,朱巍說,不管是通過二維碼或其他方式推廣或投放廣告,都應該有相關資質以及相關部門的批准,掃二維碼後顯示的內容應該有相關部門的審核。

網友評論讓人哭笑不得:如果不掃碼坐下去會怎樣?

對於“共用馬紮”的出現,有人點贊有人吐槽。一名乘客看到後說:“至少看起來很好玩,等車過程中可以舒服坐著,還不錯。”但一名中年男子卻表示,“共用馬紮”投放在人流密集的地方,給大家出行添堵。“擺在這兒也沒人看管,把老人磕著絆著算誰的呀?”

網友的評論也讓人哭笑不得,有人評論:“這還掃什麼碼呀,直接坐上去就共用了呀。”也有網友擔憂無人看管狀態下馬紮的命運,“能堅持一天不被拿走嗎?”

“變形”的共用經濟

2017年雖然才過半,但可以提前預知的是,“共用經濟”絕對會是全年的頭號大熱門。

從共用單車、共用充電寶、共用雨傘、共用睡眠倉、共用汽車,到如今的共用馬紮……毫無疑問,接下來估計還得有新的共用項目橫空出世。

然而,有人曾做過總結,真正的“共用經濟”必須需要滿足以下幾點:

1.物品所有權分散;

2.共用物品的使用權而非所有權;

3.整合閒散資源使其發揮最大效用;

4.物品的所有者具有共用物品的收益權。

仔細對比下,你就會發現,這些共用家族的成員全都不符合1、3兩條。因為,這裡涉及到的物品都是大批量投放的新資源,其所有權也都集中在平臺自己手裡。

說白了,它們就是頂著共用名稱頭的商業行為!

當然這並不是問題的核心,因為更關鍵是,本應讓生活更美好的“共用經濟”,卻因為創業者的盲目加入,給我們生活的城市帶來了不少麻煩。

比如,前段時時間大火的共用睡眠,後來被曝只是換了包裝的多年以前的膠囊公寓。

且由於存在火災安全隱患,消防驗收不通過,消防部門已經叫停這些共用床鋪的運營。

6月15號,3萬把彩虹一樣的“e傘”驚現東莞街頭,它們主要投放在東莞城區,例如世博路口、盈峰路口、鴻福路口、會展路口等。結果僅僅一個星期,東莞3萬把共用雨傘就全軍覆沒。

至於共用單車,因可以任意擺放,導致佔用綠地、佔用盲道、占消防通道等情況屢見不鮮。

協力廠商研究機構統計顯示,2017年將是各大運營商的爆發年,預計全年共用單車用戶將達6170萬人,增加約2倍;運營市場規模達到88.6億元,同比增長670.4%。

不過,一方面是行業蓬勃發展,另一方面共用單車倒閉潮也開始湧來。今年6月中旬,悟空單車和3Vbike先後宣佈退出市場,8月初,在南京市場上掙扎了近8個月的町町單車運營方也人去樓空。

而如今的共用馬紮,同樣是胡亂放在公交汽車站旁邊,試想,如果安全意識不夠強烈的人,直接坐到馬路上等公車,又或者坐的人在車來了後就胡亂丟棄馬紮,是不是也很容易導致安全隱患?!

共用經濟領域有這麼一個金句:“沒有一個房間也可以開酒店,沒有一輛車也可以開租車公司,沒有一件商品也可以開商場。”

其實所謂的“共用”,就的過去的仲介,只不過現在放在了互聯網上。共用經濟已經成為“風口上的豬”。但誰都明白,燒錢不能燒一輩子,掌握不了市場必要需求的話,最終活下去還是困難的事兒。

賺錢雖重要,但不經過市場的全面調查,胡亂套概念的創業模式雖能吸睛一時,卻難以逃脫被淘汰的局面!

PS:非常期待熱心網友為我們在評論區分享使用體驗。段子不要停……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文中投資建議僅供參考。

好文推薦

我們其它小夥伴

平臺有可能生產一些產品或服務,如OFO、摩拜這些共用單車。

在朱巍看來,現在“共用氾濫”的原因是,商家喜歡打著“共用”的噱頭,把一些落後產業變成先進產業,可能是出於宣傳目的或是收取押金的目的。“但其基礎必須是商業法制經濟,必須有相關資質”。

“共用馬紮”雖不算共用經濟,但其實質也是一個商業行為,朱巍說,不管是通過二維碼或其他方式推廣或投放廣告,都應該有相關資質以及相關部門的批准,掃二維碼後顯示的內容應該有相關部門的審核。

網友評論讓人哭笑不得:如果不掃碼坐下去會怎樣?

對於“共用馬紮”的出現,有人點贊有人吐槽。一名乘客看到後說:“至少看起來很好玩,等車過程中可以舒服坐著,還不錯。”但一名中年男子卻表示,“共用馬紮”投放在人流密集的地方,給大家出行添堵。“擺在這兒也沒人看管,把老人磕著絆著算誰的呀?”

網友的評論也讓人哭笑不得,有人評論:“這還掃什麼碼呀,直接坐上去就共用了呀。”也有網友擔憂無人看管狀態下馬紮的命運,“能堅持一天不被拿走嗎?”

“變形”的共用經濟

2017年雖然才過半,但可以提前預知的是,“共用經濟”絕對會是全年的頭號大熱門。

從共用單車、共用充電寶、共用雨傘、共用睡眠倉、共用汽車,到如今的共用馬紮……毫無疑問,接下來估計還得有新的共用項目橫空出世。

然而,有人曾做過總結,真正的“共用經濟”必須需要滿足以下幾點:

1.物品所有權分散;

2.共用物品的使用權而非所有權;

3.整合閒散資源使其發揮最大效用;

4.物品的所有者具有共用物品的收益權。

仔細對比下,你就會發現,這些共用家族的成員全都不符合1、3兩條。因為,這裡涉及到的物品都是大批量投放的新資源,其所有權也都集中在平臺自己手裡。

說白了,它們就是頂著共用名稱頭的商業行為!

當然這並不是問題的核心,因為更關鍵是,本應讓生活更美好的“共用經濟”,卻因為創業者的盲目加入,給我們生活的城市帶來了不少麻煩。

比如,前段時時間大火的共用睡眠,後來被曝只是換了包裝的多年以前的膠囊公寓。

且由於存在火災安全隱患,消防驗收不通過,消防部門已經叫停這些共用床鋪的運營。

6月15號,3萬把彩虹一樣的“e傘”驚現東莞街頭,它們主要投放在東莞城區,例如世博路口、盈峰路口、鴻福路口、會展路口等。結果僅僅一個星期,東莞3萬把共用雨傘就全軍覆沒。

至於共用單車,因可以任意擺放,導致佔用綠地、佔用盲道、占消防通道等情況屢見不鮮。

協力廠商研究機構統計顯示,2017年將是各大運營商的爆發年,預計全年共用單車用戶將達6170萬人,增加約2倍;運營市場規模達到88.6億元,同比增長670.4%。

不過,一方面是行業蓬勃發展,另一方面共用單車倒閉潮也開始湧來。今年6月中旬,悟空單車和3Vbike先後宣佈退出市場,8月初,在南京市場上掙扎了近8個月的町町單車運營方也人去樓空。

而如今的共用馬紮,同樣是胡亂放在公交汽車站旁邊,試想,如果安全意識不夠強烈的人,直接坐到馬路上等公車,又或者坐的人在車來了後就胡亂丟棄馬紮,是不是也很容易導致安全隱患?!

共用經濟領域有這麼一個金句:“沒有一個房間也可以開酒店,沒有一輛車也可以開租車公司,沒有一件商品也可以開商場。”

其實所謂的“共用”,就的過去的仲介,只不過現在放在了互聯網上。共用經濟已經成為“風口上的豬”。但誰都明白,燒錢不能燒一輩子,掌握不了市場必要需求的話,最終活下去還是困難的事兒。

賺錢雖重要,但不經過市場的全面調查,胡亂套概念的創業模式雖能吸睛一時,卻難以逃脫被淘汰的局面!

PS:非常期待熱心網友為我們在評論區分享使用體驗。段子不要停……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文中投資建議僅供參考。

好文推薦

我們其它小夥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