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非合作|從“中國製造”到“非洲製造”——中企在非洲艱辛歷程

視覺非洲

位於坦尚尼亞最大城市沙蘭港西郊的出口加工區內, 上千名當地工人正有條不紊地在一家由中國企業投資的服裝加工廠裡忙碌著。

這家名為東奧的服裝廠自2012年開始在坦尚尼亞投資建廠, 如今已成為坦尚尼亞最大的服裝企業, 累計投資約1600萬美元, 為當地民眾提供了2700多個工作崗位。

“這條生產線真是太神奇了, 可以滿足上千人同時高效率地工作。 ”在東奧服裝廠工作了兩年的莫希向記者興奮地介紹, 她對眼前高效運轉的流水線驚歎不已。

據東奧服裝廠總經理劉十全介紹, 目前工廠以生產牛仔褲為主, 多數銷往歐美市場, 為提高生產效率, 工廠決定把國內成套的先進服裝加工設備引入到坦尚尼亞。

莫希告訴記者, 她曾在坦尚尼亞的技校裡學習過1年的紡織技術, 進入東奧工作後, 先進的生產設備讓她一度感覺十分陌生。

經過中國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 莫希如今已經可以獨立完成全套的縫紉工作。

在她的指引下, 記者看到, 占地2500平方米的縫製車間裡, 從裁剪、縫製、洗水到包裝, 生產牛仔褲的60餘道工序全部由上千名坦尚尼亞工人完成。

近年來, 許多像東奧一樣的民營企業勇於探索新路, 嘗試在東南亞以及非洲等具有勞動力成本優勢的地區開工廠。 但是在紡織業基礎薄弱的非洲, 低勞動力成本的“紅利”往往也伴隨著較低的勞動生產率和勞動技能。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 東奧從建廠之初就重視當地員工的職業技能培訓, 以提高生產效率。

據介紹, 工廠會為每位新入職的員工進行3個月的帶薪培訓。 東奧的培訓計畫也得到了坦尚尼亞政府的認可,

政府還出資將當地青年送到這裡來培訓紡織技術。 在近5年時間裡, 東奧服裝廠已累計培訓4000餘名專業技術工人, 把先進的紡織生產技術帶到了非洲大陸。

精通中文、英文和斯瓦西裡語的大學畢業生馬薩維現在是東奧服裝廠的坦方經理, 他說:“中國有句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想我們的培訓計畫應該可以用這句話來形容。 ”

坦尚尼亞總理馬賈利瓦2016年視察東奧服裝廠時曾表示, 在產能與產業合作上, 非洲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 希望更多的中國企業來坦投資建廠。

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日前在沙蘭港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非洲國家可加強與中國的產業合作, 促進經濟結構轉型,

實現國家快速發展。

“志合者, 不以山海為遠。 ”近年來, 中坦經貿合作發展迅速, 中國已成為坦尚尼亞第一大交易夥伴。 中國的投資和貿易已走進坦尚尼亞經濟發展各個領域和人民生活各個方面。

採訪結束前, 莫希指著自己的工位說, 這雖然是一塊小天地, 但裡面卻有她很大的夢想。

文章來自|新華網|視覺非洲

關注“視覺非洲”!

帶你漫步在非洲的國度, 感受最真實的非洲文化、生活、自然等!

想要更深入瞭解非洲可聯繫小編

品味非洲實事 體驗別樣旅行 深入瞭解非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