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非現役文職人員的歷史和由來以及發展

文職人員通常是指在軍隊中服務的非現役人員, 各個國家的定義不盡相同, 但他們均是以非直接參與戰鬥為主要特徵, 以非現役合同雇傭為主要方式,

以保障軍隊作戰效能和體系運行為宗旨的輔助性國防人力資源隊伍。

歸納起來, 外軍文職人員由官員、職員和工人三部分組成, 包括非指揮崗位的專業技術人員、行政事務人員和生活保障人員等。

軍隊文職人員制度是隨著軍銜制的建立伴生的, 早在200多年前, 當炮兵成為一個成熟技術兵種在戰場上發揮作用時, 就隨之出現了專門從事技術工作的文職人員。 1883年, 美國國會通過了聯邦政府《文職雇員法》, 以立法形式保障文職雇員工作的開展。 到20世紀上半葉, 隨著兩次世界大戰, 軍事科技迅猛發展, 各國軍隊開始大量雇用文職人員, 現代意義上的軍隊文職人員制度逐漸確立並走向成熟。

現在, 文職人員是世界軍事大國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國一位高官曾說過, 如果沒有文職人員, 美軍的作戰、訓練與戰備就無法進行。 一般來講, 現代化裝備比重越高, 軍隊文職人員比例越大。 如美軍文職人員比例達到53.5%, 英軍達到50%, 俄軍為25%, 法軍為17%,

印軍為14%。

美軍除建制作戰部隊, 上至國防部部長(副部長、助理部長)、三軍部長, 下至軍隊院校和科研單位領導、教員、研究人員, 都可以統配文職人員, 國防部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下屬各業務局文職人員所占比例超過90%, 後勤系統文職人員占93%。 由此可以看出, 外軍文職人員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而且大多集中在機關、院校和科研等軍事要害部門。

世界軍隊文職人員情況面觀

世界上很多國家軍隊中都有文職人員, 他們雖然不穿軍裝, 也不統計在現役兵力之內, 但卻在世界各國軍隊力量構成中佔有重要地位, 對於實現各國國家安全戰略和軍事戰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他們是現役軍人的助手和補充, 西方媒體稱他們為“第二軍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