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複方胃瘍散治療胃潰瘍

胃潰瘍是消化系統常見病、多發病。 幽門螺 旋桿菌(Hp)感染、黏膜保護作用降低及胃酸過高 是導致消化性潰瘍重要因素, 治療主要為抗Hp、 保護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 近期療效尚可, 但遠期復發率高, 而且近年來隨著克拉黴素、阿莫 西林等耐藥率的升高, 使Hp根除率明顯下降。

複方胃瘍散治療組成:石菖蒲, 代赭石, 半夏, 制 大黃, 焦檳榔, 枳實, 厚樸, 烏賊骨 , 川楝子, 橘核, 烏藥, 川貝母, 半枝蓮, 焦烏梅, 焦山楂, 秦皮, 白 及, 白芍, 黃連等。 氣滯證加佛手、枳 殼、香附;熱鬱證加青皮、梔子、吳 茱萸;陰虛證加沙參、麥冬、生地黃; 虛寒證加黃芪、桂枝、乾薑;肝郁證加柴 胡、川芎、元胡;泛酸及燒心重者加海螵 蛸、煆瓦楞。

上藥共研細末為散劑沖服, 每次6—99, 每日3次, 餐前l小時服用, 4周為1 個療程。

胃潰瘍是現代醫學病名。 中醫認為胃潰瘍屬 於“脾虛”、“胃虛”、“脾胃虛寒”、“胃脘痛”、“吐 酸”、“反胃”、“嘔吐”等範疇。 從中醫辨證論治的 觀點分析, 多由情志刺激、飲食不節、肝胃不和、脾 胃損傷而致肝胃不和、脾胃虛寒、肝胃鬱熱、瘀血 阻絡、胃陰虧虛等症型。

中醫治療分為四種證型:1)肝鬱氣滯 型, 治療以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為主;2)脾胃虛弱 型、治療以益氣建中、溫脾健胃為主;3)血瘀型治 療以化瘀通絡為主;4)火郁傷陰型, 治療以消火 毹郁, 養陰柔肝為主。 採用複 方胃瘍散治療胃潰瘍。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 方中 自芍活血散瘀、消癰腫,

能抑制胃腸蠕動;大黃、黃 連可清瀉胃火, 燥濕制酸, 對幽門螺旋桿菌有抑制 作用;白及止血消腫、祛腐生肌, 抑制胃酸合成, 保 護胃黏膜;半夏、枳實、厚朴辛開苦降, 止痛除痞消 脹;半枝蓮味辛性寒, 清熱解毒, 散瘀止血;石菖蒲 化濕開胃;焦檳榔行氣化水, 川楝子、橘核理氣止 痛;焦山楂散瘀活血;秦皮苦寒, 清熱燥濕;代赭石 質重沉降, 降逆止血;烏藥、烏梅辛散酸澀, 行氣止 痛;川貝母味苦甘, 消痰散結;烏賊骨味鹹澀, 能制 酸止血, 對潰瘍瘡面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現代藥理 研究證實此類藥物能保護胃黏膜, 促進胃黏膜恢 複正常組織結構。 全方寒溫並用, 辛散酸(澀)斂並行, 共奏止痛止血、清熱解毒、護瘡生肌、理氣 散瘀之功。
複方胃瘍散對胃潰瘍有很好的 治療作用, 其治療效果、遠期療效方面均明顯優於 單純西醫治療法, 治療品質高、復發率低, 且服藥 方便, 費用低廉,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王大夫頭條運營微信:j457798882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