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面對這些腫瘤,請不要慌,看完專家的建議必受益(下篇)

鼻咽癌:早期患者只需要進行單純放療

馬俊,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常務副主任、附屬腫瘤醫院常務副院長。

“早期的病人不用化療, 放療就可以了。 中晚期的病人要先做化療, 把腫瘤打小, 然後再做放療, 也可以在放療的同時加化療。 化療情況非常複雜, 要由醫生根據病人的情況進行調整。 ”

70%-80%的病人在確診鼻咽癌時就已經到局部中晚期。 因此, 一旦確診, 患者通常很著急, 要求立刻治療。 “很多病人不知道, 病理診斷僅僅是診斷的第一步, 還不能馬上開始治療。 ”馬駿解釋, 目前鼻咽癌的診療模式是基於腫瘤的TNM分期的,

T代表局部腫瘤侵犯情況, N代表局部淋巴結轉移程度, M代表有無遠處臟器轉移。

不同分期患者的治療方式大不相同, 比如早期患者只需要進行單純放療, 而中晚期患者則要進行放療和化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 那麼, 為準確判定患者的TNM分期, 這個時候還需要做鼻咽+頸部MR以及全身檢查來判定疾病的分期, 才能為患者下一個準確的臨床診斷, 制定更個體化的治療策略。

放療是鼻咽癌的重要治療手段, 化療則視病情分期而定。 “早期的病人不用化療, 放療就可以了。 中晚期的病人要先做化療, 把腫瘤打小, 然後再做放療, 也可以在放療的同時加化療。 化療情況非常複雜, 要由醫生根據病人的情況進行調整。 ”馬駿指出,

放療對口腔黏膜和皮膚會有一定損傷, 治療開始前要先處理好口腔隱患, 放療期間要注意口腔保潔, 多喝水、漱口, 保護頸部皮膚, 應該穿著寬鬆低領、棉質吸汗衣服。

很多人擔心放療有輻射性, 或者會帶來聲音嘶啞等後遺症。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害怕放療。

隨著性能更為優越的調強放療設備的引進、“精准放療”策略的實施, 放療帶來的後遺症已經大大減少。 做完放療, 基本是3-6個月複查一次, 3年後每年複查一次, 檢查項目為做鼻咽鏡、鼻咽磁共振、X光和B超, 排除轉移病灶。 放療後常有病人耳內流膿, 平時注意不要感冒, 洗澡時不要讓耳朵進水。

甲狀腺癌:脾氣相對“溫和”, 不需切掉全甲狀腺

王深明,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管甲狀腺乳腺外科學科帶頭人和首席專家、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血管外科學組組長。

甲狀腺癌是一種脾氣相對“溫和”的惡性腫瘤。 儘管新的診療手段層出不窮, 但在甲狀腺癌治療方面, 手術仍然是最主要、也是效果最好的根治方案。

十年前, 廣州市每10萬人中有4.5人罹患甲狀腺癌;到了2011年,

其發病率已達到10.53/10萬人, 8年間上升了134%。

一聽說“得了甲狀腺癌”, 許多人馬上背上沉重的思想負擔。 其實, 和其他癌種相比, 甲狀腺癌是一種脾氣相對“溫和”的惡性腫瘤。 “部分甲狀腺癌可以不需手術, 終身吃藥控制。 因此有專家建議, 甲狀腺微小癌, 本身沒有生物活性的, 可以不用去管它。 現在的問題是醫生未能準確判斷哪些甲狀腺癌屬於這些範圍。 ”王深明教授說, 鑒於惡性腫瘤對病人的打擊較大, 當懷疑甲狀腺結節是惡性時, 還是建議治療。 “手術是首選的治療方法。 ”王深明說, 即使是微小癌, 也有40%會出現淋巴轉移的情況, 骨轉移和肺轉移的概率是10%~20%。 微小癌的手術通常不需要全甲狀腺清掃切除,

術後也不需放、化療, 術後五年生存率可達到95%。 手術治療甲狀腺癌仍然是目前最理想的選擇, 目前的手術方法可以使刀疤很不顯眼, 滿足美容需要。

即使是不能切除的甲狀腺癌, 也能採取別的治療手段, 比如藥物治療, 但復發率較高, 為50%。

由於具有放射性, 同位素治療不適合20歲以下患者,未生育的婦女須格外謹慎。同時,同位素治療要掌握劑量,劑量過小控制不住,劑量過大又會造成患者“甲低”,需終身吃藥補充甲狀腺素。

現在還可以採取介入治療。它主要作為輔助手段,例如可在手術前先介入治療,為手術創造有利條件。

手術是第一步,多數病人還要在一定時期內服用甲狀腺製劑,例如優甲樂,進行替代治療,或者促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有小部分病人可能還要接受放射性同位素治療。

婦科腫瘤:最好是早期防治,手術化療放療是“三板斧”

生秀傑,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婦科主任醫師。

手術、化療和放療仍然是婦科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其他治療方法都只是作為輔助性的補充治療手段,配合手術、放療和化療,提高療效。

婦科腫瘤主要包括外陰腫瘤、陰道腫瘤、子宮腫瘤、卵巢腫瘤、輸卵管腫瘤,其中,子宮及卵巢腫瘤較為常見。廣州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婦科主任生秀傑教授介紹,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的感染與宮頸癌有一定的關係,但其他婦科腫瘤的發病原因不很清楚,可能與遺傳、環境、感染及免疫等因素有一定的關係。

目前腫瘤的治療方法很多。有手術、化療、放療、生物治療及免疫治療等。但是,目前手術、化療和放療仍然是婦科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其他治療方法都只是作為輔助性的補充治療手段,配合手術、放療和化療,提高療效。

生秀傑提醒,對付婦科腫瘤的最好辦法是早期防治,通過盆腔檢查和各種不同的輔助檢查基本可以判斷是否患有婦科腫瘤。

生秀傑還指出,宮頸癌是目前所知唯一可明確病因、可以預防的癌症。預防宮頸癌,做好宮頸上皮內病變的篩查很關鍵,而這種篩查,需要遵循三個階梯的篩查過程:

階梯一:細胞學+HPV檢測

宮頸細胞學檢查是宮頸病變篩查的最基本方法,俗稱“宮頸刮片”,通常稱之為TCT、CCT或者LCT等,採用一個刷子在宮頸上刷取細胞,通過薄層塗片和電腦輔助等方法進行檢測,以早期發現“壞”細胞。

HPV檢測,與細胞學檢查的過程相似,也是利用一個刷子獲取宮頸的組織和分泌物等樣品來檢測是否攜帶有HPV。可單獨應用或與細胞學檢查聯合作為宮頸病變的初篩方法。

階梯二:陰道鏡檢查

陰道鏡檢查適用於當細胞學檢查發現異常細胞時,應當進一步做陰道鏡檢查以明確診斷。這一檢查利用特製的攝像鏡頭觀察和評價宮頸的病變情況,可在鏡頭的指示下做出宮頸可疑組織的定點活檢術,提高發現病變的準確性。

階梯三:組織病理學檢查

包括宮頸活檢術和宮頸錐切術,是確診宮頸病變的可靠方法。一般的病灶可以在肉眼或陰道鏡的指引下做單點或多點的活檢。但是對於陰道鏡檢查無法看到邊界的病變、病變深于宮頸管內、活檢為高級別病變(HSIL)的,則需要採用診斷性的宮頸錐切術來確診。

淋巴瘤:生物化療是首選方案,新藥毒副作用下降

羅榮城,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

相對於大部分的實體腫瘤,淋巴瘤的治療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尤其是免疫化療的臨床應用,彌漫大B型淋巴瘤總體5年生存率就達到60%以上。

據悉,淋巴瘤是全球增長最為迅速的惡性腫瘤之一,其中,我國淋巴瘤發病率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且每年新發淋巴瘤患者約為8.4萬人,死亡人數超過4.7萬,面對這樣嚴峻的現狀,推動淋巴瘤規範化與個體化治療刻不容緩。淋巴瘤是起源於淋巴系統的惡性腫瘤,主要分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兩大類,中國患者以非霍奇金淋巴瘤較為多發,占淋巴瘤的80%以上。

“實際上,相對於大部分的實體腫瘤,淋巴瘤的治療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尤其是免疫化療的臨床應用,彌漫大B型淋巴瘤總體5年生存率就達到60%以上。”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南醫大腫瘤中心主任羅榮城教授表示,這得益於生物治療技術的發展,使得淋巴瘤在病情緩解後的5年內,能繼續堅持細胞免疫治療,患者可獲得更好的療效。

羅榮城舉例說,他曾治療過一名16歲的青少年小民。小民高中畢業時突發肚子痛,送院時才發現盆腔內一個20釐米大的腫物引發了腸梗阻,活檢後確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晚期。幸運的是,在8次生物化療之後,他的症狀完全緩解,逃過了一劫。此後的4年,他連續進行細胞免疫治療,隨訪7年,他已完成大學學業,現在已經參加工作。

據介紹,淋巴瘤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免疫治療、化療、放療、造血幹細胞移植等。世界衛生組織對淋巴瘤分類明確指出,每一種病理類型的淋巴瘤都是一種獨立的疾病,採取的治療也不相同。患者必須在全面的檢查後,根據病情決定治療策略。

目前,大部分淋巴瘤患者仍然首選化療。部分患者聯合免疫靶向治療能顯著提高有效率、改善生存期。手術不是主要治療手段,但在少數情況下可考慮選擇。大量的臨床研究資料表明,早期淋巴瘤患者在初始治療時,使用以單克隆抗體利妥昔單抗類藥物為代表的免疫化療方案,50%-60%有望獲得治癒。

傳統化療帶來的毒副作用,常讓不少患者憂心忡忡,羅榮城說,新的化療藥物出現讓毒副作用已經明顯下降,此外常見的毒副反應都有可緩解的針對策略,患者不需太擔心,但需提醒的是,如果患者在化療期間出現發燒,則必須去醫院進行複診,切勿掉以輕心。目前根據最新的分子分型,淋巴瘤可分為100多種,不同類型的淋巴瘤治療效果不同,總的來說,霍奇金淋巴瘤占淋巴瘤的9%-10%,是一組療效相對較好的惡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全部淋巴瘤病例的90%左右,分類複雜,預後視情況而定。

同位素治療不適合20歲以下患者,未生育的婦女須格外謹慎。同時,同位素治療要掌握劑量,劑量過小控制不住,劑量過大又會造成患者“甲低”,需終身吃藥補充甲狀腺素。

現在還可以採取介入治療。它主要作為輔助手段,例如可在手術前先介入治療,為手術創造有利條件。

手術是第一步,多數病人還要在一定時期內服用甲狀腺製劑,例如優甲樂,進行替代治療,或者促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有小部分病人可能還要接受放射性同位素治療。

婦科腫瘤:最好是早期防治,手術化療放療是“三板斧”

生秀傑,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婦科主任醫師。

手術、化療和放療仍然是婦科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其他治療方法都只是作為輔助性的補充治療手段,配合手術、放療和化療,提高療效。

婦科腫瘤主要包括外陰腫瘤、陰道腫瘤、子宮腫瘤、卵巢腫瘤、輸卵管腫瘤,其中,子宮及卵巢腫瘤較為常見。廣州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婦科主任生秀傑教授介紹,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的感染與宮頸癌有一定的關係,但其他婦科腫瘤的發病原因不很清楚,可能與遺傳、環境、感染及免疫等因素有一定的關係。

目前腫瘤的治療方法很多。有手術、化療、放療、生物治療及免疫治療等。但是,目前手術、化療和放療仍然是婦科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其他治療方法都只是作為輔助性的補充治療手段,配合手術、放療和化療,提高療效。

生秀傑提醒,對付婦科腫瘤的最好辦法是早期防治,通過盆腔檢查和各種不同的輔助檢查基本可以判斷是否患有婦科腫瘤。

生秀傑還指出,宮頸癌是目前所知唯一可明確病因、可以預防的癌症。預防宮頸癌,做好宮頸上皮內病變的篩查很關鍵,而這種篩查,需要遵循三個階梯的篩查過程:

階梯一:細胞學+HPV檢測

宮頸細胞學檢查是宮頸病變篩查的最基本方法,俗稱“宮頸刮片”,通常稱之為TCT、CCT或者LCT等,採用一個刷子在宮頸上刷取細胞,通過薄層塗片和電腦輔助等方法進行檢測,以早期發現“壞”細胞。

HPV檢測,與細胞學檢查的過程相似,也是利用一個刷子獲取宮頸的組織和分泌物等樣品來檢測是否攜帶有HPV。可單獨應用或與細胞學檢查聯合作為宮頸病變的初篩方法。

階梯二:陰道鏡檢查

陰道鏡檢查適用於當細胞學檢查發現異常細胞時,應當進一步做陰道鏡檢查以明確診斷。這一檢查利用特製的攝像鏡頭觀察和評價宮頸的病變情況,可在鏡頭的指示下做出宮頸可疑組織的定點活檢術,提高發現病變的準確性。

階梯三:組織病理學檢查

包括宮頸活檢術和宮頸錐切術,是確診宮頸病變的可靠方法。一般的病灶可以在肉眼或陰道鏡的指引下做單點或多點的活檢。但是對於陰道鏡檢查無法看到邊界的病變、病變深于宮頸管內、活檢為高級別病變(HSIL)的,則需要採用診斷性的宮頸錐切術來確診。

淋巴瘤:生物化療是首選方案,新藥毒副作用下降

羅榮城,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

相對於大部分的實體腫瘤,淋巴瘤的治療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尤其是免疫化療的臨床應用,彌漫大B型淋巴瘤總體5年生存率就達到60%以上。

據悉,淋巴瘤是全球增長最為迅速的惡性腫瘤之一,其中,我國淋巴瘤發病率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且每年新發淋巴瘤患者約為8.4萬人,死亡人數超過4.7萬,面對這樣嚴峻的現狀,推動淋巴瘤規範化與個體化治療刻不容緩。淋巴瘤是起源於淋巴系統的惡性腫瘤,主要分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兩大類,中國患者以非霍奇金淋巴瘤較為多發,占淋巴瘤的80%以上。

“實際上,相對於大部分的實體腫瘤,淋巴瘤的治療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尤其是免疫化療的臨床應用,彌漫大B型淋巴瘤總體5年生存率就達到60%以上。”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南醫大腫瘤中心主任羅榮城教授表示,這得益於生物治療技術的發展,使得淋巴瘤在病情緩解後的5年內,能繼續堅持細胞免疫治療,患者可獲得更好的療效。

羅榮城舉例說,他曾治療過一名16歲的青少年小民。小民高中畢業時突發肚子痛,送院時才發現盆腔內一個20釐米大的腫物引發了腸梗阻,活檢後確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晚期。幸運的是,在8次生物化療之後,他的症狀完全緩解,逃過了一劫。此後的4年,他連續進行細胞免疫治療,隨訪7年,他已完成大學學業,現在已經參加工作。

據介紹,淋巴瘤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免疫治療、化療、放療、造血幹細胞移植等。世界衛生組織對淋巴瘤分類明確指出,每一種病理類型的淋巴瘤都是一種獨立的疾病,採取的治療也不相同。患者必須在全面的檢查後,根據病情決定治療策略。

目前,大部分淋巴瘤患者仍然首選化療。部分患者聯合免疫靶向治療能顯著提高有效率、改善生存期。手術不是主要治療手段,但在少數情況下可考慮選擇。大量的臨床研究資料表明,早期淋巴瘤患者在初始治療時,使用以單克隆抗體利妥昔單抗類藥物為代表的免疫化療方案,50%-60%有望獲得治癒。

傳統化療帶來的毒副作用,常讓不少患者憂心忡忡,羅榮城說,新的化療藥物出現讓毒副作用已經明顯下降,此外常見的毒副反應都有可緩解的針對策略,患者不需太擔心,但需提醒的是,如果患者在化療期間出現發燒,則必須去醫院進行複診,切勿掉以輕心。目前根據最新的分子分型,淋巴瘤可分為100多種,不同類型的淋巴瘤治療效果不同,總的來說,霍奇金淋巴瘤占淋巴瘤的9%-10%,是一組療效相對較好的惡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全部淋巴瘤病例的90%左右,分類複雜,預後視情況而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