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重度垂直和多元化的最後一戰開始了

上個月, 最新一季《權力的遊戲》開更, 兩大勢力囧雪和龍媽終於合流, 看官們放下吊足一年的胃口。 巧合的是, 上個月外賣市場也發生相似的劇情——打了3年, 餓了麼居然要收購百度外賣了。

追劇至此, 有人感歎資本力量, 有人為美團捏把汗, 但更多人是疑惑:餓了麼做體量, 百度外賣做高端市場, 差異這麼大的一對冤家, 怎麼說一起就一起了?

外賣大戰的本質是重度垂直和多元化的大戰

的確, 回頭看外賣大戰這3年, 比起找共同點, “差異”是更多人討論的關鍵字。

早期, 我們有過關於輕重模式的討論。 但隨著各家紛紛自建配送, 重模式成了市場主流;

後來, 我們又有關於品質高低的爭議。 但整個市場的消費力日漸增強, 現在連美團餓了麼的客單價都去到40元, 實際上大家都在發力高端市場, 百度可能在這一塊積累更豐富, 但是不構成本質差異。

自然選擇下,

物種都在自發地向最有利於生存的方向進化。 我們也慢慢發現, 外賣市場並不存在那麼多重要的差異, 大多數鴻溝都會隨時間推移而彌合。 對各平臺命運起決定性作用的, 應該是更本質的差異。

私以為, 這組差異應該在組織架構上——重度垂直和多元化。 換句話說, 外賣大戰的本質, 其實是重度垂直和多元化的大戰。

“資源稟賦”決定外賣平臺發展走向

古典經濟學告訴我們, 資源稟賦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發展走向, 對外賣平臺而言, 不同的組織架構決定了平臺有不同的資源稟賦, 也就決定了其發展方針。

餓了麼是重度垂直外賣平臺的代表, 當然還有其他業已消失的小平臺;美團外賣、百度外賣、曾經的口碑外賣, 則是多元化平臺下的一個外賣業務分支。

對垂直平臺來說, 其最大的資源稟賦是創新力。

原因是外賣是其唯一業務, 作為業務單一的小平臺, 只有不斷投入資源創新, 打出差異化, 才有可能活下來。 所以, 最早自建配送的是到家美食會, 最早推出商家管理系統、最早建立全國性配送體系的是餓了麼。

追劇至此, 有人感歎資本力量, 有人為美團捏把汗, 但更多人是疑惑:餓了麼做體量, 百度外賣做高端市場, 差異這麼大的一對冤家, 怎麼說一起就一起了?

外賣大戰的本質是重度垂直和多元化的大戰

的確, 回頭看外賣大戰這3年, 比起找共同點, “差異”是更多人討論的關鍵字。

早期, 我們有過關於輕重模式的討論。 但隨著各家紛紛自建配送,

重模式成了市場主流;

後來, 我們又有關於品質高低的爭議。 但整個市場的消費力日漸增強, 現在連美團餓了麼的客單價都去到40元, 實際上大家都在發力高端市場, 百度可能在這一塊積累更豐富, 但是不構成本質差異。

自然選擇下, 物種都在自發地向最有利於生存的方向進化。 我們也慢慢發現, 外賣市場並不存在那麼多重要的差異, 大多數鴻溝都會隨時間推移而彌合。 對各平臺命運起決定性作用的, 應該是更本質的差異。

私以為, 這組差異應該在組織架構上——重度垂直和多元化。 換句話說, 外賣大戰的本質, 其實是重度垂直和多元化的大戰。

“資源稟賦”決定外賣平臺發展走向

古典經濟學告訴我們, 資源稟賦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發展走向,

對外賣平臺而言, 不同的組織架構決定了平臺有不同的資源稟賦, 也就決定了其發展方針。

餓了麼是重度垂直外賣平臺的代表, 當然還有其他業已消失的小平臺;美團外賣、百度外賣、曾經的口碑外賣, 則是多元化平臺下的一個外賣業務分支。

對垂直平臺來說, 其最大的資源稟賦是創新力。

原因是外賣是其唯一業務, 作為業務單一的小平臺, 只有不斷投入資源創新, 打出差異化, 才有可能活下來。 所以, 最早自建配送的是到家美食會, 最早推出商家管理系統、最早建立全國性配送體系的是餓了麼。

單純拼創新能力,更少依靠資本輸血,使垂直平臺的生存狀態基本適用于叢林法則。在殘酷的原始鬥爭中,最具實力的平臺會迅速異軍突起,獲得救命融資,走上正軌;但根據馬太效應,勝利者一般只有一個,更多同行最後只能默默死去或被兼併。我們都已經知道,前一種情況正是餓了麼的發展路徑;後者的名單則長得數不清。

相比起來,多元化平臺下的外賣業務活得更從容,他們的資源稟賦是來自母公司的投入。

美團外賣、百度外賣和曾經的口碑外賣,背後都有一家業已成熟的母公司,依靠主營業務輸血或吸引外部融資,外賣業務的生存壓力比垂直同行少,也更能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

百度外賣是在外賣大戰中局切入的,那時候餓了麼和美團已經基本完成壟斷,但憑藉不惜代價的投入和風騷的市場定位,百度外賣還是在白領市場站穩了腳跟,白領份額一度達到3成以上;同樣,口碑外賣在長年份額不到10%的狀態下仍然堅持做了2年多,最後熬到被餓了麼合併,背後當然也是阿裡爸爸支持;至於美團的資源優勢也不用多說了,30億美元現金躺在賬上,多元化公司的融資能力比垂直平臺強。

多元化平臺熬不死,但也沒多大動力去創新,這決定了其戰略更多是以跟進創新者為主。

他們就像中長程賽跑裡體力較佳但爆發力稍遜的選手,前半段雖然趕不上第一名,但也會緊緊咬在身後,不讓自己跌出第一集團,並在後半段憑藉體能優勢伺機超越。這種策略不一定成功,但這是唯一的辦法。

從目前戰況來看,重度垂直陣營剩下餓了麼一個獨苗,多元化陣營馬上也將只剩美團外賣一個,表面上看,雙方打成平手,似乎還沒分出高下。

但真的是這樣嗎?

戰情分析:垂直平臺戰鬥力比多元化強悍

有一組不容忽略的事實:

1. 垂直陣營中,絕大部分玩家都死在多元化平臺介入戰鬥(2013年底)前的早期鬥爭中;

2. 被打敗的兩個多元化外賣平臺——口碑外賣和百度外賣,都是被垂直平臺餓了麼兼併的。

換句話說,迄今所有被認為是失敗的外賣平臺,都是被垂直陣營打敗的。

所以即便垂直和多元化看起來打了個平手,那也是餓了麼掃清美團外賣以外所有對手的結果。

就像西元前221年,秦國和齊國是戰國時代最後的兩個國家,但你不能說兩國打了個平手,因為齊國實際上是秦滅五國後剩下的最後目標。這樣的比喻有些誇張,但足以說明迄今戰況。

事實上,我們目前為止能看到的所有O2O成功案例,攜程、滴滴等等,都是垂直平臺,這本身就說明問題。

成功的案例各有各的成功,但失敗者總是相似。

眾所周知,人工智慧成為百度未來發展核心,是導致百度O2O失去內部支持繼而被收購的主要原因。同樣,口碑外賣交由餓了麼運營,也是阿裡在考慮到線下運營難題後作出的決定。合併之初,口碑CEO範馳就這樣說過:“外賣可以給商家帶來增量,但這個(外賣)不是我們的專項,阿裡是做平臺的。”歸結起來,兩個多元化平臺在外賣領域失守的原因,與母公司的戰略變更有重大關係。

母公司對於重運營的天然抗拒,也直接導致外賣業務的折戟。作為互聯網浪潮的第一撥受益者,阿裡和百度曾相信在外賣市場同樣能靠技術四兩撥千斤,所以口碑和百度外賣都不約而同採用了最輕的代理模式——總部出平臺出技術,地方代理商出人力出運營。結果就是,代理商在面對線下複雜運營環境時,戰鬥力完敗於美團和餓了麼的直營隊伍。為了管轄數千名BD員工,美團餓了麼的確付出了沉重的成本代價,但他們最後也贏得了戰鬥。

所以我們可以說,是阿裡百度養活了口碑和百度外賣,但同樣,阿裡百度也親手殺死了他們。

非典型多元化的美團,能否走出多元化深坑?

最後來分析美團和餓了麼的戰局。

從外賣大戰開始,我就覺得美團是一家非典型的多元化平臺,因為美團雖然有諸多業務,但外賣才是它發展最快、最重要的業務。目前,美團點評1800萬平臺日訂單中,2/3是外賣訂單;整個公司3.5萬員工中,超過2萬人在做外賣;外賣也是美團點評唯一不承擔盈利任務的業務。

作為美團的老本行,到店業務還沒有強勢到可以養活這個公司。因此美團從來沒打算停止探索新業務,願意把最多最好的資源投入到外賣,這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美團外賣能戰到最後。

但美團終歸是一個多元化平臺,就算再有所側重,其在到店、酒旅、外賣、打車等各條業務線四面受敵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面對滴滴、攜程、餓了麼這些重度垂直對手,美團在技術、產品、運營上都是無差別競爭。美團是一家非常善於運營的公司,這是O2O的核心競爭力,但資源的分散削弱了這一競爭力,這就是為什麼美團至今仍沒有一個領域能做出絕對優勢。

如今,美團各業務線的體量都在增長,相應地,運營壓力也在急劇上升。美團今天還能把資源往外賣傾斜,但明天可能就必須兼顧到店和酒旅業務的擴張。

況且,競爭對手也沒有在睡覺。2014年的到店市場沒有支付寶,沒有微信支付,酒旅市場的攜程和去哪兒也還沒合併,當年的美團可以韜光養晦。但在2017年,美團扮演的是進攻者角色。

孫子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沒有5-10倍的資源與巨頭對壘,美團基本沒有贏的可能,但一旦分兵救援,外賣戰場就有可能失守。如無奇招制勝,美團未來必定面臨兩難。

餓了麼一手好牌,但仍需警惕資本觸手

餓了麼的形勢看起來相對樂觀。

據易觀發佈的Q2資料包告,餓了麼 APP 月活人數達 3402.0 萬人,美團外賣和百度外賣分別是2989.7 萬和1748.9 萬。另有公開資料顯示,百度外賣與餓了麼的用戶重合率不到1%。餓了麼兼併百度外賣後,很大機會確立外賣市場老大地位,這相信也是兩者合作的首要原因。

與多元化平臺相比,垂直平臺的短板在融資能力。但現在的餓了麼還能收購百度外賣,背後應該是有阿裡的資金支持,此前阿裡追加10億美元融資的傳聞似乎所言非虛。短期內,餓了麼預計仍能保持高舉高打的態勢,迫使美團在牌桌上增加投注,這是王興所最不願意面對的情況。

同時,收購百度外賣,餓了麼可以盡攬鞏振兵花3年苦心篩選的2000多萬高端市場用戶,至少提前2年實現制霸高端市場的目標。這批用戶是整個外賣市場的價值窪地,餓了麼用好了,未來要盈利也好、要縱深拓展業務也好,都能無憂。

不過餓了麼前路也並非沒有隱憂。作為垂直平臺,及時找到錢活下去是第一要務。而目前的餓了麼與阿裡捆綁太緊,阿裡若希望全面控制,未必歡迎其他投資者入局。融資選擇變得單一,平臺的生死就很容易被阿裡左右。

好在餓了麼現在發展得還不錯,1-3年內,阿裡應該會繼續保持耐心。

這點時間,無論最後勝者是美團還是餓了麼,這場惡戰都應該可以結束了?

單純拼創新能力,更少依靠資本輸血,使垂直平臺的生存狀態基本適用于叢林法則。在殘酷的原始鬥爭中,最具實力的平臺會迅速異軍突起,獲得救命融資,走上正軌;但根據馬太效應,勝利者一般只有一個,更多同行最後只能默默死去或被兼併。我們都已經知道,前一種情況正是餓了麼的發展路徑;後者的名單則長得數不清。

相比起來,多元化平臺下的外賣業務活得更從容,他們的資源稟賦是來自母公司的投入。

美團外賣、百度外賣和曾經的口碑外賣,背後都有一家業已成熟的母公司,依靠主營業務輸血或吸引外部融資,外賣業務的生存壓力比垂直同行少,也更能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

百度外賣是在外賣大戰中局切入的,那時候餓了麼和美團已經基本完成壟斷,但憑藉不惜代價的投入和風騷的市場定位,百度外賣還是在白領市場站穩了腳跟,白領份額一度達到3成以上;同樣,口碑外賣在長年份額不到10%的狀態下仍然堅持做了2年多,最後熬到被餓了麼合併,背後當然也是阿裡爸爸支持;至於美團的資源優勢也不用多說了,30億美元現金躺在賬上,多元化公司的融資能力比垂直平臺強。

多元化平臺熬不死,但也沒多大動力去創新,這決定了其戰略更多是以跟進創新者為主。

他們就像中長程賽跑裡體力較佳但爆發力稍遜的選手,前半段雖然趕不上第一名,但也會緊緊咬在身後,不讓自己跌出第一集團,並在後半段憑藉體能優勢伺機超越。這種策略不一定成功,但這是唯一的辦法。

從目前戰況來看,重度垂直陣營剩下餓了麼一個獨苗,多元化陣營馬上也將只剩美團外賣一個,表面上看,雙方打成平手,似乎還沒分出高下。

但真的是這樣嗎?

戰情分析:垂直平臺戰鬥力比多元化強悍

有一組不容忽略的事實:

1. 垂直陣營中,絕大部分玩家都死在多元化平臺介入戰鬥(2013年底)前的早期鬥爭中;

2. 被打敗的兩個多元化外賣平臺——口碑外賣和百度外賣,都是被垂直平臺餓了麼兼併的。

換句話說,迄今所有被認為是失敗的外賣平臺,都是被垂直陣營打敗的。

所以即便垂直和多元化看起來打了個平手,那也是餓了麼掃清美團外賣以外所有對手的結果。

就像西元前221年,秦國和齊國是戰國時代最後的兩個國家,但你不能說兩國打了個平手,因為齊國實際上是秦滅五國後剩下的最後目標。這樣的比喻有些誇張,但足以說明迄今戰況。

事實上,我們目前為止能看到的所有O2O成功案例,攜程、滴滴等等,都是垂直平臺,這本身就說明問題。

成功的案例各有各的成功,但失敗者總是相似。

眾所周知,人工智慧成為百度未來發展核心,是導致百度O2O失去內部支持繼而被收購的主要原因。同樣,口碑外賣交由餓了麼運營,也是阿裡在考慮到線下運營難題後作出的決定。合併之初,口碑CEO範馳就這樣說過:“外賣可以給商家帶來增量,但這個(外賣)不是我們的專項,阿裡是做平臺的。”歸結起來,兩個多元化平臺在外賣領域失守的原因,與母公司的戰略變更有重大關係。

母公司對於重運營的天然抗拒,也直接導致外賣業務的折戟。作為互聯網浪潮的第一撥受益者,阿裡和百度曾相信在外賣市場同樣能靠技術四兩撥千斤,所以口碑和百度外賣都不約而同採用了最輕的代理模式——總部出平臺出技術,地方代理商出人力出運營。結果就是,代理商在面對線下複雜運營環境時,戰鬥力完敗於美團和餓了麼的直營隊伍。為了管轄數千名BD員工,美團餓了麼的確付出了沉重的成本代價,但他們最後也贏得了戰鬥。

所以我們可以說,是阿裡百度養活了口碑和百度外賣,但同樣,阿裡百度也親手殺死了他們。

非典型多元化的美團,能否走出多元化深坑?

最後來分析美團和餓了麼的戰局。

從外賣大戰開始,我就覺得美團是一家非典型的多元化平臺,因為美團雖然有諸多業務,但外賣才是它發展最快、最重要的業務。目前,美團點評1800萬平臺日訂單中,2/3是外賣訂單;整個公司3.5萬員工中,超過2萬人在做外賣;外賣也是美團點評唯一不承擔盈利任務的業務。

作為美團的老本行,到店業務還沒有強勢到可以養活這個公司。因此美團從來沒打算停止探索新業務,願意把最多最好的資源投入到外賣,這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美團外賣能戰到最後。

但美團終歸是一個多元化平臺,就算再有所側重,其在到店、酒旅、外賣、打車等各條業務線四面受敵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面對滴滴、攜程、餓了麼這些重度垂直對手,美團在技術、產品、運營上都是無差別競爭。美團是一家非常善於運營的公司,這是O2O的核心競爭力,但資源的分散削弱了這一競爭力,這就是為什麼美團至今仍沒有一個領域能做出絕對優勢。

如今,美團各業務線的體量都在增長,相應地,運營壓力也在急劇上升。美團今天還能把資源往外賣傾斜,但明天可能就必須兼顧到店和酒旅業務的擴張。

況且,競爭對手也沒有在睡覺。2014年的到店市場沒有支付寶,沒有微信支付,酒旅市場的攜程和去哪兒也還沒合併,當年的美團可以韜光養晦。但在2017年,美團扮演的是進攻者角色。

孫子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沒有5-10倍的資源與巨頭對壘,美團基本沒有贏的可能,但一旦分兵救援,外賣戰場就有可能失守。如無奇招制勝,美團未來必定面臨兩難。

餓了麼一手好牌,但仍需警惕資本觸手

餓了麼的形勢看起來相對樂觀。

據易觀發佈的Q2資料包告,餓了麼 APP 月活人數達 3402.0 萬人,美團外賣和百度外賣分別是2989.7 萬和1748.9 萬。另有公開資料顯示,百度外賣與餓了麼的用戶重合率不到1%。餓了麼兼併百度外賣後,很大機會確立外賣市場老大地位,這相信也是兩者合作的首要原因。

與多元化平臺相比,垂直平臺的短板在融資能力。但現在的餓了麼還能收購百度外賣,背後應該是有阿裡的資金支持,此前阿裡追加10億美元融資的傳聞似乎所言非虛。短期內,餓了麼預計仍能保持高舉高打的態勢,迫使美團在牌桌上增加投注,這是王興所最不願意面對的情況。

同時,收購百度外賣,餓了麼可以盡攬鞏振兵花3年苦心篩選的2000多萬高端市場用戶,至少提前2年實現制霸高端市場的目標。這批用戶是整個外賣市場的價值窪地,餓了麼用好了,未來要盈利也好、要縱深拓展業務也好,都能無憂。

不過餓了麼前路也並非沒有隱憂。作為垂直平臺,及時找到錢活下去是第一要務。而目前的餓了麼與阿裡捆綁太緊,阿裡若希望全面控制,未必歡迎其他投資者入局。融資選擇變得單一,平臺的生死就很容易被阿裡左右。

好在餓了麼現在發展得還不錯,1-3年內,阿裡應該會繼續保持耐心。

這點時間,無論最後勝者是美團還是餓了麼,這場惡戰都應該可以結束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