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沉心誠議|載舟亦覆舟:水的無情與犀利

水的無情與犀利

▓ 沉心/撰文

天氣預報週末連續大到暴雨, 週六就發黃色預警說, 周日不僅大雨不止, 還將伴有雷電和颱風。 然而,

周日, 除早上偶爾有零星小雨點, 到中午已是風和日麗, 下午更是晴空萬里。

伏天久處高溫, 總盼著有暴雨來襲。 前晚的暴雨過後, 窗外的樹枝都有了生機, 感覺一夜之間, 香樟的樹冠都多了層嫩綠。 坐於窗前, 看滿眼綠植正迎風輕柔地搖曳生姿, 絲絲清涼湧入心間。

就在前些日子, 南京如一座燒烤城, 雖然破例地預報溫度達40度, 可室外溫度早不止60度, 樹枝全都烤蔫得耷拉著, 看著園丁天天來回辛勤澆灌, 怎麼也趕不上陽光的瞬間蒸發。

那樣的高溫, 不僅人們, 大地上所有植物也都渴望著有源源不斷的雨水降臨以滋潤。

水, 無色無味, 有時是從天而降的小雨滴, 有時是波瀾不驚的小水塘, 在大海邊, 有時呈現在眼前的是洶湧澎湃的巨浪。

但大多時候, 水總以溪、泉、江、河的流動形態呈現在人們眼前。

蘇軾說過:“天壤之間, 水居其多。 ”水是生命之源, 在人體中占比70%, 是一切生物的主要成分。 水組成了江河湖海, 帶來了雨雪霜霧, 滋養萬物。

若能靜聽著雨聲入眠, 總是很幸福的事, 不論是細雨還是夾雜著雷電的狂風暴雨, 必定都會十分安謐悠閒。 聽著雨聲, 想著地上水滴飛濺, 水聲潺潺, 遇坡則水流蜿蜒而下——

甲骨文中的“水”, 正是這種流動意象的描摹記錄。 到了漢代, 這蜿蜒的水流逐漸向直筆過渡, 飛濺的水滴漸漸連在一起, 慢慢就成了如今我們熟悉的“水”字。

似水流年。 一天, 我被拉進了一個初中同學群, 回憶能帶來很甜美的感覺, 那時, 除了學習, 還要勞動,

沒有娛樂活動。 男女生不講話, 若是同桌, 要劃“三八”線, 可誰還能回到那樣純情的時光?

古人對水的體認大多都是善良的、柔美的、清澈的, 老子說:“上善若水”, 認為最高境界的善, 就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而水滴石穿, 水的柔還有一種韌性, 只要不停地滴著, 終有一天會把石頭滴穿。

然而, 當山洪暴發時, 沖塌房屋, 毀壞良田, 奪走牲畜, 洪水就成了猛獸。 錢塘江潮水每年都吸引多少人去觀賞, 每次卻都無情地卷走多少遊人?

到了海邊, 大海是蔚藍的一往無際, 平靜時如處子般溫柔美麗, 而漲潮時, 縱然在淺海游泳, 也會被海浪高高卷起又深深地拖入海底, 立即就能感受到海水的無情與犀利。

那年, 在廬山的“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瀑布前, 一汪清潭, 無數水花, 美得讓人心醉, 幾人一激動, 爭先恐後地躍入水中。 炎炎烈日下, 那水卻冰冷刺骨, 一時是涼快得舒服, 但對關節卻是無情的傷害。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 意指事物用之得當則有利, 反之必有弊害。 水能載船也能翻船, 怨恨不在於大小, 可怕的只在人心背離, 所以, 為政者做任何決策, 應該都要高度謹慎。 (2017年8月13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