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在太空上玩核轟炸!剛剛解密的蘇聯冷戰期間部分軌道轟炸系統

整個冷戰期間, 蘇聯一直在和西方打一場長期的戰略欺詐戰役。 蘇聯對部分軌道轟炸系統(FOBS)持之以恆的開發, 正是這方面的一個極佳的例子。

為了在可能的全面核戰爭戰略導彈交換中獲得決定性優勢, 蘇聯戰略火箭軍(RVSN)和美國空軍戰略空軍司令部進行了持久且緊張的軍備競賽。 這場競賽的一個重要的部分是雙方都部署的大型相控陣彈道導彈預警(BMEW)雷達系統。 當來襲的彈道導彈和再入載具升入雷達視距後, BMEW雷達可以對它們飛行和再入大氣層的過程進行跟蹤, 並提供預定彈著點、彈著時間以及不太精確的發射點的資訊。 雙方部署的BMEW系統對預警核攻擊至關重要, 從其獲得的資訊, 會深刻影響選取何種核報復打擊以及打擊目標的決議。

▲閱兵儀式上的GR-1 FOBS系統, 實際上連開發都從來沒有完成

蘇聯戰略火箭軍很快就認識到, 美國部署的第一代BMEW雷達是真對蘇聯直接軌跡攻擊的。 即從蘇聯歐洲部分、敘利亞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 這些導彈會在北極區域達到遠地點。 由於沒有BMEW雷達覆蓋南半球, 美國核作戰人員對其他方向來襲的攻擊會一無所知。 這對蘇聯來說是個機會, 可以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對美國關鍵的設施進行一波打擊,

完成對美國指揮、控制和通訊系統的斬首行動。 如果能投送足夠多的戰鬥部, 甚至可以嚴重打擊美國的導彈發射井, 嚴重削弱其剩餘核報復能力。 考慮到核武器在核戰爭中“不使用就等著被摧毀”的特性, 在首輪核攻擊中敲掉對方盡可能多洲際彈道導彈的一方可以獲得很大的優勢。

部分軌道轟炸系統(FOBS)就是蘇聯利用美國BMEW雷達覆蓋的局限性搞出的新發明。 FOBS的構想是, 將一枚大型熱核戰鬥部打入急傾斜低空極軌, 由此, 其可以從各個方向接近美國本土(主要是從南半球), 然後通過制動操作, 從一個美國BMEW雷達未覆蓋的方向再入。 另外, 還能在美國預定目標上空引爆核裝置, 造成電磁脈衝破壞

8K713 GR-1的開發始於1962年, 研發單位是謝爾蓋·帕夫洛維奇·柯洛廖夫領導的OKB-1設計局。 這也是柯洛廖夫設計的最後一款彈道導彈。

▲閱兵式上的GR-1 FOBS系統。 拖運車輛是MAZ-535A

1964年8K173 GR-1還沒有進行過一次試射, 開發就暫停了。 儘管作為戰略欺騙工作的一部分, 蘇聯在一年一度的紅場閱兵中將它作為一種具有作戰能力的武器系統進行公開。 西方分析者認為這種系統已投入使用, 並授予其SS-10 瘦子的北約代號。

▲蘇聯發佈的準備將GR-1裝入發射井的照片,屬於欺詐宣傳需要擺拍的

蘇聯實際進行實戰部署的是另一套完全不同的FOBS系統,即米哈伊爾·庫茲米奇·揚格利領導的OKB-586設計局的R-36-O/8K69。設計局位於烏克蘭的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與尤茲尼生產工廠關係緊密。

在R-36重型洲際彈道導彈的基礎上衍生開發FOBS於1962年4月16日獲得授權,同年12月獲得8K69的編號,之後在1964年第三季度完成最初的原型彈。

1965年1月,政府當局授權為導彈重新設計一個“封裝”發射系統。當時,蘇聯的洲際彈道導彈主要是儲存在發射井中,加注有毒和腐蝕性液體混合推進劑後方能投入作戰。新的封裝方案是將洲際彈道導彈安裝並儲存在一個密封發射容器中,然後將這個容器插入發射井中,這樣就能長期持續維持戰備狀態。密封之前,導彈會灌滿惰性混合推進劑。由此,導彈可以在發射井內保存7.5年,在五分鐘內完成發射準備。

▲楊格爾的R-36洲際彈道導彈,後來R-36 FOBS的基礎

引入這套方案的目的是為了,增加當時普遍使用液體火箭的戰略火箭軍洲際彈道導彈部隊的戰備能力。在從加固發射指揮所接到命令後,發射井內的洲際彈道導彈在幾分鐘內就能發射。

▲裝填在發射井內的第一代R-36洲際彈道導彈

1965年12月,設計局在拜科努爾LC-160和LC-162發射基地對R-36-O/8K96 FOBS進行了試射。1968年11月19日,R-36-O/8K96 FOBS入役投入使用,直到1983年1月才退役。

R-36-O的北約代號為SS-9 Mod3 瘦子或“SS-9 FOBS”,有時候被記為R-36orb。和基本型R-36相比,其主要區別在於重新設計了末端,有一個液體反推火箭發動機為再入載具減速。

導彈的飛行分為四個階段——上升階段,軌道階段,制動階段和最後的再入階段。武器1700kg的軌道艙被命名為8F021 OGCh,包含一個殼體,一個帶慣性導航系統的儀器艙,一個制動發動機艙,以及一枚8F673-5百萬噸級核戰鬥部。

8F021當靠近降低軌道機動切入點時,會使用一個固體推進劑燃氣發生器啟動液體制動發動機的渦輪泵。渦輪泵排出的氣體通過一套4+4側推裝置,調整再入載具的高度。再入段的CEP(圓概率誤差)據稱為1.1千米。

▲8K69 FOBS的模型

蘇聯的FOBS顯示了,在冷戰的巔峰時期,為了在可能的和西方的核戰爭中取得優勢,蘇聯是多麼的不遺餘力。

然而,FOBS的效力很快就下降了。美國部署的預警衛星已經有能力跟蹤彈道導彈,並且進一步擴展BMEW系統的覆蓋範圍,列裝了新的AN/FPS-115 PAVE PAWS探測和精確跟蹤雷達。

▲在加利福尼亞的比爾空軍基地和麻塞諸塞州的奧提斯空軍基地部署AN/FPS-115 PAVE PAWS雷達後美國的BMEW覆蓋範圍

儘管FOBS有無限射程,可以攻擊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目標,但由於新的預警系統,其失去了戰略突然性。這樣,和後期型多彈頭的R-36洲際彈道導彈相比,其只能投送一枚價格昂貴的至多五百萬噸級的戰鬥部,CEP高達1100米,飛行時間更長。而且更要命的是,失去突然性之後它反而很容易引發戰略誤判:美國說到底並不知道蘇聯是想打FOBS還是普通的極軌衛星。因此,1979年簽署的SALT II(限制戰略武器第二輪條約)直接禁掉了“進入地球軌道的核武器及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系統,包括部分軌道導彈”。由此,蘇聯於1983年全數退役了18套部署於拜科努爾的FOBS系統。

▲奧提斯空軍基地的PAVE PAWS

▲格陵蘭圖拉空軍基地最近升級的BMEW系統

本文為築壘地域與文匯報聯合創作,主編原廓,作者丁遠江。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一戰、二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築壘地域:zhulei1941

▲蘇聯發佈的準備將GR-1裝入發射井的照片,屬於欺詐宣傳需要擺拍的

蘇聯實際進行實戰部署的是另一套完全不同的FOBS系統,即米哈伊爾·庫茲米奇·揚格利領導的OKB-586設計局的R-36-O/8K69。設計局位於烏克蘭的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與尤茲尼生產工廠關係緊密。

在R-36重型洲際彈道導彈的基礎上衍生開發FOBS於1962年4月16日獲得授權,同年12月獲得8K69的編號,之後在1964年第三季度完成最初的原型彈。

1965年1月,政府當局授權為導彈重新設計一個“封裝”發射系統。當時,蘇聯的洲際彈道導彈主要是儲存在發射井中,加注有毒和腐蝕性液體混合推進劑後方能投入作戰。新的封裝方案是將洲際彈道導彈安裝並儲存在一個密封發射容器中,然後將這個容器插入發射井中,這樣就能長期持續維持戰備狀態。密封之前,導彈會灌滿惰性混合推進劑。由此,導彈可以在發射井內保存7.5年,在五分鐘內完成發射準備。

▲楊格爾的R-36洲際彈道導彈,後來R-36 FOBS的基礎

引入這套方案的目的是為了,增加當時普遍使用液體火箭的戰略火箭軍洲際彈道導彈部隊的戰備能力。在從加固發射指揮所接到命令後,發射井內的洲際彈道導彈在幾分鐘內就能發射。

▲裝填在發射井內的第一代R-36洲際彈道導彈

1965年12月,設計局在拜科努爾LC-160和LC-162發射基地對R-36-O/8K96 FOBS進行了試射。1968年11月19日,R-36-O/8K96 FOBS入役投入使用,直到1983年1月才退役。

R-36-O的北約代號為SS-9 Mod3 瘦子或“SS-9 FOBS”,有時候被記為R-36orb。和基本型R-36相比,其主要區別在於重新設計了末端,有一個液體反推火箭發動機為再入載具減速。

導彈的飛行分為四個階段——上升階段,軌道階段,制動階段和最後的再入階段。武器1700kg的軌道艙被命名為8F021 OGCh,包含一個殼體,一個帶慣性導航系統的儀器艙,一個制動發動機艙,以及一枚8F673-5百萬噸級核戰鬥部。

8F021當靠近降低軌道機動切入點時,會使用一個固體推進劑燃氣發生器啟動液體制動發動機的渦輪泵。渦輪泵排出的氣體通過一套4+4側推裝置,調整再入載具的高度。再入段的CEP(圓概率誤差)據稱為1.1千米。

▲8K69 FOBS的模型

蘇聯的FOBS顯示了,在冷戰的巔峰時期,為了在可能的和西方的核戰爭中取得優勢,蘇聯是多麼的不遺餘力。

然而,FOBS的效力很快就下降了。美國部署的預警衛星已經有能力跟蹤彈道導彈,並且進一步擴展BMEW系統的覆蓋範圍,列裝了新的AN/FPS-115 PAVE PAWS探測和精確跟蹤雷達。

▲在加利福尼亞的比爾空軍基地和麻塞諸塞州的奧提斯空軍基地部署AN/FPS-115 PAVE PAWS雷達後美國的BMEW覆蓋範圍

儘管FOBS有無限射程,可以攻擊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目標,但由於新的預警系統,其失去了戰略突然性。這樣,和後期型多彈頭的R-36洲際彈道導彈相比,其只能投送一枚價格昂貴的至多五百萬噸級的戰鬥部,CEP高達1100米,飛行時間更長。而且更要命的是,失去突然性之後它反而很容易引發戰略誤判:美國說到底並不知道蘇聯是想打FOBS還是普通的極軌衛星。因此,1979年簽署的SALT II(限制戰略武器第二輪條約)直接禁掉了“進入地球軌道的核武器及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系統,包括部分軌道導彈”。由此,蘇聯於1983年全數退役了18套部署於拜科努爾的FOBS系統。

▲奧提斯空軍基地的PAVE PAWS

▲格陵蘭圖拉空軍基地最近升級的BMEW系統

本文為築壘地域與文匯報聯合創作,主編原廓,作者丁遠江。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一戰、二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築壘地域:zhulei194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