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首份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公佈,你躺槍了嗎?

自打成為媽媽以來, 我就獨得孩子恩寵, 於是我就勸孩子, 一定要雨露均沾, 有什麼問題可以去找爸爸, 可是他就不聽, 就不聽,

總是問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問題, 讓我時刻想暴走。

-“雞蛋不能多吃, 一天吃一個是最好的”

-“是母雞來不及下嗎?”

.......

母雞來不來得及下蛋我不知道, 只知道現在想把你回爐重造, 我們不僅要面對孩子古靈精怪的問題, 還要操心工作、家庭, 睡覺都得不到保證, 全靠一口仙氣掉著, 我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焦慮症, 總是出現以下情況:

“一到晚飯後就坐立不安, 老想進屋看孩子做作業是否認真, 但又怕打擾他。 ”

“整天提心吊膽, 度日如年, 一聽到孩子沒考好就忍不住發脾氣。 ”

“有時變得比往常更嚴厲, 說話偏激, 過後又對自己的行為懊惱不已。 ”

“莫名其妙地抑鬱、痛苦、難過, 悲傷得不想做任何事, 有撐不住的感覺。 ”

......

有科學表明女人比男人更容易出現焦慮的情況,

所以蒼天啊, 多給“我們當媽的”一些關愛好嗎?

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

日前, 國內首份《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出爐, 從地區、職業、原因三個方面簡要分析了當代母親的現狀。

一線城市媽媽焦慮指數最高

由於大城市生活節奏快,

工作壓力大, 寶媽們一邊在職場衝鋒陷陣, 一邊負擔起照顧孩子的重任, 焦慮就在所難免。

金融、互聯網行業焦慮指數高

同時, 媽媽們的焦慮指數也與她們所從事的行業有關。 工作性質不同, 壓力不同, 焦慮程度也不同。 通過報告發現, 金融、互聯網行業的焦慮媽媽人數遠超其他行業。


但值得注意的是, 儘管沒有工作上的壓力, 但全職媽媽們也並不輕鬆, 僅次於從事金融與互聯網工作的媽媽們。 對於一心撲在孩子身上的全職媽媽來說, 她們的焦慮不止在教導孩子、處理家務, 還要承受收入減少而帶來的經濟壓力。

儘管行業、地區不同, 但焦慮來源相同

在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兒科醫生嚴重短缺、學區房價格突飛猛漲的當下, 奶粉代購、生病住院、入學升學等問題, 都能引發媽媽們的焦慮。 婚姻生活中的夫妻關係、婆媳關係等, 也成為了加重媽媽們焦慮的原因。

焦慮關鍵字

飽含辛酸的抱怨, 藏著媽媽們無盡的淚

焦慮是作為母親的普遍現象

由於報告中與經濟掛鉤的因素較多,有人就把媽媽出現擔憂的原因都歸結于“沒有錢”,那有錢人家的媽媽就不會出現焦慮症了嗎?

在節目《媽媽是超人》中可以看出,伊能靜和馬雅舒都有比較嚴重的焦慮症傾向。

在節目錄製過程中,女兒“小米粒”不慎從高腳餐椅跌落,一個倒栽蔥掉落在地。伊能靜心痛自責,猛抽了自己耳光,不斷對小米粒說“對不起”,甚至情緒崩潰地大哭起來。

而更誇張的是馬雅舒,節目裡她最常對米雅和愛登姐弟倆說的話,就是“不行!不可以!不能碰!”

她帶姐弟倆去逛菜市場,孩子們看到魚一臉的好奇,剛想伸手去摸,她看到後立刻如臨大敵,馬上出聲阻止。

她甚至為了避免孩子磕碰到傢俱受傷,就把客廳裡沙發茶几等傢俱搬走,全家人吃飯只能在客廳中間鋪一塊地毯席地而坐。

馬雅舒周身都散發著焦慮,甚至已經到了神經質的地步。她本能地就覺得世界太危險,孩子太容易受到傷害了,她只能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盡可能地把孩子保護在真空環境裡。這樣的母親在平時生活中也能見到,可見,無論是在怎樣的家庭中,媽媽焦慮都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

完美媽媽的假設讓焦慮加劇

面對身邊這個呱呱墜地的小生命,作為母親,一定要給Ta最悉心的照料,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成長。 但初為人母的媽媽往往經驗不足,面對孩子的種種表現,不知該如何處理,老一輩人的經驗又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到底該怎麼辦呢?很多媽媽突然意識到自己面對面前的小生命時,是那樣的無知,從而緊張、恐懼,像頭困獸在煙霧繚繞的房間裡衝撞、掙扎.....從心理學的角度說,這是我們要離開自己的舒適區(自己非常熟悉的領域),進入恐慌區(自己完全不瞭解的領域)的一種正常反應。

這時候第一個要做的就是接受,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自己產生的焦慮。告訴自己,在這樣一個角色變化的重大時期,我不懂,我焦慮,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因為焦慮的背後往往是在提醒你去積極地面對一些具體的事情。

然後就是列出問題,逐步擊破了。在一個放鬆的時候,拿出紙和筆,平靜地坐下來,把你頭腦中亂如麻的那些問題,一條一條地羅列一下,你就會發現問題並不像你想的那麼嚴重的複雜。

哪裡有什麼完美的媽媽?一個不可能達到的目標,反而會讓自己更焦慮。承認自己一定會犯錯誤,反而會降低錯誤發生的幾率,或是緩解錯誤帶來的痛苦。

夫妻感情平和,能撫平媽媽的焦慮

以前看電視劇《小別離》的時候,覺得劇裡的主角海清脾氣太過急躁,特別是一碰上女兒的事情,總是情緒失控,一點小事情都會上綱上線。所幸有個無條件包容她的老公,在她大腦一片混亂的時候勸她冷靜。

現實中,焦慮的母親真的很多,卻不是人人都有幸碰上一個冷靜的愛人。在更多的家庭裡,一旦當媽媽的情緒失控,做爸爸的會感到煩躁,而不是理解。如果爸爸能主動承擔起更多的育兒責任,想必媽媽的焦慮情況也會好很多。

超人和蝙蝠俠作戰都會受傷,何況我們這些凡胎俗體。鬥老闆鬥客戶鬥老公鬥婆婆,24小時待命,隨時吹響與一切惡勢力戰鬥的號角,還要變出個分身來和熊孩子一較高下,這牛掰程度連我自己都佩服。

但作為“媽媽”——這個每個人都依賴的身份,這個被寄予太多義務、責任的身份,我們可以偶爾不勇敢,可以間歇偷點懶,可以一瞬間什麼都不要管。我就是我,一個也曾放蕩不羈愛自由的我。

焦慮是作為母親的普遍現象

由於報告中與經濟掛鉤的因素較多,有人就把媽媽出現擔憂的原因都歸結于“沒有錢”,那有錢人家的媽媽就不會出現焦慮症了嗎?

在節目《媽媽是超人》中可以看出,伊能靜和馬雅舒都有比較嚴重的焦慮症傾向。

在節目錄製過程中,女兒“小米粒”不慎從高腳餐椅跌落,一個倒栽蔥掉落在地。伊能靜心痛自責,猛抽了自己耳光,不斷對小米粒說“對不起”,甚至情緒崩潰地大哭起來。

而更誇張的是馬雅舒,節目裡她最常對米雅和愛登姐弟倆說的話,就是“不行!不可以!不能碰!”

她帶姐弟倆去逛菜市場,孩子們看到魚一臉的好奇,剛想伸手去摸,她看到後立刻如臨大敵,馬上出聲阻止。

她甚至為了避免孩子磕碰到傢俱受傷,就把客廳裡沙發茶几等傢俱搬走,全家人吃飯只能在客廳中間鋪一塊地毯席地而坐。

馬雅舒周身都散發著焦慮,甚至已經到了神經質的地步。她本能地就覺得世界太危險,孩子太容易受到傷害了,她只能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盡可能地把孩子保護在真空環境裡。這樣的母親在平時生活中也能見到,可見,無論是在怎樣的家庭中,媽媽焦慮都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

完美媽媽的假設讓焦慮加劇

面對身邊這個呱呱墜地的小生命,作為母親,一定要給Ta最悉心的照料,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成長。 但初為人母的媽媽往往經驗不足,面對孩子的種種表現,不知該如何處理,老一輩人的經驗又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到底該怎麼辦呢?很多媽媽突然意識到自己面對面前的小生命時,是那樣的無知,從而緊張、恐懼,像頭困獸在煙霧繚繞的房間裡衝撞、掙扎.....從心理學的角度說,這是我們要離開自己的舒適區(自己非常熟悉的領域),進入恐慌區(自己完全不瞭解的領域)的一種正常反應。

這時候第一個要做的就是接受,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自己產生的焦慮。告訴自己,在這樣一個角色變化的重大時期,我不懂,我焦慮,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因為焦慮的背後往往是在提醒你去積極地面對一些具體的事情。

然後就是列出問題,逐步擊破了。在一個放鬆的時候,拿出紙和筆,平靜地坐下來,把你頭腦中亂如麻的那些問題,一條一條地羅列一下,你就會發現問題並不像你想的那麼嚴重的複雜。

哪裡有什麼完美的媽媽?一個不可能達到的目標,反而會讓自己更焦慮。承認自己一定會犯錯誤,反而會降低錯誤發生的幾率,或是緩解錯誤帶來的痛苦。

夫妻感情平和,能撫平媽媽的焦慮

以前看電視劇《小別離》的時候,覺得劇裡的主角海清脾氣太過急躁,特別是一碰上女兒的事情,總是情緒失控,一點小事情都會上綱上線。所幸有個無條件包容她的老公,在她大腦一片混亂的時候勸她冷靜。

現實中,焦慮的母親真的很多,卻不是人人都有幸碰上一個冷靜的愛人。在更多的家庭裡,一旦當媽媽的情緒失控,做爸爸的會感到煩躁,而不是理解。如果爸爸能主動承擔起更多的育兒責任,想必媽媽的焦慮情況也會好很多。

超人和蝙蝠俠作戰都會受傷,何況我們這些凡胎俗體。鬥老闆鬥客戶鬥老公鬥婆婆,24小時待命,隨時吹響與一切惡勢力戰鬥的號角,還要變出個分身來和熊孩子一較高下,這牛掰程度連我自己都佩服。

但作為“媽媽”——這個每個人都依賴的身份,這個被寄予太多義務、責任的身份,我們可以偶爾不勇敢,可以間歇偷點懶,可以一瞬間什麼都不要管。我就是我,一個也曾放蕩不羈愛自由的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