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觀察:玉米收穫機的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導語:回望玉米收穫機領域, 2015下半年“斷崖式”下滑, 2016年在此基礎上再次下滑, 直到2017年上半年依舊沒有“止跌反彈”, 直接導致全國範圍玉米收穫機生產企業逐漸減少。 很多人在問:玉米收穫機領域何時才能再度繁榮?將從哪種機型繁榮?換言之, 玉米收穫機的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籽粒直收型玉米收穫機或將是下一個“風口”

摘穗型玉米收穫機只是歷史進程中的“半成品”。 放眼世界, 適合玉米生長的農業發達國家, 早已實現規模化玉米籽粒直收, 不僅降低人工的體力支出, 還可以縮短作業時間, 而且高產高效。 不得不承認, 部分農業發達國家現有的玉米種植業模式, 是我們學習的物件, 特別是玉米產業鏈的農業裝備更是我國農機工業的方向。 從農業發達國家的玉米收穫機發展史就可以看出, 摘穗型玉米收穫機是玉米收穫環節的“過渡產品”, 籽粒直收型玉米收穫機才是玉米收穫環節的最佳機型。

籽粒直收型玉米收穫機廣泛使用的時機即將成熟。 俗話說, 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 玉米收穫環節的機械化也需要一步一步來。 我國大部分適合種植玉米的地區, 已經探索研發出適應當地氣候的玉米新品種, 向玉米籽粒直收邁出了第一步。 我國不少玉米收穫機生產企業也已經研發並推廣籽粒直收型玉米收穫機, 做到了有“機”可用, 向玉米籽粒直收邁出了第二步。 現有適於籽粒直收的玉米新品種, 在直收玉米籽粒後, 必須儘快烘乾, 否則將會黴變, 成為沒有任何用處的垃圾廢物。 近幾年來, 我國各地都在對糧食烘乾機加大購置補貼力度, 糧食烘乾機每年的銷售數量都在增加,

保有量在不斷上升。 據瞭解, 各地對糧食烘乾作業補貼的呼聲也在高漲, 如此發展下去, 農戶將有烘乾機可用, 並且也用得起, 相當於向玉米籽粒直收邁出了第三步。

非平原地區, 小型玉米收穫機或將是下一個“風口”

我國的國土幅員遼闊, 地貌、氣候特徵差異化很大。 從農業種植角度來看, 農田地面平坦的區域適合大範圍規模化種植。 雖然丘陵、山區等地塊不適合大型農機規模化作業, 但是勤勞的中國農民將這些地方改成了“梯田”等富有地域特色的農田。 這些農田雖然可以連片, 但是由於地面高低不平而被整理成“狹長”田地, 機耕道就更不用想了。 因此, 這些地塊只能使用小型農機。

中國的丘陵山區總面積也不小,

長期以來一直都是以人力、畜力為主, 將這些地方進行“機器換牛”、“機器換人”升級, 要用到的農機總量也是一個巨大數字。 雖然這些地方並不是玉米種植的優勢區域, 但是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美食國家, 各地膳食搭配多種多樣, 因此在這些地方玉米種植面積總數也相當可觀。

經過前些年農機行業“黃金髮展期”的洗禮, 我國大部分適於玉米規模化種植的平原地區, 玉米收穫機保有量已經達到歷史高位, 不少地方已經達到飽和狀態。 但是上面提到的丘陵、山區等不適合玉米規模化種植的非平原地區, 玉米收穫機保有量卻很低, 但是總需求量卻是明擺著的。 同時, 適合在這些地方作業的小型玉米收穫機發展速度較慢,

雖然有些廠家在研發, 但是由於利潤微薄, 研發投入有限, 適合的機型很少, 所以進入這個細分領域的廠家滿足不了需求。

“玉米收穫+秸稈打捆”一體機或將是下一個“風口”

近些年, 我國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著重強調以綠色環保為導向, 於是, 糧食烘乾機、深松機、秸稈粉碎還田機和秸稈打捆機等以綠色環保為特色的農機產品, 便成了整個農機行業的“風口”, 產量、銷量一直在攀升, 並且熱度不減。 在2017上半年, 這些熱門農機產品的受關注度遠超過傳統意義上的農機“四大件”, 拖拉機、小麥收、水稻收和玉米收的光彩可以說完全被這些熱門農機蓋過。

在大田傳媒|農機360網發佈的農機行業評論分析稿件留言中、筆者接觸的眾多農機用戶中, 筆者不止一次看到、聽到一線農機用戶的心聲:“我們需要的是‘收穫+秸稈打捆’一體機”。在秸稈可以賣錢、利用的時代,農戶不捨得將秸稈直接粉碎還田。玉米收穫機在地裡走一圈,然後秸稈打捆機在地裡走一圈,再然後運捆機還要在地裡走一圈。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似乎有些作業環節可以合併在一起。

從作業時間、油耗、人工等成本考慮,“收穫+秸稈打捆”一體機可以節省一個作業環節,就可以節省相當可觀的人力、物力、財力。從機器構造上講,據筆者瞭解,已經有國內生產企業研發出了“青飼料收穫+打捆”一體機,並且有的產品已經獲得部級農機推廣鑒定證書,將這種設計應用到小麥收、玉米收應該不是難事。

結束語

如果現有產品在市場已經飽和或接近飽和,在已有水準上“原地踏步”,將面臨著“被洗牌出局”的極大風險。深度挖掘使用者需求,審時度勢,將現有產品進行功能上的“反覆運算”升級,即便達不到“代”級提升,市場也遠超過已有產品的報廢更新。

本文原創作者:大田傳媒|農機360網 劉文華,轉載時請注明出處。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查看更多行業資訊!

筆者不止一次看到、聽到一線農機用戶的心聲:“我們需要的是‘收穫+秸稈打捆’一體機”。在秸稈可以賣錢、利用的時代,農戶不捨得將秸稈直接粉碎還田。玉米收穫機在地裡走一圈,然後秸稈打捆機在地裡走一圈,再然後運捆機還要在地裡走一圈。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似乎有些作業環節可以合併在一起。

從作業時間、油耗、人工等成本考慮,“收穫+秸稈打捆”一體機可以節省一個作業環節,就可以節省相當可觀的人力、物力、財力。從機器構造上講,據筆者瞭解,已經有國內生產企業研發出了“青飼料收穫+打捆”一體機,並且有的產品已經獲得部級農機推廣鑒定證書,將這種設計應用到小麥收、玉米收應該不是難事。

結束語

如果現有產品在市場已經飽和或接近飽和,在已有水準上“原地踏步”,將面臨著“被洗牌出局”的極大風險。深度挖掘使用者需求,審時度勢,將現有產品進行功能上的“反覆運算”升級,即便達不到“代”級提升,市場也遠超過已有產品的報廢更新。

本文原創作者:大田傳媒|農機360網 劉文華,轉載時請注明出處。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查看更多行業資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