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平度6旬翁建野菜種植繁育基地,野菜品種達30多個

經過多年辛勤栽培, 66歲的平度市民王洪啟引進菊花腦、羅布麻、蒲公英等30多種優質野菜品種, 在當地建起了野菜種植繁育基地。 並利用野菜主打以菊花腦為主的天然野菜養生菜品, 為即將到來的“食在平度”首屆中國養生美食文化節增添亮色。

從南京引進16株菊花腦種植

日前, 在平度文王山林場裡, 成片的菊花腦茂密油綠。 菊花腦, 雖帶“腦”字, 但跟“腦”卻沒什麼關係, 它其實是一種野菜。

在平度栽植繁育菊花腦, 今年66歲的王洪啟是第一人。

2012年, 到南京探親時, 王洪啟第一次邂逅了菊花腦。 “那是一份菊花腦雞蛋湯。 ”王洪啟回憶道, 看起來很普通, 就好像黃瓜雞蛋湯, 不想舌尖乍一接觸, 細滑中微帶苦意、聞香中令人回味無窮, 頭回接觸, 菊花腦就給王洪啟留下深刻印象。 而從親戚那裡聽說菊花腦具有清心敗火、降壓減肥、開胃保肝等功效後, 一直對食養情有獨鍾的老王, 當即就決定帶回平度繁育。 16棵從南京鄉野采來的菊花腦成為王洪啟“種植大業”的母苗。

王洪啟說, 只要水土適宜, 將菊花腦的莖葉掐摘下來插在土裡就能活, 而且老枝摘了以後又會重新生長, 不需要怎麼護理和施肥。 雖然這麼說, 但當年帶回來的母苗,

被王洪啟栽在自家花盆中, 並精心培育呵護, 年底繁育成500餘棵。 第二年開春, 王洪啟在2畝地中進行試驗種植, 一舉獲得成功。

種植30多種野菜, 打造野菜繁育基地

試種成功後, 王洪啟以盆景售賣的形式向十裡八鄉的村民推介菊花腦, 漸漸獲得了他們的認可。 然而, 對更多市民來說, 他們並不知曉這種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野菜, 更不瞭解其蘊含的巨大的食材開發、養生保健和旅遊觀賞價值。 去年冬, 幾經周折, 王洪啟與平度文王山林場負責人達成一致, 在林木空閒土地上, 以菊花腦為主, 種植繁育30餘種野菜。

如今, 他親手扡插的5畝的菊花腦已經茂密草綠, 令人欣喜。 看到長勢良好的寶貝, 累得乾瘦的王洪啟也滿臉笑容,

“春夏兩季就吃菜荊莖葉心, 跟韭菜一樣, 采了新茬還能長出新的;等到9月開花, 那時候可好看哩!”

目前, 在文王山苗木空地上, 王洪啟以種養菊花腦為主, 還引進了產自新疆的羅布麻、吉林的蒲公英等優質野菜品種, 配合平度當地的野菜, 算下來接近30個品種。 “這些都是咱自己國家的原生良性草本, 沒有物種入侵的可能。 ”多年的研究, 王洪啟變得專業起來, 他想通過人工栽植、繁育、管理等措施, 建設成膠東地區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野菜種植繁育基地。

一種野菜做出10多種菜品

日前, 文王山紫槐林美食部落啟動運營, 緊貼“食在平度”美食+食養理念, 打造以菊花腦為主的野菜特色養生宴。 王洪啟作為部落食材的主要供應商,

還親身指導並參與野菜養生菜品創作, 僅菊花腦一種野菜目前就開發出了滋補湯、菜煎餅、丸子湯、水餃、炒蛋、涼拌等10種菜品, 主打都是養生牌, “像這個水餃, 要混一定比例的韭菜在裡面, 春天吃跟夏天吃用的韭菜多少就不一樣, 既尊重了遊客的口味, 還最大化了菊花腦跟韭菜的養生價值。 ”據王洪啟介紹, 他還根據菊花腦的特性, 通過晾曬、炒制等工藝開發出了適合膠東人口味的菊花腦養生茶, 把菊花腦葉子曬透後, 入冬便可製作保健養生頭枕, 真可謂“一菜多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祖鋒 通訊員 孫科強 王舒慧

新聞連結

菊花腦, 又名菊花葉、菊花菜、菊花郎、路邊黃、黃菊仔等, 形若野菊花, 是菊科菊屬草本野菊花的近緣植物, 株高30cm~60cm,莖光滑,呈綠色,開黃色小花,葉卵圓形,羽狀缺刻。按葉片大小分類,菊花腦有小葉菊花腦和大葉菊花腦兩種,但以大葉者品質為佳。 菊花腦主要產自南京及周邊地區,很早就作為一種食物被人們搬上了餐桌,美食家蘇東坡在《後杞菊賦》中寫道:“吾方以杞為糧,以菊為糗。春食苗,夏食葉,秋食花而冬食根,庶幾乎西河南陽之壽。”糗為乾糧之意,其苗、葉、莖、花和根皆可食,可見在宋朝及以前,菊花腦就已經成為了人們口中的美食。

株高30cm~60cm,莖光滑,呈綠色,開黃色小花,葉卵圓形,羽狀缺刻。按葉片大小分類,菊花腦有小葉菊花腦和大葉菊花腦兩種,但以大葉者品質為佳。 菊花腦主要產自南京及周邊地區,很早就作為一種食物被人們搬上了餐桌,美食家蘇東坡在《後杞菊賦》中寫道:“吾方以杞為糧,以菊為糗。春食苗,夏食葉,秋食花而冬食根,庶幾乎西河南陽之壽。”糗為乾糧之意,其苗、葉、莖、花和根皆可食,可見在宋朝及以前,菊花腦就已經成為了人們口中的美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