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機設:十方皆殺的蒼藍死神 HG新生蒼藍宿命1號機

原作者:Captonblaed 文章轉自78DM

(以下內容以舊版漫畫小說為准)

EXAM系統

一年戰爭時期的弗拉納岡機關, 是一所設立在SIDE-6殖民地的NEWTYPE研究機構。 名義上它一直是一個民間性質的團體機構,

實際上卻是受公國基西莉亞•薩比一派的控制。

因此, 弗拉納岡實際上也就成了公國軍的NT戰略研究所。

克爾斯特•摩卓斯其人, 是弗拉納岡的一名成員。

早年就致力於對NT戰鬥能力進行研究的克爾斯特, 認為NT是一種有別於舊人類的高階人種。

通過不斷的研究與瞭解, 克爾斯特認為能力如此強大的NT終將取代舊人類, 就好像智人淘汰掉尼安德特人一樣。

為了避免“新人類假說”中舊人類末日的到來, 克爾斯特決定開發一套反NT系統, 起名為“EXAM”。

從現在來看, EXAM系統實際上是後來的生物感應系統、精神感應框架等技術的基礎以及原理。 也就是說, EXAM系統同樣也是一種腦波增幅技術。

在大戰初期, 弗拉納岡機關通過對一些特殊人群(是NT可能性極高的軍人)的研究, 發現他們能夠以某種能力增幅腦波, 來獲知敵人的殺氣, 以這種方法來做到幾近奇跡般的反應速度。

這種能力, 就是克爾斯特口中的“NT能力”。

也就是說, NT可以看作是一台大功率腦波人肉發射/接收器。 而通過對這種推論進行實際研發所得到的, 就是後來的賽可繆系統。 不過由於時代的局限, 以當時的技術而言不足以將尺寸龐大的系統進行小型化搭載於MS上。

雖然之後勉強可以將實用化的早期賽可繆系統搭載在大型MA上, 並且也發揮出了非常驚人的性能。 不過, 這畢竟與初衷有所偏差。 而克爾斯特是為數不多堅持初衷信念的研究員, 並且以他獨到的見解與超乎常人的毅力完成了屬於自己的賽可繆——

也就是EXAM。

實際上相比起廣義的賽可繆, EXAM要簡單得多。 這是因為克爾斯特將原先對腦波既可以發射又能夠接收的複雜設想進行了拆分與簡化, 省去了發射的部分, 因此EXAM系統僅僅只有接收的功能了。

不過機械畢竟是機械, 雖然克爾斯特計畫未來以AI來輔助舊人類(OT)駕駛員進行操縱駕駛。 不過一開始, 必須由一個真正的NT所提供的戰鬥資料作為樣本來培育AI。 因此,克爾斯特從機關內挑選了一個名叫瑪麗昂•韋爾奇的NT實驗體,進行測試。

測試的過程可以說比較順利,在對NT級別的對手時由於腦波信號較強,因此系統對腦波的探測能力較高。不過相對的,在面對OT等級的對手時,卻常常因為對手的腦波信號太弱,導致系統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性能。

也就是說,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EXAM系統能夠讓OT駕駛的MS也能發揮出接近NT駕駛的戰鬥力。但是,戰場上如果沒有NT存在的話,這套系統就無法使用。

這簡直就是個笑話。

克爾斯特隨後還發現,雖然能通過提高對腦波的敏感度,能有助於系統探測到OT等級的腦波(殺氣)。不過搭載系統的載體(也就是MS)如果性能不足的話,在面對較為複雜的敵人時(諸如MS)會發生系統與載體反應速度不匹配現象。簡單來說就是低劣的機械運轉跟不上系統的速度。

對兵器部的新型機徵用訴求沒有得到回應後,克爾斯特原本在加大魔、先行量產型勇士等機體上進行再實驗的想法,最後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茨瑪德公司開發的陸戰用試作型重MSMS-08TX“伊夫裡特”。

考慮到機體運轉上限的問題,克爾斯特針對性的修改了EXAM系統,來影響核融合爐的脈衝信號,將其調整加大,將因此而獲得的強大到過剩的出力輸出以不考慮駕駛員承受極限的情況下,劇烈地提升MS的運動性。

簡單來說當EXAM啟動卻因為一些原因(比如偵測到的腦波強度較低)而無法為載體提供反應速度的補足提升時,系統就會對動力爐脈衝信號進行調整,使得核裂變能量以井噴的級別輸出,機體呈現出一種MAX或暴走的狀態。

然而,暴走的不只是機體。

在這種種不合理的非人道測試下,實驗體瑪麗昂承受不住導致精神崩潰,最終失去意識陷入了深度昏迷(當然也有另一種說法是瑪麗昂發現尊敬如父親的克爾斯特博士實則是利用她達到目的的卑鄙小人,內心激蕩不能自已,才發生了事故)。

實驗體雖然發生事故,但所幸通過記錄瑪麗昂的運算元據,AI順利地將其模擬,並能發揮出不遜於瑪麗昂的反應速度,這樣的話EXAM系統總算是完成了。

EXAM在克爾斯特充滿信心的堅持下完成了。但是,弗拉納岡機關和軍方的看法與克爾斯特截然相反,系統誕生的代價是實驗體陷入了永眠,這讓他們認定系統本生也是不完全不成功的。

實際上在EXAM完成之時,這個計畫本身也劃上了中止符。

軍方消極的態度,弗拉納岡的同僚也在逐漸遠離自己,克爾斯特並不是天然呆,這一切他都察覺到了。看著兵器部隨意搪塞自己的YMS-08伊夫裡特,雖然在“TX改”的這條道路上已經初具成效,但距離他本人心目中理想的“EXAM搭載機”還相距甚遠。

克爾斯特本人並不是吉翁主義的狂熱擁簇者,因此在感到被軍方與機關辜負的情況下,絕不甘於自己與EXAM永駐冷宮雪藏發黴。在這種心理下,克爾斯特帶著EXAM的所有一切離開了弗拉納岡,離開了吉翁公國,開始了亡命之旅。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只能投八路。

博士心中早就挑選好了目的地,那就是吉翁公國的敵對勢力地球聯邦。

在當時,聯邦正好已經自主研發出了磁氣覆膜技術與次時代大型背包推進器技術,完全可以滿足克爾斯特對載體的運動性、機動性的要求。

當時,克爾斯特投奔的是聯邦陸軍,而軍方一開始提供給他的“玩具”,就是陸軍自主研發的RGM-79[G]陸戰用先行量產型吉姆(以下簡稱陸戰型吉姆)。

以陸戰型吉姆為素體完成的RGM-79BD-0蒼藍宿命零號機,雖然基礎性能不俗,但吉姆畢竟是吉姆,制式量產機的性能同樣達不到EXAM的搭載條件,測試的結果讓人笑不出來。

克爾斯特不滿意,並提出了抗議。

為了安撫博士,陸軍承諾提供性能更好的MS,而當時陸軍能拿得出手的上等好貨,也只剩下86年的拉菲陸高了。

不同於吉姆,由於零件稀少,因此陸戰型高達的產量極低,配備全靠搶(就好像拿不到更多驍龍835的MI6一樣),黃牛一般的遠東方面軍機械化混成小島大隊又一下子拉走了12台,剩下的部分也要盡可能滿足各大一線戰區。在這種情況下,軍方依然為EXAM計畫爭取到了3台陸戰型高達(另一說是2台,建造BD-3用的是1與2的備用零件),表現出了極大的誠意。

由於之前EXAM系統植入工作進展得很成功(從這點看來,陸戰型吉姆全身上下符合EXAM要求的也就腦袋而已23333),因此在改用陸戰型高達的素體時,保留了前一個素體的“吉姆頭”。

蒼藍宿命一號機的外觀形象(這年頭主要是看臉2333)會讓人誤以為是吉姆,但它骨子裡其實是高達。

克爾斯特在進行測試時發現本機所表現出來的性能,比YMS-08、RGM-79[G]都要來得高,1350kw的高出力核融合爐配合磁氣覆膜技術、次時代背包推進器所展現出來的瞬間爆發力,幾乎達到了舊式EXAM搭載機的兩倍,這令他大為欣喜。

當然了,這其中也有博士的助手,聯邦技術官僚阿爾夫•卡姆萊上尉鼎力協助的功勞在內。

不過儘管如此,即便本機與EXAM系統完美融合且測試效果良好,克爾斯特依然保留了“高脈衝信號調整”這一手。

對於這一點,卡姆萊上尉是反對的。當然這主要是針對安全性方面的考慮,而之後發生的“事故”也證明了上尉的這種擔憂不是沒道理的。但,對於只重視性能與戰果的克爾斯特來說,周圍的建議他是聽不進去的。否則,當初也就不會發生NT實驗體昏迷事故了。

本機完成後即被分配到測試部隊,主要進行資料收集的任務。不過由於MAX模式下的本機一旦暴走就會不分敵我的進行無差別攻擊,對敵人構成威脅,對友軍也構成威脅。

在見識到本機暴走狀態的可怕後,卡姆萊上尉雖然沒有違逆克爾斯特的意志取消掉MAX模式,而是採取了一個折中的法子:在在系統中植入一個限制程式,令MAX模式有數分鐘的時間限制。

蒼藍之結構

本機是地球聯邦軍在吉翁公國叛逃的科爾斯特博士的協力下開發的EXAM系統實驗機。說是協力,實際上上面也說了,這項技術本身就是科爾斯特在弗拉納岡時期開發的改良移植版。

一號機一開始採用RGM-79[G]作為改造素體,不過由於RGM的硬體不達標,在EXAM搭載完成後,將系統所在的頭部轉移到RX-79[G]之上。所以,一號機的正式編號才是RX-79,而並不因為它長了吉姆頭而非得是RGM-79。

在此基礎上,技術團隊將作為素體的陸戰型高達進行了全面的改造強化。首先,由於EXAM系統的尺寸問題,這使得技術團隊必須對陸戰型吉姆的頭部進行大幅改造,主要是將頭部進行大型化處理,從而能夠容納下整個系統。

與原型相比較,一號機的頭部取消了兩頰的散熱槽,加長了“下顎”火控雷達,並且增加了原本陸戰系並不重視的頭部火神炮,用以保護內置重要的EXAM系統的頭部。

由於頭部使用的是陸戰型吉姆的版本,所以眼的部位與其相同——不過採用的是帶護目鏡式的雙眼光學感測器。當EXAM啟動時,光學感測器會呈現醒目的赤紅狀。

另外,為了徹底地強化上半身的火力,科爾斯特團隊將素體右胸的吸氣/排氣口、左胸的多目發射器摘除,改為嵌入一對60毫米火神炮。

至於被移除的吸氣/排氣口則移往到腹部,在腋下部分設置了一基有線式飛彈發射器。

先行量產陸戰型的一大特色,就是駕駛艙的設計。相比起RX-78、RGM-79來,先行量產型陸戰系的設計考慮駕駛員進出的便利性,即使機體仰臥或是俯臥都能無障礙進出。

因為沒有核心戰機區塊,因此將駕駛艙區塊移位到了胸前,艙蓋採用半包式高強度裝甲覆蓋,增加了駕駛艙的安全係數。

這一點也被本機所繼承,並且將右胸的吸排氣口轉移到原本純裝甲覆蓋的腹部位置,將這一塊區域有效利用起來。

背包

本機廢除了原先RX-79[G]功能性極高的掛架系統。科爾斯特團隊認為實驗機的1號機並不需要攜帶大量的武裝或者維修更換零件,反而是因為需要進行高強度的作戰,必然要改變素體推進劑容量不多的設計弊端。

於是,技術團隊在拆除廢棄了陸戰型背包之後,重新為本機設計了一款新型大氣層內專用的背包推進器。

將原先向外呈放射形佈置的大推力主噴口修改為平行向下的雙發火箭發動機的佈置,這一點反而是與最初的素體RGM-79[G]頗為相似。

統一了噴射方向後更有利於機體進行短途跳躍或者戰術衝鋒,而改良後的本機推重比確實也遠高於其素體RX-79[G]。

而且,本機的背包推進器預留了加掛空間戰用次時代推進背包的可能,這一點可以從二、三號機上可以看出來。

腿部

有鑒於素體的腿部設計完全是為了重力下的徒步行走所服務,科爾斯特團隊為了追求整體推進提升的最大化,在一號機小腿外側追加了一組輔助推進器。

這在當時的聯邦陸軍中是極為少見,不過由於為追求重力下運用的便利性而取消了燃料槽等宇宙空間用相關元件(實際上陸戰型機種在重力下必須承受40噸+負荷,早期受限於技術落後經常發生故障,所以腿部內置燃料箱副發電機推進器等原先是被否定的,因為複雜的結構會降低腿部結構的強度性,加速金屬疲勞),所以科爾斯特團隊將內置推進器改為直接外掛於小腿外側,緊鄰光束軍刀收納匣,彼此並不衝突。

另外,也在小腿後部末端也設置了小型輔助推進器。

腿部追加高機動推進器這創意,與公國軍MS機動力強化主在背包、其次小腿的理念不謀而合,恐怕也是科爾斯特博士對老東家的一種借鑒與致敬吧。

裝甲

本機在素體的基礎上,進行了足以稱得上翻天覆地的修改,其中對重要部位、關節的防護能力作進一步的再強化。

本機在採用RGM-79[G]、RX-79[G]作為素體,也繼承了這兩款機型優越的裝甲材質:在當時眾多裝甲材質中傲視群雄的月神鈦合金(高達尼姆合金α)。

由於素體陸戰型高達在上半身的防護力已經登峰造極(重力環境下的MS重視上半身防護),所以本機主要在腰、腿部分下功夫。

原本設置於膝蓋,實用性極高的刺釘裝甲在此時被廢除。吸排氣口也一併取消,改為加裝護甲。對於重力下運用MS很重要、活動頻繁的腳踝關節在原本加裝護甲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增加護甲覆蓋面。

對於腿部的裝甲追加改造仰仗於推進系統的強化帶來了推力的大幅提升,因此並沒有因為重量的增加而降低機動性,依然保證了本機在重力下的高機動與高速的陸上移動力。

主武裝

YF-100型機槍

戰時非常流行暢銷的一款陸戰用實彈機槍。口徑為100毫米的這款火器設計有折疊式的前握把和槍托。槍身較短,而方形彈匣設置懸掛于槍身下方,槍身上方有傳統的准心、照門,不過實際上的光學瞄準依然是交給MS火控來處理。

YF-100型在設計上是可以拆卸裝入武裝貨櫃中,與FX-180加農炮一樣。不過由於BD一號機取消了武裝貨櫃搭載能力,所以這塊設計就形同作廢了。

如果拿人來打比方的話,相當於衝鋒槍的這款實彈機槍,是一款近距離戰鬥用的武裝。

光束軍刀

聯邦軍制式MS的標準格鬥戰武裝。共有兩把,0.38MW的戰時標準出力,光束軍刀展開時光刃長度可達11520毫米。

平時收納在小腿外側,需要使用時外甲打開,收納固定基座會向上展開,露出光束軍刀的握柄以供取出。

YHIRGM-S-Sh-WF型MS用多功能護盾

長度只有7056毫米的小型盾,通常配置在機體左腕外側,固定座上連接著簡易機械臂,能夠根據機械臂抬起放下自動改變盾的朝向。

比起純粹作為護盾來設計使用的003、007型大盾來,比之小得多的WF型盾的設計考量是實用性和機能性。在重力下障礙較多的地區不會阻礙機體的活動。

不過反過來說,由於盾的體積變小,導致防護面積降低,作為一款防護用具來說WF型的效率或許頗為不足。不過這個問題在BD一號機徹底性的強化自身防禦力之後,也變得微不足道了。

由於防護不足,在實戰中曾經有過將盾插入地面來抵擋敵方炮火,或者以盾為腳架以穩定大型火炮進行精准射擊的例子。

胸部火神炮/胸部二連裝有線式飛彈

這兩款可以稱得上是BD一號機的原創武裝。不過實際上作為素體的RX-79[G]在左胸就設置了一門60毫米火神炮,而科爾斯特團隊如法炮製,依葫蘆畫瓢地在右胸再增加一門,總共兩門火神炮分置駕駛艙兩側,這樣一來胸部區塊的火力倍增,對駕駛艙的防衛力也大為增強。

另外上面也提過了,在胸部火神炮下方、腋下的位置設置了兩具有線式飛彈發射器。由於飛彈雖然較之60毫米機炮來說威力更大,但由於射速不高的緣故,以及受到米氏粒子環境的影響,所以基本上還是作為一款近距離戰武裝來選擇使用。

我不知道蒼藍宿命系列該怎麼總結,就是一個字:強……………………吧。

EXAM系統和獨角獸NTD的區別在於,後者是遇到NT才殺殺殺,前者遇到誰都是殺殺殺233333。

(科爾斯特:勞資就愛把敏感度調得那麼高!)

有興趣的朋友推薦找一下97年出版的高山瑞穗的漫畫版看一下,雖然畫風有點醜,但絕對是經典之作。

再來看看套件吧。

當年HGUC的第80款通販套件就是蒼藍宿命一號機。

舊版的一號機基本結構與之前77號的BD-2幾乎完全一致,這個體系可以稱其為第一代陸戰體系。

個人認為當年的陸戰體系是繼承自吉姆改體系、海茲爾體系後,一款相對較為成熟優秀的硬磨ABS關節版本了。

當然比起後來同樣是硬磨ABS的逆襲體系來,陸戰體系就顯得細節不足了,雖然在硬磨關節中它的持久力鬆緊度算得上是最好的。

但把玩久了依然會因為摩擦頻繁關節鬆弛的問題(ABS耐磨還是成問題),所以財團B才在之後用稍軟的PS、PC結合的吉姆3體系的新關節設計將以上全部取代(MS關節的進化等於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原點了,離不開PC軟膠)。

當然,之後趁著F91等小型化MS出現的春風,新型純PS關節又登上了時代的舞臺,HGUC朝著“無PC軟膠”之路又邁前了一大步。

然後,迎來了新生時代。

過去我吐槽過新生陸戰型吉姆的結構強度不足,畢竟腰部可動關節第一次插入就發白這事兒實在是讓人太凹糟。老實講,真是難以相信這種低級錯誤財團B會犯。

不過當我拿到這款新生版BD-1時,發現財團B一定是哈士奇附體,二到一定境界了————不但不改良腰部關節繼續沿用,還把軀幹與肩部的連接位也從PC軟膠改成了硬磨PS!

Verygood,這下發白位又增加了一位成員。

雖然財團B的材質挑選越來越二,但不得不承認,這款BD-1的外形真是沒的說。設定的不斷變遷,讓深淺兩種藍色也越來越接近。比較讓人啞然失笑的,是新生版肩甲拉伸機構。

你以為你是F91啊?就算你做夢自己是,那肩甲也並沒有說有散熱機構啊……單純只是刷時髦嗎233333。

這次的最大亮點,是套件一共附帶了兩個頭部。相比起過去舊版(舊漫畫、遊戲等),新版(重置漫畫)追加了刷時髦的右側帶天線探測器,帽檐也更為下壓,顯得更具犀利感。

不過我還是喜歡舊版頭部,畢竟BD-1號稱是“面無表情的吉姆”嘛233333。

這款套件的主武器依然是簡化了的YF-100機槍。這種設計怎麼說呢,便於把玩拔插,但失去了美感,有種簡陋的不適感。有利有弊吧,這麼設計也可以少設計倆持槍手,畢竟財團B已經懶到放棄持槍手握拳手了,反正你們這些玩家可以去買另外販售的獨立造型手套件嘛233333。

至於盾牌,HG新生該學學人家GTO了,盾牌的完美分色並沒有那麼難。

可以試想一下接下來會發售的BD-2、3,然後新生版陸高接踵而來,作為宿敵的B3老虎是不是也新生一把呢………

怎麼說呢,本來想發獨角獸,但實在是沒有時間精力做RG

(就這套件我都做了兩天…)喜歡騙錢獸的朋友們可能要在等上一段時間了233333 那麼這一期也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吧~~

小編語:CC菊苣的機設資料永遠都是最好的,木有之一~ 好看!

因此,克爾斯特從機關內挑選了一個名叫瑪麗昂•韋爾奇的NT實驗體,進行測試。

測試的過程可以說比較順利,在對NT級別的對手時由於腦波信號較強,因此系統對腦波的探測能力較高。不過相對的,在面對OT等級的對手時,卻常常因為對手的腦波信號太弱,導致系統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性能。

也就是說,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EXAM系統能夠讓OT駕駛的MS也能發揮出接近NT駕駛的戰鬥力。但是,戰場上如果沒有NT存在的話,這套系統就無法使用。

這簡直就是個笑話。

克爾斯特隨後還發現,雖然能通過提高對腦波的敏感度,能有助於系統探測到OT等級的腦波(殺氣)。不過搭載系統的載體(也就是MS)如果性能不足的話,在面對較為複雜的敵人時(諸如MS)會發生系統與載體反應速度不匹配現象。簡單來說就是低劣的機械運轉跟不上系統的速度。

對兵器部的新型機徵用訴求沒有得到回應後,克爾斯特原本在加大魔、先行量產型勇士等機體上進行再實驗的想法,最後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茨瑪德公司開發的陸戰用試作型重MSMS-08TX“伊夫裡特”。

考慮到機體運轉上限的問題,克爾斯特針對性的修改了EXAM系統,來影響核融合爐的脈衝信號,將其調整加大,將因此而獲得的強大到過剩的出力輸出以不考慮駕駛員承受極限的情況下,劇烈地提升MS的運動性。

簡單來說當EXAM啟動卻因為一些原因(比如偵測到的腦波強度較低)而無法為載體提供反應速度的補足提升時,系統就會對動力爐脈衝信號進行調整,使得核裂變能量以井噴的級別輸出,機體呈現出一種MAX或暴走的狀態。

然而,暴走的不只是機體。

在這種種不合理的非人道測試下,實驗體瑪麗昂承受不住導致精神崩潰,最終失去意識陷入了深度昏迷(當然也有另一種說法是瑪麗昂發現尊敬如父親的克爾斯特博士實則是利用她達到目的的卑鄙小人,內心激蕩不能自已,才發生了事故)。

實驗體雖然發生事故,但所幸通過記錄瑪麗昂的運算元據,AI順利地將其模擬,並能發揮出不遜於瑪麗昂的反應速度,這樣的話EXAM系統總算是完成了。

EXAM在克爾斯特充滿信心的堅持下完成了。但是,弗拉納岡機關和軍方的看法與克爾斯特截然相反,系統誕生的代價是實驗體陷入了永眠,這讓他們認定系統本生也是不完全不成功的。

實際上在EXAM完成之時,這個計畫本身也劃上了中止符。

軍方消極的態度,弗拉納岡的同僚也在逐漸遠離自己,克爾斯特並不是天然呆,這一切他都察覺到了。看著兵器部隨意搪塞自己的YMS-08伊夫裡特,雖然在“TX改”的這條道路上已經初具成效,但距離他本人心目中理想的“EXAM搭載機”還相距甚遠。

克爾斯特本人並不是吉翁主義的狂熱擁簇者,因此在感到被軍方與機關辜負的情況下,絕不甘於自己與EXAM永駐冷宮雪藏發黴。在這種心理下,克爾斯特帶著EXAM的所有一切離開了弗拉納岡,離開了吉翁公國,開始了亡命之旅。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只能投八路。

博士心中早就挑選好了目的地,那就是吉翁公國的敵對勢力地球聯邦。

在當時,聯邦正好已經自主研發出了磁氣覆膜技術與次時代大型背包推進器技術,完全可以滿足克爾斯特對載體的運動性、機動性的要求。

當時,克爾斯特投奔的是聯邦陸軍,而軍方一開始提供給他的“玩具”,就是陸軍自主研發的RGM-79[G]陸戰用先行量產型吉姆(以下簡稱陸戰型吉姆)。

以陸戰型吉姆為素體完成的RGM-79BD-0蒼藍宿命零號機,雖然基礎性能不俗,但吉姆畢竟是吉姆,制式量產機的性能同樣達不到EXAM的搭載條件,測試的結果讓人笑不出來。

克爾斯特不滿意,並提出了抗議。

為了安撫博士,陸軍承諾提供性能更好的MS,而當時陸軍能拿得出手的上等好貨,也只剩下86年的拉菲陸高了。

不同於吉姆,由於零件稀少,因此陸戰型高達的產量極低,配備全靠搶(就好像拿不到更多驍龍835的MI6一樣),黃牛一般的遠東方面軍機械化混成小島大隊又一下子拉走了12台,剩下的部分也要盡可能滿足各大一線戰區。在這種情況下,軍方依然為EXAM計畫爭取到了3台陸戰型高達(另一說是2台,建造BD-3用的是1與2的備用零件),表現出了極大的誠意。

由於之前EXAM系統植入工作進展得很成功(從這點看來,陸戰型吉姆全身上下符合EXAM要求的也就腦袋而已23333),因此在改用陸戰型高達的素體時,保留了前一個素體的“吉姆頭”。

蒼藍宿命一號機的外觀形象(這年頭主要是看臉2333)會讓人誤以為是吉姆,但它骨子裡其實是高達。

克爾斯特在進行測試時發現本機所表現出來的性能,比YMS-08、RGM-79[G]都要來得高,1350kw的高出力核融合爐配合磁氣覆膜技術、次時代背包推進器所展現出來的瞬間爆發力,幾乎達到了舊式EXAM搭載機的兩倍,這令他大為欣喜。

當然了,這其中也有博士的助手,聯邦技術官僚阿爾夫•卡姆萊上尉鼎力協助的功勞在內。

不過儘管如此,即便本機與EXAM系統完美融合且測試效果良好,克爾斯特依然保留了“高脈衝信號調整”這一手。

對於這一點,卡姆萊上尉是反對的。當然這主要是針對安全性方面的考慮,而之後發生的“事故”也證明了上尉的這種擔憂不是沒道理的。但,對於只重視性能與戰果的克爾斯特來說,周圍的建議他是聽不進去的。否則,當初也就不會發生NT實驗體昏迷事故了。

本機完成後即被分配到測試部隊,主要進行資料收集的任務。不過由於MAX模式下的本機一旦暴走就會不分敵我的進行無差別攻擊,對敵人構成威脅,對友軍也構成威脅。

在見識到本機暴走狀態的可怕後,卡姆萊上尉雖然沒有違逆克爾斯特的意志取消掉MAX模式,而是採取了一個折中的法子:在在系統中植入一個限制程式,令MAX模式有數分鐘的時間限制。

蒼藍之結構

本機是地球聯邦軍在吉翁公國叛逃的科爾斯特博士的協力下開發的EXAM系統實驗機。說是協力,實際上上面也說了,這項技術本身就是科爾斯特在弗拉納岡時期開發的改良移植版。

一號機一開始採用RGM-79[G]作為改造素體,不過由於RGM的硬體不達標,在EXAM搭載完成後,將系統所在的頭部轉移到RX-79[G]之上。所以,一號機的正式編號才是RX-79,而並不因為它長了吉姆頭而非得是RGM-79。

在此基礎上,技術團隊將作為素體的陸戰型高達進行了全面的改造強化。首先,由於EXAM系統的尺寸問題,這使得技術團隊必須對陸戰型吉姆的頭部進行大幅改造,主要是將頭部進行大型化處理,從而能夠容納下整個系統。

與原型相比較,一號機的頭部取消了兩頰的散熱槽,加長了“下顎”火控雷達,並且增加了原本陸戰系並不重視的頭部火神炮,用以保護內置重要的EXAM系統的頭部。

由於頭部使用的是陸戰型吉姆的版本,所以眼的部位與其相同——不過採用的是帶護目鏡式的雙眼光學感測器。當EXAM啟動時,光學感測器會呈現醒目的赤紅狀。

另外,為了徹底地強化上半身的火力,科爾斯特團隊將素體右胸的吸氣/排氣口、左胸的多目發射器摘除,改為嵌入一對60毫米火神炮。

至於被移除的吸氣/排氣口則移往到腹部,在腋下部分設置了一基有線式飛彈發射器。

先行量產陸戰型的一大特色,就是駕駛艙的設計。相比起RX-78、RGM-79來,先行量產型陸戰系的設計考慮駕駛員進出的便利性,即使機體仰臥或是俯臥都能無障礙進出。

因為沒有核心戰機區塊,因此將駕駛艙區塊移位到了胸前,艙蓋採用半包式高強度裝甲覆蓋,增加了駕駛艙的安全係數。

這一點也被本機所繼承,並且將右胸的吸排氣口轉移到原本純裝甲覆蓋的腹部位置,將這一塊區域有效利用起來。

背包

本機廢除了原先RX-79[G]功能性極高的掛架系統。科爾斯特團隊認為實驗機的1號機並不需要攜帶大量的武裝或者維修更換零件,反而是因為需要進行高強度的作戰,必然要改變素體推進劑容量不多的設計弊端。

於是,技術團隊在拆除廢棄了陸戰型背包之後,重新為本機設計了一款新型大氣層內專用的背包推進器。

將原先向外呈放射形佈置的大推力主噴口修改為平行向下的雙發火箭發動機的佈置,這一點反而是與最初的素體RGM-79[G]頗為相似。

統一了噴射方向後更有利於機體進行短途跳躍或者戰術衝鋒,而改良後的本機推重比確實也遠高於其素體RX-79[G]。

而且,本機的背包推進器預留了加掛空間戰用次時代推進背包的可能,這一點可以從二、三號機上可以看出來。

腿部

有鑒於素體的腿部設計完全是為了重力下的徒步行走所服務,科爾斯特團隊為了追求整體推進提升的最大化,在一號機小腿外側追加了一組輔助推進器。

這在當時的聯邦陸軍中是極為少見,不過由於為追求重力下運用的便利性而取消了燃料槽等宇宙空間用相關元件(實際上陸戰型機種在重力下必須承受40噸+負荷,早期受限於技術落後經常發生故障,所以腿部內置燃料箱副發電機推進器等原先是被否定的,因為複雜的結構會降低腿部結構的強度性,加速金屬疲勞),所以科爾斯特團隊將內置推進器改為直接外掛於小腿外側,緊鄰光束軍刀收納匣,彼此並不衝突。

另外,也在小腿後部末端也設置了小型輔助推進器。

腿部追加高機動推進器這創意,與公國軍MS機動力強化主在背包、其次小腿的理念不謀而合,恐怕也是科爾斯特博士對老東家的一種借鑒與致敬吧。

裝甲

本機在素體的基礎上,進行了足以稱得上翻天覆地的修改,其中對重要部位、關節的防護能力作進一步的再強化。

本機在採用RGM-79[G]、RX-79[G]作為素體,也繼承了這兩款機型優越的裝甲材質:在當時眾多裝甲材質中傲視群雄的月神鈦合金(高達尼姆合金α)。

由於素體陸戰型高達在上半身的防護力已經登峰造極(重力環境下的MS重視上半身防護),所以本機主要在腰、腿部分下功夫。

原本設置於膝蓋,實用性極高的刺釘裝甲在此時被廢除。吸排氣口也一併取消,改為加裝護甲。對於重力下運用MS很重要、活動頻繁的腳踝關節在原本加裝護甲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增加護甲覆蓋面。

對於腿部的裝甲追加改造仰仗於推進系統的強化帶來了推力的大幅提升,因此並沒有因為重量的增加而降低機動性,依然保證了本機在重力下的高機動與高速的陸上移動力。

主武裝

YF-100型機槍

戰時非常流行暢銷的一款陸戰用實彈機槍。口徑為100毫米的這款火器設計有折疊式的前握把和槍托。槍身較短,而方形彈匣設置懸掛于槍身下方,槍身上方有傳統的准心、照門,不過實際上的光學瞄準依然是交給MS火控來處理。

YF-100型在設計上是可以拆卸裝入武裝貨櫃中,與FX-180加農炮一樣。不過由於BD一號機取消了武裝貨櫃搭載能力,所以這塊設計就形同作廢了。

如果拿人來打比方的話,相當於衝鋒槍的這款實彈機槍,是一款近距離戰鬥用的武裝。

光束軍刀

聯邦軍制式MS的標準格鬥戰武裝。共有兩把,0.38MW的戰時標準出力,光束軍刀展開時光刃長度可達11520毫米。

平時收納在小腿外側,需要使用時外甲打開,收納固定基座會向上展開,露出光束軍刀的握柄以供取出。

YHIRGM-S-Sh-WF型MS用多功能護盾

長度只有7056毫米的小型盾,通常配置在機體左腕外側,固定座上連接著簡易機械臂,能夠根據機械臂抬起放下自動改變盾的朝向。

比起純粹作為護盾來設計使用的003、007型大盾來,比之小得多的WF型盾的設計考量是實用性和機能性。在重力下障礙較多的地區不會阻礙機體的活動。

不過反過來說,由於盾的體積變小,導致防護面積降低,作為一款防護用具來說WF型的效率或許頗為不足。不過這個問題在BD一號機徹底性的強化自身防禦力之後,也變得微不足道了。

由於防護不足,在實戰中曾經有過將盾插入地面來抵擋敵方炮火,或者以盾為腳架以穩定大型火炮進行精准射擊的例子。

胸部火神炮/胸部二連裝有線式飛彈

這兩款可以稱得上是BD一號機的原創武裝。不過實際上作為素體的RX-79[G]在左胸就設置了一門60毫米火神炮,而科爾斯特團隊如法炮製,依葫蘆畫瓢地在右胸再增加一門,總共兩門火神炮分置駕駛艙兩側,這樣一來胸部區塊的火力倍增,對駕駛艙的防衛力也大為增強。

另外上面也提過了,在胸部火神炮下方、腋下的位置設置了兩具有線式飛彈發射器。由於飛彈雖然較之60毫米機炮來說威力更大,但由於射速不高的緣故,以及受到米氏粒子環境的影響,所以基本上還是作為一款近距離戰武裝來選擇使用。

我不知道蒼藍宿命系列該怎麼總結,就是一個字:強……………………吧。

EXAM系統和獨角獸NTD的區別在於,後者是遇到NT才殺殺殺,前者遇到誰都是殺殺殺233333。

(科爾斯特:勞資就愛把敏感度調得那麼高!)

有興趣的朋友推薦找一下97年出版的高山瑞穗的漫畫版看一下,雖然畫風有點醜,但絕對是經典之作。

再來看看套件吧。

當年HGUC的第80款通販套件就是蒼藍宿命一號機。

舊版的一號機基本結構與之前77號的BD-2幾乎完全一致,這個體系可以稱其為第一代陸戰體系。

個人認為當年的陸戰體系是繼承自吉姆改體系、海茲爾體系後,一款相對較為成熟優秀的硬磨ABS關節版本了。

當然比起後來同樣是硬磨ABS的逆襲體系來,陸戰體系就顯得細節不足了,雖然在硬磨關節中它的持久力鬆緊度算得上是最好的。

但把玩久了依然會因為摩擦頻繁關節鬆弛的問題(ABS耐磨還是成問題),所以財團B才在之後用稍軟的PS、PC結合的吉姆3體系的新關節設計將以上全部取代(MS關節的進化等於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原點了,離不開PC軟膠)。

當然,之後趁著F91等小型化MS出現的春風,新型純PS關節又登上了時代的舞臺,HGUC朝著“無PC軟膠”之路又邁前了一大步。

然後,迎來了新生時代。

過去我吐槽過新生陸戰型吉姆的結構強度不足,畢竟腰部可動關節第一次插入就發白這事兒實在是讓人太凹糟。老實講,真是難以相信這種低級錯誤財團B會犯。

不過當我拿到這款新生版BD-1時,發現財團B一定是哈士奇附體,二到一定境界了————不但不改良腰部關節繼續沿用,還把軀幹與肩部的連接位也從PC軟膠改成了硬磨PS!

Verygood,這下發白位又增加了一位成員。

雖然財團B的材質挑選越來越二,但不得不承認,這款BD-1的外形真是沒的說。設定的不斷變遷,讓深淺兩種藍色也越來越接近。比較讓人啞然失笑的,是新生版肩甲拉伸機構。

你以為你是F91啊?就算你做夢自己是,那肩甲也並沒有說有散熱機構啊……單純只是刷時髦嗎233333。

這次的最大亮點,是套件一共附帶了兩個頭部。相比起過去舊版(舊漫畫、遊戲等),新版(重置漫畫)追加了刷時髦的右側帶天線探測器,帽檐也更為下壓,顯得更具犀利感。

不過我還是喜歡舊版頭部,畢竟BD-1號稱是“面無表情的吉姆”嘛233333。

這款套件的主武器依然是簡化了的YF-100機槍。這種設計怎麼說呢,便於把玩拔插,但失去了美感,有種簡陋的不適感。有利有弊吧,這麼設計也可以少設計倆持槍手,畢竟財團B已經懶到放棄持槍手握拳手了,反正你們這些玩家可以去買另外販售的獨立造型手套件嘛233333。

至於盾牌,HG新生該學學人家GTO了,盾牌的完美分色並沒有那麼難。

可以試想一下接下來會發售的BD-2、3,然後新生版陸高接踵而來,作為宿敵的B3老虎是不是也新生一把呢………

怎麼說呢,本來想發獨角獸,但實在是沒有時間精力做RG

(就這套件我都做了兩天…)喜歡騙錢獸的朋友們可能要在等上一段時間了233333 那麼這一期也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吧~~

小編語:CC菊苣的機設資料永遠都是最好的,木有之一~ 好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