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鹽山人文|歷史上的鹽山八景

歷史上的鹽山八景

文/高俊明

所謂“八景”是指一個地域內, 能夠代表該地域文化特色的八處或八處以上包括自然和人文的景觀。

“八景”起源于北宋時期宋迪的《瀟湘八景圖》。 八景文化自宋代興起,經過元的發展,到明清時更加普遍化、大眾化, 並進入繁盛。 八景詩的最早雛形是沈約的《八詠詩》。 宋迪《瀟湘八景圖》與米芾題詩的結合,使這種詩歌形式正式以八景詩之名廣為傳播,並在明清時期進入繁盛, 到了明代, 明王朝為了粉飾太平, 下詔各地定出“八景”上報朝廷, “八景”從此打上了官方的烙印。

鹽山八景也是在明初這樣的大環境下產生的, 既然一級級上報朝廷, 地方官員肯定不能等閒視之, 必然組織官吏及鄉紳嚴格挑選, 把本地域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選中上報, 因此, 當時的鹽山八景要既能反映鹽山歷史文化底蘊的深厚, 又能反映本縣濱海獨有的河、海、湖的自然風光,

絕對是代表本地最高水準的人文和自然景致。 鹽山八景起源于明初, 從八景詩作者生活的年代, 我們不難發現鹽山八景起源于明初。 具體八景為:福泉曉鐘, 封墩夕照, 王曼晴蕪, 古堤煙柳, 龍潭月色, 海岸潮聲, 小山霽雪, 故城瞑鴉。 本縣人高凝遠⑴有《總提鹽山八景》詩。

福泉扣罷曉來鐘, 回頭封墩夕照紅。

王蔓晴蕪連遠近, 古堤煙柳自西東。

龍潭月色年年舊, 海岸潮聲日日同。

雪霽小山天近暝, 亂鴉飛向故城中。

鹽山八景, 祁風都有配詩。 祁風, 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濟)人, 明正統年間(1436-1449)舉人, 天順年間(1457-1464)任鹽山訓導, 任職期間, 以文人墨客之態足跡踏遍鹽山, 對鹽山八景皆有很深感觸, 他對每一景的配詩也有獨到之處。 民國版《鹽山新志》對他有載:博學強記, 動有規度, 申明學規, 勸課惟勤, 升南陽府教授, 後入鹽山籍, 居褚村裡, 祀名宦。

清朝鹽山縣令朱鸞鷟, 康熙五年(1666年)任鹽山知縣, 此時, 鹽山八景自遴選已逾二百餘年, 為標新立異, 他又組織張羅, 出臺了續鹽山八景:春郊雨杏、北城觀雪、秋野霜葭、東海聽濤、古河落雁、吳村梵閣、近郭歸鴉、龍窪釣台。

裡面有的景點略顯牽強附會, 有的與老八景重複, 流傳較廣的還是以舊鹽山八景為多。

注:

(1)甯國府同知高禮之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