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自然災害來臨時,沖在最前線的記者!

洪水就是號角 災情就是命令

——記“7·26”特大暴雨洪災報導

第一新聞記者 郭耀東

生活在毛烏素邊緣的榆林人, 也許做夢都不會想到, 接下來的幾天的降雨讓這裡積成汪洋, 沙子的儲水性能仿佛驟然提升了百倍有餘。

7月23號的一場強降水, 不僅澆滅了連日炙烤的淫威, 也澆醒了宿醉中的我。 下午4點, “十二道金牌”式的電話轟炸, 讓我酒醒過半:榆林強降水, 城區多處內澇, 網友上傳視頻觸目驚心, 準備下午4G連線和報導!一個激靈立馬坐起, 看著鏡子裡蓬頭垢面的自己, 甩甩頭自嘲一下:這時候別窮講究了。 拎起短褲,

趿著拖鞋, 一聲轟鳴我將駛向遠方。

榆林市氣象局的電話占線中, 我只能暫時從防汛辦和現場網友處瞭解情況。 幾個電話下來, 基本瞭解到了強降雨的過程:冷暖空氣交匯發生強降雨, 時間短, 強度大, 降水在一個半小時內, 達到了71.3毫米。 接下來幾天,

我們一日承擔著兩場直播、兩場報導的任務, 還有廣播、新媒體的不間斷連線報導。 5天內共報導了40多條新聞, 讓我們疲憊之餘也感到了滿滿的成就感。

剽悍的洪水猛獸, 在災區民眾的眾志成城下, 節節敗退。 經過暴雨洪災的洗禮, 這裡的人們愈發堅強和團結。

洪水過後第三天, 汛情警報解除。 來自八方的支援蜂擁進這座滿身泥濘而又個性堅強的子洲城中, 帶來了這裡最緊缺的物資和最溫暖和煦的笑容。 我們見證著災後感人的瞬間, “橄欖綠”——人民子弟兵的有力臂彎、小人物的大感動——“三輪車擺渡人”每天載著民眾淌過泥濘三四百次、螢光綠——交警堅守崗位疏通城市堵塞“腸胃”…….有人說, 災難是新聞的盛宴。 在我看來, 災難也是人性光輝的反光鏡。

“一顆高尚的心應當承受災禍而不是躲避災禍, 因為承受災禍顯示了意志的高尚”——阿霍蒂諾 ;“哪些能將我殺死的事物, 會使我變得更有力”——尼采。

(進入災區第一天, 我們住在子洲中學的教室裡, 課桌拼起的床已經在災區算是“五星級”。

這一次的報導, 除了前方的我們盡了應盡的職責外, 還有中心和通聯部為我們的有力支持。 剛趕往災區, 除了領導反反復複關於安全的囑咐外, 還有強有力的人員調配和物資保障。 得知我們前方急需雨靴、雨衣等物資後, 通聯部通過和地方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協調, 為我們爭取了必備物資。 還有調集編輯統籌安排, 及時為第一線傳回的畫面進行剪輯播出(原諒我們雜亂無章的稿子和顫抖無序的鏡頭, 善良又大方的編輯姐姐們。 )

洪水就是號角, 災情就是命令。 在這一場艱苦卓絕的戰役裡, 我們通聯發揮了自身最大的優勢, 調配了最有效的資源, 最快速、最集中地掀開了戰鬥的序幕, 強有力的指揮領導下, 打贏了這一場仗。

經歷了災難報導的洗禮後, 相信我們也會愈發堅強和勇敢。

每當災情發生時

堅守在抗災第一線的除了消防戰士

還有我們的記者

他們深入抗災前線

只為讓外界第一時間得到最新消息

讓我們為這些可愛的人們致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