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一場行程300餘公里的調研告訴你,建設浙中生態廊道的底氣和方向!

趙光君在調研浙中生態廊道規劃建設工作時強調

踐行“兩山”理論

打造都市區生態經濟帶

市第七次黨代會為金華未來五年的發展勾勒出宏偉藍圖。

在這幅藍圖中, “三條廊道”無疑是最強大的支撐、最亮眼的景致。 當前, 新一屆市委班子已帶領全市人民進入“實幹模式”。 黨代會後首場調研的主題落在了浙中生態廊道的規劃建設上。

調研陣容為何如此強大?

3月5日~8日, 市委書記趙光君帶領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實地調研浙中生態廊道規劃建設工作,

並主持召開彙報會專題研究。 從金華江源頭出發, 一路沿江而行, 直抵出境縣市。 時間橫跨4天, 行程300餘公里, 暨軍民、馬小秋等10多位市領導參加調研或出席彙報會。

這樣的規模和陣勢, 足見市委對浙中生態廊道建設的重視和落實市黨代會精神的力度。 趙光君說, 浙中生態廊道是我市治水新階段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 是共建金華的重要標誌性工程。

他要求, 各地各部門要堅持以“兩山”理論為指導, 按照市第七次黨代會的決策部署, 集思廣益、群策群力, 加快構築貫通金華全境、建設美麗田園、發展綠色經濟的浙中生態廊道, 進一步豐富現代化都市區建設內涵和路徑,

努力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切實增強都市區環境承載力和區域競爭力。

綠道是生態廊道的有機組成部分, 金東的綠道將散落的珍珠串成了一條風景線。

人人盡說繡湖好, 未來更有雙江湖, 義烏將從“繡湖時代”步入“雙江湖時代”。 雙江湖水利樞紐工程是浙中生態廊道義烏境內的“三顆明珠”之一, 趙光君就專案規劃與大家交換意見。

為何我們底氣十足?

趙光君一行從金華江源頭順流而下, 實地考察磐安文溪治理和冷水鎮小章村體育產業, 乘舟渡東陽橫錦水庫觀白泉村婺派民居,

踏勘義烏江綜合治理和雙江湖水利樞紐工程現場, 漫步金東江畔綠道瞭解漁歌小鎮、花卉生態示範園建設規劃, 還考察了婺城白沙溪綜合治理專案, 最後抵達蘭溪女埠古街。

八婺之春, 山如黛、水如練、花似錦, 如同一幅徐徐打開的美麗畫卷。 每到一處, 趙光君都仔細察看山形水勢地貌, 詳細詢問專案規劃建設情況。 看到各地靚麗的規劃圖板、插滿紅旗的作戰地圖、分佈推進的項目列表、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 趙光君頻頻為大家點贊, 並提出具體工作要求。

(左右滑動↔, 欣賞浙中生態廊道美景)

(在框內左右滑動↔)

(在框內左右滑動↔)

從春雨迷蒙,到陽光燦爛,生態廊道的概念和建設路徑也如天氣般撥雲見日。“霧鎖磐安、亮在東陽、震撼義烏、美麗金東、加油婺城、期待蘭溪”趙光君生動地描述這種感受。他深有感觸地說,一路走來,浙中生態廊道的輪廓越來越清晰,越走越有信心,越走越有底氣,越走越覺得我們完全有條件建成這條生態廊道。

如何推進規劃建設?

彙報會上,各縣(市、區)圍繞浙中生態廊道概念規劃和項目安排計畫作交流發言。趙光君就如何推進浙中生態廊道規劃建設提出指導意見。

1

生態廊道建設的核心是提高生態環境品質。

要堅持科學治水、流域治水、系統治水、生態治水,以“美麗城防”工程為抓手,深入推進金華江流域治理,打通水系、貫通水脈,實施治水工程,加強生態修復,全面啟動生態涵養功能,構築起完整的水生態系統。他說,生態廊道不是“河道+綠道”“潔化+綠化”,而是要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在此基礎上融合地域文化、植入綠色產業,打造高標準高品位的景觀單元,串珠成鏈、相映生輝,構築起集生態保護、休閒觀光、文化體驗、綠色產業於一體的生態經濟帶。

(浙中生態廊道效果圖↔)

2

浙中生態廊道作為共建金華的先手棋,要把“最先進理念、最高標準、最好品質”的要求貫穿規劃建設全過程。

要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成廊道”的目標,本著共建共融共用共贏的原則,科學規劃、系統謀劃,編制任務書、掛出作戰圖、落實責任制,從既該幹又要加快幹的工程入手,蹄疾步穩、精准發力,全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樣板。要把生態廊道建設與城市有機更新、海綿城市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美麗鄉村建設、歷史文化村落保護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土地利用、招商引資、專案管理等新機制新模式,開闢互利合作、共贏發展的新平臺新空間,為建設現代化都市區提供先行示範和有力支撐。

3

浙中生態廊道建設涉及面廣、工程量大,是一項龐大複雜的系統性工程。

各級各部門要站在戰略和全域的高度,強化“全市一盤棋”的理念,加強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甩開膀子、邁開步子,抓緊幹起來,全面掀起浙中生態廊道建設熱潮。

作者|黃曉華

製圖|陳詩嶼 淩昱

編輯|盧奕仿 方苒

(在框內左右滑動↔)

(在框內左右滑動↔)

從春雨迷蒙,到陽光燦爛,生態廊道的概念和建設路徑也如天氣般撥雲見日。“霧鎖磐安、亮在東陽、震撼義烏、美麗金東、加油婺城、期待蘭溪”趙光君生動地描述這種感受。他深有感觸地說,一路走來,浙中生態廊道的輪廓越來越清晰,越走越有信心,越走越有底氣,越走越覺得我們完全有條件建成這條生態廊道。

如何推進規劃建設?

彙報會上,各縣(市、區)圍繞浙中生態廊道概念規劃和項目安排計畫作交流發言。趙光君就如何推進浙中生態廊道規劃建設提出指導意見。

1

生態廊道建設的核心是提高生態環境品質。

要堅持科學治水、流域治水、系統治水、生態治水,以“美麗城防”工程為抓手,深入推進金華江流域治理,打通水系、貫通水脈,實施治水工程,加強生態修復,全面啟動生態涵養功能,構築起完整的水生態系統。他說,生態廊道不是“河道+綠道”“潔化+綠化”,而是要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在此基礎上融合地域文化、植入綠色產業,打造高標準高品位的景觀單元,串珠成鏈、相映生輝,構築起集生態保護、休閒觀光、文化體驗、綠色產業於一體的生態經濟帶。

(浙中生態廊道效果圖↔)

2

浙中生態廊道作為共建金華的先手棋,要把“最先進理念、最高標準、最好品質”的要求貫穿規劃建設全過程。

要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成廊道”的目標,本著共建共融共用共贏的原則,科學規劃、系統謀劃,編制任務書、掛出作戰圖、落實責任制,從既該幹又要加快幹的工程入手,蹄疾步穩、精准發力,全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樣板。要把生態廊道建設與城市有機更新、海綿城市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美麗鄉村建設、歷史文化村落保護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土地利用、招商引資、專案管理等新機制新模式,開闢互利合作、共贏發展的新平臺新空間,為建設現代化都市區提供先行示範和有力支撐。

3

浙中生態廊道建設涉及面廣、工程量大,是一項龐大複雜的系統性工程。

各級各部門要站在戰略和全域的高度,強化“全市一盤棋”的理念,加強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甩開膀子、邁開步子,抓緊幹起來,全面掀起浙中生態廊道建設熱潮。

作者|黃曉華

製圖|陳詩嶼 淩昱

編輯|盧奕仿 方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