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成長:地震災後給人帶來的PTSD如何心理救援

當遭受了諸如戰爭, 地震, 空難, 遭受攻擊, 被綁架, 被強暴等極端壓力後, 人往往會出現"心理麻痹"的現象, 主要表現為對外界反應減少,

情緒沮喪或過度敏感, 失眠焦慮等。 這種反應在心理學上叫做"創傷後應激障礙", 簡稱PTSD。

PTSD根據產生以及它的特性, 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驚嚇期。

在這個階段中, 受害者對創傷和災難喪失了知覺, 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失魂落魄的狀態, 在這個階段中往往對事件不能回憶。

第二階段, 恢復期。

在恢復期, 人們會出現焦慮、緊張、失眠、注意力下降等症狀, 這就基本跟我們平時所說的後怕相似。 在這個階段中, 人們通常的表現就是逢人便會訴說自己的遭遇。 就跟祥林嫂的表現是一樣的。

第三階段, 康復期。

在康復之後心理重新又達到平衡。

但是, PTSD所造成的心理傷害, 靠自身的力量恢復是比較困難的, 所以有一定的心理學干預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 心理救援的對象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第一, 重大災難的直接受害者。

包括, 身體受傷者, 災難中喪親者。 財產損失嚴重者, 災難現場目擊者。

第二, 重大災難後的參與者。

包括, 搶險救援者, 戰士, 醫護人員, 衛生防疫人員, 志願者, 政府官員和記者。

第三, 參與家園創建以及康復人員。

第四, 有精神病家族史者或者既往精神病史者。

其次, 心理救援的時機:

心理救援時機是越早越好, 最好是事件發生後的48到72小時之內。 心理救援的黃金最佳時期是在24小時內。

具體又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 急性期。

急性期主要是指危機發生後兩周內, 這時候的心理救援的措施重點是, 支持, 接納、傾聽, 理解, 共情, 資訊提供和認知重建等。 這對應於PTSD的驚嚇期。

第二, 恢復期。

恢復期主要是指災後一個月內, 這時候的重點是社會支援和情緒疏解。 這對應於PTSD的恢復期。

第三, 重建期。

重建期主要是指災後三個月後, 還需要持續的心理干預和社會支持。 這對應于PTSD的康復期。

心理救援的地點, 對心理救援的效果也有很大影響。 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 適宜的救援地點:

學校, 教室, 醫院病房, 安全的室外空曠地, 或者其他場所。

第二,不適宜的救援地點:

災難現場。

觸景生情,災難的現場對受害者進行心理救援會有很不好的負面影響,對心理救援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所以說,災難後心理救助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能盲目,也要注意以上所說的這些要點,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面對PTSD創傷後後應激障礙,有哪些看法呢?

歡迎留言討論~

第二,不適宜的救援地點:

災難現場。

觸景生情,災難的現場對受害者進行心理救援會有很不好的負面影響,對心理救援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所以說,災難後心理救助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能盲目,也要注意以上所說的這些要點,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面對PTSD創傷後後應激障礙,有哪些看法呢?

歡迎留言討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