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什麼時候讓你感覺中國還不夠強大?這些答案可能會紮心

這是今天上午頭條的姊妹篇, 平時我們都喜歡分享祖國強大的一面, 但也不能回避我們的國家還有許多需要加強的地方。 一起來看看知乎網友分享的答案吧。

@梨梨梨

親戚:國外待不下去嗎, 為什麼要回國發展?

在浦東機場準備飛東京, 在某航空公司櫃檯值機時, 當班的小姐姐面帶微笑, 用她蹩腳的日語對我說:“パスポートを拝見してもよろしいでしょうか?”(您可以出示下護照嗎?)

當她伸出雙手, 接到那本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的時候, 她的笑容消失了, 一言不發完成例行公事之後, 單手把護照扔桌上, 用頭指了指旁邊的傳送帶, 用中文面無表情地對我說“行李放那上面。 ”這還是在國內。

難得放假回國, 那就必須得在親戚朋友面前被遛一圈。 大家吃著喝著開開心心, 親戚朋友沒事也都來找我聊國外的各種事情。

當親戚問我大學畢業準備做什麼啊的時候, 我回答“想回國發展”。 立刻有親戚說“國外待不下去嗎?為什麼要回國?”看在是親戚的份上, 我只能強忍著心理的不適, 笑著回答“不是呆不下去, 是我覺得國內發展前景好”。

我們的國家硬實力是越來越強大了, GDP要趕美, 軍艦沒事也能出出第一島鏈、轟炸機也能飛出宮古海峽了。 可是不少國民的精神還是站不起來。

這個國家暫時還不能夠被稱為強大。

@安森垚

自信是一種從心底對自身未來、民族未來的肯定。

“我們這中醫可是特別先進的, 青蒿素那可是得了諾貝爾獎呢, 美國XX地方都有中醫院, 菲爾普斯都拔火罐呢!”

“我們這《周易》那可是世界上最高深的學問, 外國教授都說過, 我們追求幾百年的科學, 都爬不到《周易》一半的高峰呢。 ”

“中國古代的工藝才是最厲害的, 你看外國都造不出來這樣精美的東西。 ”

“中國菜簡直最棒, 我做的麻婆豆腐讓英國同學激動的連眼淚都流出來了, 非要娶了我。 ”

“中國古代繪畫才是最牛逼的, 畢卡索見到張大千, 那都是謙卑的不得了的。 ”

“我們在古代有著XX發明XX發現, 比歐洲領先了1000(2000)多年呢!”

這些理論, 我們或多或少的都在周圍人嘴裡聽到一點, 但是我們會發現這些言論裡都有個共同的特點, 那就是“外國人都覺得好呢。 ”或者是“歷史上不知道比外國高到哪裡去了”這樣的感覺。

而我很多次提到的一個事情就是, 我看過知乎上一個問題,

叫“我要接一個日本來的留學生, 我該用日語和他說點什麼?挺緊張的。 ”

為啥我去日本留學的時候日本人不和我講中文, 而且他一點都不緊張。

另外就是, 知乎“中國菜可以有多好吃”的問題裡, 國內大廚的回答贊數比不上一個會發表情包的紐西蘭小哥, 下面“你真可愛我要收了你, 讓你天天都吃中國菜”這樣的評論至少有5成。

為啥我們在美國誇他們漢堡好吃美國人就沒有萬分激動, 並且非要以身相許呢?

前面某答主提到的事情我身上也發生過, 在機場的工作人員誤以為我是外國人, 一臉堆笑地說著蹩腳的英文, 看我拿出來中國護照, 立刻臉拉得比長白山還長, 然後面無表情地來一句“你這個有點大, 托運在內邊兒, 自己去放”。

我們對進口的東西充滿著異常的信任,什麼東西只要說是國外的,就算是非洲生產的某些人也會覺得比國貨要好。我們又東施效顰地把“中國文化”掛在嘴邊,把青花瓷、花臉、剪紙貼在科技產品、汽車上陶醉得不得了,美其名曰“文化復興”、東方設計”。

我們過於熱愛歷史,又非常地回避看起來屈辱的近代史。中國的現代化過程,本身就是伴隨著民族主義萌發的,我們有著比大多數國家都要重的歷史包袱,幾乎每一次革新,都要討論下歷史上的輝煌,而中國傳統文化無法萌發出工業革命的事實,又讓一大批人感到失落。

我們在遇到問題前,尤其是涉及到民族自尊的問題前,總會預先設置一個立場,(如中國其實最厲害,或者我們還是不行)然後再考慮具體問題。而不是看一看解決這個問題具體什麼方式最棒。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能夠在解決了問題之後,感歎一下老祖宗這個思想給了我啟發,那才是真正的民族強大,見微知著。

若想讓中國足夠強大,其實真沒必要從天地玄黃到宇宙洪荒,最重要的還是走好每一步路辦好每一件事,鄧小平同志說過“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中國人的思想不斷地激蕩,中國人在研究、生產中不斷創造,這才是走向強大的路。

自信是一種從心底對自身未來、民族未來的肯定,我不希望民族狀態影響到個人狀態,但是事實上不影響又是不可能的,這兩者相愛相殺,想在外國人面前站起來,主觀客觀的作用都必不可少。但絕對不是靠著強行回歸傳統,或者強行在網上發洩就能達到的。

@秀髮在風中淩亂

國民精神之不自信,何談國家之強大。

夜深人靜,和舍友在回宿舍的路上,想起舍友正拼命攢錢買手機,就問他,我覺得你買蘋果7或者三星S8好貴啊,不如買個國產的手機也行啊,華為、小米都不錯啊,他就說國產的就那樣,不行的。

我就反駁他說,誰說的,國產的也不賴吧。接著我們淺聊了很多,從手錶,自行車,汽車,航母,高鐵,軍工,無人機,最後到圓珠筆芯,我說,中國製造有些方面不行,但是整體還是很強的,有些領域甚至獨佔鰲頭。

每當我舉一些中國很厲害的領域,他就說,那是因為中國人多,有錢。我說不是中國不行,只是你不懂,你看的都不全面,有失公允,然後他就給我舉了很多例子,中國很多很差的領域,最後就一句話,中國的東西就那樣,一直到宿舍,我倆誰也沒說服誰。

天朗氣清,同學們齊聚一堂,聽老師講電路實驗,當說到示波器的時候,老師就說:“這東西,美國做的是最好的,德國日本的什麼的品質好、耐用,中國的不行,明年我們爭取把實驗室這批中國貨全換成美國的,接著又說了汽車,德國的汽車能開幾年,韓國的汽車能開幾年,中國的不行,開個四五年就不行了。”老師吐沫橫飛地說了很多,同學們哈哈大笑,我是真的一點也笑不起來。

大學教授尚如此,普通百姓呢,當然這不是絕對,但是在我的身邊真的有很多這樣的人。記得初中的時候,政治書上總是寫道,中國賣一台電腦的錢,也就得一個蘋果的錢,中國處於行業下游,賺很少的錢,我們或多或少總被灌輸這樣的觀念,於是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國民精神之不自信,何談國家之強大。

有時候覺得很氣憤,我們國家很多企業在外面披荊斬棘,怎麼到了他們口中就那麼一文不值呢,很多優秀的科研人員,不去從事風口行業,賺熱錢快錢,而是埋下頭顱,兢兢業業地科研,默默為共和國事業添磚加瓦,中國不行,真的是對他們努力成果的玷污。

作為一個工科男,我知道很多零部件日本德國做的很好,畢竟幾次工業革命沉澱的,真的不是一朝一夕能超越的,尤其是那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盡善盡美的細節處理,但是我相信我們國家會慢慢超過他們的。

雖然中國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提高,但只要我們努力奮鬥,中國更光明的未來就會早日到來!

自己去放”。

我們對進口的東西充滿著異常的信任,什麼東西只要說是國外的,就算是非洲生產的某些人也會覺得比國貨要好。我們又東施效顰地把“中國文化”掛在嘴邊,把青花瓷、花臉、剪紙貼在科技產品、汽車上陶醉得不得了,美其名曰“文化復興”、東方設計”。

我們過於熱愛歷史,又非常地回避看起來屈辱的近代史。中國的現代化過程,本身就是伴隨著民族主義萌發的,我們有著比大多數國家都要重的歷史包袱,幾乎每一次革新,都要討論下歷史上的輝煌,而中國傳統文化無法萌發出工業革命的事實,又讓一大批人感到失落。

我們在遇到問題前,尤其是涉及到民族自尊的問題前,總會預先設置一個立場,(如中國其實最厲害,或者我們還是不行)然後再考慮具體問題。而不是看一看解決這個問題具體什麼方式最棒。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能夠在解決了問題之後,感歎一下老祖宗這個思想給了我啟發,那才是真正的民族強大,見微知著。

若想讓中國足夠強大,其實真沒必要從天地玄黃到宇宙洪荒,最重要的還是走好每一步路辦好每一件事,鄧小平同志說過“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中國人的思想不斷地激蕩,中國人在研究、生產中不斷創造,這才是走向強大的路。

自信是一種從心底對自身未來、民族未來的肯定,我不希望民族狀態影響到個人狀態,但是事實上不影響又是不可能的,這兩者相愛相殺,想在外國人面前站起來,主觀客觀的作用都必不可少。但絕對不是靠著強行回歸傳統,或者強行在網上發洩就能達到的。

@秀髮在風中淩亂

國民精神之不自信,何談國家之強大。

夜深人靜,和舍友在回宿舍的路上,想起舍友正拼命攢錢買手機,就問他,我覺得你買蘋果7或者三星S8好貴啊,不如買個國產的手機也行啊,華為、小米都不錯啊,他就說國產的就那樣,不行的。

我就反駁他說,誰說的,國產的也不賴吧。接著我們淺聊了很多,從手錶,自行車,汽車,航母,高鐵,軍工,無人機,最後到圓珠筆芯,我說,中國製造有些方面不行,但是整體還是很強的,有些領域甚至獨佔鰲頭。

每當我舉一些中國很厲害的領域,他就說,那是因為中國人多,有錢。我說不是中國不行,只是你不懂,你看的都不全面,有失公允,然後他就給我舉了很多例子,中國很多很差的領域,最後就一句話,中國的東西就那樣,一直到宿舍,我倆誰也沒說服誰。

天朗氣清,同學們齊聚一堂,聽老師講電路實驗,當說到示波器的時候,老師就說:“這東西,美國做的是最好的,德國日本的什麼的品質好、耐用,中國的不行,明年我們爭取把實驗室這批中國貨全換成美國的,接著又說了汽車,德國的汽車能開幾年,韓國的汽車能開幾年,中國的不行,開個四五年就不行了。”老師吐沫橫飛地說了很多,同學們哈哈大笑,我是真的一點也笑不起來。

大學教授尚如此,普通百姓呢,當然這不是絕對,但是在我的身邊真的有很多這樣的人。記得初中的時候,政治書上總是寫道,中國賣一台電腦的錢,也就得一個蘋果的錢,中國處於行業下游,賺很少的錢,我們或多或少總被灌輸這樣的觀念,於是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國民精神之不自信,何談國家之強大。

有時候覺得很氣憤,我們國家很多企業在外面披荊斬棘,怎麼到了他們口中就那麼一文不值呢,很多優秀的科研人員,不去從事風口行業,賺熱錢快錢,而是埋下頭顱,兢兢業業地科研,默默為共和國事業添磚加瓦,中國不行,真的是對他們努力成果的玷污。

作為一個工科男,我知道很多零部件日本德國做的很好,畢竟幾次工業革命沉澱的,真的不是一朝一夕能超越的,尤其是那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盡善盡美的細節處理,但是我相信我們國家會慢慢超過他們的。

雖然中國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提高,但只要我們努力奮鬥,中國更光明的未來就會早日到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