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時隔80年 他們重走浙大西遷之路

昔時在竺可楨老校長帶領下, 浙大譜寫了一曲文軍長征的壯麗凱歌。 80載悠悠歲月過去, 浙大校長吳朝暉帶隊重走西遷路, 於同一片熱土, 隔歲月相望。

據“浙江大學”微信公眾號消息, 今年恰逢浙江大學建校120周年、西遷辦學80周年。 日前, 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帶隊重走西遷辦學之路, 跨越贛、桂、黔三省, 緬懷先賢, 重溫校訓, 深化校地合作, 服務西遷辦學地社會經濟發展。

再回西遷舊地 重溫求是校訓

浙大師生此次重回西遷辦學地, 在泰和參觀上田浙大舊址、浙大禮堂和臨清書屋;在宜州去宜州博物館、浙大西遷紀念文化廣場;在遵義重訪老城子彈庫、浙大西遷文化公園;在湄潭考察浙大西遷陳列館、永興鎮歐陽曙宅、李氏古宅、浙大教授樓,

最後探訪青岩古鎮龍泉寺、慈雲寺等處舊址。

“文軍長征”的歷史為人們熟知。 80年前, 浙大師生戰勝千難萬險, 完成了辦學地點的戰略性轉移, 開啟了教育報國的輝煌時代。 無疑, 西遷辦學是我國教育科學史上的一個奇跡。 為保存文脈, 竺可楨校長當時帶領浙大師生毅然踏上了史無前例的西遷之路。 從1937年9月至1940年2月, 浙大師生初遷浙西, 繼遷贛中, 三遷桂北, 四遷黔北, 歷時兩年半, 最終定校遵義、湄潭, 穿越南方浙、贛、湘、桂、黔6省, 行程2500餘公里。 由於浙大師生行經的路線與當年中央主力紅軍長征的上段路線基本吻合,

且抵達的終點是“遵義會議”召開地——遵義, 因此西遷被世人稱為“文軍長征”。

浙大師生重走西遷路時, 看望該校支教學子。 據“浙江大學”微信公眾號

浙江大學檔案館館長馬景娣等專家探源“求是”校訓, 討論浙大精神。 馬景娣從“求是”一詞的來源講起:“‘求是’源於《漢書》;求是書院時期宣導‘務求實學,

存是去非’, 求是精神得以孕育;而在抗日戰爭中, 浙江大學師生在顛沛流離、西遷辦學中再次豐富、發展、踐行了求是精神。 ”

竺可楨教授曾寫道:“如果各大學師生皆能本先生之志, 不以艱難而自懈, 且更奮發於自淑淑人之道, 協助地方, 改良社會, 開創風氣, 那麼每個大學將在曾到過的地方, 同樣地留遺了永久不磨的影響, 對於內地之文化發展, 定可造成偉大的貢獻。 ”

作為發展著的精神源泉, 求是校訓已經指引浙江大學跨越發展了兩個甲子、三個世紀。 “站在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大學的新起點, 踐行求是校訓, 就是要弘揚以‘求是創新’為內核、以‘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為基礎的浙大精神,

”吳朝暉說, “一要堅持‘海納江河’的開放精神;二要堅持‘啟真厚德’的人文精神;三要堅持‘開物前民’的科學精神;四要堅持‘樹我邦國’的奉獻精神。 ”

秉持家國情懷 服務地方發展

西遷之路漫漫, 當年浙大師生秉持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 播撒知識文化、普及教育民智。 新時代的浙大人同樣秉持“求是”精神, 懷抱家國情懷。

80年後的今天, 浙江大學正在實施“兩邊兩路、一個核心”的服務戰略, 服務西遷辦學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是浙大師生社會服務工作的重中之重。 此次重走西遷路至泰和、宜州、湄潭時, 浙江大學3個附屬醫院分別對口幫助當地醫院捐贈建立遠端會診平臺, 提高其醫療水準;在泰和和宜州分別發放西遷感恩基金、泰和竺可楨獎學金和西遷感恩基金宜州求是獎學金,

支持當地教育事業發展;在湄潭, 浙江大學向湄潭縣浙大小學捐贈音樂器材、公益淨水設備等, 完善其教育教學硬體設備。

除了捐贈幫扶, 此次浙大師生沿著80年前的西遷之路, 每到一地均與當地黨政領導座談, 商討深化合作、攜手共進事宜。

浙大“文軍長征”路線圖。據“浙江大學”微信公眾號

此次有3位浙大在校生重走西遷路:機械工程學院博士生張志峰,即將進入電氣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唐坤傑以及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的本科生沈心怡。每到一地,師生隊伍都會探望正在進行暑期社會實踐的同學們。在浙江大學研究生支教團赴湄潭支教十周年總結座談會上,支教團成員高煜回憶,2007年在湄潭鄉下讀初中的自己被浙大支教團老師謝冬的自信姿態與淵博學識所吸引,於是立志考入浙江大學。後來在支教團老師的幫助下,終於在2012年實現了心願,初入大學時就立志要加入研究生支教團。他飽含深情地說:“當第一次站上講臺,整個教室的學生都站起來,熱情地對我說‘老師好’的那一瞬間,我仿佛回到了十年前,謝冬老師第一次來到我們初中教室,我們在台下激動滿懷地說那句‘老師好!’”

回到心中聖地 走好新長征路

8月8日,浙大師生、校友彙聚第二故鄉——遵湄,舉辦紀念浙江大學西遷辦學80周年座談會,回顧過去,更展望未來。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我們這一代人的‘新長征路’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大學。我們重走西遷路,既為傳承‘文軍長征’的精神,又為開創‘新長征路’的輝煌。”吳朝暉說。

此次同行的還有部分校友。法國浙大校友會會長王曉傑代表海外校友發言:“我的心裡一直有一個夢想,有朝一日能夠回到浙大人心中的聖地——湄潭。當我在文廟觀看一幅幅老照片時,熱淚在眼眶中湧動。我為竺可楨老校長80年前克服重重困難西遷辦學而震撼,我為80年前湄潭人民以博大的胸懷接納浙大師生而震撼。作為全球60萬浙大校友中的一員,我願為湄潭的國際化與教育發展,貴州與法國的文化交流盡自己微薄之力。”

浙大“文軍長征”路線圖。據“浙江大學”微信公眾號

此次有3位浙大在校生重走西遷路:機械工程學院博士生張志峰,即將進入電氣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唐坤傑以及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的本科生沈心怡。每到一地,師生隊伍都會探望正在進行暑期社會實踐的同學們。在浙江大學研究生支教團赴湄潭支教十周年總結座談會上,支教團成員高煜回憶,2007年在湄潭鄉下讀初中的自己被浙大支教團老師謝冬的自信姿態與淵博學識所吸引,於是立志考入浙江大學。後來在支教團老師的幫助下,終於在2012年實現了心願,初入大學時就立志要加入研究生支教團。他飽含深情地說:“當第一次站上講臺,整個教室的學生都站起來,熱情地對我說‘老師好’的那一瞬間,我仿佛回到了十年前,謝冬老師第一次來到我們初中教室,我們在台下激動滿懷地說那句‘老師好!’”

回到心中聖地 走好新長征路

8月8日,浙大師生、校友彙聚第二故鄉——遵湄,舉辦紀念浙江大學西遷辦學80周年座談會,回顧過去,更展望未來。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我們這一代人的‘新長征路’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大學。我們重走西遷路,既為傳承‘文軍長征’的精神,又為開創‘新長征路’的輝煌。”吳朝暉說。

此次同行的還有部分校友。法國浙大校友會會長王曉傑代表海外校友發言:“我的心裡一直有一個夢想,有朝一日能夠回到浙大人心中的聖地——湄潭。當我在文廟觀看一幅幅老照片時,熱淚在眼眶中湧動。我為竺可楨老校長80年前克服重重困難西遷辦學而震撼,我為80年前湄潭人民以博大的胸懷接納浙大師生而震撼。作為全球60萬浙大校友中的一員,我願為湄潭的國際化與教育發展,貴州與法國的文化交流盡自己微薄之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