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李莊人民養育了我”——記肝膽外科專家吳孟超

吳孟超

吳孟超, 著名肝膽外科專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 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

從同濟大學醫學院走出來的這位赫赫有名的醫學專家, 卻和凡人一樣有著難解的故鄉情結, 他多次回到古鎮李莊, 關心支持當地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我也因此有幸與吳老結緣。

故事要從2012年3月14日說起, 當天下午5時, 我隨家鄉的幾位領導一起前去上海東方肝膽醫院拜見吳老, 當身著軍裝的吳老和我握手時, 那雙手溫暖、柔軟也很有力量。 接下來的一幕讓我終身難忘, 因椅子沒有搬到位, 吳老坐空摔倒在了地上, 我當時一驚:這可是院士、將軍呀!怎麼得了?身邊的同志趕忙把他扶了起來, 他卻很平淡地說:“沒事兒, 沒事兒。 ”他一邊和部下開玩笑, 一邊用手梳理淩亂的白髮, 就這樣我認識了這位元可愛的老人, 並在以後的日子裡由敬佩而崇拜,

由尊重而熱愛。

2012年5月14日, 吳老重回李莊, 91歲高齡的他不顧旅途勞累, 堅持擠出時間到家鄉的醫院進行技術指導, 親自為患者做B超、查體、看病, 忙碌之後不顧滿身的疲憊, 堅持看望醫院的職工群眾, 並和大家親切交談, 他囑咐醫院領導要把群眾當親人, 想盡一切辦法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 吳老這種對病人、對同志的愛深深地打動著我們。

2016年9月, 我來到安亭新院參觀, 望著眼前這座現代化的醫院和院中的國家肝癌中心, 十分震撼。 回想起之前參觀院史館時, 看到吳老為患者切除巨肝的圖片, 吳老獲得的一座座科技獎盃, 以及他獲得國家科學技術最高獎的照片;聯想起2012年5月我隨吳老走雲南、到狗街、回李莊的日子,

閃現出在抗日烽火年代, 他立志回國救亡, 千辛萬苦輾轉從雲南到李莊, 從而走上醫學救亡之路的畫面。 讓我感慨的是無論是吳老個人的輝煌成就, 還是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從肝膽科到肝膽醫院再到國家肝癌中心的巨大發展, 無不凝聚著吳老的心血和付出, 他作為擁有“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殿堂級稱號的人物, 卻始終孜孜不倦地不斷攀登科學高峰, 始終謀劃著如何加快祖國肝膽醫學事業發展的宏圖, 身體力行地戰鬥在臨床第一線, 堅持門診、堅持手術。

2016年11月25日, 吳老再回李莊, 這是李莊同濟醫院永遠難忘的日子。 15時20分, 95歲的吳老在這裡主刀了開院第一台手術——肝臟惡性腫瘤切除術,

手術全程50分鐘。 術前有少數媒體和部分醫界同仁對如此高齡的外科醫生, 是否真的能全程做完手術心有存疑, 但50分鐘的手術全程直播, 讓所有人心悅誠服。 而在術前, 吳老這樣一個泰斗級的醫學大家、院士, 還像一名住院醫生一樣, 一絲不苟地讀片、閱讀病歷並親自為病人檢查……而這些事, 早已成為吳老日常工作的常態, 他一直用自己的行動默默地詮釋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從第一次見到吳老之後, 我有幸數十次見到吳老, 在東方肝膽外科醫院, 每次都是因為我“家鄉人”的身份得到了更多關心和照顧, 每次見面吳老首先問李莊的變化和發展, 哪怕只過去兩三個月, 很小的發展和變化都讓他高興不已。

他囑咐我們要加快李莊發展, 特別是衛生事業的發展, 為當地百姓造福。 2012年, 當得知李莊將新建一所高品質的醫院時, 他欣然同意為醫院提寫院名和擔當終身名譽院長, 主動提出幫助醫院培養人才和做開院第一台手術。 2014年夏, 我去拜見吳老, 他第一句話就說道:“李莊同濟醫院要加快建喔, 我還要來為家鄉患者做手術的呢。 ”吳老常說:“李莊人民養育了我, 幫我完成了學業, 同濟是我的根, 李莊是我的魂, 我們一定不能忘了他們。 ”言語之中都是對家鄉人民的感恩之情。 在上海、在雲南、在武漢, 只要提到李莊, 吳老總要回憶起當初留芬飯莊魚香肉絲的味道、老茶館的蓋碗茶香、橘子園主人的慷慨和熱情, 眷念之情溢於言表。

2016年12月,我在武漢參加了《第二屆裘法祖學術思想研討會》,在會上有幸聆聽了吳老的講話。吳老在發言中動情地說:“裘教授是我的授業恩師,是我人生的指路明燈和楷模,他說過醫術不論高低,醫德最是要緊,我們都要向他學習,我今年95歲了,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多為病人、多為社會做點事,回報裘教授對我的教育、關心和培養,回報黨和國家。”這份愛党愛國愛民的無私情懷、這份尊師重道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一直深深地打動著我,這聲音也時常在我的耳邊縈繞。

作為家鄉人,我們要弘揚和宣傳吳孟超精神,我們要學習他不忘初心、信仰堅定、敢於擔當的共產黨人品格,學習他始終站在為病人服務的第一線,用一生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政治自覺。我們要在宜賓這塊土地上“走前列、做示範、樹標杆”,為進一步加快李莊建設,為健康翠屏做出我們的貢獻。

2016年12月,我在武漢參加了《第二屆裘法祖學術思想研討會》,在會上有幸聆聽了吳老的講話。吳老在發言中動情地說:“裘教授是我的授業恩師,是我人生的指路明燈和楷模,他說過醫術不論高低,醫德最是要緊,我們都要向他學習,我今年95歲了,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多為病人、多為社會做點事,回報裘教授對我的教育、關心和培養,回報黨和國家。”這份愛党愛國愛民的無私情懷、這份尊師重道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一直深深地打動著我,這聲音也時常在我的耳邊縈繞。

作為家鄉人,我們要弘揚和宣傳吳孟超精神,我們要學習他不忘初心、信仰堅定、敢於擔當的共產黨人品格,學習他始終站在為病人服務的第一線,用一生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政治自覺。我們要在宜賓這塊土地上“走前列、做示範、樹標杆”,為進一步加快李莊建設,為健康翠屏做出我們的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