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豬傳染性胃腸炎的預防措施!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由豬傳染胃腸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腸道傳染病。 病的主要特徵是嘔吐、劇烈水樣腹瀉和脫水。

各種年齡的豬均可發生, 但10日齡以內的豬病死率極高, 隨著年齡增長, 病死率降低, 90日齡以上的豬和種豬患病幾乎不死亡。

1、病原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屬於冠狀病毒科。 病毒粒子呈球形, 橢圓形或多邊形, 直徑多為80-120毫米。 長達12毫米以上。 為單股RNA型。 本病毒存在於病豬的各器官, 體液和排泄物, 其中以病豬的空腸, 十二指腸和腸系膜淋巴結含毒量最高。

本病毒對乙醚、氯仿敏感, 對胰蛋酶有抵抗力, 對高熱敏感, 紫外線能使之迅速滅活。 對寒冷保持穩定, 在-20℃環境中保存一年以上。 0.03%的福馬林, 1%來蘇兒和5%石炭酸也容易使之滅活。

2、流行病學

本病只引起豬發病。 迄今不見其他畜、禽、實驗動物及人感染發病。 豬病和帶毒豬是主要傳染源,

病癒後帶毒2-8周並排毒。 多從糞便、乳汁、分泌物等中排毒。 通過污染的飼料、飲水、空氣、土壤、欄舍、用具等, 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使豬發病。

流行病學的特點:本病多發於寒冷的嚴冬和早春季節。 在新疫區呈流行性, 在豬群、場一旦發生會很快蔓延全群;老疫區則呈地方性間歇性發生, 原因是患過病的母豬, 能獲得較強的免疫力, 使流行形勢發生改變。

3、症狀

本病潛伏期因感染豬年齡而有差異。 仔豬多為12-24天, 較大豬為2-4天。

病毒不論從呼吸道, 還是從消化道進入血液迴圈, 最終都是定居在腸道黏膜的上皮細胞。 使小腸絨毛顯著縮短、萎縮、上皮脫落, 使之道腸道分解, 吸收功能減退或完全消失。 因此臨床上主要以嘔吐、腹瀉、脫水為主要症狀。

仔豬突然嘔吐, 而且多見吃完奶之後, 接著開始劇烈水樣腹瀉。 糞便為黃綠色或灰色, 有的含有白色淩乳塊, 腥臭。 體溫先期短期升高, 發生腹瀉後體溫下降, 一般病程為2-5天死亡。 10日齡的乳豬死亡率高。 病癒後仔豬發育不良。 隨年齡增長, 病死率降低。

後備豬、架子豬和成年豬的症狀輕重不一, 精神萎靡, 食欲停止。 個別病豬初期出現嘔吐, 急性腹瀉呈水樣, 腹瀉是呈噴狀, 腹瀉物呈灰色並伴有沒消化的飼料, 腥臭。 一般病程5-7天, 精神食欲逐漸恢復而自愈, 很少有死亡的。

4、病理變化

屍體明顯脫水, 剖檢主要病變在胃和小腸。 胃內充滿淩乳塊, 胃底黏膜充血。 小腸內有多量呈黃綠色或跋涉的液狀內容物, 小腸壁變薄, 彈性降低,

以致腸管擴張, 呈半透明狀。 腸粘膜充血, 腸系膜血管充血擴張, 淋巴結腫脹。 另外, 也可將空腸縱向切開, 用生理鹽水將腸內容物沖洗掉置於玻璃器皿內鋪平, 加少量生理鹽水, 在低倍鏡下觀察, 可見空腸絨毛顯著縮短, 是本病重要的病理變化特徵。

5、診斷

主要根據流行病特點, 冬季和早春發生各階段生長豬。 在短時間內很快蔓延全群感染發病, 甚至呈流行或地方性流行。 小豬死亡高, 隨年齡增長, 死亡率降低, 肥豬和公母豬幾乎不多, 多在5-7天能自愈。 再結合臨床上嘔吐, 呈劇烈水樣腹瀉、有誰、消瘦等症狀。 病理變化以小豬腸管擴張, 變薄、呈透明狀, 腸系膜淋巴顯著腫脹等特徵。

6、防治

本病平時的預防, 應嚴格自繁自養, 不從疫區疫場引進豬,

是避免本病傳入的根本措施。

發生病時, 立即劃定疫區, 隔離病豬。 用鹼性消毒藥對豬舍、地面、用具、車輛和通道進行嚴格消毒。 控制人員及其他動物等出入。

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藥物。 唯一方法就是減輕脫水, 酸中毒和防止繼發或併發細菌感染。 給豬提供防寒和乾燥的環境, 供給充足飲水, 飲水中加少量食鹽或0.1%高錳酸鉀的水溶液。 並可適當選用抗生素等。

病豬康復後, 可獲得堅強免疫力。 患過本病的康復母豬或人工軋染髮病後的母豬其初乳中的抗體很高, 可以使其仔豬獲得可靠保護。 因此人在疫區內尚未發病的豬群中, 對臨產前20天的妊娠母豬, 進行人工感染。 就是用無其他傳染病原的病豬的胃腸製成乳劑喂母豬, 使其在分娩時產生免疫力。

即日起大家想瞭解哪方面的養豬知識或養豬設備可以通過在文章下面留言,小編會根據大家留言為大家發表相關知識喔!如果有什麼建議或疑惑都可在下方留言喔!

使其在分娩時產生免疫力。

即日起大家想瞭解哪方面的養豬知識或養豬設備可以通過在文章下面留言,小編會根據大家留言為大家發表相關知識喔!如果有什麼建議或疑惑都可在下方留言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